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1.2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知識點(一) 細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及無機物(一)細胞中的元素1.元素的來源、分類和存在形式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方面的關系(二)細胞中的化合物1.細胞中化合物的分類2.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三)細胞中的無機物1.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項目 自由水 結合水形式 呈游離狀態,可以自由流動 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相結合含量 約占95.5% 約占4.5%作用 ①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②參與生物化學反應; ③為細胞提供液體環境; ④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主要是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這樣水就失去流動性和溶解性,成為生物體的構成成分2.細胞中的無機鹽【連接教材資料】1.(必修1 P19“拓展應用”T1)組成細胞的元素追根溯源來自無機環境,為什么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境大不相同?提示:細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動的、有選擇的從無機環境中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元素,因此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境大不相同。2.(必修1 P20~21正文小字部分)分析水是細胞內良好溶劑的原因。提示:水分子為極性分子,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或離子都容易與水結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知識點考法訓練】考法(一) 考查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下列關于細胞中元素與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無論是鮮重還是干重,細胞中C、H、O、N的含量都是最多的B.N是細胞中蛋白質、ATP、磷脂、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元素C.Fe2+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元素,缺Fe可能會導致出現貧血癥狀D.食鹽中加碘的目的是為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提供原料解析:選B ATP和磷脂不是生物大分子,B錯誤。2.(2022·滄州月考)下圖表示細胞中幾種化學元素與相應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其中①③④代表單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⑤具有催化作用,則①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顯紫色B.若②具有保溫、緩沖和減壓作用,則②比同質量的多糖徹底氧化產能多C.若⑥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則③中不含單糖D.若⑦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則④只存在于植物細胞中答案:B[規律方法] 判斷化合物的種類和功能的三種方法元素組成分析法特征元素提示法代謝產物推理法考法(二) 考查水和無機鹽的功能3.(2020·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細胞中無機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不直接參與生化反應B.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C.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不參與有機物的合成D.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答案:D4.下列有關細胞中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由于氫鍵的存在,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對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十分重要B.在抗體的合成過程中伴隨著水的產生C.人體衰老細胞中自由水含量減少,代謝緩慢D.生活在鹽堿地的檉柳根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答案:D理清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和細胞代謝的關系(1)關系:①比值大:代謝旺盛,但抗逆性差;②比值?。捍x強度降低,但抗寒、抗旱、抗熱等抗逆性強。(2)實例:衰老的細胞內水分含量減少,細胞萎縮,體積減小,細胞代謝速率減慢。 考法(三) 考查探究無機鹽的功能5.設計實驗探究X是否屬于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無機鹽,某同學的構思大致如下圖:本實驗中采用甲組、乙組之間的空白對照,以及乙組實驗前(無X)與實驗后(有X)的自身對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照組是甲組、乙組實驗后B.此實驗的無關變量只是選一些相同的植物C.此實驗如果是無土栽培,則實驗前營養液要滅菌D.為防止外界影響,此實驗需在黑暗密閉條件下進行解析:選C 該實驗中對照組是甲組、乙組實驗前,A錯誤;此實驗的無關變量有相同的植物、每組中的植物數量、培養條件等,B錯誤;由于培養的是植物,故實驗需在光照下進行,D錯誤。6.為驗證鐵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元素,某生物興趣小組成員將大豆幼苗放在相應的營養液中進行培養。下列與實驗設計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本實驗必須設置對照組,對照組的培養液為溶有適量鐵離子的蒸餾水B.為保證根系對鐵離子的吸收,應盡量提高培養液中鐵離子的濃度C.實驗過程中需定期補充培養液,定期通入空氣增加培養液中的溶解氧D.如果缺鐵一組出現了葉片變黃的現象,說明鐵元素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解析:選C 本實驗的自變量為鐵離子的有無,且實驗設計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故對照組的培養液為溶有適量鐵離子的完全培養液,A錯誤;鐵離子濃度過大會對植物造成損傷,故培養液中鐵離子的濃度應適宜,B錯誤;為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實驗過程中需定期補充培養液,定期通入空氣增加培養液中的溶解氧,C正確;如果缺鐵一組出現了葉片變黃的現象,則還需添加補充實驗,即在缺鐵組加入鐵元素,若葉片重新變綠,可說明鐵元素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D錯誤。[知識梳理](1)實驗目的:探究無機鹽X是否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2)設計思路(以Fe為例)。(3)實驗中的對照。空白對照 對照組:植物+完全培養液 實驗組:植物+缺X培養液自身對照 對照組:缺X培養液(加入無機鹽X之前) 實驗組:加入無機鹽X后知識點(二)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1.細胞中的糖類2.細胞中的脂質3.糖類和脂肪的關系【連接教材資料】1.(必修1 P25“批判性思維”)既然人類很難消化纖維素,為什么一些科學家還將纖維素等其他糖類稱為人類的“第七類營養素”?提示:雖然人類很難消化纖維素,但是纖維素能夠刺激胃腸蠕動,改善胃腸環境,有利于排出體內有害物質。2.(必修1 P26“思考·討論”延伸思考)油料作物種子如花生、蓖麻在播種時,播種的深度相對較淺,從物質代謝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油料作物種子含脂肪較多,種子萌發時消耗的氧氣量相對較大。【重難點講練疏通】比較法助記糖類和脂質的關系比較項目 糖類 脂質區別 元素組成 C、H、O(一般情況) C、H、O(N、P)種類 單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合成部位 淀粉:葉綠體 纖維素:高爾基體 糖原:主要是肝臟、肌肉 主要是內質網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質 ②構成細胞結構,如糖被、細胞壁 ③核酸的組成成分,如核糖、脫氧核糖 ①生物體的儲能物質,如脂肪 ②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調節新陳代謝和生殖,如性激素聯系 糖類??脂肪[典例] (2022·沈陽期中)糖類和脂質是細胞中兩種重要的有機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動物細胞膜上的脂質包括磷脂、膽固醇等C.