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新聞速遞:10月16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作報告。報告中提到文化近30次,在第八章 增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對未來我國文化建設做出系統闡述。第八部分 增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0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02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03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04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30次談到文化,二十大報告如何闡述文化建設?文化是民族的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發展,文化就在我們身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吧!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5.1 延續文化血脈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政治認同:通過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道德修養:通過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與價值,引導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自覺踐行良好的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健全人格: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認知與理解,引導學生自我反省,樹立積極的思想品質。責任意識:通過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路徑,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社會責任感,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核心素養目標:教學重點:中華文化、中華美德。重難難點: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1、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特點?2、為什么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重要性)3、中華文化能夠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原因?4、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形成)?5、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6、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學習導航:一、中華文化根閱讀課本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討論并交流:你知道這些傳統民族節日嗎?為什么這些節日能夠傳承至今?這些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望果節:藏族盤王節:瑤族潑水節:傣族春節: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果以進步文化為基礎文 明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發展沒有進步文化的發展,就不會有文明的發展。1、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特點?(1)形成: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相關鏈接:文化與文明的關系一、中華文化根課堂筆記探究與分享請同學閱讀P59頁探究與分享。查找資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遺產價值。①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人們認識歷史文化的無比珍貴的教科書。②文化遺產也是提高人文素養,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的最好教科書。③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進行交流、促進了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寶貴資源。④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在于它是進行學術研究,尤其是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資源。探究與分享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有人說,有些文化遺產在現代生活中沒有實用價值,沒有必要保護。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不認同這種說法。①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助于中華民族延續文化血脈,守望精神家園,鑄魂強魄,凝心聚力。④有利于增添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四條規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注重其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課堂筆記限時記憶2.為什么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重要性)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②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③中華文化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④弘揚中華文化,有助于中華民族延續文化血脈,守望精神家園。⑤弘揚中華文化,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2)中華文化的內容: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中華文化書法國畫京劇生肖拙政園圍棋論語印刷術除夕唐詩節氣針灸篆刻中國結瓷器旗袍地動儀藏醫川菜中國扇相聲道教風箏煙花周易唐三彩蠟染對聯刺繡茶道武術大運河玉器歷法指南針端硯日晷四合院斗拱剪紙十二章紋昆曲年畫云岡石窟儒家筷子兵馬俑……介紹了這么多中華文化,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中華文化的特點嗎?中華文化從殷周時期一直延續至今,說明了中華文化還具有什么特點?也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明清清代:魏源春秋戰國秦殷周漢隋唐宋元明明清影響形成劃時代儒至尊全盛延續衰微當代復興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2)中華文化的內容:(3)中華文化的特點(1)形成: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1、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特點?課堂筆記追尋舞臺初心,傳承舞者精神。打開時空隧道,再現唐朝文韻。電視劇《我們這十年之唐宮夜宴》為什么這《唐宮夜宴》等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說明了什么?3.中華文化為什么能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幾千年來,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一脈相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中華文化根結合視頻說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時代,延續文化血脈需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有利于個人、家庭、國家、全人類的和諧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起源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展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中華傳統文化首先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其次,由此衍生出來的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革命文化(近代“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現代“社會主義”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代”中國)三者一脈傳承。三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實際上就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古”與“今”的關系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之“古”,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為中國文化之“今”。這三種文化形態作為中國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產物,都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種文化內涵不同,是中華民族不同發展時期的智慧成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思考:三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聯?