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動物行為學是生命科學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基礎知識。本章內容與動物的神經、激素調節和運動等生理活動,及將要學習的生態學等知識有著緊密聯系,在中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內容重點在分析各種各樣的動物行為的共同特點,同時思考并闡述動物行為產生的原因、對生物生存的意義,以及人類為什么要研究動物的行為。本節內容涉及動物行為的實例很多,材料十分豐富。實例的出示是為了說明生物學原理,所以材料要精選,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資料分析總結動物行為的定義、特點、意義。2.舉例說出研究動物行為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二)能力目標1. 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2.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3.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人類生活中有關動物行為的實際問題。(三)情感目標1.體驗合作、交流的小組學習方式。2.形成動物的行為是為了提高其個體和種族生存、繁殖機會,適應環境的觀念。3.形成保護動物多樣性的觀念。重點難點重點:動物行為的特點。難點:分析動物行為特點。教學媒體多媒體電腦,PPT。課時建議1課時教學課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視頻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你看到了那些動物的行為?這些行為的完成有怎樣的基礎? 1分鐘小組比拼看誰寫得多,并展示。需要身體結構基礎。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了解學生已有認知。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新課學習 一、動物的行為定義:泛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 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寫出的這些都是動物的行為嗎?如果是請根據這些行為用一句話說出什么是動物的行為。(出示動物運動的方式、取食等活動兩組圖片。)教師出示圖片,啟發學生思考:動物豎耳靜聽、發出聲音、改變體色、靜止不動、注目凝視,這些看似沒有動作的活動是不是動物的行為?為什么? 學生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總結出動物的行為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進一步觀看動物行為包括那些。學生回答:這些也是動物的行為。 通過直觀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去判斷。 二、動物行為的特點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動物行為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它們也有共同的特點。讓大家一起通過思考并總結這些相同點。 給出一些圖片或視頻,提出3個問題激發學生思考:1、這些行為的產生受到什么系統的調節?(思考行為產生的基礎)2、回顧你看到的行為都發生在什么樣的環境?想想行為與環境有什么關系。(行為與環境相適應)3.這些行為對動物來說有什么意義。 每小組小組討論一個問題,要求小組內每人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組內進行歸納總結。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作用產生的。生:為了適應環境。有利于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了解兩種調節方式的共同作用形成行為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理解動物行為的意義。 三、研究動物行為的目的 我們為什么要研究動物的行為?每組請用簡短的一句話闡述。激勵學生舉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案例。 教師準備生活、生產實際中的案例圖片。 生:認識和利用對人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動物。 說出案例。教師補充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勵學生結合實際實際運用 運用本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請每小組設計一個你能做到的、有效的解決教室鼠災的方案。(課堂中可能生成的問題:防治=滅絕?涉及動物多樣性) 小組2分鐘討論拿出方案,進行1分鐘的展示(可用文字描述、畫圖等方式)。 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七、板書設計:第一節:動物行為的特點一、動物的行為定義:泛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二、動物行為的特點1、它是動物體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通過神經系統和激素產生的。2、它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的,3、對于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有重要意義。三、動物行為的目的:認識和利用對人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動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