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學案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兩課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學案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兩課時)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歷史背景(1)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 、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格局。(2)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2、方案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民族問題,逐步明確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3、歷程(1)1941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 》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3)1947年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在內蒙古地區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我國第一個省一級的自治區(4)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5)1954年通過的《 》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自治機關都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依法行使規定的自治權。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 政治制度;②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③1958年3月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④1958年10月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⑤1965年9月成立西藏自治區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全面恢復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發展。2、表現(1)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 》正式頒布,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固定下來,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法制軌道。(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深刻闡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血肉關系。(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3、優勢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三、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要求堅持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 ,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2、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貫 ( http: / / www.21cnjy.com )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 意識,加強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新修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史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 【拓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拓展】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平等是實現各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拓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1)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個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拓展】“三個離不開”思想既充分考慮了我國民族關系的歷史因素,全面反映了我國民族關系的生動現實,又著眼于我國民族關系的長遠發展充分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拓展】特別行政區與民族自治區比較【拓展】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堅持黨的領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保證。(2)維護國家統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3)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要求。(4)依法治理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現方式。(5)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目標。
(第二課時)
【重難突破】
重點1 全面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力
中國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的依據
(1)基本依據:中國現階段的國情
(2)直接依據: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最基本要求及內容:民族平等是處理民族關系的最基本要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各族人民都享有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
4.實現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徑:要實現民族平等,需要加強各民族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了解各民族的歷史傳統和民族情感,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和語言等。
5.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遵循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2)民族區域自治既保證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的事務,又保證了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鞏固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大團結。
典例1[安徽壽縣安豐2022檢測]1952年,中國民族自治區的類型有如下三種:由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區;由一個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并包括個別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所建立的自治區;由幾個或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聯合建立的自治區。這表明,當時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作為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確立
B.體現出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相結合
C.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開創了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全新局面
【答案】B
【詳解】考查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通過采取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結合起來,目的是在維護國家統一前提下,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故B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是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上,故排除A項;當時社會主義制度尚未正式確立,故排除C項;D項指的是1954年憲法的頒布,故排除。
【模擬測試】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2022開學考]唐朝在西北邊疆設羈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區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同時中央政府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幾大自治區域。新中國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統完備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材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指導思想
B.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實踐的成功結合
C.貫徹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D.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歷史的傳承性
2.[安徽滁州2022開學考]建國初期《中國建設》雜志刊登了許多外國讀者的反饋。一位印尼讀者表示“今天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少數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榮”。一位印度讀者寫道“在新中國少數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還享有自由的區域去實現進步和繁榮。”這些反饋直接表明外國讀者
A.贊賞新中國的民族政策 B.謳歌中國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C.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認識到愛國統一戰線的優越性
3.[甘肅天水2022檢測]“(它)汲取了傳統中國‘從俗從宜’的治邊經驗,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造”。新中國的這一“創造”
A.團結了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 B.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C.成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層民主制度的成功實踐
4.[ 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0年至1954年,在中央決策部署下,寧夏有計劃地培養、提拔干部:省縣兩級主要在在職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區級吸收農村黨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注重培養提拔一批少數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統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當地民主人士和少數民族中思想進步的人士。這表明黨中央
A.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作為中心工作 B.對少數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備
C.重視優化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整體結構 D.強調民族團結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5.[安徽皖南地區2022調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權力機關和一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
A.是中央領導下的地方自治 B.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強調地方權利和義務的統 D.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權
6.[黑龍江鶴崗2022開學考]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大大縮小。各少數民族不僅能夠在自治地方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而且能夠平等參與國家事務并行使相關權利全國各民族更加團結。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是歷史傳統和現實條件的有機結合 B.促進新中國迅速實現政權的穩定
C.促使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了共同繁榮 D.有利于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進步
7.[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7年周恩來在談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說,“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在各民族間增加隔閡,增加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有些地區……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聯邦制不利于各個國家的民族團結與發展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歷史與國情決定的
C.在民族聚居區都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D.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少數民族人民的要求
8.[安徽太湖2022開學考]1959年以來,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至今,西藏自治區人大已制定了150多個具有鮮明民族區域特色的法規和單行條例。這一事實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B.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現
C.制定地方性法規是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的重要體現
D.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9.[青海西寧2022三模]70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地區的生產總值由1951年的1.2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902億元,增長1400余倍,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西藏地區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
