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目標】1.概述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初步確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增強我們適應大自然的意識。【教學重難點】1.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2.節肢動物的結構特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說明情景導入 播放貝殼的圖片向同學們提問:了解過這些貝殼的身體結構嗎?知道他們是怎么運動的嗎? 觀看圖片,思考問題。學習任務一:軟體動物。 1.教師向同學們展示軟體動物的解剖圖片。2.引導學生思考問題。3.展示軟體動物的其他動物的圖片。4.引導學生對比觀察,總結線形動物的特征。 學生結合課本及教師講解思考問題。 展示討論的大問題和分組討論的小問題。教師提供一些適宜的補充圖片。(資料中的圖片打印出發給學生)學習任務二:探究昆蟲的形態結構。 昆蟲是在天上飛行的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種動物,也是大家生活中常見到、同樣容易抓到的動物,今天我還帶來了幾盒昆蟲標本(其中有甲蟲、蝴蝶、螳螂、蝗蟲等),請每組同學仔細觀察,看它們的翅有什么區別,并選擇一種介紹它們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以蝗蟲為例重點討論:(1)蝗蟲的身體可以分為哪幾部分?(2)數一數蝗蟲有幾對足?它們有什么不同?哪一對足比較發達,適于跳躍?(3)數一數,蝗蟲有幾對翅?各有什么作用?不同的昆蟲有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但它們都屬于昆蟲綱,因此它們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哪些是它們的共性呢?歸納昆蟲的共性。填寫課堂知識點歸納: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三對足、兩對翅,體外有外骨骼。 分小組觀察昆蟲標本,確定各自選擇的介紹種類,小組同學互相討論。每組選一同學代表介紹一種常見昆蟲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討論昆蟲共同的特征,試著歸納。 適時打出相應的圖片(回到前面找到)。拓展知識 昆蟲的體表具有外骨骼,這個硬硬的殼如果是連成一體的話恐怕它們就不能夠運動了吧?因此它們的身體分成了許多的體節。除了昆蟲外,還有一些動物身體外骨骼分節的動物,我們稱之為節肢動物。可以試著歸納出它們的主要特征嗎?填寫課堂知識點歸納:節肢動物特征:身體有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而不是局限在空中、水中、陸地中的一個。請同學們舉例。像青蛙這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陸地,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我們稱為變態發育。 觀看節肢動物的圖片,試著歸納出它們的主要特征。踴躍發言:青蛙、蟾蜍的兩棲生活;很多昆蟲的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在陸上生活,并在空中飛行。等等。完成手中的知識點歸納。 展示幾張節肢動物的圖片安排作業 列表總結出環節動物、節肢運動、魚類、鳥類和哺乳運動的主要特征。 在筆記本上完成作業【板書設計】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河蚌的主要特征:昆蟲的主要特征: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反思】1.探究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形態結構這一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資料、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如果組織好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但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首先在教師的頭腦中以新課標的思想,在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自我學習、小組學習的能力。2.農村的學生對身邊的昆蟲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課前可以組織有興趣的學生捕捉一些常見的昆蟲、制作一些昆蟲標本,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對昆蟲的形態結構就有了較深刻地認識,課堂上相關特征的歸納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