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生物實驗探究3.遺傳類實驗的設計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2017·全國卷Ⅰ節選)某種羊的性別決定為XY型。已知其有角和無角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對白毛為顯性。回答下列問題:某同學為了確定M/m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讓多對純合黑毛母羊與純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們認為根據這一實驗數據,不能確定M/m是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需要補充數據,如統計子二代中白毛個體的性別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 M/m位于X染色體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M/m位于常染色體上。解析:若M/m位于X染色體上,則子二代的基因型為XMXM、XMXm、XMY、XmY,其中白毛個體均為雄性;若M/m位于常染色體上,則白毛個體中雌雄比例為1∶1。答案:白毛個體全為雄性 白毛個體雄性∶雌性=1∶1【思維構建】1.明確題干問題要求:判斷M/m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常染色體上。2.對應教材原理:(1)常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與性別無關,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2)此題情境與摩爾根果蠅的紅眼、白眼的遺傳類似。3.對應情境分類分析作答:(1)若為常染色體遺傳,后代白毛個體雌∶雄約為1∶1。(2)若為X染色體遺傳,則后代中白毛個體全為雄性。1.正交和反交法(未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且親本均為純合子)正反交實驗 2.“隱雌×顯雄”(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已知)3.調查法1.(2021·湖北漢陽一中檢測)用純合子果蠅作為親本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結果如表:P F1①♀灰身紅眼×♂黑身白眼 ♀灰身紅眼、♂灰身紅眼②♀黑身白眼×♂灰身紅眼 ♀灰身紅眼、♂灰身白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灰身、紅眼B.體色和眼色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C.若組合①的F1隨機交配,則F2雄蠅中灰身白眼的概率為3/16D.若組合②的F1隨機交配,則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為1/8C 解析:根據①的雜交結果可知,屬于顯性性狀的是灰身、紅眼,A正確;組合①②互為正反交實驗,關于體色的遺傳,正反交結果一致,則控制體色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關于眼色的遺傳,正反交結果不一致,則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故體色和眼色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若組合①的親本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隨機交配,則F2雄蠅中灰身白眼即A_XbY的概率為3/4×1/2=3/8,C錯誤;若組合②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F1隨機交配,則F2中黑身白眼aaXbXb和aaXbY的概率為1/4×1/2=1/8,D正確。2.大麻是雌雄異株(2n=20,XY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高等植物,科研人員對該植物做了如下研究:(1)葉型有寬葉和窄葉之分,若由兩對基因決定,科研人員用兩株窄葉植株進行雜交,F1全是寬葉,F1雜交,所得F2中寬葉植株與窄葉植株的比例為9∶7。在葉型這對性狀中,顯性性狀為________。兩株親本的基因型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初步研究發現,決定該植物葉型的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情況有三種:①兩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②一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另一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③兩對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以上雜交實驗的數據,可排除第________(填數字)種情況;若要得到明確的結論,還需對F2的性狀做進一步數據分析,請簡要寫出數據分析方案及相應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植物的葉型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若由X染色體非同源區段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寬葉雄株和窄葉雌株雜交,后代雌、雄植株中均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表型。