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嬰兒的誕生【教材分析】本節介紹的是作為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員,人類通過有性生殖繁衍后代。教材首先講述了男女生殖系統的主要結構及其主要功能,接著對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作了簡單介紹,這為學習有關受精的知識打下基礎。受精卵形成后邊移動邊分裂,種植在子宮內從而形成胚胎。按照人的發育順序在本節后面的內容中闡述了胚胎的發育和營養,最后總體概括了人的發育和成長的總體過程。【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說明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2.認識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能描述受精的過程及胚胎發育的過程。(二)能力目標:1.通過學生閱讀、小組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2.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識圖能力。3.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整理知識,構建體系的能力。4.通過觀察和收集資料,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并處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目標:1.啟發學生認識生殖和發育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端正學習態度。2.學會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與父母的情感。【教學重難點】(一)重點:1.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受精過程和胚胎發育。(二)難點:1.運用觀察的方法,認識受精作用及胚胎的發育過程;2.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敬愛父母的感情。【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視頻片段:產婦入產房、嬰兒的啼哭、嬰兒被抱出產房。思考:嬰兒是哪兒來的?自己又是哪兒來的?(二)生殖系統的組成1.學生自主學習本部分知識。2.小組合作交流。3.學生指認屏幕上顯示出的生殖系統的結構名稱。4.認識到睪丸和卵巢的功能后,形成睪丸和卵巢是男、女的主要生殖器官的知識構建。學生分組不分性別,讓學生知道:在性知識面前,男女是一樣的。(三)受精過程播放動畫:受精卵形成過程。觀察分析、小組交流:受精過程,說明精子、卵細胞的產生部位和結合的部位。(四)胚胎發育。播放動畫:受精卵著床、及在子宮內發育成胎兒、胎兒成熟的過程。在黑板上畫出胎盤結構簡圖。思考: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是怎么獲得營養的呢?(注意臍帶和與臍帶相聯的胎盤。)學生分小組交流后回答思考的問題。(五)感悟: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珍愛生命的教育:尊重和感謝父母,我們要感謝父母的愛心和責任心所創造的生命的奇跡。2.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在自己生日這天,送給媽媽一件禮物。(六)課堂反饋。1.精液的組成是( )。A.精子 B.黏液 C.黏液和精子 D.激素和精子2.下列關于生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 B.繁殖新個體的過程C.種族延續的過程 D.新個體成長的過程3.下列哪組器官具有分泌性激素的作用?( )A.輸卵管和輸精管 B.卵巢和睪丸C.子宮和精囊腺 D.精囊腺和前列腺4.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開始呈現出人的形態的時間是( )。A.第5周 B.第6周 C.第7周 D.第8周5.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可以促使( )。A.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變化B.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C.子宮內膜組織壞死,血管破裂D.子宮內膜維持原有的狀態【作業布置】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短文,在班內展示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