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離子共存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所有的弱酸根離子(如CO32-、SO32-)和OH-都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2.與OH-生成氣體的NH4+、所有與OH-生成沉淀的金屬離子(如Mg2+、Al3+、Mn2+、Zn2+、Fe2+、Fe3+、Cu2+、Ag+)和H+都不能在堿性溶液中共存。3.酸式鹽中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如 HCO3-+OH-===CO32-+H2O HCO3-+H+===CO2↑+H2O4.所有有顏色的離子(如Fe2+、Fe3+、Cu2+、MnO4-)都不能在無色溶液中存在。5.有的離子對之間不能共存。如Ba2+與SO42-、Ag+與Cl-、Ca2+與CO32-等。二、離子的檢驗物質的檢驗利用的是物質的特性,這種性質必須是該物質所特有而其他物質所沒有的,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檢驗它是不是這種物質,溶液中物質的檢驗,通常必須分別檢驗出陽離子和陰離子,對物質進行確認。離子 所用試劑 方法 現象 化學方程式(舉例)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取待檢液少許,將AgNO3溶液滴入待檢液中,再加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AgNO3+NaCl=AgC1↓+NaNO3SO42-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取待檢液少許,將Ba(NO3)2溶液滴入待檢液中,再加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Ba(NO3)2+Na2SO4=BaSO4↓+2NaNO3CO32- 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取待檢液少許,加入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產生無色無味氣體,此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 = CaCO3↓+H2OH+ 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鋅粒或金屬氧化物 ①取待檢液少許,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待檢液中②將待檢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③取待檢液少許,將鋅粒加入待檢液中④加入金屬氧化物 ①溶液變紅②pH < 7③產生氣泡④金屬氧化物溶解,產生相應顏色的溶液OH- 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液或pH試紙 ①取待檢液少許,將酚酞試液滴入待檢液中②取待檢液少許,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檢液中③取待檢液少許,將待檢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①溶液變紅②溶液變藍③pH>7三、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是根據不同物質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已知物質區別開。四、物質的分離和除雜所謂分離就是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混合物中的各組分一一分開。分離完成后各組分要保持原有的物質組成和狀態。除雜和提純是將混合物中的某組分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純物質。原則是“不增”“不減”“易分離”。分離和提純常用的方法如下:(一)物理方法方法 適用范圍或原理 舉例過濾法 ①固體與液體混合物的分離②可溶性固體與不溶性固體混合物的分離 粗鹽的提純結晶法 蒸發 ①分離溶質與溶劑②除去易揮發的雜質 從含有HC1的NaCl溶液中分離出固體NaCl降低溫度 可溶性固體溶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小不同 分離NaCl與KNO3的混合物蒸餾法 分離沸點不同的液態混合物 制取蒸餾水(二)化學方法方法 適用范圍或原理 舉例化氣法 與雜質反應生成氣體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適量稀H2SO4:方程式:Na2CO3+H2SO4 = Na2SO4+ CO2↑+H2O沉淀法 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 :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溶解法 將雜質溶于某種試劑而除去 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適量稀硫酸,再過濾: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加熱法 雜質受熱分解,通過加熱將雜質除去 除去CaO中的CaCO3,可加熱:方程式:CaCO3高溫CaO+CO2↑例1、甲、乙兩個相鄰的化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a+、Cl-、SO42-、NO3-、OH-這8種離子中各不相同的4種離子若單獨排放會污染環境,如將甲、乙兩廠的污水按適當比例充分混合經沉淀后排放出的污水轉為無色澄清的硝酸鈉溶液,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又測得甲工廠污水的pH大于7,試判斷甲廠污水中含有的4種離子是:_____________,乙工廠污水中含有的4種離子是:_____________。