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第2節 特異性免疫學習目標1.概述人體的免疫包括生來就有的非特異性免疫和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2.建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過程模型,闡明特異性免疫的防衛功能。一、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基礎梳理環境中的病原體,大多數被第一道防線阻擋。部分病原體進入機體后,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會發揮作用,使其被第二道防線消滅。當病原體突破前兩道防線,第三道防線就會發揮作用,產生特異性免疫。二、體液免疫基礎梳理1.特異性免疫的分類:體液免疫:主要靠抗體“作戰”。細胞免疫:靠細胞毒性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作戰”。2.體液免疫過程:B細胞的活化:B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刺激:第一個信號是病原體接觸B細胞,第二個信號是輔助性T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此外,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也能促進B細胞的活化。3.二次免疫含義: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B細胞很快地作出反應,即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消滅抗原,此為二次免疫反應。特點:反應更快、更強烈、抗體產生的數量更多。記憶B細胞特點:抗原消失后,記憶B細胞能長時間記憶抗原,當抗原再次侵入時,它迅速增殖、分化。易錯提示1.一個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抗體。 ( )2.B細胞靠細胞膜表面受體特異性識別抗原。 ( )3.二次免疫發生的過程中,初次免疫不再發生。三、 細胞免疫基礎梳理細胞免疫的過程:靶細胞刺激是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的一個信號,細胞毒性T細胞特異性識別靶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另外,一部分抗原被抗原呈遞細胞吞噬、處理、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分化。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的殺傷力較強,可反復殺傷靶細胞。易錯提示靶細胞的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 ( )三、 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協調配合基礎梳理1.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之間存在著互相調節,通過信息分子構成一個復雜的網絡。2.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實現都離不開信息分子(如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這些信號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與受體接觸。通過這些信息分子,復雜的機體才能實現統一協調,穩態才能得以保持。隨堂訓練1.下列關于體液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體液免疫時,B細胞表面受體可以直接與抗原結合B.體液免疫主要針對未侵入人體細胞內部的病原體C.記憶B細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漿細胞D.漿細胞可以直接消滅并清除病原體2.甲、乙、丙三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壞,其中甲組僅有體液免疫功能,乙組和丙組喪失了特異性免疫功能。現給三組小鼠分別輸入造血干細胞,發現僅有乙組恢復了細胞免疫功能,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 )A.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骨髓被破壞,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B.丙組骨髓被破壞,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C.乙組骨髓被破壞,丙組胸腺被破壞,甲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D.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胸腺被破壞,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3.下圖表示人體特異性免疫過程中,不同種類細胞的功能,其中正確的是( )A.a為漿細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體B.b分泌的細胞因子可與抗原特異性結合C.c為細胞毒性T細胞,能使靶細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d為吞噬細胞,經其攝取、處理的抗原可呈遞給B細胞4.下圖為人體免疫系統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甲為B細胞,細胞甲、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細胞丙參與的免疫過程一定屬于人體的特異性免疫C.與細胞乙相比,細胞丙的高爾基體和溶酶體都更發達D.細胞丙消化抗原—抗體得到的部分產物可被細胞利用5.如圖是人體特異性免疫反應的部分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甲、乙、丙、丁、戊、己細胞都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與細胞甲相比,細胞丙中內質網、高爾基體更發達C.過程④的完成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HIV侵入人體后,圖1和圖2所示的兩個過程都會發生6.在下列關于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體液免疫才需要抗體的參與,只有細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B.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分別組成人體內防止病原體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線C.對侵入人體的病原體由體液免疫發揮作用,對癌細胞由細胞免疫發揮作用D.