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學習目標1.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及重要化合物。2.掌握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原理、基本過程及注意事項。基礎梳理一、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組成細胞的元素【巧學助記】 諧音記憶元素的種類大量元素微量元素2.組成細胞的化合物[識圖填空](1)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2)細胞內含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水。(3)占細胞鮮重最多的化合物:水。(4)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5)占細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質。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實驗原理[連線]2.實驗步驟[填圖](1)還原糖的檢測:(2)脂肪的檢測:方法一:花生種子勻漿+3滴蘇丹Ⅲ染液→觀察勻漿被染色情況(橘黃色)。方法二:(3)蛋白質的檢測:深化探究探究點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為什么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能找到,而組成細胞的元素含量與無機自然界又大不相同?提示:組成細胞的元素是生物體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環境中吸收的。2.為什么占人體細胞鮮重最多的元素是O,而占干重最多的是C 提示:在鮮重情況下,組成細胞最多的化合物是H2O,而干重情況下所含的成分主要是有機物。3.不同細胞中化合物的含量都一樣嗎?請舉例說明。提示:不一樣。如植物的葉肉細胞、果實細胞和種子細胞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又如禾谷類的果實、種子中含淀粉(多糖)較多;花生、芝麻種子中含脂質多;大豆種子中含蛋白質多等等。探究點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還原糖、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鑒定之前,為什么要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提示: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的目的是與鑒定后的樣液顏色作對比,以增強實驗的說服力。2.實驗材料的選擇,遵循什么原則?簡要分析。提示:①材料本身應無色或白色,以免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②材料中應富含還原糖、脂肪或蛋白質等相關物質,從而使實驗現象明顯。3.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呈現什么顏色?提示:蔗糖屬于非還原糖,不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觀察到的現象不是無色,而是淺藍色[Cu(OH)2的顏色]。4.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成分相同,但在使用時,斐林試劑甲液與乙液必須混合使用,而雙縮脲試劑則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請分析原因。提示:兩個實驗的反應原理不同,所以使用方法不同。(1)檢測還原糖:反應原理是Cu(OH)2與還原糖反應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所以先將甲液和乙液混合生成Cu(OH)2后再與還原糖反應。(2)檢測蛋白質:反應原理是肽鍵在堿性環境中與Cu2+反應產生紫色絡合物,所以先滴加A液的目的是制造堿性環境。隨堂訓練1、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組成生物體和組成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都最高B.人、動物與植物所含的化學元素種類差異很大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沒有一種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 )A.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B.生物體的組成離不開無機物C.生物體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 D.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3、有著“植物大熊貓”和世界上最長壽樹種美稱、在地球上已有250 萬年歷史的紅豆杉,入選2010年世博會中國館珍稀植物展出品種。其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和最基本的化學元素分別是( )A.C和O B.C和H C.O和C D.H和O4、如圖甲是有活性的細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圖,圖乙是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圖甲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H、CB.若圖乙表示細胞干重,則A化合物是蛋白質C.若圖乙表示細胞鮮重,則A化合物在細胞內主要存在于細胞液中D.地殼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5、青蘋果汁遇碘液顯藍色,熟蘋果汁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這說明 ( )A.青蘋果中含淀粉不含糖類 B.熟蘋果中只含糖類不含淀粉C.蘋果轉熟時淀粉水解為還原糖 D.蘋果轉熟時單聚糖合成淀粉6、有關生物體內有機物的鑒定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可用斐林試劑水浴加熱鑒定還原糖,結果有磚紅色沉淀B.可用雙縮脲試劑,在不加熱情況下,與蛋白質反應生成紫色化合物C.口腔上皮細胞用健那綠染色后,可觀察到藍綠色的線粒體D.花生裝片用蘇丹Ⅲ染色3分鐘后,可用體積分數95%的酒精去浮色7、實驗測得小麥、大豆、花生三種生物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物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選用花生作為實驗材料檢驗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時需要使用顯微鏡B.用雙縮脲試劑檢測大豆種子研磨液中的蛋白質時需加熱后才能呈紫色C.向小麥種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試劑,會出現磚紅色D.選用小麥種子的研磨液作為實驗材料檢驗淀粉是否存在時需要使用蘇丹Ⅳ染液8、鑒定蘋果白色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或果糖等還原糖,是將其與某一試劑作用,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能證明還原糖存在的是( )A.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B.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紅色C.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可以產生紫色反應D.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答案隨堂訓練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若圖甲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H、C,A錯;若圖乙表示細胞干重,則A化合物是蛋白質,B正確;若圖乙表示細胞鮮重,則A化合物為水,在細胞內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液中, C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表現在元素的種類上,而不是元素的含量上,D錯。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青蘋果汁遇碘顯藍色,說明其富含有淀粉,熟蘋果汁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說明熟蘋果含有較多還原糖,即蘋果成熟過程中,淀粉水解為還原糖。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A正確;雙縮脲試劑能夠用于生物體內蛋白質的鑒定,不需要加熱,產生紫色反應,B正確;健那綠可以鑒定線粒體,使得線粒體成藍綠色,C正確;花生裝片用蘇丹Ⅲ染色,用體積分數50%的酒精去浮色,D錯誤。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脂肪的鑒定需要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橘黃色或紅色的脂肪顆粒,A正確;用雙縮脲試劑檢驗大豆組織樣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質的實驗不需要加熱.B錯誤;由圖可知小麥種子中淀粉含量最高,而淀粉不是還原糖.C錯誤:檢驗淀粉需要使用碘液,D錯誤。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