例2、下面的四種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只需組內兩兩物質間反應,其中不能鑒別的是( )A.HCl、Na2CO3、CaCl2、NaNO3 B.Ba(OH)2、NH4Cl、K2CO3、NaNO3C.K2SO4、CuSO4、NaOH、NaNO3 D.FeCl3、NaOH、H2SO4、Ba(OH)2例3、下列各組物質鑒別方案的描述,錯誤的是( )A.KNO3、Na2SO4、Ba(OH)2、MgCl2四種溶液,需另加試劑方可鑒別,B.FeCl2、HCl、KOH、NaCl 四種溶液,利用組內物質即可鑒別C.Na2CO3、NH4NO3、Ba(OH)2、NaCl四種固體,利用水及組內物質都無法鑒別D.NaCl、NaOH、CaO、CuSO4四種固體,只用適量水即可鑒別例4、下列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 雜質 所選試劑(或操作)A 鹽酸 硫酸 加適量氯化鋇溶液、過濾B CaCl2 CaCO3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C Fe Cu 加過量稀鹽酸、過濾D CO CO2 通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干燥A.A B.B C.C D.D例5、A、B、C、D四種化合物分別由上表中兩組離子構成(每種離子只能選用一次),四種化合物之間反應有如下現象:陽離子 Ba2+、Na+、Fe3+、Mg2+陰離子 Cl-、NO3-、SO42- 、OH-⑴A+B→白色沉淀 ⑵B+D→紅褐色沉淀⑶C+B→白色沉淀,再加硝酸沉淀則轉化為C,由此推斷:A為________、 B為________、 C為________、 D為________。例6、我們在做“物質的鑒別”實驗時,曾對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鉀三種白色粉末進行鑒別.以下是某同學設計的鑒別方案,請你沿著該同學的思路回答相關問題.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例7、鑒別失去標簽的五瓶溶液:稀鹽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1)根據溶液顏色即可確定CuSO4溶液.取少量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放入四支試管中,再分別滴加CuSO4溶液,可鑒別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鑒別出NaOH溶液的現象是________; (2)另取少量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再分別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試管內產生白色沉淀,該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鑒別出來;(3)實驗結束后,將所有試管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過濾除去沉淀,得到無色濾液;取少量無色濾液滴加Na2SO4溶液,無明顯現象,另取少量無色濾液分別與下列物質混合時,一定無明顯現象的是________ .A.酚酞溶液 B.Mg C.CuO D.Ba(OH)2溶液 E.AgNO3溶液.1.下列各組物質在pH=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A.KCl、NaCl、Na2CO3 B.AgNO3、NaNO3、HClC.CuSO4、H2SO4、MgCl2 D.KNO3、Ca(NO3)2、NH4Cl2.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C.Cl﹣、CO32﹣、SO42﹣ D.Na+、Ba2+、Cl-3.下列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 雜質 除雜試劑 操作方法A CO2 HCl 氫氧化鈉溶液 氣體通過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B NaCl Na2CO3 鹽酸 加入少量鹽酸、蒸發、結晶C CaCO3 NaCl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D Cu CuO 氧氣 通入足量氧氣并加熱A.A B.B C.C D.D4.下列關于科學實驗的“目的-操作-現象-結論”的描述正確的是( )實驗組別 實驗目的 所加試劑(或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 檢驗氯離子存在 待測溶液滴加硝酸銀 有白色沉淀產生 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離子B 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 待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和稀硝酸 有產生白色沉淀 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C 區別羊毛和滌綸 灼燒聞氣味 產生燒焦羽毛氣味 為滌綸D 除去KCl中的少量K2CO3 滴加稀鹽酸至剛好無氣泡產生 有氣泡產生,最后一滴鹽酸滴入無氣泡 K2CO3已被除盡A.A B.B C.C D.D5.試劑的正確選擇和使用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所選用的試劑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實驗名稱 所用試劑A 檢驗硫酸根離子 硝酸鋇溶液B 檢驗三價鐵離子的存在 硫氰化鉀溶液C 除去氯化鋇中混雜的硝酸鎂 適量的氫氧化鋇溶液D 區分氫氧化鈉溶液和硝酸銨溶液 適量的蒸餾水6.