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1.2 細胞中的無機物(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1.2 細胞中的無機物(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
1.2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
知識點(一) 細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及無機物
(一)細胞中的元素
1.元素的來源、分類和存在形式
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方面的關系
(二)細胞中的化合物
1.細胞中化合物的分類
2.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
(三)細胞中的無機物
1.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項目 自由水 結合水
形式 呈游離狀態,可以自由流動 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相結合
含量 約占95.5% 約占4.5%
作用 ①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②參與生物化學反應; ③為細胞提供液體環境; ④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主要是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這樣水就失去流動性和溶解性,成為生物體的構成成分
2.細胞中的無機鹽
【連接教材資料】1.(必修1 P19“拓展應用”T1)組成細胞的元素追根溯源來自無機環境,為什么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境大不相同?
提示:細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動的、有選擇的從無機環境中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元素,因此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境大不相同。
2.(必修1 P20~21正文小字部分)分析水是細胞內良好溶劑的原因。
提示:水分子為極性分子,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或離子都容易與水結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

知識點考法訓練】
考法(一) 考查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下列關于細胞中元素與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無論是鮮重還是干重,細胞中C、H、O、N的含量都是最多的
B.N是細胞中蛋白質、ATP、磷脂、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元素
C.Fe2+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元素,缺Fe可能會導致出現貧血癥狀
D.食鹽中加碘的目的是為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提供原料
解析:選B ATP和磷脂不是生物大分子,B錯誤。
2.(2022·滄州月考)下圖表示細胞中幾種化學元素與相應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其中①③④代表單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⑤具有催化作用,則①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顯紫色
B.若②具有保溫、緩沖和減壓作用,則②比同質量的多糖徹底氧化產能多
C.若⑥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則③中不含單糖
D.若⑦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則④只存在于植物細胞中
答案:B
[規律方法] 判斷化合物的種類和功能的三種方法
元素組成分析法
特征元素提示法
代謝產物推理法
考法(二) 考查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3.(2020·江蘇高考)下列關于細胞中無機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不直接參與生化反應
B.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不參與有機物的合成
D.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答案:D
4.下列有關細胞中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由于氫鍵的存在,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對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十分重要
B.在抗體的合成過程中伴隨著水的產生
C.人體衰老細胞中自由水含量減少,代謝緩慢
D.生活在鹽堿地的檉柳根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
答案:D
理清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和細胞代謝的關系
(1)關系:
①比值大:代謝旺盛,但抗逆性差;
②比值?。捍x強度降低,但抗寒、抗旱、抗熱等抗逆性強。
(2)實例:衰老的細胞內水分含量減少,細胞萎縮,體積減小,細胞代謝速率減慢。  
考法(三) 考查探究無機鹽的功能
5.設計實驗探究X是否屬于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無機鹽,某同學的構思大致如下圖:本實驗中采用甲組、乙組之間的空白對照,以及乙組實驗前(無X)與實驗后(有X)的自身對照。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對照組是甲組、乙組實驗后
B.此實驗的無關變量只是選一些相同的植物
C.此實驗如果是無土栽培,則實驗前營養液要滅菌
D.為防止外界影響,此實驗需在黑暗密閉條件下進行
解析:選C 該實驗中對照組是甲組、乙組實驗前,A錯誤;此實驗的無關變量有相同的植物、每組中的植物數量、培養條件等,B錯誤;由于培養的是植物,故實驗需在光照下進行,D錯誤。
6.為驗證鐵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元素,某生物興趣小組成員將大豆幼苗放在相應的營養液中進行培養。下列與實驗設計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本實驗必須設置對照組,對照組的培養液為溶有適量鐵離子的蒸餾水
B.為保證根系對鐵離子的吸收,應盡量提高培養液中鐵離子的濃度
C.實驗過程中需定期補充培養液,定期通入空氣增加培養液中的溶解氧
D.如果缺鐵一組出現了葉片變黃的現象,說明鐵元素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
解析:選C 本實驗的自變量為鐵離子的有無,且實驗設計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故對照組的培養液為溶有適量鐵離子的完全培養液,A錯誤;鐵離子濃度過大會對植物造成損傷,故培養液中鐵離子的濃度應適宜,B錯誤;為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實驗過程中需定期補充培養液,定期通入空氣增加培養液中的溶解氧,C正確;如果缺鐵一組出現了葉片變黃的現象,則還需添加補充實驗,即在缺鐵組加入鐵元素,若葉片重新變綠,可說明鐵元素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D錯誤。
[知識梳理]
(1)實驗目的:探究無機鹽X是否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
(2)設計思路(以Fe為例)。
(3)實驗中的對照。
空白對照 對照組:植物+完全培養液 實驗組:植物+缺X培養液
自身對照 對照組:缺X培養液(加入無機鹽X之前) 實驗組:加入無機鹽X后
知識點(二)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1.細胞中的糖類
2.細胞中的脂質
3.糖類和脂肪的關系
【連接教材資料】1.(必修1 P25“批判性思維”)既然人類很難消化纖維素,為什么一些科學家還將纖維素等其他糖類稱為人類的“第七類營養素”?