A.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 B.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10.[河北邢臺2022開學考]下表所示為第一屆至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統計表。對表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這一時期我國
屆別 第一屆 第二屆 第三屆 第四屆 第五屆 第六屆 第七屆
時間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人大代表總數(人) 1225 1226 3040 2885 3497 2973 2973
少數民族代表人數(人) 178 179 372 270 381 405 445
少數民族代表占比(%) 14.5 14.6 12.2 9.4 10.9 13.6 14.9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健全 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
C.人民當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
【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
1.【答案】D
【詳解】試題分析:本題意在考查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準確理解。“求同存異”主要用于處理外交事務,A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馬克思主義,B項錯誤。“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是政治協商制度的指導思想,C項錯誤。通過唐/明/清的歷史經驗可知D項正確。
2.【答案】A
【詳解】根據“今天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少數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榮”“在新中國少數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還享有自由的區域去實現進步和繁榮。”可得出其贊賞的是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故A項正確;材料與基層民主無關,排除B;材料中沒有提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民 族政策,而不是統一戰線,排除D。
3.【答案】B
【詳解】根據“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造”可以得出這一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的推行有利于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故B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正常制度無關,排除A;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排除C;民簇區域自治制度不是基層民主制度,排除D。
4.【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中“省縣兩級主要在在職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區級吸收農村黨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注重培養提拔一批少數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統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當地民主人士和少數民族中思想進步的人士”可知,在黨中央部署下,寧夏有計劃的對省、縣、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干部隊伍進行優化,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A項排除;材料不能體現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備,B項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團結,D項排除。
5.【答案】A
【詳解】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權力機關和一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說明民族自治機關是中央領導下的國家機關,A項正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地方的義務,排除C項;享有高度自治與實際不符,排除D項。
6.【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半個多世紀以來,民族間的發展差距縮小,保障了各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推動了民族間的團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成果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進步,D選項正確;材料分析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歷史傳統和現實條件有機結合分析的是其原因,A選項錯誤;新中國政權“迅速穩定”與“半個多世紀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不符,B選項錯誤;少數民族地區實現共同繁榮,只是材料的部分內容,不是整個材料的主旨,C選項錯誤。
7.【答案】B
【詳解】據“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會在各民族間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有些地區…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們…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歷史與國情決定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利于民族團結,利于社會穩定,B正確;AC表述太絕對,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少數民族人民的要求”,排除D。
8.【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西藏自治區人大已制定了150多個具有鮮明民族區域特色的法規和單行條例”可知體現制定地方性法規是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的重要體現,C選項符合題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的說法錯誤,A選項排除。材料未體現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現,B選項排除。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
9.【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從1951到2021年的七十年間,西藏地區的生產總值得到大幅度增長,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在西藏自治區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故C項正確;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B項與材料中時間不符;A、D兩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10.【答案】B
【詳解】由材料可知,第一屆至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代表占比始終在10%左右,后期比例更高,說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相對相對穩定,體現了民族平等政策,沒有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健全和人民當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排除A項、C項;材料沒有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過程,排除D項。
附:教師版
【時空坐標】
【知識梳理】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歷史背景(1)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格局。(2)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2、方案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民族問題,逐步明確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3、歷程(1)1941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3)1947年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在內蒙古地區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我國第一個省一級的自治區(4)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5)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憲法》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自治機關都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依法行使規定的自治權。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②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③1958年3月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④1958年10月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⑤1965年9月成立西藏自治區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全面恢復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發展。2、表現(1)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正式頒布,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固定下來,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法制軌道。(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個離不開”,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深刻闡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血肉關系。(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3、優勢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三、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要求堅持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2、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貫 ( http: / / www.21cnjy.com )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新修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國共產黨章程》,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史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 【拓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拓展】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平等是實現各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拓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1)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個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拓展】“三個離不開”思想既充分考慮了我國民族關系的歷史因素,全面反映了我國民族關系的生動現實,又著眼于我國民族關系的長遠發展充分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拓展】特別行政區與民族自治區比較【拓展】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堅持黨的領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保證。(2)維護國家統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3)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要求。(4)依法治理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現方式。(5)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目標。
(第二課時)
【重難突破】
重點1 全面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力
中國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的依據
(1)基本依據:中國現階段的國情
(2)直接依據: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最基本要求及內容:民族平等是處理民族關系的最基本要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各族人民都享有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
4.實現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徑:要實現民族平等,需要加強各民族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了解各民族的歷史傳統和民族情感,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和語言等。
5.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遵循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2)民族區域自治既保證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的事務,又保證了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鞏固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大團結。
典例1[安徽壽縣安豐2022檢測]1952年,中國民族自治區的類型有如下三種:由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區;由一個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并包括個別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所建立的自治區;由幾個或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聯合建立的自治區。這表明,當時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作為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確立
B.體現出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相結合