現代(社會主義時期)現代(社會主義時期)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P60)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名言賞析堅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說一說:什么是文化自信 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5、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P61)6、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62)①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4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 習近平語(P61相關鏈接)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激趣導入國家開展這些節目有什么意義?①有利于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②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③有利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先進文化;④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為什么這些節目國家倡導觀眾喜愛?走進生活課堂小結中華文化根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特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形成)文化自信的內涵、要求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原因D課堂練習:1.(2022年湖北武漢)北京冬奧會亮眼的“中國風”備受外媒追捧。冬奧會徽的漢字設計、開幕式的24節氣倒計時、焰火“迎客松”……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交相輝映。這體現了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獨秀B.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全盤傳承C.中外文化差異日漸消除D.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2.(2022年重慶B卷)重慶某高校用紅色文化澆筑青春之魂,用傳統文化滋養青春心靈。“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紅巖有聲漫畫”“川刷藝術體險之旅”等成為該校一張張閃亮的文化名片。校園文化氛圍更加濃郁,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①創造性的轉化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②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滋養著時代青年成長③一張張文化名片,鑄就了中華文化新輝煌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課堂練習:3.(2022年四川達州)2022年2月,北京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北京冬奧會會徽以漢學“冬”為靈感來源(如圖),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中華文化的魅力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每一名中國人都為中華文化充滿自信和自豪。這表明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③中華文明因交流互簽而豐富多彩④中華文化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2022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二十四節氣”開啟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幻化成破冰五環;從二十四節氣畫面帶出的古詩詞,到以“燕山雪花大如席”創意的主火炬……中國的文化元素貫穿于整個開幕式的始終。這樣做①傳承了全部中華傳統文化,堅定了文化自信②有利于弘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③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D課堂練習:5.(2022年湖北武漢)誦讀紅色家書、表演紅色課本劇、尋訪紅色教育基地……近年來,武漢市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黨史。這些活動A.有利于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B.反映了紅色文化源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C.能夠滿足人們各種文化需求,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D.體現了武漢市以文化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文化發展6.(2022年山東泰安)虎年立春之夜,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從“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運動員入場時走過的“中國窗”,從黃河之水天上來到迎客松矗立鳥巢,鮮明的中國文化元素貫穿全場,再一次驚艷世界。從中我們體會到A.我國堅定的文化自信B.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C.只有通過舉辦國際盛會才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D.我們應當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AA課堂練習:7.(2022年天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令人驚嘆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中國風”賽道、“S”形“雪如意”跳臺……這些承載著中國元素的設計體現了中華文化A.歷經滄桑,引領世界B.源遠流長,博大精深C.美美與共,天下大同D.全盤吸收,兼收并蓄8.(2022年四川瀘州)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順利通過審議,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其所包含的22個文化遺產點對東亞和東南亞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體現了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優秀文化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④中華傳統美德已融入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B課堂練習:9.(2022年廣安)“青綠千載,山河無垠。”央視虎年春晚,源自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穿越古今,為觀眾呈上視覺盛宴,引發了觀眾對中華文明的共情。這說明( )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讓我們身心愉悅②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我們可以通過欣賞優秀節目獲得美好情感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物質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2年湖北)由國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龢(讀音hé)——中國早期樂器文化”展,今年5月18日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展,如圖為部分展品。本次展覽為期3個月,主辦方將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講座,將樂器背后的技術、文化理念傳播給公眾。中國早期的樂器文化( )①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②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優秀文化③代表中華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④它的傳播有利于傳承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D二、美德萬年長大禹治水臥薪嘗膽7、為什么要弘揚中華美德?(原因)8、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及特點?P639、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學習導航:負荊請罪這些故事蘊涵了哪些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發奮圖強公而忘私忠貞愛國內 涵 豐 富 博 大 精 深孔融讓梨貴和、友善立木為信誠信謙讓7.為什么要弘揚中華美德?(原因)①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理想,是世代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和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②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黃香溫席晏子使楚二、美德萬年長探究與分享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日:“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日:“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手!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閱讀這兩段名言,你受到什么啟發 將你的優樂觀與同學分享。探究與分享閱讀讀這兩段名言,你受到什么啟發 將你的優樂觀與同學分享。①范種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對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思想的傳承和發展,說明了中華傳統美德具有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品質,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②我的憂樂觀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樂;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以維護國家的尊嚴、榮譽和利益為已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8.