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學習目標】熟讀課本,識記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以及成果2.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3.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的必然【重點和難點】重點:明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難點:明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以及成果【構建思維導圖】【認知內化】② ③認識中國革命的不同時期①(1840-1919)屬于 。②(1919-1949)屬于 。①-②(1840-1949)屬于 。③(1949年之后)屬于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閱讀P26第一段勾畫出)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從課本上勾畫出,并全部背誦)3.第一部憲法(P26相關鏈接)勾畫時間、內容并簡單了解4.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歷史意義(從課本上勾畫出,并簡單背誦)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艱辛探索的時代背景(P28第一段)地位最重要貢獻主要矛盾主要任務2.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成果3.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取得的重要物質成就工業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精神面貌科學技術4.理論成就 (從課本P29勾畫出,并背誦)5.對艱辛探索的評價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從課本P29勾畫出)【判斷訓練】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概括起來就是“一改三化”。( )2.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社會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 )3.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4.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后,國內主要矛盾逐漸轉變為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7.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鞏固和加強黨的領導成為嶄新的歷史課題。( )【探究建構】【學習目標】1.結合材料,全面認識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結合材料,探究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3.堅信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的必然【活動一】情境一:新中國之初,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已經掌握了重要的工礦企業、鐵路、銀行等國民經濟的命脈。情境二:新中國之初,民族資產階級有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意愿,黨可以通過“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確政策,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情境三:新中國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情境四: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面對新中國之初的經濟政治狀況,談談1949—1956年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何歷史必然性?【活動二】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材料一 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材料二 中共八大報告所闡述的一些經濟建設的重要方針,因為有“一五”計劃的經驗與教訓作借鑒,所以比較適合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經濟工作的實際。——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探究1: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線形成的重要背景。探究2: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作出怎樣的論斷?你對這些論斷是怎樣認識的?探究3:黨的八大以后,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成就,這些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據此我們可以得出哪一結論?【基礎知識練習】1.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提道:“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毕铝惺录儆邳h的八大召開背景的是(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新中國成立C.1954年憲法的頒布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 )①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②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③意味著黨帶領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④表明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到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 )A.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和平贖買 B.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C.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D.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改革調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