由此結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該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判斷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題干信息可知,F1寬葉植株雜交,所得F2中寬葉植株與窄葉植株的比例為9∶7,發生了性狀分離,說明在葉型這對性狀中,顯性性狀為寬葉。用兩株窄葉植株進行雜交,F1全是寬葉,說明兩株親本的基因型不同。F2中寬葉植株與窄葉植株的比例為9∶7,是9∶3∶3∶1的變式,說明控制葉型的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可排除兩對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的可能。要進一步確認兩對基因的位置,可采取以下方法。方法一:分別統計F2中雌、雄植株葉型的比例,若是第①種情況即兩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雌、雄植株寬葉和窄葉之比都是9∶7;若是第②種情況即一對基因(假設用A、a表示)位于常染色體上,另一對基因(假設用B、b表示)位于X染色體上,則F1基因型為AaXBXb、AaXBY,則雌性寬葉植株(A_XBX-)所占比例為3/4×1=3/4,即雌性植株中寬葉和窄葉之比是3∶1,而雄性寬葉植株(A_XBY)所占比例為3/4×1/2=3/8,即雄性植株中寬葉和窄葉之比是3∶5。方法二:分別統計F2中寬葉植株和窄葉植株的性別比例,若是第①種情況即兩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則寬葉和窄葉植株中雌、雄個體之比都為1∶1;若是第②種情況即一對基因(假設用A、a表示)位于常染色體上,另一對基因(假設用B、b表示)位于X染色體上,據以上分析可知,寬葉植株雌、雄之比為(3/4)∶(3/8)=2∶1,而窄葉植株雌、雄之比丙(1/4)∶(5/8)=2∶5。(2)伴X染色體遺傳中,雄性個體的X染色體僅遺傳自母方,雜交后代雄性個體出現性狀分離,說明親代中的窄葉雌株為雜合子,窄葉為顯性性狀,因此可以判斷顯隱性關系。答案:(1)寬葉 不同 ③方案一:分別統計F2中雌、雄植株葉型的比例,若雌、雄植株寬葉和窄葉之比都是9∶7,則是第①種情況;若雌性植株寬葉和窄葉之比是3∶1,而雄性植株寬葉和窄葉之比是3∶5,則是第②種情況(只統計雌性植株或只統計雄性植株亦可)方案二:分別統計F2中寬葉植株和窄葉植株的性別比例,若寬葉植株和窄葉植株雌、雄個體之比都1∶1,則是第①種情況;若寬葉植株雌、雄之比是2∶1,而窄葉植株雌、雄之比是2∶5,則是第②種情況(只統計寬葉植株或只統計窄葉植株亦可)(2)能 伴X染色體遺傳中,雄性個體的X染色體僅遺傳自母方,雜交后代雄性個體出現性狀分離,說明親代中的窄葉雌株為雜合子,則窄葉為顯性性狀,因此可以判斷顯隱性關系2、 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還是僅位于X染色體上(2021·廣西南寧三中二模)果蠅剛毛(B)對截毛(b)為顯性。現有純合剛毛和純合截毛果蠅若干,兩種純合果蠅均有雄有雌。若一只剛毛雌蠅與截毛雄蠅交配,得到的F1雌雄個體全部為剛毛。F1雌雄交配,F2表型及其比例為雌性剛毛∶雄性剛毛∶雄性截毛為2∶1∶1,則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在X和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如果能,請說明理由;如果不能,請從題干所給果蠅中選取材料設計實驗,寫出親本組合方式,并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解析:(1)若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剛毛雌蠅(XBXB)與截毛雄蠅(XbY)雜交,F1雌雄個體全部為剛毛(XBXb、XBY),F1雌雄交配,F2中雌性剛毛(XBXB、XBXb)∶雄性剛毛(XBY)∶雄性截毛(XbY)=2∶1∶1。若B、b基因在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則親本剛毛雌蠅(XBXB)與截毛雄蠅(XbYb)雜交,F1雌雄個體全部為剛毛(XBXb、XBYb),F1雌雄交配,F2中雌性剛毛(XBXB、XBXb)∶雄性剛毛(XBYb)∶雄性截毛(XbYb)=2∶1∶1。兩者結果一致,因此不能根據上述結果判斷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在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2)若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截毛雌蠅(XbXb)與純合剛毛雄蠅(XBY)交配,F1中有剛毛雌蠅(XBXb)和截毛雄蠅(XbY);若B、b基因在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則截毛雌蠅(XbXb)與純合剛毛雄蠅(XBYB)交配,F1中只有剛毛果蠅(XBXb、XbYB)。答案:不能 親本組合:截毛雌蠅與純合剛毛雄蠅交配。