資源簡介 2013學年第一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卷I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舉辦“一五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找到了以下圖片資料你認為適合是(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②第一批國產噴氣式飛機 ③武漢長江大橋 ④大慶油田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右邊漫畫《借口》警示我們A.打擊恐怖主義才能維護世界和平B.當今世界總體和平,局部戰亂C.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有了新的表現D.恐怖主義給世界帶來嚴重威脅3. 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共和國成就”是A.③②① B.①③④ C.③①④ D.②①④2011年6月,時值《富春山居圖》成畫660年之際,兩岸分別珍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富春大展”。據此回答4—5題4. 對聯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形式,其內容的演化也折射出歷史的滄桑巨變。下列對聯,反映了我國20世紀50年代歷史現象的是A.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B.深翻土地畝產萬斤糧,土法上馬日產千噸鋼C.科學發展春風起,社會和諧旭日升 D.港澳回歸揚眉吐氣,申奧成功萬眾歡呼5. 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組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其中關鍵因素和實質分別是( )A.發展問題 人口問題 B.人口問題 環境問題C.資源問題 環境問題 D.人口問題 發展問題6.右圖漫畫警示我們( )A.搞好環境保護必然會阻礙經濟建設步伐B.發展經濟要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C.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D.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進行了第六次人口大普查。中國的人口問題再次引起國人的關注。據此回答7—9題年份 0—14歲 15—64歲 65歲以上1978 38.00% 57.59% 4.41%…… …… …… ……2000 24.84% 68.47% 6.69%2001 24.17% 68.96% 6.87%2002 23.36% 69.58% 7.06%2003 22.57% 70.18% 7.25%7.請你給上述圖表選擇一個合適的標題( )A.《我國人口素質變化表》 B.《我國男女性別比例變化表》C.《我國人口總量變化表》 D.《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表》8.要應對圖表所反映的問題,我們必須( )①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②進一步控制人口數量③發展教育提高素質 ④完善社會保障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 海峽兩岸首次實現“富春合展”,這說明( )①“一國兩制”方針已在臺灣全面貫徹 ②加強海峽兩岸交流是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兩岸同根同源,同屬于一個中國 ④海峽兩岸統一已指日可待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 )A.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1.1979年6月初,鳳陽縣縣委書記陳庭元向安徽省委書記萬里匯報工作時,引用了當地農民的歌謠:“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準搞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這首歌謠贊揚的是(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鄉鎮企業異軍突起C.國有企業承包責任制 D.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2.在西方國家的幕后主導下,2011年北非和中東多國出現了政局動蕩。某刊物設計了以下四個標題,你認為最不合適的是A.《多事之秋》 B.《霸權主義新行徑》 C.《戰爭能解決問題?》 D.《天下大亂》1966年 1967年 兩年相比國家財政總收入 558.7億元 419.4億元 -25%13.從上表可以看出,1967年國家財政總收入比1966年出現了負增長,是因為全國掀起了( )A.大躍進運動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開放14. 由于森林的大規模砍伐和全球氣候的變化,非洲東北部發生了60年不遇的干旱。當地 1200萬人正因食物短缺而陷入營養不良狀態。中國政府響應聯合國的號召,向受災國家提供總額約為4.4億元人民幣的緊急糧食援助。上述材料說明①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②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各國發展須遵循共同性原則③中國遵循了聯合國的宗旨,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④西方國家的殖民掠奪和統治是非洲貧困的歷史根源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16.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這兩句歌詞頌揚的歷史人物是A. 孫中山 毛澤東 B. 毛澤東 鄧小平 C. 鄧小平 江澤民 D. 江澤民 胡錦濤17.2011年9月11日是美國“9 11”事件十周年紀念日,“9 11”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近3000人死亡,襲擊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這表明A.和平不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B.恐怖主義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C.當今世界總體戰亂、局部和平 D.恐怖主義是影響世界和平的根本原因18.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順利實現與神州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為我國進一步了解和勘測太空資源打下基礎,這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意義在于A.改變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的現狀 B.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C.用太空資源完全替代地球資源 D.擴展資源的開發范圍19.日益增多的海洋漏油事故給我們帶來了災難,右邊漫畫說明海洋漏油事故會①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②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③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④使水俁病患者不斷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奧運會場館周圍90%的路燈領域太陽能發電技術供電,世博會將原江南制造總局舊址改造為中國船舶館,世園會把廢棄的高壓鐵塔基座改造為魔石樂園。這些做法體現了①在我國現階段,可持續發展正在從觀念走向實踐②我國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已經得到根本性的改變③必須科學地保護和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④“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卷II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 ,共60分)21.(10分)我國農村60多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1978年后,農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達到12.7%。材料二:《1957-1960年全國糧食產量》(1)材料一中的我國農民收入在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政策?(4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1957-1960年我國糧食產量的變化及其原因。(4分)(3)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多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什么啟示?(2分)22.(10分)回首2011,國際風云激蕩。下面是小林同學摘錄的四張時事資料卡片:① ② ③ ④(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請據此對這四張時事資料卡進行分類。(2分)屬于發展主題(填序號) 和平主題(填序號): (2)結合所學知識和資料卡相關內容,分析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3)解決資料卡中反映的和平與發展問題的途徑是什么?(4分)23. (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反映出世界人口發展的哪一趨勢?它給世界發展帶來了哪些挑戰?為什么?(6分)材料二: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報告,在富裕國家,低生育率和越來越少的人口進入就業市場,令經濟可持續增長前景堪憂;而在貧困國家,高生育率阻礙發展,加重貧困。科學家們稱,如果按照每天維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標準計算,地球最多可承載120億人。