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5.4 用分解組合的思想解決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問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5.4 用分解組合的思想解決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問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
5.4 用分解組合的思想解決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問題
遺傳的基本規律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內容,也是高中生物學難點之一。常結合減數分裂、生物育種、生物圖表、伴性遺傳等知識綜合考查,這類題目一般都需要在基因的分離定律基礎上,結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發掘其內在規律,進行靈活遷移運用。因此,解這類題時可以把組成生物的多對相對性狀分離開來,用基因的分離定律一對一對地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結果用一定的方法組合起來,即分解組合法。
1.(2020·浙江7月選考)若某哺乳動物毛發顏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別對d完全顯性。毛發形狀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兩種性狀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基因型為DedHh和DfdHh的雌雄個體交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De對Df共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1有6種表型
B.若De對Df共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1有12種表型
C.若De對Df不完全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1有9種表型
D.若De對Df完全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1有8種表型
解析:選B 若De對Df共顯性,則Ded×Dfd子代有4種表型;若H對h完全顯性,則Hh×Hh子代有2種表型;兩對相對性狀組合,則F1有8種表型,A錯誤。若De對Df共顯性,則Ded×Dfd子代有4種表型;若H對h不完全顯性,則Hh×Hh子代有3種表型;兩對相對性狀組合,則F1有12種表型,B正確。若De對Df不完全顯性,則Ded×Dfd子代有4種表型;若H對h完全顯性,則Hh×Hh子代有2種表型;兩對相對性狀組合,則F1有8種表型,C錯誤。若De對Df完全顯性,則Ded×Dfd子代有3種表型;若H對h不完全顯性,則Hh×Hh子代有3種表型;兩對相對性狀組合,則F1有9種表型,D錯誤。
2.(2021·河北高考改編)杜氏肌營養不良(DMD)是由單基因突變引起的伴X隱性遺傳病,男性中發病率約為1/4 000。甲、乙家系中兩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現正常,家系乙Ⅱ2還患有紅綠色盲。兩家系部分成員DMD基因測序結果(顯示部分序列,其他未顯示序列均正常)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家系甲Ⅱ1和家系乙Ⅱ2分別遺傳其母親的DMD致病基因
B.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個兒子,兒子患兩種病的概率比患一種病的概率低
C.不考慮其他突變,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兒子的概率為1/8
D.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頻率遠低于男性,女性中攜帶者的頻率約為1/4 000
解析:選C 假設控制DMD、紅綠色盲的基因用B/b、A/a表示。家系甲Ⅱ 1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其母親產生配子時發生了基因突變,家系乙Ⅱ 2遺傳其母親的DMD致病基因(或發育過程發生了基因突變),A錯誤;若家系乙Ⅰ 1XABY和Ⅰ 2XABXab再生育一個兒子,由于ab基因連鎖,互換的概率較低,因此,兒子患兩種病的概率高于患一種病的概率,B錯誤;不考慮其他突變,僅分析DMD遺傳病,家系甲Ⅱ 2的基因型為XBY,家系乙中Ⅰ 1的基因型為XBY,Ⅰ 2的基因型為XBXb,則Ⅱ 1基因型為XBXb的概率是1/2,家系甲Ⅱ 2和家系乙Ⅱ 1婚后生出患DMD兒子的概率為1/2×1/4=1/8,C正確;由于DMD是由單基因突變引起的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女性DMD患者(XbXb)頻率遠低于男性(XbY),由題干可知,男性中發病率約為1/4 000,即Xb=1/4 000,則XB=3 999/4 000,女性中攜帶者的頻率約為2×1/4 000×3 999/4 000≈1/2 000,D錯誤。
3.(2021·全國甲卷)植物的性狀有的由1對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對基因控制。一種二倍體甜瓜的葉形有缺刻葉和全緣葉,果皮有齒皮和網皮。為了研究葉形和果皮這兩個性狀的遺傳特點,某小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種甜瓜種子進行實驗,其中甲和丙種植后均表現為缺刻葉網皮。雜交實驗及結果見下表(實驗②中F1自交得F2)。
