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第四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學生能夠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過血漿和三種血細胞的功能歸納出血液的功能。(2)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2、能力目標(1)解讀血常規化驗單,了解各種血細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現,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2)分組實驗及討論,在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3)進一步鍛煉學生動手操作顯微鏡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血液觀。(2)關注血干細胞及其研究進程,教育學生珍愛生命,關愛他人。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血液問題的能力3、難點突破:學生課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規化驗單,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細胞數目異常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自己尋求血細胞的功能來解惑,使枯燥的血細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學習。三、教學設計思路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觀察圖片了解血液成分――根據血漿成分推斷血漿功能――分組實驗、列表歸納血細胞的種類、結構及區別方法——分析血常規化驗單理解血細胞的功能——分組進行血細胞的模擬小制作――通過知識運用鞏固知識四、課前準備1、課件 PPT 流動的組織——血液2、顯微鏡、人血永久涂片3、血常規化驗單4、各色橡皮泥、生日蛋糕盤若干五、教學設計引言:三月賞桃花,七月品蜜桃。我們高都的黃金蜜桃和紅富士蘋果遠銷全國各地,那么他們是怎樣運出去的呢? 激發學生的家鄉自豪感讓學生由交通路線聯想到人體的血液循環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我們通過消化系統獲得營養,通過呼吸系統獲得氧氣,是不是只有這些系統需要營養或氧氣呢?那么這些營養與氧氣是怎樣送往全身的?知識拓展:你知道血液循環的提出者是誰嗎? 提出問題: 1、為什么用血液可以做親子鑒定? 2、為什么通過化驗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檢查健康狀況或診斷疾病? 學生思考回答:全身都需要氧氣和營養,體內物質是由血液來運輸的。英國的威廉.哈維他的這一發現如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一樣偉大。初步了解這與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功能有關。二、出示學習目標 出示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的放矢。三、新授課 學習任務一:血液的組成 1.閱讀課本 51 頁內容,完成學案自主探究第 1、2 題。2.小組討論 51 頁 3 個討論題。 (1)分成幾層?為什么會出現分層現象? (2)血液由哪幾部分組成?常規化驗單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別位于哪一層? (3)為什么把血液稱做“流動的組織” 學生回憶舊知,指出血液是一種結締組織,它在體內循環流動,運輸物質。 1.學生自主學習課本內容 2.觀察血常規化驗單,分別找出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 3.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學習任務二:血漿課件展示血漿成分分析教材 52 頁圖 4-31,完成學案 自主探究第 1、2 題。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根據血漿成分,推斷血漿的功能。并強調應該注意血漿中水所占比例。知識運用:運動后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時,血液中丟失了什么成分?怎樣補充血液丟失的這些成分? 學生注意到血漿中含有 90%的水來推斷出血漿的功能:運載血細胞及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 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嘗試回答。學習任務三:血細胞一、血細胞的結構 1.組織學生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并討論血細胞的結構及區別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2.播放課件:課本圖片“顯微鏡下的血細胞”思考問題: ①你所觀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數量最多的是哪種細胞? ②你是怎樣區別紅細胞和白細胞的? ③為什么看不見血小板? 3. 分別介紹三種血細胞 (1)紅細胞異常情況:紅細胞較少或血紅蛋白較少(貧血) (2)白細胞異常情況:白細胞數目過多(發炎) (3)血小板異常情況:數目過多或過少 4. 組織學生列表比較三種血細胞 5.血液的功能 學生 6-8 人一組分組進行實驗小組合作進行討論交流動畫顯示:血紅蛋白的特性學生分組討論:(1)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這是貧血病癥,容易頭暈、乏力、心悸等,應該補充含鐵和含蛋白質的食物或聽醫囑服用補血的藥物。(2)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這是炎癥,想到自己發燒、傷口紅腫、化膿等身體異常表現,應該注意消炎。(3)回憶自己流鼻血、小傷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況討論: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治療或緩解? 學生完成表格學生嘗試自己歸納總結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網絡五、科學技術社會--干細胞和造血干細胞研究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細胞分化)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內容六、動動手-------制作血細胞模型用彩泥捏出你心中血細胞的樣子展示優秀作品,表揚優秀小組 學生分小組制作七、板書設計《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評測練習一、選擇題1.關于人體血液的組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血漿和血細胞 B.血漿和紅細胞C. 紅細胞和白細胞 D.血漿和血小板2. 血液不僅能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而且還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其屬于( )A.營養組織 B.結締組織C.輸導組織 D.保護組織3. 當人體某處受傷,病菌侵入時,血液中數量明顯增多的是( )A. 紅細胞 B. 白細胞C. 血紅蛋白 D. 血小板4. DNA 鑒定是親子鑒定常用的方法之一,常以血液、毛發、口腔細胞等作為樣本,檢測細胞核中 DNA的相似程度,確定親子關系。若以血液為樣本,應選用其中的( )A.血紅蛋白 B.成熟紅細胞C.白細胞 D.血小板5. 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進入高原一段時間后,血液中的一種成分會顯著增加,這種成分是( )A.血漿 B.血小板 C.紅細胞 D.白細胞6. 小敏同學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視野中觀察到了清晰的紅細胞,但沒有發現白細胞,她再采用下列哪一項操作最有可能找到白細胞 ( )A.換用高倍物鏡 B.換用凹面反光鏡C.移動永久涂片 D.調節細準焦螺旋7.如圖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間的關系,甲、乙、丙依次( )A.血紅蛋白、血細胞、血漿 B. 血細胞、血漿、血紅蛋白C. 血漿、血紅蛋白、血細胞 D. 血細胞、血紅蛋白、血漿8. 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視野中,呈兩面凹圓餅狀的是③,其中富含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B.血細胞中數目最多的是①,此人有炎癥時,其數量會顯著增加C.血細胞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④D.血液中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的是②二、非選擇題9.取 5 mL 新鮮血液,立即注入盛有 5%檸檬酸鈉溶液的量筒中,輕輕振蕩量筒,靜置數小時后,出現如右圖所示現象,請根據實驗的方法步驟和圖中所示現象回答:(1)量筒中出現了____________現象。(2)量筒中 1、2、3三層的物質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3層的細胞總稱為____________。(3)本實驗證實了血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部分。(4)量筒里放入檸檬酸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10.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人血涂片,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圖甲中的 A、B、C是視野中觀察到的三種血細胞,其中能保護身體抵抗細菌等侵入的是________,煤氣中毒是因為一氧化碳與其中的________上的血紅蛋白牢固結合所致(兩空格均填圖中字母)。(2)如果圖甲是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現在該同學想進一步用高倍鏡觀察圖甲中的 A 的結構圖像,你認為他最先要做的一步是____________。(3)圖乙是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常見的兩種情況,你認為I和II兩種情況下,視野較暗的是________。參考答案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1.A2.B3.B4.C5.C6.C7.A 8.B9.(1)分層 (2)血漿 白細胞和血小板 紅細胞 血細胞 (3)血漿 血細胞 (4)防止血液凝固10.(1)AC(2)向左上方移動玻片 (3)I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