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單元教學計劃一、本單元教材分析“空氣”單元:在一年級教材里,“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7課,學生已經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僅限于使用感官對空氣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學生對空氣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進入三年級,學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因此在“空氣”單元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采用感官和各種輔助工具,對空氣這種物質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二、本單元在全冊中的地位分析本冊共三個單元,本單元以空氣為探究主題,借助生活中與空氣密切相關的物體來深入研究空氣的特征,如占據一定空間,有質量,可以流動,能被壓縮等,同樣也選取了空氣和另外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進行對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空氣與固體、液體之間的相同點,進而對這些相同點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三、學情分析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質跟食鹽一樣,放在水中能夠溶解。對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能通過攪拌的方式加快溶解,但是學生對于熱水是否能夠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還不清楚。對于實驗方法,學生知道要通過對比實驗才能得出結論,但是通過“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學生不是非常的清楚。四、單元教學目標●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間,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空氣總會充滿各處。●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空氣受熱后會上升。●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科學探究目標●運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特征及現象。●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實驗中所反映出來的空氣特征及現象。●以語言、繪畫、文字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嘗試以氣泡圖、矩陣圖等圖表的形式組織、整理信息。●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評價與調整。科學態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物體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能如實講述事實,不盲從,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證據意識。●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具有分析、反思、嘗試運用多種探究方法的創新意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空氣是重要的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境。●了解并意識到人類利用空氣的性質改善生活,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1、運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特征及現象。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實驗中所反映出來的空氣特征及現象。2、以語言、繪畫、文字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嘗試以氣泡圖、矩陣圖等圖表的形式組織、整理信息。五、課時安排:十一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