實驗 親本 F1 F2
① 甲×乙 1/4缺刻葉齒皮, 1/4缺刻葉網皮 1/4全緣葉齒皮, 1/4全緣葉網皮 —
② 丙×丁 缺刻葉齒皮 9/16缺刻葉齒皮, 3/16缺刻葉網皮 3/16全緣葉齒皮, 1/16全緣葉網皮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實驗①可判斷這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符合分離定律,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實驗②,可判斷這2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中屬于雜合體的是________。
(3)實驗②的F2中純合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
(4)假如實驗②的F2中缺刻葉齒皮∶缺刻葉網皮∶全緣葉齒皮∶全緣葉網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則葉形和果皮這兩個性狀中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題表,實驗②中F1自交得F2,F1全為缺刻葉齒皮,F2出現全緣葉和網皮,可以推測缺刻葉對全緣葉為顯性(相關基因用A和a表示),齒皮對網皮為顯性(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且F2出現9∶3∶3∶1。(1)實驗①中F1表現為1/4缺刻葉齒皮,1/4缺刻葉網皮,1/4全緣葉齒皮,1/4全緣葉網皮,分別統計兩對相對性狀,缺刻葉∶全緣葉=1∶1,齒皮∶網皮=1∶1,每對相對性狀結果都符合測交的結果,說明這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符合分離定律;根據實驗②,F1全為缺刻葉齒皮,F2出現全緣葉和網皮,可以推測缺刻葉對全緣葉為顯性,齒皮對網皮為顯性。(2)根據已知條件,甲、乙、丙、丁的基因型不同,其中甲和丙種植后均表現為缺刻葉網皮,實驗①雜交的F1結果類似于測交,實驗②的F2出現9∶3∶3∶1,則F1的基因型為AaBb,綜合推知,甲的基因型為Aabb,乙的基因型為aaBb,丙的基因型為AAbb,丁的基因型為aaBB,甲、乙、丙、丁中屬于雜合體的是甲和乙。(3)實驗②的F2中純合體基因型為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所有純合體占的比例為1/4。(4)假如實驗②的F2中缺刻葉齒皮∶缺刻葉網皮∶全緣葉齒皮∶全緣葉網皮=45∶15∶3∶1,分別統計兩對相對性狀,缺刻葉∶全緣葉=60∶4=15∶1,齒皮∶網皮=48∶16=3∶1,可推知葉形受2對等位基因控制,果皮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1)基因型不同的兩個親本雜交,F1分別統計,缺刻葉∶全緣葉=1∶1,齒皮∶網皮=1∶1,每對相對性狀結果都符合測交的結果,說明這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符合分離定律 缺刻葉和齒皮 (2)甲和乙 (3)1/4 (4)果皮 F2中齒皮∶網皮=48∶16=3∶1,說明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
[知識梳理]
提能點(一) “拆分法”計算自由組合定律問題
1.基因型(表型)種類、概率及比例
2.配子種類及概率的計算
有多對等位基因的個體 舉例: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
產生配子的種類數
產生某種配子的概率 產生ABC配子的概率為1/2(A)×1/2(B)×1/2(C)=1/8
[針對訓練]
1.果蠅的灰身(A)與黑身(a)、大脈翅(B)與小脈翅(b)是兩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灰身大脈翅的雌蠅和灰身小脈翅的雄蠅雜交,子代中47只為灰身大脈翅,49支為灰身小脈翅,17只為黑身大脈翅,15只為黑身小脈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親本中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
B.親本雌蠅產生卵的基因組成種類數為4種
C.子代中表型為灰身大脈翅個體的基因型有4種
D.子代中灰身小脈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的子代中會出現黑身小脈翅個體
解析:選C 親本中灰身雌果蠅與灰身雄果蠅雜交,后代中灰身與黑身的比為(47+49)∶(17+15)=96∶32=3∶1,說明兩個親本都是雜合子,即基因型都是Aa,大脈翅雌果蠅與小脈翅雄果蠅雜交,后代中大脈翅與小脈翅的比為(47+17)∶(49+15)=64∶64=1∶1,說明大脈翅的雌果蠅的基因型為Bb,雄果蠅的基因型為bb,因此可知親本中灰身大脈翅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Bb,灰身小脈翅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bb,A正確;親本雌蠅的基因型為AaBb,因此它可產生基因組成為AB、Ab、aB和ab 4種類型的卵細胞,B正確;由于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所以它們的后代中灰身大脈翅A_B_有AABb、AaBb 2種基因型,C錯誤;子代中灰身小脈翅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均為AAbb和Aabb,因此這些個體相互交配,后代中會出現aabb黑身小脈翅的個體,D正確。