C.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開創了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全新局面
【答案】B
【詳解】考查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通過采取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結合起來,目的是在維護國家統一前提下,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故B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是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上,故排除A項;當時社會主義制度尚未正式確立,故排除C項;D項指的是1954年憲法的頒布,故排除。
【模擬測試】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2022開學考]唐朝在西北邊疆設羈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區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同時中央政府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幾大自治區域。新中國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統完備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材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指導思想
B.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實踐的成功結合
C.貫徹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D.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歷史的傳承性
【答案】D
【詳解】試題分析:本題意在考查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準確理解。“求同存異”主要用于處理外交事務,A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馬克思主義,B項錯誤。“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是政治協商制度的指導思想,C項錯誤。通過唐/明/清的歷史經驗可知D項正確。
2.[安徽滁州2022開學考]建國初期《中國建設》雜志刊登了許多外國讀者的反饋。一位印尼讀者表示“今天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少數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榮”。一位印度讀者寫道“在新中國少數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還享有自由的區域去實現進步和繁榮。”這些反饋直接表明外國讀者
A.贊賞新中國的民族政策 B.謳歌中國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C.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認識到愛國統一戰線的優越性
【答案】A
【詳解】根據“今天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少數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榮”“在新中國少數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還享有自由的區域去實現進步和繁榮。”可得出其贊賞的是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故A項正確;材料與基層民主無關,排除B;材料中沒有提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民 族政策,而不是統一戰線,排除D。
3.[甘肅天水2022檢測]“(它)汲取了傳統中國‘從俗從宜’的治邊經驗,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造”。新中國的這一“創造”
A.團結了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 B.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C.成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層民主制度的成功實踐
【答案】B
【詳解】根據“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造”可以得出這一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的推行有利于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故B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正常制度無關,排除A;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排除C;民簇區域自治制度不是基層民主制度,排除D。
4.[ 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0年至1954年,在中央決策部署下,寧夏有計劃地培養、提拔干部:省縣兩級主要在在職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區級吸收農村黨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注重培養提拔一批少數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統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當地民主人士和少數民族中思想進步的人士。這表明黨中央
A.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作為中心工作 B.對少數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備
C.重視優化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整體結構 D.強調民族團結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中“省縣兩級主要在在職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區級吸收農村黨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注重培養提拔一批少數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統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當地民主人士和少數民族中思想進步的人士”可知,在黨中央部署下,寧夏有計劃的對省、縣、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干部隊伍進行優化,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A項排除;材料不能體現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備,B項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團結,D項排除。
5.[安徽皖南地區2022調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權力機關和一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
A.是中央領導下的地方自治 B.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強調地方權利和義務的統 D.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權
【答案】A
【詳解】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權力機關和一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說明民族自治機關是中央領導下的國家機關,A項正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地方的義務,排除C項;享有高度自治與實際不符,排除D項。
6.[黑龍江鶴崗2022開學考]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大大縮小。各少數民族不僅能夠在自治地方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而且能夠平等參與國家事務并行使相關權利全國各民族更加團結。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是歷史傳統和現實條件的有機結合 B.促進新中國迅速實現政權的穩定
C.促使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了共同繁榮 D.有利于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進步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半個多世紀以來,民族間的發展差距縮小,保障了各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推動了民族間的團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成果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進步,D選項正確;材料分析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歷史傳統和現實條件有機結合分析的是其原因,A選項錯誤;新中國政權“迅速穩定”與“半個多世紀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不符,B選項錯誤;少數民族地區實現共同繁榮,只是材料的部分內容,不是整個材料的主旨,C選項錯誤。
7.[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7年周恩來在談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說,“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在各民族間增加隔閡,增加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有些地區……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聯邦制不利于各個國家的民族團結與發展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歷史與國情決定的
C.在民族聚居區都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D.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少數民族人民的要求
【答案】B
【詳解】據“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會在各民族間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有些地區…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們…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歷史與國情決定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利于民族團結,利于社會穩定,B正確;AC表述太絕對,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少數民族人民的要求”,排除D。
8.[安徽太湖2022開學考]1959年以來,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至今,西藏自治區人大已制定了150多個具有鮮明民族區域特色的法規和單行條例。這一事實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B.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現
C.制定地方性法規是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的重要體現
D.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西藏自治區人大已制定了150多個具有鮮明民族區域特色的法規和單行條例”可知體現制定地方性法規是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的重要體現,C選項符合題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的說法錯誤,A選項排除。材料未體現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現,B選項排除。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
9.[青海西寧2022三模]70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地區的生產總值由1951年的1.2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902億元,增長1400余倍,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西藏地區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
A.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 B.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從1951到2021年的七十年間,西藏地區的生產總值得到大幅度增長,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在西藏自治區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故C項正確;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B項與材料中時間不符;A、D兩項與題意無關,排除。
10.[河北邢臺2022開學考]下表所示為第一屆至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統計表。對表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這一時期我國
屆別 第一屆 第二屆 第三屆 第四屆 第五屆 第六屆 第七屆
時間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人大代表總數(人) 1225 1226 3040 2885 3497 2973 2973
少數民族代表人數(人) 178 179 372 270 381 405 445
少數民族代表占比(%) 14.5 14.6 12.2 9.4 10.9 13.6 14.9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健全 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
C.人民當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
【答案】B
【詳解】由材料可知,第一屆至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代表占比始終在10%左右,后期比例更高,說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相對相對穩定,體現了民族平等政策,沒有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健全和人民當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排除A項、C項;材料沒有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過程,排除D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游戏| 岢岚县| 晴隆县| 莆田市| 民权县| 始兴县| 普定县| 西平县| 庆元县| 同仁县| 兴国县| 棋牌| 泰和县| 西贡区| 鸡东县| 皋兰县| 灌南县| 长宁县| 吴堡县| 广灵县| 乌拉特中旗| 柘荣县| 万安县| 沛县| 东明县| 集安市| 榆中县| 炉霍县| 湖州市| 竹北市| 西畴县| 绥棱县| 思南县| 木兰县| 澄江县| 石河子市| 辽阳县| 兴安盟| 广昌县|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