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二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考點一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1.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論今,只有陷國家于不利,他更主張凡私人教學一律禁止,以杜絕“誹謗”。皇帝根據李斯建議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B.統一文字C.設立太學D.獨尊儒術2.“秦始皇滅六國后,覺得到處都有駐兵鎮壓的必要,就要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由此秦實行()A.分封制B.郡縣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3.我們獲取歷史信息,會有“事實的陳述”和“評論意見”。下列不屬于“事實的陳述”的是()A.“及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B.“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C.“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D.“(秦皇帝)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4.從出土文物“素印封泥”(右圖)中能夠獲取的歷史信息有(右派扣印①周朝實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實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體④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馬到成功”蘊含著人們對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馬”字,最有可能出現在秦朝官方文書中的是縲馬西馬6.秦滅六國,掀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齊材料二周王室的親戚一旦取得了他們的土地,立刻互相疏遠和進行戰爭,而天子則無力阻止他們。…秦始皇把全國分成36郡,每個郡又分成數目不等的縣。所有這些(郡縣)官員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祿,他們的職位不是世襲的,隨時可以罷免。…此后,這個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一崔瑞德魯惟一《劍橋中國素漢史》(1)材料一中秦統一后的文字字體和貨幣造型分別是什么?(2分)(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實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稱,并寫出該制度的優勢。(3分)(3)上述材料中的各項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予以說明。(5分)7.(節選)廣西的欽州有著“千年古陶都”的美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欽州歷史悠久,秦朝就將現欽州一帶劃為象郡管轄。自古以來,當地就有制陶的傳統。欽州人始終堅守坭興陶這門手工技藝,在傳承中逐漸形霸成自身的藝術文化特色。當地人們還對坭興陶的手工技藝進行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如今坭興陶已成為欽州市的城市文化名片、廣西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國家贈送外賓的禮品等。(1)材料中“象郡管轄”屬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哪項政治舉措?從中華文化的內容上看坭5.答案B6.答案(1)儒家,道家。特點:相互論爭和批判,彼此吸收與融合。7.答案(2)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考點三西方古典文明1.答案B2.答案A3.答案D5.答案B6.答案D7.答案A8.答案A專題二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考點一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A6.答案(1)小篆:圓形方孔。(2分)(2)郡縣制;(1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鞏固統治。(2分)(3)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統一的貨幣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后世王朝的貨幣大多采用圓形方孔造型;郡縣制成為后世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典范。(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給分)7.答案(1)采用郡縣制;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2分)考點二漢武帝時代大一統格局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B5.答案B6.答案(1)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分)7.答案(2)開辟:西漢政府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保障:占領河西走廊,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設置西域都護府;構筑河西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開辟一點1分,保障任意答兩點2分)考點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D考點四隋唐:開放革新的時代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5.答案(1)唐蕃關系密切,親如一家。6.答案(2)從完善制度、虛心納諫、善于用人、愛惜民力等方面進行概括均可。專題三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二)考點五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文明高度發展1.答案D2.答案B3.答案4.答案D5.答案A6.答案(2)三省之間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2分)(3)管理地方,守護邊疆。(2分)考點六明清:君主集權的加強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答案A3.答案C4.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社會法治考點集訓【歷史部分】:專題二 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原卷版.pdf 2023社會法治考點集訓【歷史部分】:專題二 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答案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