在抵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經過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的作用過程7.下圖表示人體某類免疫過程的模式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物質Ⅰ具有促進細胞C增殖、分化的作用B.能夠對病菌進行特異性識別的細胞有B、C和DC.物質Ⅱ具有特異性D.細胞D不具有增殖能力8.科學研究發現一種樹突狀細胞(DC細胞)在免疫反應中有強大的攝取、處理和呈遞抗原的功能。如圖為DC細胞參與免疫的過程.,請回答問題:(1)DC細胞能通過_________方式將外來抗原攝入細胞內,將其分解;同時,免疫調節也可對付體內的異常細胞,這體現了免疫系統的_________功能。(2)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的特定的物質能與輔助性T細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體相結合,激活信號分子(S1、S2),從而激發輔助性T細胞產生免疫效應。具有攝取、處理及呈遞抗原能力的細胞,除樹突狀細胞外還有________等。(3)輔助性T細胞發生免疫效應時,它產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數抗原刺激的________細胞,并促進后者增殖分化。(4)DC免疫療法是通過采集患者體內的外周血液,在體外誘導培養出大量DC細胞,使之負載上腫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輸給患者。這些DC細胞進入患者體內后,經過一系列過程可誘導___________的活化,使其精確殺傷腫瘤細胞;同時,機體還能產生免疫記憶,具有防止腫瘤復發的功效,該免疫過程屬于_________(填“細胞”或“體液”)免疫。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體液免疫時,少數病原體的表面抗原可以直接被B細胞表面受體識別,A正確;抗體對侵入人體細胞內部的病原體不能發揮作用,因此體液免疫主要針對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B正確;記憶B細胞能夠保持對抗原的記憶,當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C正確;漿細胞不能直接消滅并清除病原體,而是通過分泌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D錯誤。2.答案:A解析:參與體液免疫的淋巴細胞有T細胞和B細胞,參與細胞免疫的細胞有T細胞,甲組僅有體液免疫,輸入造血干細胞后,其細胞免疫功能也沒有恢復,說明其骨髓正常,破壞的是胸腺;乙組輸入造血干細胞后,恢復了細胞免疫功能,說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細胞,被破壞的是骨髓;丙組輸入造血干細胞后,特異性免疫功能仍沒有恢復,說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壞了。3.答案:D解析:漿細胞沒有識別抗原的能力,其分泌抗體不需受抗原刺激,A錯誤;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不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B錯誤;c代表細胞毒性T細胞,可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靶細胞中的抗原,C錯誤;d代表吞噬細胞,它攝取處理后的抗原可呈遞給B細胞,D正確。4.答案:D解析:細胞甲為B細胞,細胞乙為漿細胞,細胞丙為吞噬細胞,其中甲和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但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錯誤;細胞丙為吞噬細胞,既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可參與特異性免疫,B錯誤;細胞乙為漿細胞,可分泌抗體,細胞丙為吞噬細胞,可以消化處理抗原,因此與細胞乙相比,細胞丙的溶酶體更發達,而細胞乙的高爾基體更發達,C錯誤;細胞丙消化抗原—抗體得到的部分產物可被細胞利用,D正確。5.答案:A解析:細胞丙是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細胞甲是B細胞,細胞丙是漿細胞,能分泌抗體,其細胞內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更發達,B正確;過程④是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確;HIV侵入人體后,圖示兩個過程即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會發生,D正確。6.答案:D解析:淋巴細胞分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不論是體液免疫還是細胞免疫都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A錯誤;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屬于人體的第三道防線,B錯誤;對于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在細胞外由體液免疫發揮作用,如果進入細胞內則由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共同發揮作用,C錯誤;病毒屬于寄生在細胞內的生物,病毒未進入細胞之前由體液免疫發揮作用,進入細胞內由細胞免疫發揮作用,使靶細胞裂解、釋放出病毒,然后再由體液免疫將病毒消滅,D正確。7.答案:B解析:物質Ⅰ表示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具有促進細胞C(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的作用,A正確;細胞D是漿細胞,漿細胞不具有識別抗原的作用,故能夠對病菌進行特異性識別的細胞有B和C,B錯誤;物質Ⅱ是抗體,一種抗體只針對一種抗原發揮作用,具特異性,C正確;細胞D是漿細胞,不具有增殖能力,D正確。8.答案:(1)胞吞 防御、自穩和監視(2)識別 巨噬細胞、B細胞(3)細胞因子 B(4)細胞毒性T細胞 細胞解析:(1)DC細胞可通過胞吞方式將抗原攝入細胞內;同時免疫調節能夠對付體內的異常細胞,這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御、自穩和監視功能。(2)DC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抗原呈遞細胞還有B細胞、巨噬細胞等。DC細胞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是通過細胞外的特定物質與輔助性T細胞表面具有識別作用的受體相結合來實現的。(3)輔助性T細胞可產生細胞因子作用于B細胞并促進后者增殖分化。(4)負載腫瘤抗原信息的DC細胞經過一系列過程可誘導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使其殺傷腫瘤細胞,該過程屬于細胞免疫。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