2.某植物個體的基因型為Aa(高莖)Bb(紅花)Cc(灰種皮)dd(小花瓣)。請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若某基因型為AaBbCcdd個體的體細胞中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則其產生的配子種類數為________種,基因型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為________,其子代的表型有____種,其中高莖紅花灰種皮小花瓣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
 
(2)若某基因型為AaBbCcdd個體的體細胞中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如圖2所示(不發生互換),則其產生的配子種類數為________種,基因型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為________,其子代的表型有________種,其中高莖紅花灰種皮小花瓣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
解析:(1)如圖1所示,四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各自獨立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先分開單獨分析,每對基因中只有dd產生1種d配子,其他都產生2種配子,因此共產生2×2×2×1=8(種)配子;基因型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為1/2×1/2×1/2×1=1/8;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3×3×3×1=27(種),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為1/4×1/2×1/4×1=1/32;其子代的表型有2×2×2×1=8(種),其中高莖紅花灰種皮小花瓣(A_B_C_dd)所占比例為3/4×3/4×3/4×1=27/64。(2)如圖2所示,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他基因位于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則AaBb可產生Ab和aB 2種配子,而Cc可產生2種配子,dd可產生1種配子,因此共產生2×2×1=4(種)配子;基因型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為1/2×1/2×1=1/4;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3×3×1=9(種),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為1/2×1/4×1=1/8,其中子代的表型有3×2×1=6(種),其中高莖紅花灰種皮小花瓣(A_B_C_dd)個體所占比例為1/2×3/4×1=3/8。
答案:(1)8 1/8 27 1/32 8 27/64 (2)4 1/4 9 1/8 6 3/8
利用分離定律解答自由組合問題的思路
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等位基因就可分解為幾組分離定律問題。如AaBb×Aabb,可分解為兩組:Aa×Aa,Bb×bb。然后,按分離定律進行逐一分析。最后,將獲得的結果進行綜合,得到正確答案。  
提能點(二) “逆向組合法”推斷親本基因型問題
1.利用基因填充法解答自由組合遺傳題
(1)根據親本和子代的表型寫出親本和子代的基因填充式,如基因式可表示為A_B_、A_bb。
(2)根據基因填充式推出基因型(此方法只適用于親本和子代表型已知且顯隱性關系已知時)。
2.根據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測親本基因型
規律:根據子代表型及比例拆分為分離定律的分離比,確定每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基因型,再組合。如:
(1)9∶3∶3∶1 (3∶1)(3∶1) (Aa×Aa)(Bb×Bb)。
(2)1∶1∶1∶1 (1∶1)(1∶1) (Aa×aa)(Bb×bb)。
(3)3∶3∶1∶1 (3∶1)(1∶1) (Aa×Aa)(Bb×bb)。
(4)3∶1 (3∶1)×1 (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針對訓練]
3.在家蠶遺傳中,黑色(A)與淡赤色(a)是有關蟻蠶(剛孵化的蠶)體色的相對性狀,黃繭(B)與白繭(b)是有關繭色的相對性狀,假設這兩對相對性狀自由組合,有三對親本組合,雜交后得到的數量比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別 黑蟻黃繭 黑蟻白繭 淡赤蟻黃繭 淡赤蟻白繭
組合一 9 3 3 1
組合二 0 1 0 1
組合三 3 0 1 0
A.組合一親本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B.組合三親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C.若組合一和組合三親本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與組合三的相同
D.組合二親本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解析:選C 組合一的雜交后代比例為9∶3∶3∶1,所以親本基因型一定為AaBb×AaBb,A正確;組合二雜交后代只有白繭,且黑蟻與淡赤蟻比例為1∶1,所以親本基因型一定為Aabb×aabb,D正確;組合三雜交后代只有黃繭,且黑蟻與淡赤蟻比例為3∶1,所以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或AaBB×Aabb,B正確;只有組合一中的基因型AaBb和組合三中的基因型AaBB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才與組合三的相同,C錯誤。
