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七崇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中國考點一尊重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5分)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正義的制度能使弱勢群體得到社會的關愛。數據顯示,近年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持續上升,未成年人保護形勢嚴峻。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使易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得到更多的保護,彰顯了正義。7.答案該觀點是正確的。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王某的行為觸碰了法律的紅線,付出了失去自由的代價。法治是自由的保障,用法律來治這種人的“病”,其實是保障了其他乘客合法的自由和權利。8.答案網絡投票評選活動中的刷票行為導致投票結果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破壞了評選的公平性,不利于為社會成員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4分)9.答案自覺遵守共享單車使用的規則和制度:阻止或舉報破壞單車等行為,做有正義感的人。考點二民主國家民主生活1.答案C2.答案3.答案D4.答案A5.答案6.答案7.答案(1)(4分)材料體現的教材觀點“由黨作出編纂民法典決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在編纂過程中向全社會征求、收公民依法參與公共事務,積極行使建議權:以人民為中集意見和建議”心思想:人民當家作主等“最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過”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實施的等“從黨作出決定到公開征求意見,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科學立法;民主集中再到民法典通過”制原則等(2)①學法:如學習民法典,了解主要內容,積極參與宣傳活動。②守法:如尊重法律,嚴格遵守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民法典實施的行為。③用法:如學會運用民法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依靠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3分)8.答案參與模擬政協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國家政治生活、表達自已意愿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有利于鍛煉才干,促進全面發展。考點三建設法治國家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D5,答案這一觀點是片面的。它肯定了法治的重要性,卻忽視了德治的作用。法律道德相輔相成,法律和道德要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4分)專題七崇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中國考點一尊重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1.讀下邊漫畫,你認為圖中人物的言行①屬于民事違法行為②錯在追求無邊界的自由③會害人害己,是非正義的④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為高水平建設“美好教育”,2020年,杭州市義務教育學校的招生制度進行了較大改革,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此舉有利于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②通過教育改革推動社會進步③公民平等享有政治權利④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9年,我市繼續全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了一批黑惡勢力,取得了明顯成效。這()①維護了社會安全②健全了法律法規③守護了社會正義④實現了網絡安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下列舉措能體現公平的有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②改革收入制度,實現均等分配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人地接受義務教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6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該法的通過有利于①促進社會公平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③推進慈善事業發展④確保所有人無后顧之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消弭罪惡陰影,讓孩子在陽光下成長。【織密法網呵護成長】2020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等9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6218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該意見規47655定,凡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各類組織和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遭受、疑似遭受2:7牛2018牛2019年不法侵害或面臨不法侵害危險的,應當立企d設宙未成仟人被起婦公的.從欲(2017一200川9年: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未履行報告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依法對其追究責任。結合材料,從正義的角度分析建立強制報告制度的必要性。(5分)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王某在地鐵上吃東西時亂扔垃圾。面對其他乘客的勸阻,她不但不聽還把食品包裝袋丟棄在車廂,隨后揚長而去。這種行為破壞了乘車環境,擾亂了地鐵正常的乘車秩序。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王某處以行政拘留。針對王某的行為,有網友評論:“這種人的‘病’需要法律來治,沒有法治就無所謂自由。”結合材料,運用“無法治不自由”的知識評析這一觀點。(5分)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社會法治考點集訓【道法部分】:專題七 崇尚法治精神 建設法治中國(原卷版).pdf 2023社會法治考點集訓【道法部分】:專題七 崇尚法治精神 建設法治中國(答案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