海水曬制的粗鹽中往往還含有少量的硫酸鈉、氯化鎂、氯化鈣等雜質,它們在溶液中主要以SO24 、Ca2+、Mg2+的形式存在。為將這些雜質除凈,可向粗鹽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碳酸鈉、氯化鋇溶液、加入鹽酸調至溶液pH=7、還有過濾等操作,最后經過蒸發得到精鹽。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順序錯誤的是( )A.BaCl2、NaOH、NaCO3、過濾、HCl B.BaCl2、NaCO3、NaOH、過濾、HClC.NaOH、BaCl2、NaCO3、過濾、HCl D.Na2CO3、BaCl2、NaOH、過濾、HCl7.現有甲乙兩種溶液,共含有8種離子,分別為H+、Ag+、K+、Ba2+、OH-、Cl-、NO3-、和CO32-,且兩種溶液里所含的離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藍色,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種離子是(填離子符號)________。8.根據已知物質和未知物質的特性,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鑒別某些物質。有3包白色粉末,它們分別是碳酸鈉、氯化鈉、氧化鈣中的一種,現用實驗的方法將它們區分。(1)取少量3種粉末,分別裝入編號為甲、乙、丙的三支試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試管明顯變熱,由此可知甲試管中加的粉末是________。(2)取甲試管中的溶液分別滴入另兩支試管中,乙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丙試管中無明顯現象。請寫出乙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9.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雜質,某小組同學選用Na2CO3溶液、稀鹽酸、Ba(OH)2溶液三種試劑,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Ⅰ中加入試劑A除去的雜質是________ ;(2)濾液②中除Na+和Cl﹣外,還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填離子符號);(3)實驗Ⅲ中發生的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1.下列離子在pH=1和pH=14的兩種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是( )A.Cl﹣ B. C.Mg2+ D.2.甲、乙兩工廠的生產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種離子中的三種(兩廠含有一種相同的離子):H+、Cu2+、K+、NO3﹣、0H﹣ . 若兩廠單獨排放都會造成嚴重的污染.若將兩廠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會變成只含一種溶質的無色澄清溶液,此溶質可做化肥.下列關于污水的分析,正確的是( )A.OH﹣和Cu2+來自同一工廠 B.Cu2+和K+來自同一工廠C.K+和OH﹣來自同一工廠 D.H+和K+來自同一工廠3.下列關于物質的鑒別、除雜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試劑或方法A 鑒別Na2CO3、NaCl兩種固體 水B 鑒別FeCl3、NaCl、NaOH、MgCl2四種溶液 不另加試劑C 鑒別KCl、CaCl2兩種溶液 分別通入二氧化碳D 除去N2中的少量CO 點燃4.下列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是(括號內為雜質)( )A.NaCl(Na2CO3)加足量稀鹽酸、蒸發、結晶B.CaCl2(CaCO3)加足量稀硫酸、蒸發、結晶C.Fe(Cu)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D.Cu(OH)2 (CuO)加足量NaOH、過濾、洗滌、干燥5.下列鑒別物質的方法中,切實可行的是( )①用酚酞試液鑒別NaCl溶液和鹽酸; ②用硝酸鋇溶液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③用氯化鋇溶液鑒別燒堿溶液和純堿溶液; ④用水鑒別NaOH和CaCO3固體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6.甲乙兩車間的廢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六種離子(甲乙車間各含三種離子):(1)乙車間的廢水呈藍色,其中的陰離子為 ________。(2)甲車間的廢水含有的三種離子是________;(3)如果將甲乙兩車間的廢水混合,可以使廢水的某些離子轉化為沉淀,經過濾后的廢水中含有________;7.現有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碳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和稀硫酸五種溶液。鑒別它們可按下圖所示的步驟進行操作。(提示:碳酸鈉溶液呈堿性)(1)步驟①中通過觀察________可以鑒別出硫酸銅溶液。(2)步驟③用試劑Y鑒別氫氧化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時,試劑Y可以選用不同類別的物質。①若試劑Y為酸,寫出有氣體生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②若試劑Y為堿,寫出有沉淀生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8.