4.(2020·全國卷Ⅱ)控制某種植物葉形、葉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個性狀的基因分別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對同源染色體上。現有表型不同的4種植株:板葉紫葉抗病(甲)、板葉綠葉抗病(乙)、花葉綠葉感病(丙)和花葉紫葉感病(丁)。甲和丙雜交,子代表型均與甲相同;乙和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8種不同表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甲和丙的雜交結果,可知這3對相對性狀的顯性性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甲和丙、乙和丁的雜交結果,可以推斷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雜交,則子代的表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選擇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與乙進行雜交,統計子代個體性狀。若發現葉形的分離比為3∶1、葉色的分離比為1∶1、能否抗病性狀的分離比為1∶1,則植株X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板葉紫葉抗病)與丙(花葉綠葉感病)雜交,子代表型都是板葉紫葉抗病,說明板葉對花葉為顯性、紫葉對綠葉為顯性、抗病對感病為顯性。(2)丙的表型為花葉綠葉感病,說明丙的基因型為aabbdd。根據甲與丙雜交子代都是板葉紫葉抗病推斷,甲的基因型為AABBDD。乙(板葉綠葉抗病)與丁(花葉紫葉感病)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8(即2×2×2)種不同表型,可以確定乙的基因型為AabbDd,丁的基因型為aaBbdd。(3)若丙(aabbdd)與丁(aaBbdd)雜交,子代的基因型為aabbdd和aaBbdd,表型為花葉綠葉感病、花葉紫葉感病。(4)植株X與乙(AabbDd)雜交,統計子代個體性狀。根據子代葉形的分離比為3∶1,確定親本雜交組合為Aa×Aa;根據子代葉色的分離比為1∶1,確定親本雜交組合為Bb×bb;根據子代能否抗病性狀的分離比為1∶1,確定親本雜交組合為dd×Dd,因此植株X的基因型為AaBbdd。
答案:(1)板葉、紫葉、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葉綠葉感病、花葉紫葉感病
(4)AaBbdd
提能點(三) “十字交叉法”計算遺傳病的概率
當兩種遺傳病之間具有“自由組合”關系時,各種患病情況的概率分析如下:
序號 類型 計算公式
① 同時患兩病概率 mn
② 只患甲病概率 m(1-n)
③ 只患乙病概率 n(1-m)
④ 不患病概率 (1-m)(1-n)
拓展求解 患病概率 ①+②+③或1-④
[針對訓練]
5.一個正常的女人與一個并指(Bb)的男人結婚,他們生了一個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若他們再生一個孩子:
(1)只患并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5)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題意知,第1個孩子的基因型應為aabb,則該夫婦基因型應分別為妻:Aabb;夫:AaBb。依據該夫妻基因型可知,孩子中并指的概率應為1/2(非并指概率為1/2),白化病的概率應為1/4(非白化病概率應為3/4)。(1)再生一個只患并指孩子的概率為:并指概率-并指又白化概率=1/2-1/2×1/4=3/8。(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為:白化病概率-白化病又并指的概率=1/4-1/2×1/4=1/8。(3)生一既患白化又并指的男孩的概率為:男孩出生率×白化病概率×并指概率=1/2×1/4×1/2=1/16。(4)后代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并指概率×非白化病概率+白化病概率×非并指概率=1/2×3/4+1/4×1/2=1/2。(5)后代中患病的概率為:1-全正常(非并指、非白化)=1-1/2×3/4=5/8。
答案:(1)3/8 (2)1/8 (3)1/16 (4)1/2 (5)5/8
[課時驗收評價]
1.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且這兩對基因均為完全顯性,分別控制豌豆的兩對相對性狀,植株甲和植株乙進行雜交。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子一代出現3∶1∶3∶1的性狀分離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B.若子一代出現1∶1∶1∶1的性狀分離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C.若子二代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D.若子二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兩親本的雜交組合可能有4種情況
解析:選D 3∶1∶3∶1可拆分為(3∶1)(1∶1)的分離比,說明兩親本中一對基因為雜合子自交型,另一對基因為測交型,所以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A錯誤;1∶1∶1∶1可拆分為(1∶1)(1∶1),說明親本中的兩對基因均為測交,所以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B錯誤;同理可判斷,C錯誤,D正確。
