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1.4 細胞中的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的相互關系生命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多種物質綜合發揮協調作用的過程。各種物質在生命活動中既有協調配合、消耗轉化,又有相互影響、彼此制約。高考命題對這類問題考查頻次較高,命題多從結構與功能觀角度以細胞的某種物質為紐帶,借助新情境材料、結合細胞代謝、基因的表達、個體穩態等知識綜合考查。對學生的綜合思維、創新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1.(2021·全國乙卷)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態B.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C.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不消耗水但能產生水D.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解析:選C 細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消耗水,第三階段產生水,C錯誤。2.(2021·河北高考改編)高鹽飲食后一段時間內,雖然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但機體依舊處于正鈉平衡(總Na+攝入多于排泄)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來源于Na+和Cl-B.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與主動飲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關C.細胞內液不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D.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細胞外液總量和體液總量均增多解析:選C 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A正確;高鹽飲食后一段時間內,細胞外液滲透壓會升高,機體通過主動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降低細胞外液滲透壓,從而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B正確;細胞內液可以與細胞外液相互交換成分,因此,細胞內液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C錯誤;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可以使細胞外液總量增多,體液由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組成,故體液的總量也會增多,D正確。3.(2021·河北高考)為探究水和氮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者將一批長勢相同的玉米植株隨機均分成三組,在限制水肥的條件下做如下處理:(1)對照組;(2)施氮組,補充尿素(12 g·m-2);(3)水+氮組,補充尿素(12 g·m-2),同時補水。檢測相關生理指標,結果見下表。生理指標 對照組 施氮組 水+氮組自由水/結合水 6.2 6.8 7.8氣孔導度/ (mmol·m-2.s-1) 85 65 196葉綠素含量/(mg·g-1) 9.8 11.8 12.6RuBP羧化酶活性/ (μmol·h-1·g-1) 316 640 716光合速率/ (μmol·m-2·s-1) 6.5 8.5 11.4注:氣孔導度反映氣孔開放的程度。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細胞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寫出兩點即可)。補充水分可以促進玉米根系對氮的______________,提高植株氮供應水平。(2)參與光合作用的很多分子都含有氮。氮與______離子參與組成的環式結構使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用于驅動____________兩種物質的合成以及________的分解;RuBP羧化酶將CO2轉變為羧基加到______分子上,反應形成的產物被還原為糖類。(3)施氮同時補充水分增加了光合速率,這需要足量的CO2供應。據實驗結果分析,葉肉細胞CO2供應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參與光合作用的很多分子都含有氮,葉綠素的元素組成有C、H、O、N、Mg,其中氮與鎂離子參與組成的環式結構使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用于光反應,在反應過程中,水光解產生NADPH和O2,同時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ATP和NADPH中,其中ATP和NADPH兩種物質含有氮元素;暗反應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兩個過程,其中RuBP羧化酶將CO2轉變為羧基加到C5(RuBP)分子上,反應形成的C3被還原為糖類。(3)分析表格數據可知,施氮同時補充水分使氣孔導度增加,CO2吸收量增多,同時RuBP羧化酶活性增大,使葉肉細胞固定CO2的效率增大,植物有足量的CO2供應,從而增加了光合速率。答案:(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能夠參與細胞內的許多生化反應,能為細胞提供液體環境,還能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主動吸收 (2)鎂 ATP和NADPH 水 C5(或RuBP) (3)氣孔導度增加,CO2吸收量增多,同時RuBP羧化酶活性增大,使葉肉細胞固定CO2的效率增大知能集成(一) 水、無機鹽與細胞代謝及穩態調節整合知識·形成系統思維1.水與細胞代謝2.水和無機鹽與穩態的調節(1)人體水平衡調節。(2)無機鹽及其在穩態中的作用。綜合訓練·強化遷移應用題組一 水、無機鹽與細胞代謝1.(2022·懷化一模)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下列關于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統中,H2O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時,生成物H2O中的氫來自氨基和羧基C.H2O在光下分解,產生的NADPH將固定的CO2還原成(CH2O)D.貯藏中的種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狀態解析:選D 貯藏中的種子仍然在進行微弱的代謝,所以含有一定量的水分,D錯誤。2.氮肥是指以氮為主要成分,可為植物提供氮素營養的肥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施用氮肥的目的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物質和能量B.根細胞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蛋白質和淀粉等物質C.氮肥施用過多可能會使植物根細胞失水,導致植株萎蔫D.土壤缺氧時,植物根細胞不能主動吸收含氮的無機鹽答案:C題組二 水、無機鹽與穩態調節3.(2021·8省聯考,江蘇卷)水、無機鹽等對于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嘔吐、腹瀉的病人,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鹽水B.過量飲水導致細胞內液滲透壓升高,需脫水治療C.缺鈣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合理膳食得到改善D.鐵攝入不足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貧血,需適量補鐵解析:選B 過量飲水會導致細胞吸水,引起細胞內液滲透壓降低,B錯誤。4.(2022·惠州調研)下列有關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當人體飲水不足時,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B.