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1摩擦力一、教學目標1.物理觀念: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掌握在簡單情況下從二力平衡條件去判斷滑動摩擦力是否存在及其大小和方向。2.科學思維: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兩物體間的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3.科學探究:探究滑動摩擦力在生活的應用與聯系4.科學態度與責任: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鍛煉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二、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教學難點:滑動摩擦力存在及方向判斷。教學過程導入:用手將物塊按壓在豎直墻壁上,使物塊始終順著豎直墻壁向下滑動。問題1:滑動摩擦力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 問題2:滑動摩擦力大小如何計算?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為:思考:如下圖,動摩擦因數為μ的粗糙地面上放置了A、B兩物塊,A物塊質量為m,放置在B物塊上方,且A物塊在外力作用下靜止不動,B物塊質量為M,在水平向右力F作用下向右運動。(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問題3:A、B兩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 問題4:B物塊所受地面的滑動摩擦力如何計算?問題5:生活中有哪些滑動摩擦力的應用 舉例說明。例1.把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木塊,如圖所示。當測力計的示數為1 N時,物塊剛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______N,逐漸增大拉力到2N 時,物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______N。例2.物體A、B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vA=2 m/s,vB=1 m/s。速度分別為vA=1m/s,vB=2 m/s。請分別分析兩種情況下,A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課堂練習:1.如圖所示,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運動的物體,質量為20 kg,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一個水平向左大小為10 N的拉力F作用,則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為(g取10 N/kg)( )A.10 N,水平向右 B.10 N,水平向左C.20 N,水平向右 D.20 N,水平向左2.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豎直墻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關梯子的受力情況,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受兩個豎直的力,一個水平的力 B.受一個豎直的力,兩個水平的力C.受兩個豎直的力,兩個水平的力 D.受三個豎直的力,三個水平的力3.如圖所示,物體A重40N,物體B重20N,A與B、B與地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物體B用細繩系住,當水平力F= 32N時,才能將A勻速拉出,求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四、課堂小結1.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2.滑動摩擦力方向的判斷。3.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