氯化鈉和氯化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粗鹽除NaCl外,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物質,為了從中提取較純的氯化鎂和氯化鈉,設計以下實驗方案: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溶解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2)步驟④⑤的順序顛倒會引發的后果是________。(3)濾液乙中所含的溶質除氯化鈉外還含有________。(4)在步驟⑦中若加入的鹽酸略過量是否對實驗結果有影響?原因是________。(5)實驗最終所得的精鹽的質量大于粗鹽中氯化鈉的質量,整個過程中產生新的NaCl的反應共有____個。參考答案例1、Na+、Cl-、SO42-、OH-, Ag+、Fe3+、Ba2+、NO3-【解析】從題目的條件分析可知,甲、乙兩廠各含4種離子且各不相同,甲廠污水的pH又大于7,因此甲廠污水中含有OH-,又知Ag+、Fe3+與OH-;Ag+與Cl-、SO42-;Ba2+與SO42-不能共存,所以甲廠污水中含有的四種離子是:Na+、Cl-、SO42-、OH-,乙廠污水中含有的四種離子是:Ag+、Fe3+、Ba2+、NO3-。例2、C【解析】先將有顏色的識別出來,若物質都是沒有顏色,則讓溶液之間兩兩混合,根據不同的實驗現象加以鑒別。A.碳酸鈉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生成的為碳酸鈉,只有氣體生成的為鹽酸,只有沉淀生成的為氯化鈣,無現象的為硝酸鈉,不加任何試劑可以鑒別,故A正確不合題意;B.氫氧化鋇能與氯化銨混合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氣,能與碳酸鉀混合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與硝酸鈉反應,故既能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又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鋇,只能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氯化銨,只能產生沉淀的是碳酸鉀,無現象的是硝酸鈉,故B正確不合題意;C.硫酸銅溶液為藍色,根據溶液顏色,首先鑒別出硫酸銅,然后將硫酸銅與其他三種物質混合,能產生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但不能鑒別硫酸鉀和硝酸鈉,故C錯誤符合題意;D.氯化鐵溶液為黃色,根據溶液顏色,首先鑒別出氯化鐵,然后將氯化鐵與其他三種物質混合,能產生紅褐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無現象的為硫酸,最后將硫酸滴加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為氫氧化鋇,無現象的為氫氧化鈉,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3、C【解析】對于物質鑒別題,首先要掌握各物質的性質,然后根據物質的性質選擇所需物質,再利用反應的不同現象加以區分,鑒別題時各物質的現象必須不能相同,否則無法區分。【解答】A、將兩兩物質混合,與其它物質均無現象的為硝酸鉀,能產生兩次沉淀的為氫氧化鋇,能與一種物質反應產生沉淀的可能是硫酸鈉,也可能是氯化鎂,所以需另加試劑才可鑒別出硫酸鈉和氯化鎂,不符合題意;B、先觀察溶液的顏色,呈淺綠色的為氯化亞鐵,再將氯化亞鐵加入另三種溶液中,產生沉淀的為氫氧化鉀,再將另兩種溶液加入沉淀中,沉淀溶解的為鹽酸,不溶解的為氯化鈉,不需要加試劑即可鑒別 ,不符合題意;C、加水,溶液溫度降低的為硝酸銨,將硝酸銨加入另三種溶液中,產生氨氣的為氫氧化鋇,再將氫氧化鋇加入另兩物質中,產生沉淀的為碳酸鈉,無明顯現象的為氯化鈉,不需另加其它物質可以鑒別 ,符合題意;D、加水,溶液呈藍色的為硫酸銅,放熱且全部溶解的為氫氧化鈉,放熱但不能全部溶解的為氧化鈣,形成無色溶液且溫度沒變化的為氯化鈉 ,不符合題意;例4、C【解析】根據物質的除雜原則分析,物質除雜時選擇的藥品要只與雜質發生反應,不與原物質反應,且在除雜時不能引入新雜質。A、加適量氯化鋇溶液,雜質硫酸可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過濾去沉淀,得到純凈鹽酸,不符合題意;B、碳酸鈣不溶于水,氯化鈣溶于水,加水溶解后過濾蒸發,可去掉雜質,不符合題意;C、加過量的稀鹽酸,雜質銅不反應,而原物質鐵發生反應,符合題意;D、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可去掉二氧化碳雜質,干燥去掉水,得到純凈CO,不符合題意;例5、Na2SO4;Ba(OH)2;Mg(NO3)2;FeCl3【解析】首先通過沉淀的顏色對白色沉淀的名稱進行推測,然后再利用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對各種物質名稱進行推斷。【解答】根據表格可知,紅褐色沉淀肯定是氫氧化鐵,而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鋇,也可能是氫氧化鎂。根根據B+D→紅褐色沉淀,C+B→白色沉淀,再加硝酸沉淀則轉化為C可知:氫氧化鋇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和氯化鋇,硝酸鎂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硝酸鋇,氫氧化鎂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鎂和水,因此B是氫氧化鋇,C是硝酸鎂,D是氯化鐵;A+B→白色沉淀,硫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因此A是硫酸鈉。例6、藍色;AgNO3;白色沉淀【解析】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氯化銀為白色沉淀,據此分析判斷即可。【解答】(1)將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后,A試管中溶液呈藍色,則為硫酸銅;(2)在B、C試管中加入硝酸銀,由于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和硝酸鈉,而硝酸銀和硝酸鉀不反應,所以無現象的B中為硝酸鉀,有沉淀生成的C試管內為氯化鈉。