提示:雖然人類很難消化纖維素,但是纖維素能夠刺激胃腸蠕動,改善胃腸環境,有利于排出體內有害物質。
2.(必修1 P26“思考·討論”延伸思考)油料作物種子如花生、蓖麻在播種時,播種的深度相對較淺,從物質代謝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油料作物種子含脂肪較多,種子萌發時消耗的氧氣量相對較大。
【重難點講練疏通】
比較法助記糖類和脂質的關系
比較項目 糖類 脂質
區別 元素組成 C、H、O(一般情況) C、H、O(N、P)
種類 單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合成部位 淀粉:葉綠體 纖維素:高爾基體 糖原:主要是肝臟、肌肉 主要是內質網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質 ②構成細胞結構,如糖被、細胞壁 ③核酸的組成成分,如核糖、脫氧核糖 ①生物體的儲能物質,如脂肪 ②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調節新陳代謝和生殖,如性激素
聯系 糖類??脂肪
[典例] (2022·沈陽期中)糖類和脂質是細胞中兩種重要的有機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動物細胞膜上的脂質包括磷脂、膽固醇等
C.糖類中的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
D.幾丁質也是一種多糖,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
[解析] 淀粉水解的終產物為葡萄糖,脂肪水解的終產物為甘油和脂肪酸,A錯誤。
[答案] A
(1)多糖的單體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
(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等不參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還原糖,如淀粉、纖維素、蔗糖都是非還原糖,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
(4)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但不構成膜結構,磷脂和膽固醇均參與膜結構的組成。
(5)等質量的脂肪和糖類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產生H2O多?! ?br/>[對點練習]
1.(2022·衡水調研)如圖為某單糖的概念模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M為果糖,則①與斐林試劑共熱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B.若②均由M構成,則②不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供能
C.若③為ATP,則單糖M可以是脫氧核糖
D.若M為核糖,則③可以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解析:選B 果糖與葡萄糖縮合形成的糖為蔗糖,蔗糖是非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共熱(水浴加熱)沒有磚紅色沉淀產生,A錯誤;纖維素、淀粉、糖原等多糖都由葡萄糖構成,淀粉、糖原是細胞內的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物質,一般不為細胞的生命活動供能,B正確;ATP為腺苷三磷酸,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組成,C錯誤;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構成DNA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D錯誤。
2.糖類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分子,地球生物量干重的50%以上由葡萄糖的多聚體構成。脂質是一類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極性溶劑的生物有機分子。下列有關糖類和脂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脂質具有構成生物膜、儲存能量和調節生命活動等功能
B.葡萄糖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葡萄糖形式存在
C.脂肪是非極性化合物,可以以無水的形式儲存在體內
D.脂質存在于所有細胞中,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有機化合物
解析:選B 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錯誤。
知識點(三)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探究)
(一)三類有機物檢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1.糖類的檢測
(1)檢測原理:還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熱條件下能將Cu(OH)2中的Cu2+還原成Cu+,從而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
①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藍色。
(2)檢測步驟。
2.脂肪的檢測
(1)檢測原理: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
(2)檢測步驟。
3.蛋白質的檢測
(1)檢測原理。
(2)檢測步驟。
(二)理清三類實驗中的關鍵點、疑難點
1.實驗材料的選取原則