2.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且A對a、B對b為完全顯性,則后代中(  )
A.表型有4種,比例為3∶1∶3∶1;基因型有6種
B.表型有2種,比例為1∶1;基因型有6種
C.表型有4種,比例為1∶1∶1∶1;基因型有4種
D.表型有3種,比例為1∶2∶1;基因型有4種
解析:選A 根據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可以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拆分成Aa與aa雜交、Bb與Bb雜交進行分析,其中Aa與aa雜交,后代有2種基因型,即Aa與aa,比例為1∶1,則2種表型比例也為1∶1;Bb與Bb雜交,后代有3種基因型,即BB、Bb和bb,比例為1∶2∶1,則表型有2種,比例為3∶1。因此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后代中表型有2×2=4(種),比例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種),A正確。
3.人的眼睛散光(A)對不散光(a)為顯性;直發(B)和卷發(b)雜合時表現為波浪發,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一個其母親正常但本人有散光癥的波浪發女性,與一個無散光癥的波浪發男性婚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B、b的遺傳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B.卵細胞中同時含A、B的概率為1/2
C.所生孩子中最多有6種不同的表型
D.生出一個無散光癥直發孩子的概率為3/8
解析:選C 基因B、b的遺傳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A錯誤;一個其母親正常但本人有散光癥的波浪發女性的基因型是AaBb,卵細胞中同時含A、B的概率為1/4,B錯誤;已知女性的基因型是AaBb,無散光癥的波浪發男性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婚配,所生孩子中的表型最多為2[散光(Aa)、不散光(aa)]×3[直發(BB)、波浪發(Bb)、卷發(bb)]=6(種),其中生出一個無散光癥直發孩子(aaBB)的概率為1/2×1/4=1/8,C正確,D錯誤。
4.(2022·武漢調研)某二倍體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為AA的植株表現為大花瓣,Aa為小花瓣,aa為無花瓣。花瓣顏色(紅色和黃色)受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R對r為完全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基因型為AaRr的個體測交,則子代表型有3種,基因型4種
B.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子代共有9種基因型,6種表型
C.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約為1/3,而所有植株中的純合子約占1/4
D.若基因型為AaRr與Aarr的親本雜交,則子代是紅色花瓣的植株占3/8
解析:選B 若基因型為AaRr的個體測交,則子代基因型有AaRr、Aarr、aaRr、aarr 4種,表型有3種,分別為:小花瓣紅色、小花瓣黃色、無花瓣,A正確;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由于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因此根據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子代共有3×3=9種基因型,而Aa自交子代表型有3種,Rr自交子代表型有2種,但由于aa表現為無花瓣,故aaR_與aarr的表型相同,所以子代表型共有5種,B錯誤;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約為2/3×1/2=1/3,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約為1/4,C正確;若基因型為AaRr與Aarr的親本雜交,則子代是紅色花瓣(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為3/4×1/2=3/8,D正確。
5.倉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對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個顯性基因時,才表現為灰色,否則表現為黑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3對基因中沒有任意兩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B.該種倉鼠純合灰色、黑色個體的基因型各有1種、7種
C.基因型為PpQqRr的個體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個體占27/64
D.基因型為PpQqRr的灰色個體測交,子代黑色個體中純合子占1/7