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若F1中有剛毛雌蠅和截毛雄蠅,則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若F1只有剛毛果蠅,則B、b基因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思維構建】1.用驗證法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進行判斷①若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②若B、b基因在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兩者結果一致,因此不能根據F2的表型結果判斷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在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2.利用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的遺傳特點設計實驗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的位置的常用方法:“隱雌×純合顯雄”(已知性狀的顯隱性和控制性狀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提醒:若Y染色體上含有隱性基因,則其遺傳結果與伴X染色體遺傳相似,所以設計實驗時應選擇Y染色體上帶有顯性基因的個體進行雜交,如XaXa×XAYA、XaXa×XaYA、XAXa×XaYA等。1.(2021·河北冀州中學模擬)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還是只位于X染色體上的實驗設計思路,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方法1:純合顯性雌性個體×純合隱性雄性個體→F1。方法2:純合隱性雌性個體×純合顯性雄性個體→F1。結論:①若子代雌雄個體全表現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②若子代雌性個體表現顯性性狀,雄性個體表現隱性性狀,則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③若子代雄性個體表現顯性性狀,則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④若子代雌性個體表現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A.“方法1+結論①②”能夠完成上述探究任務B.“方法1+結論③④”能夠完成上述探究任務C.“方法2+結論①②”能夠完成上述探究任務D.“方法2+結論③④”能夠完成上述探究任務C 解析:方法1:純合顯性雌性與隱性純合雄性雜交,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為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或僅位于X染色體,①錯誤;②雄性個體不可能表現為隱性性狀,②錯誤,不能完成探究任務,A錯誤。方法1:純合顯性雌性與隱性純合雄性雜交,③若子代雄性個體表現為顯性性狀,則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③錯誤;④若子代雌性個體表現為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或僅位于X染色體,④錯誤,顯然不能完成上述探究任務,B錯誤。方法2:純合顯性雄性與純合隱性雌性雜交,①若子代雌雄全為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①正確;②若子代雌性個體表現為顯性性狀,雄性個體表現為隱性性狀,則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Y上沒有相關基因,②正確,能完成上述探究任務,C正確。方法2:純合顯性雄性與純合隱性雌性雜交,③若子代雄性個體表現為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③錯誤;④若子代雌性個體表現為顯性性狀,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或僅位于X染色體,④錯誤,不能夠完成上述探究任務,D錯誤。2.(2021·遼寧月考)已知老鼠的腿部有斑紋由顯性基因H控制,腿部無斑紋由隱性基因h控制,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體的特有區段或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現有純種老鼠若干(注:XHY、XhY也視為純合)。取腿部無斑紋雌性老鼠與腿部有斑紋雄性老鼠雜交。請根據雜交實驗作出判斷:(1)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H基因位于X染色體的特有區段上。(2)若后代出現雌雄老鼠腿部均有斑紋,則讓后代繼續雜交,其結果: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基因H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基因H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解析:(1)若基因H位于X染色體的特有區段上,腿部無斑紋雌性老鼠(XhXh)與腿部有斑紋雄性老鼠(XHY)雜交,則后代中雄性老鼠(XhY)腿部全無斑紋,雌性老鼠(XHXh)腿部全有斑紋。