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及特點?P63二、美德萬年長(1)特點: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2)內容:①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②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③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④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⑥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探究與分享“順其自然”,這位寧波溫暖而又神秘的好心人,1999~2021年每年都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捐款數額從幾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順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點:每年都是在差不多的時間段,每次都用虛擬地址,每次都把匯款收據寄給寧波市慈善總會,署名總是“順其自然”這幾個字。二十多年來,“順其自然”已累計捐款1000多萬元。“順其自然”的捐款已經全部用于助學、助困。對于這樣一位寧波好人,寧波市慈善總會出于尊重,已放棄尋找他究竟是誰。在“順其自然”的影響下,寧波已逐漸形成一股匿名捐款的潮流,活躍著一群特殊的愛心人士。(1)扶危濟因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有機會見到順其自然”,你最想問他什么問題 (2)青島有“微塵”寧波有”顧其自然”,你身邊有這樣的“中國好人”嗎 分享他們的故事共同感受中華美德的力量。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人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干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9.青少年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內化于心)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外化于行)二、美德萬年長課堂小結中華文化根延續文化血脈美德萬年長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特點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特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形成)文化自信的內涵、要求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原因中華傳統美德的作用A課堂練習:1.(2022年安徽)一日,某老人突發疾病昏倒在地,一路過醫生跪在他身旁對其急救,周圍的群眾也紛紛加入救護。經過急救,老人脫離危險。眾人的半動①詮釋了傳統美德,彰品顯中國價值②是對他人生命的關切,傳遞了溫暖③是凡人善舉,傳遞了人間的大愛④不過是舉手之勞,不值得我們贊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2年金華)“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如今80多歲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上,守護著人民健康。他用行動( )①踐行了敬業奉獻的職業道德②履行了維護民族團結的公民義務③弘揚了道濟天下的傳統美德④實現了富強民主文明的價值追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3.(2022年連云港)如圖為某班黑板報中的一段文字,該期黑板報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規劃美好人生B.堅定理想信念C.關心國家發展D.弘揚傳統美德課堂練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DD4.一位溫暖而又神秘的好心人“順其自然”,二十多年來累計捐款一千多萬元,幫助無數貧困學子渡過了難關。雖然我們不知道“順其自然”姓甚名誰、身在何處,但這份美德和善心,溫暖著你我,感召著越來越多的人順其自然地成為“順其自然”。這說明( )①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溫暖人心②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③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不言代價與回報④中華傳統美德感召人心,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5.(2022年內江)【北京冬奧 文化盛宴】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開幕式上,充滿哲思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始于“雨水”,止于“立春”,蘊藏了中國獨具魅力的古老歷法;形象友好可愛、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與冰晶外殼相結合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有力的身體、堅韌不拔的意志;AR等現代科技的加持,使得整個開幕式美輪美奐,充滿未來感、時代感、設計感。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再次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魅力,架起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結合情境,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是如何做到“延續文化血脈,凝聚價值追求”的。①24節氣倒計時短片,展現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②冰墩墩的設計傳達著中華民族團結、創造、奮斗的民族精神,展現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氣度,神韻;③科技的運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和交流傳播;④傳播中華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認同感。課堂練習:6.(2022年湘潭)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回答下列問題。冰雪之約,中國之邀。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傳承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文化“基因”,也踐行了奧運會倡導的共筑夢想、超越自身、激勵世界的精神。“雪游龍”“雪如意”等五大競賽場館的命名,擷取文化精華,表達了吉祥、美好等豐富的文化意蘊。兩次奧運會都將傳統中國文化元素與現代奧林匹克精神融為一體,蘊含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征,延續了中華文化血脈。材料二 從2008到2022,短短14年間,越發自信而沉穩的中國沖破重重挑戰,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邁上新臺階,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早已不同往日。面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的當下,中國精心籌辦冬奧會,彰顯大國擔當,發出“中外互融,同舟共濟”的真誠倡議,給世界前路照亮一束希望之光、團結之光、和平之光,為人類在艱難時刻守望相助,攜手奔赴美好未來注入信心和力量。(1)結合材料一,說明我國承辦的兩次奧運會都延續中華文化血脈的原因。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2)結合材料二,說說兩次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怎樣的中國?體現了我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構建人類共同體;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展現了我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彰顯大國擔當等。課堂練習:7.(2022年甘肅天水)【促中外交流展華夏風采】材料一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文化盛宴。本屆冬奧會,其中一大亮點就是“中國風”,從開幕式上的冰墩墩、黃河、中國門、中國窗到閉幕式上的紅燈籠、12生肖冰車、中國結、柳枝,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在北京冬奧會上隨處可見,無處不體現著中國風采。材料二近年來,我省通過多種措施與方式,助力敦煌“朋友圈”在發展中不斷擴大,努力搭建敦煌文化走出去的國際性交流平臺、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1)結合材料一,請說說北京冬奧會展現了中華文化怎樣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我省努力搭建敦煌文化國際性交流平臺的意義。①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②有利于在繼承基礎上加強文化創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③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并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④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3)請為弘揚隴原文化設計一條標語。弘揚隴原文化,守護精神家園等。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e98e81eecbef7d8c1b706179eb0ea62.mp4 2022-2023學年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5.1 延續文化血脈課件.pptx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