例7、(1)產生藍色沉淀 (2)H2SO4+BaCl2═BaSO4↓+2HCl (3)B,C【解析】(1)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硫酸鈉;(2)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和稀鹽酸,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3)含有銅離子的溶液呈藍色;氫氧化銅與酸能夠反應;硫酸鋇和氯化銀為白色沉淀,據此分析判斷即可。【解答】(1)分別滴加CuSO4溶液,可鑒別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鑒別出NaOH溶液的現象是:產生藍色沉淀;(2)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和稀鹽酸,方程式為: H2SO4+BaCl2═BaSO4↓+2HCl ;(3)①過濾除去沉淀,得到無色濾液,說明不含有銅離子,即氫氧化銅全部被過濾出去;因為氫氧化銅與酸反應,因此濾液中不含有稀鹽酸和稀硫酸;②取少量無色濾液滴加Na2SO4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鋇離子。無法確定濾液中是否存在氫氧化鈉,而含有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變紅,故A不合題意;溶液中不含有鹽酸和硫酸,就不能與鎂或是氧化銅反應,沒有現象,故B、C符合題意;硫酸根離子加氫氧化鋇會生成沉淀,而無法確定硫酸根離子是否存在,故D不合題意;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加入硝酸銀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故E不合題意。1.D【解析】根據pH=3的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能得到無色溶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A、H+和CO32﹣能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B、Ag+和Cl﹣結合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C、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結合生成水、氣體或沉淀,但Cu2+在水溶液中為藍色,故選項錯誤;D、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結合生成水、氣體或沉淀,且離子均為無色,故選項正確;2.A【解析】含有銅離子的溶液成藍色;硫酸鋇、碳酸鋇和氯化銀都是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鋇溶于酸,而硫酸鋇和氯化銀不溶于酸,據此分析判斷。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說明不含銅離子;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說明固體中可能含有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等;③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2克白色沉淀,說明存在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說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鋇、碳酸鋇;④濾液中含有過量的稀硝酸,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銀沉淀,說明固體中存在氯離子;由于加入足量BaCl2溶液,但無法確定原固體中是否含有氯離子。根據電荷守恒的規律可知,鋇離子和銅離子都不存在,故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3.C【解析】(1)除雜的“四原則”:不增(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的雜質);不減(不減少欲被提純的物質);易分離(被提純物與雜質容易分離);易復原(被提純物質要復原);(2)“三必須”:除雜試劑必須過量;過量試劑必須除盡(因為過量試劑帶入新的雜質);除雜途徑選最佳。【解答】A.二氧化碳氣體會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被提純的物質減少,故A錯誤;B.加入的除雜試劑稀鹽酸不過量,會導致其中的雜質碳酸鈉除不盡,故B錯誤;C.加入足量的水后,氯化鈉會溶于水,而碳酸鈣會沉淀,二者完全分開,故C正確;D.銅與加入的除雜試劑氧氣反應,會導致被除雜物質減少,故D錯誤。4.D【解析】A、根據氯離子的驗證方法需加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分析;B、根據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硝酸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鋇也可能是氯化銀分析;C、根據羊毛灼燒有燒焦羽毛氣味分析;D、根據碳酸鉀與鹽酸反應及除雜原則分析。【解答】A、檢驗氯離子需用硝酸銀和稀硝酸,產生不溶硝酸的白色沉淀才能證明含氯離子,不符合題意;B、加入氯化鋇溶液和稀硝酸,產生不溶于硝酸白色沉淀時則證明溶液中可能含硫酸根離子也可能含銀離子,不符合題意;C、羊毛成分為蛋白質,灼燒時會有燒焦羽毛的氣味,不符合題意;D、加入稀鹽酸,雜質碳酸鉀與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雜質,符合題意;5.B【解析】(1)硫酸鋇和碳酸鋇同為白色沉淀,不同在于硫酸鋇不溶于酸;(2)硫氰化鉀只有遇到三價鐵離子才會變紅色;(3)除雜的原則:不能引入新的雜質;(4)區分兩種物質,那么加入試劑后至少有一種物質出現明顯的現象才行。