(2)若基因H位于常染色體上,常染色體上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無關,因此F2雌雄老鼠均有兩種性狀;若基因H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則親代中腿部無斑紋雌性老鼠基因型為XhXh,腿部有斑紋雄性老鼠基因型為XHYH,則子代雌性老鼠基因型為XHXh,雄性老鼠基因型為XhYH,讓它們繼續雜交,后代雄性老鼠腿部全有斑紋(XHYH,XhYH),雌性老鼠表現為兩種性狀(XHXh、XhXh)。答案:(1)雄性老鼠腿部全無斑紋,雌性老鼠腿部全有斑紋 (2)雌雄老鼠均有兩種性狀 雄性老鼠腿部全有斑紋,雌性老鼠表現為兩種性狀3.(2021·重慶月考)野生型果蠅(純合子)的眼形是圓眼,某遺傳學家在研究中偶然發現一只棒眼雄果蠅,他想探究果蠅眼形的遺傳方式,設計了如圖甲所示實驗。雄果蠅染色體的模式圖及性染色體放大圖如圖乙所示。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若F2中圓眼∶棒眼≈3∶1,且雌、雄果蠅個體中均有圓眼、棒眼,則控制圓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體上。(2)若F2中圓眼∶棒眼≈3∶1,但僅在雄果蠅中有棒眼,則控制圓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上,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3)請從野生型、F1、F2中選擇合適的個體,設計方案,對上述(2)中的問題作出進一步判斷。實驗步驟:①用F2中棒眼雄果蠅與F1中雌果蠅交配,得到________________;②用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交配,觀察子代中有沒有________個體出現。預期結果與結論:①若只有雄果蠅中出現棒眼個體,則圓、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上;②若子代中沒有棒眼果蠅出現,則圓、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上。解析:假設控制圓眼、棒眼的基因用D、d表示。(1)果蠅的圓眼與棒眼雜交,F1全部是圓眼,說明果蠅的圓眼是顯性性狀,若F2中圓眼∶棒眼≈3∶1,且雌、雄果蠅個體中均有圓眼、棒眼,說明眼形的遺傳與性別無關,則控制圓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2)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的Ⅱ區段上,則P:XDXD×XdY→F1,F1:XDXd×XDY→F2,F2:XDXD∶XDXd∶XDY∶XdY=1∶1∶1∶1,則圓眼∶棒眼=3∶1;若該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Ⅰ上,則P:XDXD×XdYd→F1,F1:XDXd×XDYd→F2,F2:XDXD∶XDXd∶XDYd∶XdYd=1∶1∶1∶1,則圓眼∶棒眼=3∶1。(3)若基因位于X染色體的Ⅱ區段上,則F2中棒眼雄果蠅(XdY)×F1中雌果蠅(XDXd)→XDXd(圓眼)、XdXd (棒眼)、 XDY (圓眼)、 XdY(棒眼),選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蠅(XdXd)與野生型雄果蠅(XDY)交配→XDXd(圓眼)∶XdY(棒眼)=1∶1,則只有雄果蠅中出現棒眼;若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Ⅰ上,則F2中棒眼雄果蠅(XdYd)×F1中雌果蠅(XDXd)→XDXd(圓眼)、XdXd (棒眼)、 XDYd(圓眼)、 XdYd(棒眼),選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蠅(XdXd)與野生型雄果蠅(XDYD)交配→XDXd(圓眼)∶XdYD(圓眼)=1∶1,則子代中沒有棒眼果蠅出現。答案:(1)常 (2)X染色體的Ⅱ區段 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Ⅰ(順序可顛倒) (3)實驗步驟:①棒眼雌果蠅 ②棒眼雌果蠅 野生型雄果蠅 棒眼 預期結果與結論:①X染色體的Ⅱ區段 ②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Ⅰ 3、 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Y染色體同源區段(2021·河北邢臺月考)小鼠的毛色灰色(B)對黑色(b)為顯性,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體上(Ⅰ區段為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Ⅱ1、Ⅱ2分別為X、Y染色體的特有區段)。現有兩個純合品系,一個種群雌雄鼠均為灰色,另一個種群雌雄鼠均為黑色,某興趣小組為探究B、b基因的位置進行了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種群中小鼠的表型,該小組認為B、b基因不位于Ⅱ2區段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小組欲通過一次雜交確定B、b基因位于Ⅰ區段還是Ⅱ1區段,可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雜交,觀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3)若另一小組欲通過雜交實驗(包括測交),確定B、b基因位于Ⅰ區段還是常染色體上。