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學習目標1、簡述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特點2、描述水鹽調節和體溫調節3、說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間的協調關系一、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比較基礎梳理1、體液調節的概念: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 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稱為2、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作用途徑 反射弧反應速度作用范圍作用時間 比較長1、參與體液調節的化學物質只有激素( )2、體液調節就是激素調節( )3、所有動物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 )二、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協調1、體溫調節的主要方式: 和2、人體產熱的途徑:3、人體散熱的途徑:4、體溫調節的溫度感受器:5、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1)溫度感受器分布在:(2)下丘腦有感受體溫變化的功能同時也是 ,而體溫感覺中樞在(3) 和 在炎熱和寒冷環境中分泌量不同,影響細胞的代謝、物質的氧化分解,從而調節體溫的平衡6、神經—體液調節的概念:7、炎熱條件下,體溫調節的過程:8、人體內水的來源: 、 、9、人體內水排出的途徑: 、 、 、10、滲透壓調節的概念及主要完成器官:11、水鹽平衡調節概念圖(1)水平衡調節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屬于 調節(2)水平衡調節中樞位于 ,渴覺中樞位于 ,參與水鹽平衡調節的主要器官是(3)調節激素: 。它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儲存于 中,在適宜刺激的作用下,有垂體后葉釋放進入血液,能促進 、 對水分的重吸收。激素增多,重吸收能力增 ,排尿 ;反之,重吸收能力 ,排尿12、水鹽平衡失調造成的危害:13、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14、神經—體液調節的作用:易錯提示1、在寒冷環境中,人體產熱大于散熱( )2、體溫調節、水鹽平衡調節的中樞位于下丘腦( )3、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過多都可以抑制下丘腦的分泌活動( )4、大量出汗能進一步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隨堂訓練1.關于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相關,不正確的是( )A.神經調節迅速、準確,作用時間短暫,但作用范圍比較局限B.體液調節緩慢,作用范圍廣泛,作用時間持久C.在某些情況下,體液調節可以看作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D.動物體的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跳水運動員在很短時間內做出不同的動作調節來完成的2.與體液調節相比,高等動物神經調節具有的特點是( )① 調節速度快② 調節速度慢③ 作用范圍廣④ 作用時間短⑤ 作用部位準確⑥ 作用時間比較長A.① ③ ⑥ B.① ④ ⑤ C.② ③ ⑤ D.② ③ ⑥3.當人由25℃的環境進入0℃的環境中并停留一段時間,該過程中機體會發生相應的反應與變化,這些反應與變化不包括( )A.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產生興奮B.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增強C.皮膚血管收縮,機體耗氧量減小D.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發生改變弁存在反饋調節過程4.下丘腦是調節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神經中樞。下列有關下丘腦的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A.感受:下丘腦內有滲透壓感受器,能感受滲透壓升降B.傳導:下丘腦可將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至大腦皮層C.分泌:下丘腦能分泌促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D.調節:下丘腦能調節體溫、呼吸和水鹽平衡調節等5.下列關于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均為神經-體液調節,并且都以體液調節為主B.攝鹽過多后飲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相對恒定C.多種激素參與體溫調節過程,但水鹽平衡調節過程中只有一種激素參與調節D.某人發燒時體溫一直維持在38℃左右,此時其體內產熱量大于散熱量6.如圖表示人體在寒冷環境下的體溫調節過程的部分示意圖,圖中①、②、③代表激素,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體溫調節中樞是下丘腦,③是促甲狀腺激素B.圖中激素①②對垂體分泌激素③的調節是協同作用C.體溫調節中激素②的靶細胞可以是下丘腦和垂體D.分析圖可以得出:寒冷環境下體溫調節方式是神經--體液調節7.下列有關人體水鹽平衡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會刺激下丘腦產生興奮B.飲水不足會引起下丘腦產生渴覺C.攝入過多過咸的食物后,會引起細胞內液的量增加D.劇烈運動引起的大量出汗會導致失水過多,從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8.如圖為人體內體溫調節與水鹽平衡調節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當受到寒冷刺激時,a、b、c激素的分泌均會增加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使骨骼肌與內臟代謝活動增強,產熱量增加C.下丘腦具有滲透壓感受器的功能,同時能合成并釋放e激素D.下丘腦既能參與神經調節,也能參與體液調節9.當人體失水過多時,不會發生的生理變化是( )A.血漿滲透壓升高 B.產生渴覺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降低10.下圖是關于抗利尿激素調節的曲線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圖表示食物過咸時,抗利尿激素分泌與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的關系B.乙圖表示飲水過多時,抗利尿激素分泌與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的關系C.丙圖表示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變化D.丁圖a點時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11.如圖是尿液的形成和排尿反射示意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機體的尿量增加,是因為細胞外液滲透壓_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導致圖中“某物質”的釋放量會___________,該過程中的信號分子有__________(答出兩個)。2.當膀胱中尿液含量多時,相關______興奮,然后興奮沿著圖中____________(填序號)傳到脊髓,此時神經元①的傳遞會使大腦皮層中產生___________。神經元②的作用說明該排尿過程存在____________調節。3.排尿時,尿液對尿道感受器的刺激會加強排尿中樞的活動,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強直到尿液排完為止,這屬于____________(填“正反饋”或“負反饋”)調節。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2.答案:B解析:與體液調節相比,高等動物神經調節具有的特點是調節速度快、作用時間短、作用部位準確。3.答案:C解析:4.答案:D解析:5.答案:B解析:6.答案:B解析:7.答案:A解析: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會刺激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使之產生興奮,下丘腦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體釋放,A正確;飲水不足會引起大腦皮層產生渴覺,B錯誤;攝入過多過咸的食物后,會引起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則細胞失水,細胞內液的量減少,C錯誤;劇烈運動引起的大量出汗會導致失水過多,促進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尿量減少,D錯誤。8.答案:C解析:據圖分析可知,a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是促甲狀腺激素,c是甲狀腺激素,d是腎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時,a、b、c激素的分泌均會增加,A正確;c甲狀腺激素和d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能使骨骼肌與內臟代謝活動增強,產熱量增加,B正確;下丘腦具有滲透壓感受器的功能,同時能合成、分泌e抗利尿激素,但抗利尿激素由垂體釋放,C錯誤;下丘腦是內分泌的樞紐,既能參與神經調節,也能參與體液調節,D正確。9.答案:D解析:當人體失水過多時,血漿濃度升高,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A正確;人體失水過多,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對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的刺激增強,產生的興奮通過有關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產生渴覺,同時,還會導致由下丘腦分泌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確;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使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強,D錯誤。10.答案:C解析: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減少,A錯誤;飲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尿量增多,B錯誤;隨著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正確;注射抗利尿激素,內環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減少,尿素含量升高,D錯誤。11.答案:1.降低,減少,抗利尿激素和神經遞質; 2.感受器,④,尿意,分級; 3.正反饋解析:1.分析圖形可知,圖中“某物質”是指抗利尿激素。機體的尿量增加,是因為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該過程中的信號分子有抗利尿激素、神經遞質等。2.當膀胱中尿液含量多時,相關感受器會興奮,圖中神經元④是傳入神經,興奮沿神經元④傳到脊髓,神經元①的傳遞會使大腦皮層產生尿意大腦皮層可以通過神經元②控制脊髓的活動,說明該排尿過程存在分級調節。3.排尿時,尿液對尿道感受器的刺激會加強排尿中樞的活動,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強直到尿液排完為止,這屬于正反饋調節易錯提示基礎梳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