B、根據含有三價的鐵離子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鉀,會出現紅色進行分析;C、根據硝酸鎂和氫氧化鋇生成硝酸鋇對于氯化鋇也是雜質進行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和硝酸鎂都易溶于水進行分析.【解答】A.鑒別硫酸根離子應該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鋇鑒別,故A錯誤;B.含有三價的鐵離子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鉀,會出現紅色,而二價的鐵離子不能使其變色,故B正確;C.硝酸鎂和氫氧化鋇生成硝酸鋇,在除雜的同時引入新的雜質,故C錯誤;D.氫氧化鈉和硝酸鎂都易溶于水,使用蒸餾水不能達到鑒別的目的,故D錯誤。6.D【解析】加氫氧化鈉是為了除去氯化鎂,過量的氫氧化鈉可用鹽酸除去,加碳酸鈉是為了除去氯化鈣,過量碳酸鈉可用鹽酸除去,加氯化鋇是為了除硫酸鈉,過量氯化鋇需用碳酸鈉除去,所以加碳酸鈉要在加氯化鋇之后,轉化為沉淀后再過濾,然后向濾液中加鹽酸,除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7.H+、Ag+、Ba2+、NO3-【解析】本題出題新穎,但是還是研究離子的共存問題,也就是各個離子之間相互不能發生反應。根據酸堿指示劑遇到酸堿后的變色進行分析,根據甲溶液使石蕊變藍,推測甲的酸堿性,然后根據各離子之間不能夠相互的發生反應而進行分析判斷。【解答】甲溶液顯堿性,說明存在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不能共存,氫離子應該存在乙中。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不能共存,碳酸根離子就存在甲中.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會生成沉淀,鋇離子就存在乙中。碳酸根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沉淀,銀離子就存在乙中。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沉淀,氯離子就存在甲中。要構成物質既要有陰離子也要有陽離子,所以硝酸根離子存在乙中。8.(1)CaO (2)Ca(OH)2+Na2CO3=2NaOH+CaCO3↓【解析】(1)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分析;(2)根據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分析。【解答】(1)氧化鈣遇水會與水反應放出熱量,所以甲中為氧化鈣;(2)氧化鈣加水后形成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能產生碳酸鈣沉淀,與氯化鈉不反應,所以乙試管中為碳酸鈉,反應方程式為 Ca(OH)2+Na2CO3=2NaOH+CaCO3↓ ;9.(1)MgCl2和Na2SO4 (或者填Mg2+、SO42-)(2)OH﹣、CO32﹣(3)NaOH+HCl=NaCl+H2O【解析】(1)實驗Ⅰ中加入試劑A為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溶液,為了除去氯化鎂和硫酸鈉;(2)濾液②中除Na+和Cl﹣外 還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還含有 OH﹣、CO32﹣ ;(3)實驗Ⅲ中加入鹽酸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為中和反應,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 ;1.A【解析】pH=1和pH=14的兩種溶液,分別屬于強酸性和強堿性溶液,強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離子,強堿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氫氧根離子,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三個條件,如果溶液中的離子間相互作用能形成氣體、沉淀或水時,離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A、Cl﹣既不能與H+反應,也不能與OH﹣反應,能夠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B、NH4+能與OH﹣反應生成氨氣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C、Mg2+能與OH﹣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D、能與H+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2.C【解析】根據兩廠單獨排放都會造成嚴重的污染.若將兩廠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會變成只含一種溶質的無色澄清溶液,利用離子的共存來判斷兩廠廢水的成分,因0H﹣與H+、Cu2+不能共存,且每個工廠的生產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種離子中的三種,則含H+、Cu2+的污水中的陰離子為NO3﹣,即其中一個廠污水中的離子為:H+、Cu2+、NO3﹣;則另一廠污水中離子為K+、NO3﹣、0H﹣ .A、因OH﹣和Cu2+能結合生成沉淀,則不能來自同一工廠,故A錯誤;B、根據離子的共存及兩廠污水中各含三種離子,兩廠污水中的離子分別為:H+、Cu2+、NO3﹣;K+、NO3﹣、0H﹣,故B錯誤;C、根據離子的共存及兩廠污水中各含三種離子,其中一廠污水中有K+、NO3﹣、0H﹣,故C正確;D、根據兩廠污水中的離子可知,H+和K+不來自同一工廠,故D錯誤;3.B【解析】對于物質鑒別題,首先要掌握各物質的性質,然后根據物質的性質選擇所需物質,再利用反應的不同現象加以區分,鑒別題時各物質的現象必須不能相同,否則無法區分。