實驗步驟:①黑色雌鼠與純合灰色雄鼠雜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統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結果分析:①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B、b基因位于Ⅰ區段上;②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解析:(1)因種群中雌雄鼠均有灰色和黑色,與性別沒有關聯,故可認為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的Ⅱ2區段上。(2)黑色雌鼠與灰色雄鼠雜交,如果子代雄性中出現了黑色個體,則說明B、b基因位于Ⅱ1區段上,如果子代雌雄個體均為灰色,則說明B、b基因位于Ⅰ區段上。(3)若選擇黑色雌鼠與純合灰色雄鼠雜交獲得F1,不管B、b基因位于Ⅰ區段還是常染色體上,F1均表現灰色,則還需測定F1個體的基因型,才能確定B、b基因的位置。方法一,選F1中的灰色雄鼠與黑色雌鼠測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個體均為黑色,雄性個體均為灰色,則B、b基因位于Ⅰ區段上,即XbYB×XbXb→XbXb和XbYB;如果后代中雌雄個體均出現灰色∶黑色=1∶1,且與性別無關,則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即Bb×bb→Bb和bb,表型與性別無關。方法二,F1中灰色雄鼠與灰色雌鼠互相交配,如果后代中雄性個體均為灰色,雌性個體中既有灰色又有黑色,則B、b基因位于Ⅰ區段上,即XBXb×XbYB→XBYB、XbYB、XBXb、XbXb;如果后代中雌雄個體均出現灰色∶黑色=3∶1,且與性別無關,則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即Bb×Bb→BB、Bb、bb,表型與性別無關。答案:(1)兩種群中雌雄鼠均有灰色和黑色,不隨雄性遺傳 (2)黑色雌鼠與灰色雄鼠 (3)實驗步驟:②選F1中的灰色雄鼠與黑色雌鼠測交 結果分析:①雌性均為黑色,雄性均為灰色 ②灰色∶黑色=1∶1,且與性別無關(或實驗步驟:②選F1中灰色雌、雄鼠互相交配 結果分析:①雄性均為灰色 ②灰色∶黑色=3∶1,且與性別無關)【思維構建】1.根據常染色體遺傳與伴性遺傳的特點進行分析,判別。若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Y染色體的Ⅱ2區段上,則種群中小鼠毛色與性別有關聯。2.根據性染色體上不同區段的遺傳特點設計實驗。3.根據性染色體同源區段與常染色體的遺傳特點設計實驗。方法1:方法2:(1)在已知性狀的顯隱性條件下,若限定一次雜交實驗來證明,則可采用“隱性雌×顯性雄(雜合)”[即aa(♀)×Aa(♂)或XaXa×XAYa或XaXa×XaYA]雜交組合,觀察分析F1的表型。分析如下:(2)在已知性狀顯隱性的條件下,未限定雜交實驗次數時,則可采用以下方法,通過觀察F2的性狀表現來判斷:(2021·四川成都七中)某興趣小組偶然發現一突變植株,突變性狀是由一條染色體上的某個基因突變產生的(假設突變性狀和野生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為了了解突變基因的顯隱性和在染色體中的位置,該小組設計了雜交實驗方案:利用該突變雄株與多株野生純合雌株雜交,觀察記錄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狀和突變性狀的數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如果突變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則子代雄株全為突變性狀,雌株全為野生性狀B.如果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則子代雄株全為野生性狀,雌株全為突變性狀C.如果突變基因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且為顯性,則子代雄株、雌株全為野生性狀D.如果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則子代雌雄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狀C 解析:若突變基因位于Y染色上,則為伴Y染色體遺傳,則子代雄株全為突變性狀,雌株全為野生性狀,A項正確。若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則該突變雄株XAY與多株野生純合雌株XaXa雜交,子代雌株(XAXa)均為突變性狀,雄株(XaY)均為野生性狀,B項正確。若突變基因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且為顯性,則該突變雄株的基因型為XaYA或XAYa。該突變雄株(XaYA)與多株野生純合雌株(XaXa)雜交,后代雌株(XaXa)全為野生性狀,雄株(XaYA)均為突變性狀;該突變雄株(XAYa)與多株野生純合雌株(XaXa)雜交,子代雌株(XAXa)全為突變性狀,雄株(XaYa)全為野生性狀,C項錯誤。若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則該突變雄株(Aa)與多株野生純合雌株(aa)雜交,后代雌雄株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且比例為1∶1,D項正確。