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華師大版九上科學 5.1杠桿(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2、知道杠桿的類型及應用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是指杠桿 或 。2、實驗前:應調節杠桿兩端的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3、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說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 和 ;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 ,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 ;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點到支點的連線 的方向。知識點2、杠桿的類型杠桿的三種基本類型:a (如 );b (如 );c (如 )。二、例題講解:例題1、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作用在A點的4個力中力臂最大的是( )A.F1 B.F2 C.F3 D.F4(例題1圖) (例題2圖)例題2、如圖4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下列等式能正確表示杠桿平衡條件的是( )A.F×OC=G×OB B.F×AC=G×OB C.F×OA=G×OB D.F×AD=G×AB例題3、下列四個圖中的杠桿能平衡的是( )例題4、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將物體A和B同時向靠近支點的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杠桿仍能平衡 B.杠桿不能平衡,右端下沉C.杠桿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D.無法判斷(例題4圖) (例題5圖)例題5、如圖所示,將長為1.2m的輕質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臺面上,左、右兩端點分別為A、B,它們距臺面邊緣處的距離均為0.3m。在A端掛一個重為30N的物體,在B端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1)若G=30N,臺面受到木棒的壓力為 N。 (2)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端掛的物體重力至少要大于 N。 (3)若B端掛物體后,木棒仍在水平臺面上靜止,則G的取值范圍為 N。三、隨堂練習:1、如圖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2、校工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的軸處靠近,這樣做是為了( )A.增大阻力臂,省力 B.減小阻力臂,省力 C.增大動力臂,方便 D.減小動力臂,方便3、小明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個數的鉤碼,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三次實驗后得出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下列能幫助他得出正確結論的操作是( )A.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 B.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C.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 D.增加鉤碼個數,再多次實驗使結論更具普遍性(第3題圖) (第4題圖)4、如圖,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他條件不變,下列操作能使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的是( )A.保持彈簧測力計不變,減少鉤碼的個數B.保持彈簧測力計不變,將鉤碼懸掛點的位置向右移C.保持彈簧測力計懸掛點的位置不變,使其向右傾斜D.保持拉力方向不變,將彈簧測力計懸掛點的位置向右移5、如圖,一根杠桿可繞O點轉動,杠桿中間處掛一重物,如果在A點施加一個如圖的動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F繞A點逆時針旋轉90°過程中,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變大 B.變小 C.先變小后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第5題圖) (第6題圖) (第7題圖)6、如圖,為一可繞O點轉動的杠桿,在A端通過繩作用一豎直向下的拉力F使杠桿平衡,此時AB部分水平,保持重物靜止不動,而使繩繞A點從如圖所示的位置沿圖中的虛線CD轉動,則( )A.逆時針轉,F先變小后變大 B.順時針轉,F先變小后變大C.順時針轉,F先變大后變小 D.逆時針轉,F先變大后變小7、用如圖所示的杠桿提升重物,設作用在A端的力F始終豎直向下,在將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過程中,F的大小將( )A.保持不變 B.逐漸變小 C.逐漸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四、課后鞏固:1、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若實驗時在杠桿的左端懸掛一個物體,右端用彈簧秤拉著,如圖所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手拉著彈簧秤緩慢地沿圖中虛線的位置1移動到2(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彈簧秤的示數( )A.不斷增大 B.不斷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 (第4題圖)2、如圖所示,重力為G的均勻木棒豎直懸于O點,在其下端施一始終垂直于棒的拉力F,讓棒緩慢轉到圖中虛線所示位置,在轉動的過程中( )A.動力臂逐漸變大 B.阻力臂逐漸變大 C.動力F保持不變 D.動力F逐漸減小3、一均勻木板AB,B端固定在墻壁的轉軸上,木板可以在豎直面內轉動,木板下墊有長方體木塊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圖所示。現用水平力F由A向B緩慢勻速推動木塊C,在推動過程中,地面受到的壓力和推力F將( )A.變大,變大 B.變小,變大 C.變大,變小 D.變小,變小4、如圖所示,一根木棒AB在O點被懸掛起來,AO=OC,在A、C兩點分別掛有兩個和三個相同的鉤碼,木棒處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兩點各增加一個同樣的鉤碼,則木棒( )A.繞O點順時針方向轉動 B.繞O點逆時針方向轉動C.仍保持平衡 D.平衡被破壞,轉動方向不定5、如圖,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進行“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每個鉤碼重為0.5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前出現圖甲所示情況,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左調B.圖乙,在AB處各增加一個鉤碼,杠桿仍然能保持平衡C.圖丙,彈簧測力計從a位置轉到b,為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數需變大D.