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華師大版九上科學5.2滑輪(2)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滑輪組的結構特點;2、 會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拉力與物重間的關系。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滑輪組1、滑輪組中一定含 和 ;2、滑輪組能達到 或 的目的;3、使用滑輪組時,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和動滑輪,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 ,即 。知識點2、滑輪組的系線方法:滑輪組的繞繩方法:若先將繩子系在 上,繩子股數為偶數;若先將繩子系在 上,繩子股數為奇數,可概括為“奇動偶定”。二、例題講解:例題1、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1.5N的物體勻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過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實際應該是( )A.小于0.75N B.等于0.75N C.大于0.75N D.等于0.5N(例題1圖) (例題2圖)例題2、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甲重16N,乙重12N,靜止時不計彈簧測力計自重,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A.16N B.12N C.28N D.4N例題3、用圖所示的滑輪或滑輪組,將同一物體勻速提高h,最省力的是(滑輪重和摩擦不計)( )例題4、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A前進時,若繩子自由端拉力F=60N,物體A重150N,不計滑輪重和繩與滑輪間摩擦。(1)物體A與地面間摩擦力是多大?(2)當繩子自由端移動3m,則物體A移動多遠?(例題4圖) (例題5圖)例題5、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繩重及摩擦不計,動滑輪重力為2N。當B物體重力為8N時,它恰好能勻速下降。(1)以上裝置中屬于動滑輪的是 (填字母)。(2)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F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則這個力F大小應為 N。三、隨堂練習:1、使用滑輪組可以達到的目的是( )A. 省力而且一定能改變力的方向 B. 省力但不可能改變力的方向C. 省力而且能省距離 D. 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如圖所示是工人提升重物的情景,若不計滑輪所受重力及摩擦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A. B. C. D.3、如圖所示,由甲、乙實驗可以得出“定滑輪不能省力”這一結論。小敏想通過一次實驗既得出結論,又能直接顯示出鉤碼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側加上一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重力不能忽略、繩和滑輪之間摩擦不計)。如圖14所示四套裝置中能實現的是( )4、小柯用圖中裝置提升重為400牛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 B. 人將繩子拉過1米,物體也上升1米C. 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0牛 D. 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5、如圖所示,物體A、B、C的重力都為8N,不計滑輪和繩的重力及滑輪摩擦,此時A、B兩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繩對O點的拉力為8N B. 水平面對B的摩擦力為4NC. A與B之間的摩擦力為2N D. 水平面對B的支持力為8N6、如圖所示,物體在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滑輪重、繩重及滑輪摩擦均不計,向上拉繩的速度是1.2m/s,拉繩的力F是9N,由此可知( )A.物重是27N,物體移動的速度是0.4m/sB.物重是18N,物體移動的速度是0.6m/sC.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7N,物體移動的速度是0.4m/sD.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8N,物體移動的速度是0.6m/s7、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叫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使用它吊重物時,既能 _____又可以改變_____,若不計動滑輪自重及摩擦,動滑輪由n股繩子承擔,則所用的力F可寫成公式: 。四、課后鞏固:1、使用滑輪組可以( )A.省力又省距離 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C.既可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D.費了力但可以省距離2、使用滑輪組可以達到的目的是( )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變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變力的方向C.省力而且能省距離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3、如圖所示的各種情況中,用同樣大小的力F將重物勻速提升,若不計摩擦及繩與滑輪的重力,物重最大的是( )A. B. C. D.4、在圖中所示的簡單機械中,忽略機械自重和摩擦,當提起相同重物時,最省力的是( )A. B. C. D. 5、利用兩個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滑輪重、繩重、摩擦力均不計,如圖的幾種組合中,最省力的組合是( )6、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如圖所示的簡易電梯,由圖可知( )A.如果電動機向下拉動繩子, 電梯廂將上升 B.B是定滑輪C.電梯廂運動的速度與電動機拉繩的速度相等 D.A是動滑輪(第6題圖) (第7題圖) (第8題圖)7、如所示的滑輪組,掛上砝碼a、b后恰好平衡,若不計動滑輪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掛一個質量相等的小砝碼,將出現( )A.a下降 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條件不足,不能判斷8、如圖中某同學體重為500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600N,動滑輪重100N,該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把物體A吊起來,物體A的重量不能超過( )A.1000N B.1200N C.900N D.1100N9、如圖所示裝置中,若拉力F=4N,則A、B兩彈簧的讀數分別為( )A.8N,8N B.12N,8N C.8N,12N D.12N,12N(第9題圖) (第10題圖) (第11題圖)10、用圖示裝置提升重為400牛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 B. 人將繩子拉過1米,物體也上升1米C. 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0牛 D. 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11、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將質量為3kg的物體A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以1m/s的速度勻速拉動時受到的摩擦力f=G/10,則物體的重力為 N;在2s內物體移動的距離為 m,拉力F為 N。(g=10N/kg)12、如圖所示,站在小車上的男孩在繩子末端施加50 N的水平拉力F,物體m和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勻速直線運動,物體m速度為0.2 m/s,小車速度為0.3 m/s,則地面對物體m的摩擦力為_____N,2 s后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________ m。(不計繩重、滑輪重以及繩與滑輪的摩擦)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定滑輪 動滑輪2、 省力 改變拉力的方向3、總重的幾分之一 F=G總知識點2、定滑輪 動滑輪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該滑輪組有2段繩子承擔物重,在不計摩擦力和動滑輪重的情況下, ,所用拉力為重物的一半,即0.75N;實際中,不可能沒有摩擦,也沒有不受重力的動滑輪,此時滿足關系 。故提起的總重會大于被提起的物體重,所以手拉力的大小大于0.75N。例題2、B解析:(1)圖中有兩個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并不省力,不能改變力的大小;(2)由圖可見,乙處于懸吊狀態(tài),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了一個向右的12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tài),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對平衡力,所以甲也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了一個12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這個力,等于12N,地面對甲的支持力為16N-12N=4N。例題3、D解析:在滑輪生和摩擦不計時,提升相同的物體,省力程度取決于滑輪組的繩子承擔股數n,n越大越省力,n最大的是D,所以D最省力。例題4、(1)180N (2)1m解析:由圖可知:滑輪組上作用在動滑輪上繩子的條數n=3;(1)物體A與地面間的摩擦力:f=nF=3×60N=180N;(2)物體A移動的距離:s′=3m/3=1m。例題5、(1)M;(2)10解析:(1)根據動滑輪的定義可知,M是動滑輪;(2)根據題中信息“動滑輪重力為2N。當B物體重力為8N時,它恰好能勻速下降”此時物體A與B均勻速運動,受到的力都是平衡力,所以f=F1=(8N+2N)/2=5N。當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F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時,物體A受力平衡,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可知,物體A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力有摩擦力和繩子的拉力。所以F=F1+f=5N+5N=10N。三、隨堂練習:1、D 2、D 3、D 4、C 5、B 6、C7、滑輪組 省力 拉力的方向 G物/n四、課后鞏固1、C 2、D 3、C 4、A 5、C6、A 7、B 8、C 9、B 10、C11、30, 0.67, 112、150 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