糖類中的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D.幾丁質也是一種多糖,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解析] 淀粉水解的終產物為葡萄糖,脂肪水解的終產物為甘油和脂肪酸,A錯誤。[答案] A(1)多糖的單體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等不參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還原糖,如淀粉、纖維素、蔗糖都是非還原糖,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4)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但不構成膜結構,磷脂和膽固醇均參與膜結構的組成。(5)等質量的脂肪和糖類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產生H2O多?! ?br/>[對點練習]1.(2022·衡水調研)如圖為某單糖的概念模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M為果糖,則①與斐林試劑共熱有磚紅色沉淀產生B.若②均由M構成,則②不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供能C.若③為ATP,則單糖M可以是脫氧核糖D.若M為核糖,則③可以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解析:選B 果糖與葡萄糖縮合形成的糖為蔗糖,蔗糖是非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共熱(水浴加熱)沒有磚紅色沉淀產生,A錯誤;纖維素、淀粉、糖原等多糖都由葡萄糖構成,淀粉、糖原是細胞內的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物質,一般不為細胞的生命活動供能,B正確;ATP為腺苷三磷酸,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組成,C錯誤;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構成DNA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D錯誤。2.糖類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分子,地球生物量干重的50%以上由葡萄糖的多聚體構成。脂質是一類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極性溶劑的生物有機分子。下列有關糖類和脂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A.脂質具有構成生物膜、儲存能量和調節生命活動等功能B.葡萄糖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葡萄糖形式存在C.脂肪是非極性化合物,可以以無水的形式儲存在體內D.脂質存在于所有細胞中,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有機化合物解析:選B 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錯誤。知識點(三)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探究)(一)三類有機物檢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1.糖類的檢測(1)檢測原理:還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熱條件下能將Cu(OH)2中的Cu2+還原成Cu+,從而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①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②淀粉+碘液―→藍色。(2)檢測步驟。2.脂肪的檢測(1)檢測原理: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2)檢測步驟。3.蛋白質的檢測(1)檢測原理。(2)檢測步驟。(二)理清三類實驗中的關鍵點、疑難點1.實驗材料的選取原則(1)凡是用到染色劑或觀察顏色變化的實驗,一般都需要選擇無色材料,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2)在選擇實驗材料時,不僅要考慮材料本身顏色的影響,還要特別注意材料中是否包含實驗對象,如甘蔗汁不能用來檢測還原糖,菠菜葉的表皮細胞不能用來觀察葉綠體。(3)有的實驗材料必須是新鮮的,放置時間不能過長。如蔗糖本身沒有還原性,但如果放置時間過長,蔗糖可能會被微生物分解,產生還原糖。2.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一同三不同”(1)檢測還原糖時使用的斐林試劑要現配現用的原因:斐林試劑很不穩定,容易產生藍色的Cu(OH)2沉淀,所以應將甲液和乙液分別保存,使用時現配現用。(2)在還原糖檢測實驗中,若待測組織樣液中不含還原糖,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的現象不是無色,而是藍色,即Cu(OH)2自身的顏色。(3)檢測蛋白質時,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后,如果沒有產生明顯的紫色反應,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雙縮脲試劑B液過量,CuSO4在堿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Cu(OH)2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會遮蔽實驗中所產生的紫色,影響觀察效果。(4)斐林試劑甲液和雙縮脲試劑A液完全相同,將斐林試劑乙液用蒸餾水稀釋5倍后便成為雙縮脲試劑B液,可用于蛋白質的檢測。 3.檢測三類有機物時操作步驟上的“三個唯一”唯一需要加熱 還原糖檢測,必須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唯一需要顯微鏡 切片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唯一使用酒精 脂肪的檢測,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4.實驗成功的4個關鍵點(1)三個實驗中都不宜選取有顏色的材料,否則會干擾實驗結果的顏色反應。(2)脂肪檢測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蘇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3)物質檢測實驗一般不設立對照實驗,若需設立對照實驗,對照組應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質,如驗證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對照組可加入稀釋的雞蛋清。(4)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之前要留出部分組織樣液,目的是作為對照,以便與檢測后的樣液顏色作對比,增強實驗的說服力。[考法全訓]1.(2022·長沙模擬)某同學用豆漿和梨勻漿進行還原糖和蛋白質的檢測,所有操作均正確無誤,實驗結果如下:比較項目 豆漿 梨勻漿添加試劑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實驗現象 藍紫色 紫色 磚紅色沉淀 淡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豆漿中還原糖含量過少,用斐林試劑難以檢測到B.梨勻漿中蛋白質含量過少,用雙縮脲試劑難以檢測到C.梨勻漿中的化合物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淡藍色物質D.實驗結果表明豆漿適宜用做蛋白質檢測的生物材料解析:選C 雙縮脲試劑是用來檢測蛋白質的,如果有蛋白質將會出現紫色,雙縮脲試劑中的CuSO4是藍色,所以淡藍色不是梨勻漿中的化合物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的,C錯誤。2.下列關于生物組織中有機物檢測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變性的蛋白質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B.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構成物質都是相同濃度的NaOH和CuSO4溶液,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C.還原糖檢測實驗的實驗材料可選用西瓜和甘蔗D.蘇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解析:選D 變性的蛋白質存在肽鍵,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A錯誤;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具有相同濃度的NaOH溶液,不同濃度的CuSO4溶液,B錯誤;西瓜有顏色,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甘蔗里含有的是蔗糖,不屬于還原糖,C錯誤;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顆粒,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