解析:選C 3對等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任意兩對都不會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A正確;3對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個顯性基因時,才表現為灰色,純合灰色個體基因型為PPQQRR,純合黑色個體基因型有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 7種,B正確;基因型為PpQqRr的個體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個體占3/4×3/4×3/4=27/64,黑色個體占1-27/64=37/64,C錯誤;基因型為PpQqRr的灰色個體測交,后代有8種基因型,灰色個體的基因型1種,黑色個體的基因型7種,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純合子,D正確。
6.(2022·湖北八校聯考)中國動物遺傳學家陳楨證明金魚體色是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白色是由四對隱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狀。這四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體上。而四對基因中只要有一個顯性基因存在,個體就表現為紫色,觀察發現紫色魚的體色深淺程度隨顯性基因的數目增多而加深。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魚與白色魚雜交得到足夠數量的F1,讓F1雌雄魚雜交,得到F2個體(假設F2個體的各表型成活率相同)。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控制金魚體色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B.紫色最深的金魚的基因型是AABBCCDD
C.F2紫色個體中純合子占1/255
D.F2個體中雜合子占15/16
解析:選C 據題干信息,控制金魚體色的四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體上,可判斷控制金魚體色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據題干信息,只要有一個顯性基因存在,個體就表現為紫色,且紫色深淺程度隨顯性基因數目的增多而加深,推斷紫色最深的金魚的基因型為AABBCCDD,B正確;紫色最深的魚(AABBCCDD)與白色魚(aabbccdd)雜交,F1的基因型為AaBbCcDd,F2中紫色個體所占比例為1-(1/4)4=255/256,F2中的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2)4,F2中白色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4)4,因此F2紫色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16-1/256)÷(255/256)=1/17,C錯誤;F2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1/2)4=15/16,D正確。
7.如圖為某二倍體植株的花色遺傳生化機制。已知甲、乙、丙3個純合紅花株系,它們兩兩雜交產生的子代均表現為紫花。現分別用甲、乙、丙與某一純合白花植株雜交鑒定該白花植株隱性純合基因的對數。
下列推理不正確的是(  )
A.此雜交實驗可以鑒定出該白花植株隱性純合基因的對數
B.若3組的雜交子代全開紅花,則該白花植株存在3對隱性純合基因
C.若其中一組雜交子代全為紫花,另兩組子代全為紅花,則該白花植株存在3對隱性純合基因
D.若其中兩組雜交子代全為紫花,另一組子代全為紅花,則該白花植株存在3對隱性純合基因
解析:選D 結合題意可知,紅色植株的基因型一定含有A基因,紫色植株純合子的基因型為AABBCCDD,藍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_C_D_,白色植株純合子的基因型為aabbCCDD或aabbccDD或aabbCCdd或aabbccdd或aaBBccDD或aaBBccdd或aaBBCCdd。根據題意可知三個純合紅花植株株系的基因型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若讓甲、乙、丙與某一純合白花植株雜交則后代出現的性狀表現分別為全紅、兩紅一紫和兩紫一紅,分別對應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含4對隱性基因、含3對隱性基因和含2對隱性基因的情況。根據題意顯示,三種紅色植株的基因型是確定的而且只有一對基因為隱性,因此可通過甲、乙、丙與某一純合白花植株雜交鑒定該白花植株隱性純合基因的對數,A正確;若3組的雜交子代全開紅花,則該白花植株存在4對隱性純合基因,即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ccdd,B正確;若其中一組雜交子代全為紫花,另兩組子代全為紅花,則該白花植株存在3對隱性純合基因,C正確;若其中兩組雜交子代全為紫花,另一組子代全為紅花,則該白花植株存在2對隱性純合基因,D錯誤。
8.西紅柿為自花受粉的植物,已知果實顏色有黃色和紅色,果形有圓形和多棱形。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的染色體上。根據下表有關的雜交及數據統計,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親本組合 后代表型及株數
表型 紅色圓果 紅色多棱果 黃色圓果 黃色多棱果
Ⅰ 紅色多棱果×黃色圓果 531 557 502 510
Ⅱ 紅色圓果×紅色多棱果 720 745 241 253
Ⅲ 紅色圓果×黃色圓果 603 198 627 207
(1)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____________定律,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為____________。
