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案一、教學目標1、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2、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二、教學重難點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三、教學策略從節的題目《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中就可以看出,本節的教學策略是通過學生的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學生最好按2~3人一組開展活動,教師可在課前布置學生把七年級上冊課本帶來,以便在分類活動中查找植物類群的有關知識。在小組活動中,教師通過巡視解決在分類活動中的疑難問題,最后在全班交流或抽查小組的學習情況。在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時,教師應對活動中涉及到的有關分類的知識進行提問或介紹,引導學生注意以下方面的內容。(1)回憶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特別是有關子葉的知識;回憶有關平行脈和網狀脈的知識。教師可用實物或投影片展示上述種子的結構和葉脈。(2)以一種水果為例,說明果皮并不是俗稱的果實的皮,而是指種子外面的果肉。(3)對假根進行簡要的說明,指出假根的作用只是固著植物,不能吸收水和無機鹽。在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時,由于學生對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知識可能了解得不多,教師可在學生活動前進行簡單的介紹,但只要求學生能把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分開即可。本節教學活動中還應注意如下問題。1、注意利用小組學習的優勢,組內互幫互助,解決一些疑難問題。2、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如在七年級上冊中學過的有關植物類群的知識和在本冊學習過的有關動物類群的知識。3、本節課涉及的植物和動物的類群較多,知識容量較大,教師注意不能要求學生詳細掌握各種類群的具體特征,而應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體驗基本的分類方法上。四、教學過程1、玉米屬于A類植物;向日葵屬于B類植物;油松屬于C類植物;腎蕨屬于D類植物;葫蘆蘚屬于E類植物;水棉屬于F類植物。2、不屬于同一分類等級。A類植物和B類植物分別屬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葉的植物(單子葉植物)和有兩片子葉的植物(雙子葉植物),它們的分類等級應該低于C、D、E、F四類植物。3、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為只有一片子葉的植物(單子葉植物)和有兩片子葉的植物(雙子葉植物)。4、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5、按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6、考慮了植物的根、莖、葉、葉脈、子葉、果實、種子等。觀察與思考(動物的分類)1、若分為2組,他們分別是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里有:蚯蚓、蜜蜂和蜘蛛;脊椎動物里有:魚、青蛙、蟾蜍、蜥蜴、壁虎、鳥、貓和虎。2、無脊椎動物可以分為2組,他們分別是:環節動物──蚯蚓;節肢動物──蜜蜂、蜘蛛。3、脊椎動物可以分為5組,他們分別是:魚類──魚;兩棲類──青蛙、蟾蜍;爬行類──蜥蜴、壁虎;鳥類──鳥;哺乳類──貓、虎。4、按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為: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練習:1、特征 類別的名稱 舉例有花,兩片子葉,葉脈一般具網狀脈 雙子葉植物 花生、向日葵、大豆等身體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鱗片,卵生,體溫不恒定 爬行動物 壁虎、龜、蛇等無花,種子裸露 裸子植物 油松、側柏、水杉等簡單的植物,不具根、莖、葉 藻類植物 水綿、衣藻、海帶等胎生,雌性用乳汁哺育幼兒 哺乳動物 野馬、獼猴、華南虎等2、不同的類群名稱屬于不同的分類等級,給蜜蜂冠以不同的類群名稱是分類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類等級中的位置。五、背景資料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據估計,目前人們已命名的約有200萬種,其中動物約有150萬種,植物約有50萬種。據科學家估計,世界上約有2000萬~5000萬種生物還有待發現和命名。為了研究、保護和利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比較和梳理,分門別類,逐步建立了生物分類學。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它包括分類、命名和鑒定三個領域。分類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分類單元);命名是根據國際生物命名法給生物分類單元以科學的名稱;鑒定則是確定一種生物屬于已經命名的分類單元的過程。因此,概括來說,生物分類學是對各類生物進行鑒定、分群歸類,按分類學準則排列成分類系統,并對已確定的分類單元進行科學命名的學科。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統發育及其進化歷史,揭示生物的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多層次的、能反映生物界親緣關系和進化發展的“自然分類系統”。這樣就有利于人們認識生物,了解各個生物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從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規律,為更廣泛、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自然界豐富的生物資源提供方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