圖丁,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向上拉杠桿,為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數小于3牛6、大型起重機“龍門吊”的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構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其示意圖如圖。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緩慢移到左端的過程中,右支架對主梁的支持力F與重物移動距離s的關系圖像是( )A.B.C. D.7、如圖所示,左邊的鉤碼個數和位置保持不變,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固定,只改變測力計與水平方向的角度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圖9中能描述測力計示數F與θ關系的大致圖像是( )8、如圖所示,有一質量不計的長木板,左端可繞O點轉動,在它的右端放一重為G的物塊,并用一豎直向上的力F拉著,當物塊向左勻速滑動時,木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在此過程中,拉力F( )A.變小 B.變大 C.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第8題圖) (第9題圖)9、如圖所示,在兩伸直的食指上水平地放一根質量均勻的橫棍,起初兩指分開一定的距離,棍的位置左右不對稱。在橫棍不掉下的情況下,緩慢移動兩指,縮小其間距離,直到并攏,這時會發現兩指會合的地方在( )A.若左邊手指先移動,則會合處在棍的中央右側B.若左邊手指先移動,則會合處在棍的中央左側C.由于開始時左邊手指離中心近,會合處在棍的中央右側D.不管開始情況如何,會合處總在棍的中央附近10、如圖所示,可繞O點轉動的輕質杠桿,在D點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 m,用一把彈簧測力計依次在A、B、C三點沿圓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讀出三次的示數分別為F1、F2、F3,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第10題圖) (第11題圖) (第12題圖)11、如圖所示,足夠長的杠桿上放著質量不相等(m1>m2)的兩個球,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兩球以相同速度同時向遠離支點的方向運動相等的時間,則杠桿 ( )A.仍平衡 B.大球那端下沉 C.小球那端下沉 D.無法確定12、如圖所示的杠桿(自重和摩擦不計),O為支點,A處掛一重為100 N的物體,為保證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在中點B處沿_______(填“F”“F1”或“F2”)方向施加一個最小的力為_____ _N。13、如圖甲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勻的輕質杠桿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掛鉤碼前,杠桿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 (填“達到”或“沒達到”)平衡狀態,接下來應向 (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李在左右兩側分別掛上鉤碼,如圖乙所示,杠桿的 端會下沉,要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變鉤碼懸掛點的位置和不改變數量較少一側的鉤碼的前提下,只需將 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別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圖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圖丁所示。你認為 的實驗方案更好,請說明你的理由: 。(4)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① 1 20 2 10② 2 15 1.5 20③ 3 5 1 15通過探究,由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5)請思考:如果在杠桿的O點用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在實驗中是否影響杠桿的平衡 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靜止 勻速轉動2、平衡螺母 可以方便地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數值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說明:受力方向 力臂大小 最大 最遠 垂直知識點2、省力杠桿 如扳手(合理均可); 費力杠桿 如釣魚竿(合理均可);等臂杠桿 如天平(合理均可)二、例題講解:例題1、B解析: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力臂;圖中O為支點,作出四個力的力臂可知,F3的力臂為0,從O點到F2的作用線的距離L2是最長的,即F2是力臂最長的力,如圖:例題2、C解析:杠桿要平衡,必須符合“動力×動臂=阻力×阻力臂”,A中左邊力臂3格,力10N,右邊力臂2格,力10N,兩邊的力與力臂積不等,不符合題意;B、支點在中間,兩邊的力方向相反,杠桿不會平衡,不符合題意;C、左邊力臂3格,力10N,右邊力臂2格,力15N,兩邊的力與力臂積相等,符合題意;D、支點在兩力之間,兩邊的力方向相反,杠桿不會平衡,不符合題意。例題3、A解析:首先根據力臂的定義確定兩個力的力臂,然后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寫出等式即可。O為杠桿的支點,力F的力臂是OC,G的力臂是OB;根據杠杠的平衡條件得到:F×OC=G×OB。例題4、D解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ALA=GBLB;由圖示可知,LA>LB,則GAGB(LB-ΔL),故杠桿不能平衡,左端下沉。若采用極值法,即讓ΔL=LB,則移動后重物B對杠桿拉力的力臂為零,重物A對杠桿拉力的力臂不為零,則懸掛重物A的左端下沉。例題5、(1)60 (2)90 (3)10~90解析:(1)放在水平方形臺面上的輕質木棒受左、右兩側物體豎直向下的拉力和臺面豎直向上的支持力,當G=30N時,臺面受到木棒的壓力:F=2×30N=60N。(2)木棒右端下沉時,可將該木棒看成以木棒與臺面右側邊緣接觸點為支點的杠桿。L左=1.2m-0.3m=0.9m,L右=0.3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A×L左=GB×L右,B端所掛物體的重力:GB===90N。(3)由(2)知以右邊緣為支點,右邊力臂最小,力最大為90N;若以左邊緣為支點,右邊力臂最大,力最小,此時L左'=0.3m,L右'=1.2m-0.3m=0.9m,最小力為F小===10N。三、隨堂練習:1、A 2、B 3、B 4、C 5、C 6、B 7、B四、課后鞏固1、 D 2、B 3、A 4、C 5、C 6、B7、B 8、A 9、D 10、B 11、C12、F2;20013、(1)達到 右 (2)左 左側的鉤碼去掉一個(3)小李 圖丙中彈簧測力計所施加的力與其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4)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5)不影響,因為作用在杠桿O點的力的力臂等于零,不會影響杠桿的平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