急性腸炎患者脫水時,常見的治療方法是及時注射葡萄糖水C.組成細胞外液的無機鹽中,K+和Cl-的含量占明顯優勢D.血漿的pH維持相對穩定與HCO、H2CO3等物質有關解析:選D 當人體飲水不足時,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將增多,A錯誤;急性腸炎患者脫水時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無機鹽,所以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同時也需要補充體內丟失的無機鹽,輸入葡萄糖鹽水是常見的治療方法,B錯誤;組成細胞外液的無機鹽中,Na+和Cl-的含量占明顯優勢,C錯誤;血漿的pH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與它含有HCO、H2CO3等物質有關,D正確。知能集成(二) 模型法分析蛋白質與核酸的相互關系整合知識·形成系統思維1.蛋白質與核酸的關系模型及解讀①圖1中由A、B、C三種大分子之間的關系可推斷A為DNA、B為RNA、C為蛋白質,甲是DNA復制、乙是轉錄、丙是翻譯;單體a、b、c分別為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元素X為N、P,Y為N ②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核糖體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質,因此圖2中甲、乙、丙分別是DNA、RNA和蛋白質,a是核苷酸,b是氨基酸2.有關蛋白質與核酸關系的兩個鏈接(1)與基因表達的鏈接。①分析此類問題要借助基因表達中遺傳信息的流動,明確DNA、RNA和蛋白質的關系:②解答此類問題要明確蛋白質和核酸的元素組成,此外還要明確染色體、核糖體及常見病毒的化學組成:染色體→蛋白質+DNA→C、H、O、N、P核糖體→蛋白質+RNA→C、H、O、N、PT2噬菌體→蛋白質+DNA→C、H、O、N、P等→蛋白質+RNA→C、H、O、N、P等(2)與細胞分化的鏈接。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同一個體的不同體細胞中核DNA相同,mRNA和蛋白質不完全相同,tRNA基本相同。3.歸納生物體中的核酸—蛋白質復合體綜合訓練·強化遷移應用1.如圖中甲、乙、丙表示生物大分子,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b、c共有的元素為C、H、O、NB.a與b的區別只是含有的五碳糖不同C.通過②③過程核酸控制蛋白質的合成D.同一生物不同細胞中的丙有差異解析:選B 分析題圖可知,甲代表DNA,乙代表RNA,丙代表蛋白質,①代表DNA的復制,②代表轉錄,③代表翻譯。單體a是脫氧核苷酸,單體b是核糖核苷酸,單體c是氨基酸。a與b的區別除了五碳糖不同外,堿基種類上也有差別,B錯誤。2.下圖表示中心法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⑦都會在人體的遺傳信息傳遞時發生B.人體細胞內的過程③主要發生在細胞核中,產物都是mRNAC.過程③存在A—U、C—G、T—A三種堿基配對方式D.過程⑤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過程⑥發生在核糖體上解析:選C 在正常人體細胞中不會發生⑦逆轉錄、⑤RNA復制過程,A錯誤;人體細胞內的過程③為轉錄,主要發生在細胞核中,產物有mRNA、rRNA和tRNA,B錯誤;過程③為轉錄,即DNA轉錄為RNA,存在A—U、C—G、T—A三種堿基配對方式,C正確;由于RNA一般為單鏈,過程⑤RNA的復制沒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DNA的復制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過程⑥翻譯發生在核糖體上,D錯誤。知能集成(三) 種子形成和萌發時物質的變化整合知識·形成系統思維1.種子與水2.種子與有機物及檢測3.種子萌發時吸水和呼吸方式的變化曲線分析4.種子與相關植物激素種子休眠 脫落酸比例上升―→代謝減慢種子萌發 赤霉素、細胞分裂素比例上升―→代謝增強綜合訓練·強化遷移應用1.下圖甲和圖乙分別表示油菜種子在發育和萌發過程中糖類和脂肪的變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種子形成時,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B.種子萌發時,脂肪轉變為可溶性糖,說明可溶性糖是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供能物質C.質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儲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D.種子發育過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轉變為脂肪,種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解析:選C 種子形成過程中,可溶性糖逐漸轉化為脂肪,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較低,A錯誤;種子萌發時,脂肪轉變為可溶性糖,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供能物質是ATP,B錯誤;種子發育過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轉變為脂肪,脂肪的組成元素是C、H、O,故不會導致種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D錯誤。2.如圖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種子成熟過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將種子置于溫度、水分(蒸餾水)、通氣等條件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定期檢測萌發種子(含幼苗)的干重,結果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1可知,種子成熟過程中有機物的主要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了觀察種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染液對種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______色的脂肪顆粒。(3)圖2中在7天之前,導致萌發種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7~10天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發種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須提供的條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解析:(3)在種子萌發前一段時間干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轉化為糖類。由于脂肪與糖類相比,其碳、氫比例高,當脂肪轉化為糖類時,氧元素增加。第7~10天種子只進行細胞呼吸,不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逐漸減少;第11天后,種子干重的增加只能來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種子處于黑暗環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餾水,因此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須提供的條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礦質元素。答案:(1)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斷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2)蘇丹Ⅲ 橘黃 (3)O 該階段種子只進行細胞呼吸,不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逐漸減少 光照 所需的礦質元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