(2)材料二表明人口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材料二警示我們規劃人類自身繁衍需要注意什么?(4分)24.(10分)“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但我國的發展面臨著深重的水危機。材料一:2010---2011年冬春之際,我國北方多省份降水持續偏少,有些地區比歷史同期減少85%,出現了幾十年不遇的氣象干旱。材料二:紀錄片《水問》用全面真實的鏡頭反映了國內水資源的整體狀況,探詢人水和諧的發展之道。一問:水到哪里去了?如果世界人均水資源是一滿杯水的話,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僅僅是一個杯底;近20年來,華北人口增長近1倍,工農業用水增長2倍多,而水資源總量減少了20%……二問:飲水能否安全?中國的工業文明發展濃縮了西方兩百年的時間,作為代價,中國的河流與湖泊也濃縮了西方兩百年的污染史,“太湖美”、“汾河清”這樣的歌曲在全國的水污染地圖面前顯得滑稽、尷尬……三問:節水難在何處?中國每萬美元GDP耗水量約299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歐美國家的8倍,日本的25倍;我國農業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5%,但農業灌溉仍為漫灌,農田渠道損失水量又近一半……(1)“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這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請你探討北方水資源短缺的人為因素是什么?(4分)(3)人水和諧的發展之道應該是一條怎樣的道路?請結合上述三問各提出一條解決措施。(4分)25(15分)材料一:為發展低碳經濟,我國采取了下列做法: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于2010年4月1日起在我國正式施行;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期間,中國將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方面進行深層次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在核電開發利用方面與法國等國家積極合作,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是中法合作的成果。材料二:針對紹興城區越來越突出的交通擁堵現象,紹興建立了自行車免費租賃系統,既環保又健康方便。(1)材料一體現了我們發展低碳經濟的哪些有益經驗?(6分)(2)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紹興市區建立自行車免費租賃系統的意義。(7分)(3)結合我市的低碳行動主張,你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以實際行動響應?(2分)2013學年第一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答題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 ,共60分)21.(10分)(1)材料一中的我國農民收入在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政策?(4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1957-1960年我國糧食產量的變化及其原因。(4分)(3)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多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什么啟示?(2分)22.(10分)(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請據此對這四張時事資料卡進行分類。(2分)屬于發展主題(填序號) 和平主題(填序號): (2)結合所學知識和資料卡相關內容,分析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3)解決資料卡中反映的和平與發展問題的途徑是什么?(4分)23. (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反映出世界人口發展的哪一趨勢?它給世界發展帶來了哪些挑戰?為什么?(6分)(2)材料二表明人口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材料二警示我們規劃人類自身繁衍需要注意什么?(4分)24.(10分)(1)“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這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請你探討北方水資源短缺的人為因素是什么?(4分)(3)人水和諧的發展之道應該是一條怎樣的道路?請結合上述三問各提出一條解決措施。(4分)25(15分)(1)材料一體現了我們發展低碳經濟的哪些有益經驗?(6分)(2)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紹興市區建立自行車免費租賃系統的意義。(7分)(3)結合我市的低碳行動主張,你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以實際行動響應?(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C D B D B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A B B B D A C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 ,共60分)21.(1)“一五”期間,我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1978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2)變化:1958~1960年,糧食產量呈下降趨勢。原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4分)(3)啟示:必須不斷堅持改革,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寫出一點即可,2分)22.(1)資料卡①和③屬于發展主題,資料卡②和④屬于和平主題。(2分)(2)影響和平的因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恐怖主義威脅等。(2分)影響發展的因素:西方殖民者對非洲地區的殖民侵略。或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平等貿易。(2分)(3)反對霸權主義,建立多極化世界,加強國際合作,鏟除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加強南南合作,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4分)23.(15分)(1)材料一表明世界人口增加過快的趨勢明顯。(2分)這一趨勢將加劇人類面臨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也會帶來其他社會問題。(2分)因為人在社會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斷索取資源,還要不斷排放廢棄物。(2分)隨著人口的激增,將使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激增,人均資源占有量減少,引發資源危機;同時也將使環境承受更大的壓力;人口激增也會給社會帶來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得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為突出。(3分)(2)實質是發展問題(2分)我們要采取計劃生育,使人口增長同該國(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相協調。(4分)24 (1)自然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生存之本。(2分)(2)人為因素:隨著人口的增長,用水需求量大大增加;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利用不合理,浪費損失嚴重。(6分)(3)可持續發展。(1分)一問: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二問:實行保護環境的國策,防治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加快立法,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強監督、管理等;三問:依靠科技創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6分。每問答出一條即可)25:(1)法律(2分)科技(2分)對外開放(2分)(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1分) 資源重要性(1分) 環境重要性(1)自行車免費租賃系統的設置有利于增強市民的節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1分)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2分)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分)(3)以步代車,使用節能燈(2分)2011年全球饑餓人數降至9.25億,但世界上每7個人中仍有1人在挨餓,由于歷史原因,非洲仍是饑餓的重災區。3月19日,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法英美等國家對利比亞實施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4月13日,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等“金磚國家”領導人在海南三亞舉行會晤,就國際形勢問題交換意見,規劃未來合作。5月1日,基地組織首領本·拉登遭擊斃,使基地組織受到嚴重打擊,但極端勢力仍然存在。美反恐行動傷及無辜平民,激怒巴基斯坦人民。學校_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號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