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知識園地】一、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張騫通西域1.西域的概念: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2.經過項目 第一次 第二次時間 前138年 前119年目的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發展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結果 大月氏人不愿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匯報了在西域各國的見聞,以及各國想與漢朝往來的愿望 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遣使節來到長安作用 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3.意義:加強了漢朝和西域地區的聯系,豐富了漢族和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二)絲綢之路1.形成時間:張騫出使西域后2.路線: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3.意義:它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作用。4.海上航線(1)從山東沿岸出發的船只穿過黃海,可到達朝鮮、日本。(2)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中國的絲綢等物品經過這條航線再轉運到歐洲地區,因此這條航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三)對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護的設置:(1)時間: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立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2)職能:頒行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3)意義: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2.班超出使西域(1)時間:東漢明帝時。(2)影響:①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得到西域各國的信任;②派甘英出使大秦,雖未到達,但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碩果累累】1.西漢時,漢武帝曾兩次派遣出使西域的人物是( )A.蒙恬 B.王昭君 C.張騫 D.班超2.張騫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進果樹品種 B.推動經濟交流C.加強友好交往 D.尋求軍事聯盟3.西漢時期開辟的橫跨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給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遺產。這條“絲綢之路”從東向西的走向是( )A.今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亞—歐洲B.今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亞—歐洲C.今西安—今新疆—西亞—河西走廊—歐洲D.今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歐洲—西亞4.對絲綢之路作用的認識,錯誤的是( )A.加強了漢與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B.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C.這條通道在我們今天生活中仍有著重要價值和作用D.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一條通道5.對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護的設置①背景:張騫通西域后,西漢王朝加強了對____________的經營。②措施: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____________,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③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____________。(2)班超出使西域:____________明帝時,派兵出擊匈奴,并派____________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難,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他還派____________出使大秦,開啟了通往____________的路線。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D解析: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所以D項正確。3.答案:A解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和歐洲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絲綢之路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亞(安息)→歐洲(大秦)。故選A。4.答案:D解析:漢朝還有海上絲綢之路,故陸上絲綢之路不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5.答案:(1)西域;西域都護;中央政權(2)東漢;班超;甘英;西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