(2)以A和a分別表示果色的顯、隱性基因,B和b分別表示果形的顯、隱性基因。請寫出組別Ⅱ的親本中紅色圓果的基因型:________。
(3)現有紅色多棱果、黃色圓果和黃色多棱果三個純合品種,育種家期望獲得紅色圓果的新品種,為此進行雜交,應選用哪兩個品種作為雜交親本較好?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上述兩親本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型為紅色圓果的植株出現的比例為________,其中能穩定遺傳的紅色圓果又占該表型的比例為________。
解析:(1)根據表格分析可知,題述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為紅色、圓果,其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根據組別Ⅱ的親代表型推斷其基因型為A_B_、A_bb,又因為后代表型比約為3∶3∶1∶1,所以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3)要想獲得紅色圓果的新品種,選用表型為紅色多棱果和黃色圓果兩個品種作雜交親本較好,所選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4)上述兩個親本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為AaBb。在F2中,表型為紅色圓果(A_B_)的植株出現的比例為3/4×3/4=9/16,其中能穩定遺傳的紅色圓果(AABB)占該種表型的比例為1/16÷9/16=1/9。
答案:(1)自由組合 紅色、圓果 (2)AaBb (3)紅色多棱果 黃色圓果 (4)9/16 1/9
9.[壓軸考法·適情選做]杜洛克豬毛色受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紅毛、棕毛和白毛三種,對應的基因組成如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毛色 紅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豬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
(2)已知兩頭純合的棕毛豬雜交得到的F1均表現為紅毛,F1雌雄交配產生F2。
①該雜交實驗的親本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
②F1測交,后代表型及對應比例為________。
③F2中純合個體相互交配,能產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組合有________(不考慮正反交)種。
④F2的棕毛個體中純合體的比例為__________。F2中棕毛個體相互交配,子代白毛個體的比例為________。
(3)若另一對染色體上有一對基因I、i,I基因對A和B基因的表達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現為白毛。基因型為IiAaBb的個體雌雄交配,子代中紅毛個體的比例為______,白毛個體的比例為_______。
解析:(1)由題表可知,棕毛豬的基因型有4種,即AAbb、Aabb、aaBB和aaBb。(2)①由兩頭純合棕毛豬雜交得到的F1均表現為紅毛,可知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②F1的基因型為AaBb,F1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其表型及比例為紅毛∶棕毛∶白毛=1∶2∶1。③F2中的純合體有4種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aaBB和aabb,其相互交配能產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組合有4種,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④由自由組合定律可知,基因型為AaBb的F1雌雄個體交配產生的后代(F2)中,棕色個體中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為1/6AAbb、1/6aaBB、1/3Aabb、1/3aaBb,其中純合子占1/3,F2中棕毛個體相互交配時,只有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和1/3aaBb(♀)×1/3Aabb(♂)四種雜交組合會產生白色個體,那么白毛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3×1/3×1/4×4=1/9。(3)基因型為IiAaBb的雌雄個體交配時,子代中紅毛個體的基因型為iiA_B_,由于三對基因獨立遺傳,其所占的比例為1/4×3/4×3/4=9/64;白毛個體的基因型為I_____和iiaabb,即3/4+1/4×1/4×1/4=49/64。
答案:(1)4 (2)①AAbb和aaBB ②紅毛∶棕毛∶白毛=1∶2∶1 ③4 ④1/3 1/9 (3)9/64 49/6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宣城市| 青阳县| 固始县| 饶平县| 平罗县| 神池县| 车险| 东平县| 宿州市| 敖汉旗| 南投县| 炉霍县| 成安县| 天水市| 通河县| 罗甸县| 通州市| 安康市| 北安市| 尉氏县| 通山县| 大埔县| 安化县| 通山县| 肇庆市| 正阳县| 汝南县| 讷河市| 托里县| 北碚区| 寿光市| 嘉义县| 濮阳县| 扎兰屯市| 揭西县| 大关县| 皮山县| 永清县| 东乌珠穆沁旗|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