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學案一學科核心素養1.通過學習文化傳承的演變過程,認識從古至今不同的文化傳承載體。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不同階段、不同文化傳承方式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歷史研究方法,培養唯物史觀的素養。2.通過對三種文化傳承方式的學習,能夠確認三種文化傳承方式的時空定位。理解空間和環境因素對認識歷史與現實的重要性,培養時空觀念的素養。3.通過分析概括史料與圖片,使學生能夠總結學校教育的作用、印刷術發展對文化延續的意義、博物館和圖書館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學會從史料中歸納歷史規律,運用史料論證自己的觀點,培養史料實證的素養。4.能夠敘述學校教育的發展過程,通過學習博物館、圖書館的文化傳承方式,解釋新時代下如何進行文化傳承。能夠通過對古代文化傳承方式的學習解釋現實問題,培養歷史解釋的素養。5.通過對文化傳承方式的學習,了解如何在信息化時代更好地宣揚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增強文化自信,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奮斗。以此培養家國情懷的素養。二學習重難點重點:1.學校教育在傳承文化、發展科學、培養人才等環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印刷書的誕生,是在文化傳播上革命性的轉變。3.圖書館、博物館的作用不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還逐漸發展了為公眾服務的功能。難點:1.文化傳承方式演變的過程。2.近代和現代圖書館的公眾服務功能。三課前預習1.學校教育的發展:中國古代教育類型 內容 作用官學 西漢設立的____、西晉設立的____,代表了古代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漢朝開始設立地方官學。 保存與傳播了古代文化,使儒家經典得以傳承,為科舉考試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礎。私學 私學產生于____時期,是____首創。唐代以后進一步發展;書院制度推動了私學的發展。____代,書院形成與迅速發展。____最為著名2.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中國:(1)1868年,法國人韓伯祿在上海建立的____,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2)1905年,____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3)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是中國最大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4)192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1960年更名為國家歷史博物館。(5)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在南京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部分竣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國立南京博物院”。(6)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基礎上組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3.學校教育的發展:近代學校教育內容 作用古希臘 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 在____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國 ____建立“大學區”制度,奠定了國民教育制度。德國 洪堡創辦____大學,實現了“教學與研究合一”的精神。____國 大學逐漸傾向于世俗化和商業化,還致力于服務社會。中國 1.京師大學堂,興辦于____時期,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京師大學堂的建立,是中國教育____的標志。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____任校長后,發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2.清華學堂1911年創辦,1912年更名為“清華大學”,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4.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1)發展歷程①西方古代 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創建了亞歷山大博學園,其中的____后來被稱為“亞歷山大博物館”,一般認為這是最早的博物館近代 a.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____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b.18世紀,大英博物館、法國____建成②中國晚清 a.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韓伯祿在上海建立的____,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b.英國亞洲文會在上海設立自然歷史與考古類博物館c.1905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建立的南通____,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民國 a.1912年,民國政府教育部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26年正式開館b.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部分竣工c.1925年成立的____,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新中國 a.1959年7月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b.2003年,合并建立的____,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c.中國各地都建有綜合性博物館和專業博物館(2)作用①近代以來建立的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②博物館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____和傳播的使命。5.印刷術的誕生:產生:(1)約前30世紀,____出現紙草書卷,一般認為這是書籍的雛形。(2)____,是中國最早的書籍。后來又出現帛書。(3)105年,東漢____改進造紙術,制出“蔡侯紙”,紙的卷軸逐漸代替了竹木書、帛書。(4)唐朝已經有____印刷品(5)11世紀中葉,北宋____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15世紀中葉,德國人____發明金屬活字印刷。四自我檢測1.下表是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發展歷程的部分節選,據此推斷( )年份 事件1840 林則徐翻譯《四洲志》,介紹西方圖書館的文字達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圖書館第一次在中國傳播。19世紀40年代,“書館”成為對應西方“圖書館”一詞的主流用語1849 西方傳教士創辦工部書局圖書館1862 創辦京師同文館,揭開了晚清思想變革的序幕1898 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將“開大圖書館”稱作強學會所作五大事之一1899 清光緒帝頒布《傷各省開辦中學和小學諭旨》,號令全體書院改變形式,書院藏書失去原有形態,開始逐漸過渡為近代學校圖書館A.西方圖書館源于中國的“書館” B.創辦圖書館是變革社會的主要手段C.多種力量助推了圖書館的建立 D.圖書館適應了傳統教育的發展需要2.書院是中國教育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圖1 所示中國古代書院地域空間分布狀態的變化反映出( )A.書院脫離北方社會需要 B.東南地區經濟文化影響力擴大C.政府對思想控制的加強 D.知識分子地域流動性逐漸增強3.文化傳承要從小眾走向大眾。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這一趨勢的是A.西晉始設的國子監 B.美國國會圖書館C.《幾何原本》印刷書 D.中國國家博物館4.如表反映了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學校系統,該時期應是( )層級 中央 郡國 縣 鄉 聚官學 太學 校 校 庠 序私學 精舍→書館A.西周 B.西漢 C.唐朝 D.明朝5.朱熹曾言:“所謂太學者,但為聲利之場,而掌其教事者,不過取其善為科舉之文,而嘗得售于場屋者耳?!贝撕?,諸多學者發動了一場綿延數十年之久的書院建設運動。由此可見,這時期的書院建設運動意圖( )A.在民間推廣私學教育 B.改進科舉考試機制C.確立理學的正統地位 D.修正官學教育不足6.清朝修撰《四庫全書》后,七座官方藏書樓仿寧波民間藏書樓天一閣規制修建。乾隆曰:“故吾于貯四庫之書,首重者經,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數典天一之閣,亦庶幾不相徑庭也夫。四庫七閣名字均取水傍,雖鎮江文宗,外似獨異,而細籀其涵誼,則固寓‘江河朝宗于?!狻!鼻〈嗽捴荚趶娬{( )A.總結傳統文化精髓 B.彰顯君主豐功偉績C.拉攏江南知識分子 D.加強思想文化控制7.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建立萬木草堂,1894年,嚴復在北京建立通藝學堂。這些新式學堂的創建( )A.標志著傳統科舉制度廢除 B.推動了學堂選官制度確立C.將育人取才合于學校一途 D.滿足了文官考試制度需要8.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下列關于博物館發展演變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般認為柏拉圖的博學園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B.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C.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是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D.故宮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9.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東道主通常會為與會領導人提供定制的當地傳統服裝,在宣傳介紹東道主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體現“亞太大家庭”的理念。在每次會議上,“穿什么”總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反映出( )A.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精神深入人心 B.文化借助特定的載體得到了傳播C.文化活動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發展 D.貿易往來推動了文化交融和認同10.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一些有識之士通過考察和比較,發現“方今歐、美、日本各邦,圖書館之增設,與文明之進步相追逐”;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在興學會、辦報刊的同時,積極創設“強學書藏”并向社會民眾免費開放。這體現出“書藏”的重要作用是( )A.保存文化遺產 B.傳遞軍事情報 C.開展社會教育 D.彰顯國家實力三課前預習1. 太學 國子監 春秋 孔子 宋代 白鹿洞書院2. 自然歷史博物院 張謇3. 文化的保存與傳播 拿破侖 柏林 美 戊戌變法 近代化 蔡元培4. 繆斯宮 阿什莫林 盧浮宮 自然歷史博物院 博物苑 故宮博物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化傳承5. 古埃及 簡策 蔡倫 雕版印刷品 畢昇 古登堡四自我檢測1.C2.B3.A4.B5.D6.D7.C8.C9.B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