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3 開花和結果(第一課時)》教學闡釋一、教材解析《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對本章來說是個重點也是難點。前兩節介紹了種子的萌發、幼苗的生長、本節安排開花和結果,具承上啟下的作用,完整體現了被子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對于那些鮮艷芬芳的花朵,學生有不少感性認識,但是,對于那些不顯眼的風媒花,學生卻不一定把它們當做花來看待。本節的“想一想,議一議”就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認識這兩類花不同的傳粉方式。雖然學生對花的形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們未必清楚花的結構。而了解花的結構,是理解傳粉、受精、結果的基礎,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觀察與思考”活動,讓學生解剖并觀察桃花等典型花,了解花的各個組成部分,尤其是了解雄蕊、雌蕊的結構,為后面學習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內容打基礎。教材在“觀察與思考”活動之后,再圖文結合總結花的基本結構。了解花的結構后,“傳粉”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教材在這里簡要介紹了什么是傳粉、傳粉方式、傳粉媒介等。然后,圖文結合,閘述花粉落在柱頭上以后如何萌發,以及受精的過程。被子植物雙受精的方式比較特殊,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也不必掌握,因此,教材對此進行了模糊處理,只講了卵細胞與精子結合。這是本節課進行的教學內容。受精完成,“花退殘紅”,小小的果實就開始發育了。因為種子和果實的結構在上一章已經學習過,因此,教材在這里只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簡要介紹了胚珠和種子、子房和果實的對應關系。開花、傳粉、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在自然界中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教材為了闡述的方便,把這一過程分為幾個階段來講。教學時,在學生掌握了植物開花結果的幾個關鍵階段以后,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把這幾個階段連接為一個連續的過程。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花的形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清楚內部結構,同時這個階段學生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不強,需要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基于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學中,傳統的講解、傳授枯燥的科學知識,學生不僅不感興趣,而且教學形式使學生被動機械記憶,學生難以理解與運用。本課讓學生嘗試通過小組合作的動手解剖花,激發學習興趣,再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實現教學的目標。。三、目標定位【知識與技能】1.概述花的基本結構。2.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小組合作,解剖百合花,分析花的結構。2.通過自主學習和視頻解說,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1.欣賞花的美麗,養成愛護花的習慣。四、教學重難點重點:1.概述花的基本結構程。2.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難點:1.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五、基本理念(一)發展核心素養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科育人價值。本課時設計著眼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堅實的生物學科內容基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嚴謹求實、勇于質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傾向。(二)注重實踐過程生物學課程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選擇恰當的真實情境,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和動腦的活動。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進而能用科學的觀點、知識、思路和方法探討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六、方法策略實驗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講授法通過視頻“多種多樣的花”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走進花的世界。通過“解剖百合花”的實驗,借助學習任務單,請學生自主實驗,觀察花的結構,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展示,教師講述雌蕊的子房,進一步掌握花的雄蕊和雌蕊。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單傳粉的內容,然后結合PPT的動畫演示及教師拓展的知識,完善傳粉的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受精,歸納受精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師生再一次動過PPT動畫理解受精,最后教師播放放慢的受精視頻,請學生做一位解說員,講解受精的過程,配合教師總結的記憶訣竅強化記憶,以次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開花的目的是結出甘甜的果實,一方面引出下節課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另一方面,通過一首詩“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引導學生珍惜青春年華,在最燦爛的歲月里發奮圖強,收獲自己人生的夢想。七、過程設計環節一:情境導入通過視頻“多種多樣的花”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走進花的世界。環節二:花的結構首先,通過“解剖百合花”的實驗,借助學習任務單,請學生自主實驗,實驗過程中以學校的四人合作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解剖之后黏貼各部分結構,對照教材桃花概述各結構名稱,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展示自己粘貼的作品,再次梳理,由于子房的內部結構相對復雜,而且對后面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作用巨大,因此教師詳述雌蕊的子房,最后通過一個為結構找家“雄蕊”“雌蕊”的小游戲來檢測學習效果。環節三:傳粉借助學習任務單,通過自學的方式,概述傳粉的概念和方式,然后結合PPT的動畫演示及教師拓展的知識“單性花”“兩性花”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完善傳粉的內容。環節四:受精受精的內容既是本節課的重點,更是難點,本環節通過四次不同方式的重復來強化受精的過程,第一次學生自學,完成學習任務四,形成初步的認識,第二次師生總結,結合PPT形象生動的動畫,加深理解,第三次通過“我是解說員”的活動,請學生對教師制作受精視頻(視頻速度慢)進行解說,最后理解教師總結的記憶口訣,強化記憶,加深理解。環節五:課堂小結課堂的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梳理知識框架,開花的目的是結出甘甜的果實,一方面引出下節課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另一方面,通過一首詩“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引導學生珍惜青春年華,在盂縣二中綻放自己,在最燦爛的歲月里發奮圖強,收獲自己人生的夢想。八、學生評價和作業設計(一)學生評價1.教師評價:借助盂縣二中小組課堂評價機制,教師要觀察學生回答問題、參與活動、討論發言、實驗操作等方面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理解、技能掌握進行評價與加分,該項將會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部分,在中考成績中體現。2.學生評價:自己通過學習任務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監督,最后星和贊獲得最多的同學,將會作為個人成績加入每周的小組量化考核。(二)作業設計為了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在作業設計上分為課堂作業和實踐作業。課堂作業的模式為紙筆測試,以導學方案的基礎測評為主,時間在5-10分鐘,實踐作業是“出色的繪“花”家”,結合本節課的內容,以“花”為主題,繪制一份手抄報,要求:圖文并茂,對所繪制的圖畫能夠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講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