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章 第二節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1、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我們當前自然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2.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3.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二)能力目標:1.學會分析人類生活對生態平衡的影響。2.理解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3.了解收集資料的方法,嘗試進行資料的分析和處理,培養觀察、思維、表達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他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2.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也是唯一的家,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3.進一步提高學生熱愛生命,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二、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1、認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園;2、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二)教學難點: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出示圖片:地球圖片引言: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的星球。為了更好地研究生態系統,探討人類離開地球后,是否能夠在人工建造的環境里生存,20世界80年代,科學家們在美國的沙漠中展開了一項特殊的研究,這項研究叫做生物圈Ⅱ號。科學家想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一樣的、可供人類生存的生物圈。然而經過數年的研究,最終實驗以失敗告終,科學家們通過該實驗得出結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人類還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一樣的、可供人類生存的生物圈。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的家園。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好我們和生物圈之間的關系呢 新課教學:一、生物圈是人類的繁榮家園幾百萬年來,地球上的生物圈以其優越的環境條件,養育人類,而人類也以其勤勞和智慧,把生物圈建設成自己的繁榮家園。其中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出示南京宣傳片隨著農業技術的逐步提高,人類能夠從事更多更復雜的創造性活動。當人口逐漸增加并逐步向城市集中后,制造商品的手工業日益發展,開采、伐林、墾荒、捕撈等活動的規模也迅速擴大,而高速公路、鐵路,飛機,地鐵等使人們活動的范圍變得更廣,也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縮短。討論:人類先進科技改變人類生活,但這一切的基礎是什么 ——人類獲得的一切科技成果,都離不生物圈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討論:家園變化的利與弊隨著人類的發展,依靠人類勤勞的雙手和先進的科技,我們周圍的家園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示圖片:上海陸家嘴舊貌換新顏。這些變化主要有環境的變化、生活的變化以及觀念的變化等。這些變化有些是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有利的,而有些則是有害的。——學生分組調查匯報1、中國2、南京3、漢中4、學校人類活動正對我們周圍的環境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地球的現狀出示圖片: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封面,以及摘要內容資料: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摘要生物多樣性正在急劇下降,而我們對自然的需求不斷增長且不可持續。全球物種的種群數量自1970年以來已下降52%。我們需要1.5個地球才能滿足目前對自然的需求。這意味著,我們正在逐漸耗盡我們的自然資源,這將使得子孫后代的需求更加難以維持。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和高人均生態足跡的雙重效應,讓我們施加在地球上的資源壓力成倍增加人類的生存或許已經跨越了“地球邊界”, 這可能導致突然或不可逆轉的環境變化。人類的安康樂業取決于各種自然資源, 如:水、耕地、魚類和樹木,及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的各種服務, 如:授粉、養分循環和防止侵蝕作用。雖說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口是最易受影響的弱勢群體,但食物、水和能源安全這些相互 關聯的問題卻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一個地球”的觀點, 為了我們共同的地球能夠維持現在的生命力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這些方案專注于保護自然資源、提高生產效率、轉變消費模式、 引導資金流向和更公平的資源管理。改變我們的發展路線,找到替代方 法,雖非易事,但仍然是可以做到的。學生閱讀資料后討論如下問題:通過閱讀以上“地球體檢報告”,地球目前的健康狀況如何 和哪些因素有關 你認為人類應當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繁榮的家園長久的持續下去 得出結論: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資源消耗的速度越來越快,這給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設計思想 通過權威性的資料閱讀,讓學生了解目前地球的健康狀況,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學生討論與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并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