(1)凡是用到染色劑或觀察顏色變化的實驗,一般都需要選擇無色材料,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2)在選擇實驗材料時,不僅要考慮材料本身顏色的影響,還要特別注意材料中是否包含實驗對象,如甘蔗汁不能用來檢測還原糖,菠菜葉的表皮細胞不能用來觀察葉綠體。
(3)有的實驗材料必須是新鮮的,放置時間不能過長。如蔗糖本身沒有還原性,但如果放置時間過長,蔗糖可能會被微生物分解,產生還原糖。
2.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一同三不同”
(1)檢測還原糖時使用的斐林試劑要現配現用的原因:斐林試劑很不穩定,容易產生藍色的Cu(OH)2沉淀,所以應將甲液和乙液分別保存,使用時現配現用。
(2)在還原糖檢測實驗中,若待測組織樣液中不含還原糖,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的現象不是無色,而是藍色,即Cu(OH)2自身的顏色。
(3)檢測蛋白質時,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后,如果沒有產生明顯的紫色反應,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雙縮脲試劑B液過量,CuSO4在堿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Cu(OH)2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會遮蔽實驗中所產生的紫色,影響觀察效果。
(4)斐林試劑甲液和雙縮脲試劑A液完全相同,將斐林試劑乙液用蒸餾水稀釋5倍后便成為雙縮脲試劑B液,可用于蛋白質的檢測。  
3.檢測三類有機物時操作步驟上的“三個唯一”
唯一需要加熱 還原糖檢測,必須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
唯一需要顯微鏡 切片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
唯一使用酒精 脂肪的檢測,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4.實驗成功的4個關鍵點
(1)三個實驗中都不宜選取有顏色的材料,否則會干擾實驗結果的顏色反應。
(2)脂肪檢測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蘇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
(3)物質檢測實驗一般不設立對照實驗,若需設立對照實驗,對照組應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質,如驗證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對照組可加入稀釋的雞蛋清。
(4)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之前要留出部分組織樣液,目的是作為對照,以便與檢測后的樣液顏色作對比,增強實驗的說服力。
[考法全訓]
1.(2022·長沙模擬)某同學用豆漿和梨勻漿進行還原糖和蛋白質的檢測,所有操作均正確無誤,實驗結果如下:
比較項目 豆漿 梨勻漿
添加試劑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
實驗現象 藍紫色 紫色 磚紅色沉淀 淡藍色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豆漿中還原糖含量過少,用斐林試劑難以檢測到
B.梨勻漿中蛋白質含量過少,用雙縮脲試劑難以檢測到
C.梨勻漿中的化合物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淡藍色物質
D.實驗結果表明豆漿適宜用做蛋白質檢測的生物材料
解析:選C 雙縮脲試劑是用來檢測蛋白質的,如果有蛋白質將會出現紫色,雙縮脲試劑中的CuSO4是藍色,所以淡藍色不是梨勻漿中的化合物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的,C錯誤。
2.下列關于生物組織中有機物檢測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變性的蛋白質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B.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構成物質都是相同濃度的NaOH和CuSO4溶液,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C.還原糖檢測實驗的實驗材料可選用西瓜和甘蔗
D.蘇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解析:選D 變性的蛋白質存在肽鍵,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A錯誤;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具有相同濃度的NaOH溶液,不同濃度的CuSO4溶液,B錯誤;西瓜有顏色,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甘蔗里含有的是蔗糖,不屬于還原糖,C錯誤;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顆粒,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敦化市| 沅江市| 宝清县| 神木县| 阳信县| 交城县| 镇原县| 安徽省| 昭通市| 日喀则市| 都匀市| 十堰市| 无为县| 绵竹市| 花莲县| 武平县| 金门县| 平昌县| 隆子县| 桑日县| 周至县| 南宁市| 武宣县| 宜都市| 勃利县| 竹山县| 固安县| 克拉玛依市| 伊宁市| 康定县| 乌兰察布市| 南皮县| 宁化县| 巴南区| 明溪县| 辉县市| 宿州市| 安阳市| 定远县|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