A、碳酸鈉和氯化鈉都易溶于水,且都形成無色溶液,不能用水鑒別,不符合題意;B、先觀察顏色,溶液呈黃色的為氯化鐵,將氯化鐵滴入另三種溶液中,產生紅褐色沉淀的為氫氧化鈉,將氫氧化鈉滴入另兩種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的為氯化鎂,無明顯現象的為氯化鈉,可以鑒別,符合題意;C、氯化鉀和氯化鈣都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D、氮氣為滅火性氣體,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且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會引入新雜質,不符合題意;4.A【解析】除雜質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時不能帶入新的雜質。A、Na2CO3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結晶,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B、CaCO3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鈣、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鈣鈣,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C、Fe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銅不與稀鹽酸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故所采取方法錯誤。D、Cu(OH)2 和CuO都難溶于水,且氧化銅不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法被除去,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5.C【解析】①酚酞試液遇到氯化鈉溶液和鹽酸都不變色,無法鑒別,故①不可行;②硝酸鋇和稀鹽酸不發生反應,而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可以鑒別,故②可行;③氯化鋇與燒堿溶液不發生反應,而與純堿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可以鑒別,故③可行;④氫氧化鈉溶于水,而碳酸鈣不溶于水,故④可行。因此可行的是②③④。6.(1)NO3–(2)Na+ 、CO32-、OH–(3)NaNO3【解析】(1)了解各種離子的性質;(2)同一車間的離子相互間不能發生反應;(3)先將六種離子分別歸類到兩車間中,再根據問題確定答案。【解答】因為乙車間的廢水呈藍色,可確定Cu2+在乙車間,CO32-和OH–能與Cu2+反應產生沉淀所以這兩種離子只能存在甲車間中,因Ag+不能與CO32-和OH–共存在一起所以Ag+在乙車間。每個車間各含三種離子,由溶液不顯電性可知,乙車間中需有一種陰離子,所以NO3-只能在乙車間,Na+在甲車間。所以甲車間的離子有CO32-、OH–、Na+,乙車間的離子有Cu2+、Ag+、NO3-。所以(1)中填NO3–;(2)甲車間的廢水含有的三種離子是:Na+ 、CO32-、OH–;(3)將甲乙兩車間的廢水混合Ag+、Cu2+、CO32-、OH–四種離子相互反應產生沉淀,溶液中只含有NaNO3。7.(1)溶液的顏色(2)2HCl+Na2CO3=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解析】(1)硫酸銅溶液呈藍色;(2)①碳酸鈉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氫氧化鉀與酸反應沒有明顯現象;②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鋇,都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沉淀碳酸鈣,而氫氧化鉀與它們不反應。【解答】(1)步驟①中通過觀察溶液的顏色可以鑒別出硫酸銅溶液;(2)①若試劑Y為酸, 例如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2HCl+Na2CO3=2NaCl+H2O+CO2↑ ;②若試劑為堿,如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水,方程式為:Ba(OH)2+Na2CO3=BaCO3↓+2NaOH 。8.(1)加快溶解的速度(2)精鹽中會混有氯化鋇或無法除去過量的氯化鋇(3)氫氧化鈉、碳酸鈉(4)無影響,加熱蒸發時氯化氫會揮發(5)6【解析】(1)溶解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起加快溶解速度的作用;(2)引入的過量的氯化鋇雜質要用碳酸鈉除去,④⑤的順序顛倒精鹽中會混有氯化鋇或無法除去過量的氯化鋇 ;(3)濾液乙中所含的溶質除氯化鈉外還含有除雜過程中引入的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4)鹽酸溶質為氯化氫, 加熱蒸發時氯化氫會揮發 ,所以加入鹽酸過量不會影響結果;(5)整個過程中氯化鎂與氫氧化鈉、氯化鈣與碳酸鈉、氯化鋇與硫酸鈉、碳酸鈉與氯化鋇、氫氧化鈉與鹽酸、碳酸鈉與鹽酸這6個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且都能生成氯化鈉。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精講精練”講義(五)第一章綜合復習知識精講典型例題課內精練課后提分典型例題課內精練課后提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