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植物一、我們知道的植物1.植物分布范圍很廣,有的生長在陸地上,有的生長在水里。2.植物多種多樣的,有的高,有的矮。3.塑料花不是植物,因為和真的植物相比,它的組成結構不同,氣味不同,手感不同,而且它長期保持一種形態,不會生長,不會繁殖,不會死亡,沒有生命......4.種植植物的方法多樣,有的植物適合土培,有的植物適合水培,也有的兩種都可以。5.種植植物要堅持觀察、按時記錄。二、觀察一棵植物1.可以用多種感官觀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如:用眼睛看植物各結構的顏色、形狀、大小、高矮等,用鼻子聞植物的氣味,用手摸植物外表是否光滑、是否干燥、是軟是硬......2.物具有根、莖、吐等結構。3.同一種植物的高度、莖的數量、葉子的數量也會有少許差別。4.用畫圖法記錄植物時,要實事求是,一邊看一邊畫,從整體到局部,盡量畫得真實三、觀察葉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葉具有葉柄、葉片、葉脈等結構。3.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同一棵植物同一枝條上的葉也會有不同。4.部分常見葉的部分特征:銀杏葉是黃/綠色的,像小扇子,葉片通常比手掌小,葉脈呈放射狀。松葉是綠色的,針狀,細細小小的。楓樹葉是綠/黃/橙/紅色的,像手掌,葉片和手掌大小差不多。槭樹葉是綠/紅色的,像手掌,一般比楓樹葉小,葉裂比楓樹葉多。四、這是誰的葉1.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不同種的葉具有不同的特征。2.尋找是哪種植物的葉時,可以從葉顏色、形狀、邊緣等特征去比較。當一個特征比較接近時,需要再看另一個特征,這是比較的一種方法。3.最好在自然狀態下觀察葉,不要傷害植物,要愛護它們,因為它們是有生命的。五、植物是“活”的嗎1.植物是“活”的,即有生命的。因為植物會發芽、會長大、會長葉、會開花、會結果、會死亡;因為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營養等一定的生長條件;因為植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變化。2.通過搜集證據,我們可以證明植物是“活”的。六、校園里的植物1不同地點生長著不同的植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稱。2.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3.人類與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4.植物可以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5.一些校園中常見的植物:木樨(桂花)、側柏、銀杏、槭樹、竹子、三葉草、雞冠花、迎春、月季、丁香、梔子花、繡球花、凌霄、紫藤、睡蓮、......第二單元 比較與測量一、在觀察中比較1.觀察物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是在進行比較。2.使用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3.將恐龍放在同一平面上,用同一起點比較高度、比較長短,會比較公平和準確。4.恐龍模型排序方法: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胖到瘦、從頭大到頭小、.....二、起點和終點1.共同的起點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2. 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3.紙蛙跳遠的距離是起跳點(即起點)到落地點(即終點)之間的距離。4.通過比較紙蛙跳遠的距離,我們可以知道哪只紙蛙哪次跳得最遠。三、用手來測量1.測量可以量化比較結果,使比較更準確。2.用身體測量是常見和方便的測量方法,如用手、腳、步等測量。3.“一拃”是張開的大拇指到中指間的最大距離。測量時從起點開始,每一拃首尾相連,做好標記。4.用紙帶匹配桌子高度,可以化垂直的測量為水平的測量,讓測量更方便也更準確5.用手測量盡管比較方便,但因為每個人手指長度不同,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拃”的長短不同,進而導致測量相同物體的結果不夠準確,難以交流和比較。四、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1.生活中許多物體也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如:回形針、小棒、橡皮、立方體等。2.長的工具便于測量長的物體,測量物體長度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3.用不同的物體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結果一般不同;用相同的物體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結果基本相同,測量結果更加準確。4.用不同種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測量結果不能比較出物體的長短;用同一種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測量結果能比較出不同物體的長短。5.用固定長度的物體(如橡皮、立方體等)比用不固定長度的物體(如:手)測量能產生更準確、一致的結果,更便于結果的比較和信息的交流。五、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1.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結果更準確、一致、可比較。2.選擇用小立方體測量的理由:小立方體單位小,容易首尾連接,測量準確性高;可以堆疊,直接測量物體的高度;小立方體每一條邊長度都相同,能多個單位隨意連在一起,組合成較長的工具--小立方體組,方便測量長的物體;十個一組方便計數。3.通過積累測量經驗,與已測結果進行比較,預測新的物體長度時會更準確。4.人們通過統一計量單位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完善和改進工具。六、做一個測量紙帶1.小立方體組測量小桶這樣圓形物體一圈的長度不方便也不準確,可以做一條測量紙帶來測量。2.測量紙帶的制作方法:(1)小立方體組首尾相連放在紙上,印出方格帶;(2)剪下方格帶若干條;(3)首尾相連粘貼各條方格帶,方格和方格之間不留空隙,粘成一條直線;(4)在方格豎線下從0開始依次標記數字;(5)試測調整。3.測量紙帶的使用方法:(1)0刻度線對準測量起點;(2)緊貼被測物體要測量的位置,圍繞一圈或者鋪平整;(3)在終點位置平視讀數。4.測量紙帶的優點:測量數據誤差較小,具有較高準確性;能測量小桶這樣的圓形物體一周的長度;能測量很長的物體長度;可以折疊,很輕便,攜帶和使用方便......七、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1.測量紙帶和尺子的相同點:都有數字;都有格子;都有起點和終點;······2.測量紙帶和尺子的不同點:(1)材質不同,測量紙帶紙做的,易折易破,尺子一般塑料做的,比較牢固;(2)格子大小不同,測量紙帶一格大小不確定,尺子一大格1厘米,一小格1毫米;(3)長度不同,測量紙帶想接多長就多長,尺子一般有確定的長度......3.尺子的使用方法:(1)把尺子的0刻度線和物體的一段對齊;(2)讀出尺子上與物體另端對應的刻度。4.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統一標準的測量工具,常用單位為米(m)、厘米(cm)、毫米(mm) 使用相同標準單位,使測量結果具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