4 利用數據信息判斷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2021·江西豐城中學月考)某雌雄異株植物(XY型性別決定),其葉形有闊葉和窄葉兩種類型,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三組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表格數據的分析,錯誤的是( )雜交組合 親代表型 子代表型及株數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1 闊葉 闊葉 闊葉234 闊葉119、窄葉1222 窄葉 闊葉 闊葉83、窄葉78 闊葉79、窄葉803 闊葉 窄葉 闊葉131 窄葉127A.用第2組的子代闊葉雌株與闊葉雄株雜交,后代基因型的比為3∶1B.用第1組子代的闊葉雌株與窄葉雄株雜交,則后代窄葉植株占1/4C.僅根據第2組實驗,無法判斷兩種葉形的顯隱性關系D.根據第1或3組實驗可以確定葉形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A 解析:第1組實驗,根據“無中生有為隱性”,可知闊葉為顯性性狀,窄葉為隱性性狀,子代雌雄株的葉形闊葉和窄葉數目不均等;而第3組實驗所得子代中雌株均為闊葉,雄株均為窄葉,出現了性別差異,由第1組或第3組實驗可推知闊葉和窄葉這對相對性狀與性別有關,且相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D正確。假設葉形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第1組實驗中,由子代雄株有闊葉又有窄葉,可推知母本基因型為XAXa,又因父本闊葉基因型為XAY,則子代雌株的基因型為1/2XAXA、1/2XAXa。若子代闊葉雌株與窄葉雄株雜交,后代窄葉植株所占比例為1/2×1/2=1/4,B正確。由于第2組雜交組合的親本有闊葉和窄葉,子代也有闊葉和窄葉,所以僅根據第2組實驗,無法判斷兩種葉形的顯隱性關系,C正確。在第2組中因子代雄株有闊葉又有窄葉,則親本雌株基因型為XAXa,其與基因型為XaY的雄株雜交所得子代中的闊葉雌株與闊葉雄株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和XAY,二者雜交所得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為XAXA∶XAXa∶XAY∶XaY=1∶1∶1∶1,A錯誤。【思維構建】第1組實驗:闊葉×闊葉=闊葉+窄葉 窄葉為隱性性狀;子代雌雄株的葉形闊葉和窄葉數目不均等 葉形與性別有關。第2組實驗:親本有闊葉和窄葉,子代有闊葉和窄葉 無法判斷葉形顯隱性。第3組實驗:子代雌株均為闊葉,雄株均為窄葉 相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除了雜交實驗方法外,還可依據子代性別、性狀的數量比分析確認基因位置:若后代中兩種表型在雌雄個體中比例一致,說明遺傳與性別無關,則可確定基因在常染色體上;若后代中兩種表型在雌雄個體中比例不一致,說明遺傳與性別有關,則可確定基因在性染色體上。果蠅的灰身與黑身是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剛毛與截毛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用D、d表示)。為探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進行如下實驗。提示:下圖為果蠅X、Y染色體同源區段(Ⅰ區段)和非同源區段(Ⅱ、Ⅲ區段),Ⅰ、Ⅱ、Ⅲ區段上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均為伴性遺傳。組別 親本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實驗一 灰身剛毛(♀)×黑身截毛(♂) 灰身剛毛實驗二 灰身剛毛(♂)×黑身截毛(♀) 灰身剛毛(1)根據實驗一和實驗二,可以推斷出果蠅灰身性狀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果蠅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2)實驗二中F1灰身剛毛雄果蠅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F2的灰身剛毛果蠅中,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分析實驗的雜交組合:灰身剛毛(♀)×黑身截毛(♂),后代全為灰身剛毛,說明灰身剛毛為顯性性狀;又由無論正交還是反交,后代雌雄個體的灰身和黑身的比例均等于3∶1,說明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后代雌雄個體的剛毛與截毛的比例不同,說明該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并且雜交實驗二中所有子代雄果蠅均為剛毛,因此該基因只能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段(Ⅰ區段)。因此果蠅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實驗二中,親本基因型為BBXDYD×bbXdXd,因此F1灰身剛毛雄果蠅的基因型為BbXdYD,雌果蠅基因型為BbXDXd,F2的灰身剛毛果蠅中有雌性BBXDXd、BbXDXd,雄性BBXDYD、BbXDYD、BBXdYD、BbXdYD,其中只有BBXDYD是純合子,因此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為1∶8。答案:(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基因的自由組合 (2)BbXdYD 1∶81/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