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5.5 利用歸納推理法分析遺傳的異常現象和特殊分離比(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5.5 利用歸納推理法分析遺傳的異常現象和特殊分離比(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
5.5 利用歸納推理法分析遺傳的異常現象和特殊分離比
遺傳定律的分離比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的熱點,在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時,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子親本進行雜交,F2出現四種表型,比例為9∶3∶3∶1。但在高考生物試題中,為評價學生科學思維與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對遺傳定律的考查,側重點之一是F2的表型及比例在各種變式情境下的特殊分離比,因此,本書對遺傳定律中特殊分離比的題型進行歸類與分析,便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與突破這一難點。
1.(2021·山東高考)果蠅星眼、圓眼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蠅與圓眼果蠅雜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蠅∶圓眼果蠅=1∶1,星眼果蠅與星眼果蠅雜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蠅∶圓眼果蠅=2∶1。缺刻翅、正常翅由 X 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 Y染色體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蠅與正常翅雄果蠅雜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蠅∶正常翅雌果蠅=1∶1,雄果蠅均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蠅與星眼正常翅雄果蠅雜交得 F1,下列關于 F1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星眼缺刻翅果蠅與圓眼正常翅果蠅數量相等
B.雌果蠅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6
C.雌果蠅數量是雄果蠅的二倍
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1/6
解析:選D 親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蠅基因型為AaXBXb,星眼正常翅雄果蠅基因型為AaXbY,則F1中星眼缺刻翅果蠅(只有雌蠅,基因型為AaXBXb,比例為2/3×1/3=2/9)與圓眼正常翅果蠅(1/9aaXbXb、1/9aaXbY)數量相等,A正確;雌果蠅中純合子基因型為aaXbXb,在雌果蠅中所占比例為1/3×1/2=1/6,B正確;由于缺刻翅雄果蠅致死,故雌果蠅數量是雄果蠅的2倍,C正確;F1中XBXb∶XbXb∶XbY=1∶1∶1,則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頻率為1/(2×2+1)=1/5,D錯誤。
2.(2021·浙江1月選考)某種小鼠的毛色受AY(黃色)、A(鼠色)、a(黑色)3個基因控制,三者互為等位基因,AY對A、a為完全顯性,A對a為完全顯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計入個體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AYa個體與AYA個體雜交,則F1有3種基因型
B.若AYa個體與Aa個體雜交,則F1有3種表型
C.若1只黃色雄鼠與若干只黑色雌鼠雜交,則F1可同時出現鼠色個體與黑色個體
D.若1只黃色雄鼠與若干只純合鼠色雌鼠雜交,則F1可同時出現黃色個體與鼠色個體
解析:選C 若AYa個體與AYA個體雜交,F1的基因型可能為AYAY、AYA、AYa、Aa,由于AYAY致死,因此F1有3種基因型,A正確。若AYa個體與Aa個體雜交,F1的基因型為AYA、AYa、Aa、aa,表型為黃色、鼠色和黑色3種,B正確。黃色雄鼠的基因型為AYA或AYa,黑色雌鼠的基因型為aa,當AYA與aa雜交時,F1的基因型為AYa、Aa,表型為黃色和鼠色;當AYa與aa雜交時,F1的基因型為AYa、aa,表型為黃色和黑色,都不會同時出現鼠色個體和黑色個體,C錯誤。黃色雄鼠的基因型為AYA或AYa,純合鼠色雌鼠的基因型為AA,當AYA與AA雜交時,F1的基因型為AYA、AA,表型為黃色和鼠色;當AYa與AA雜交時,F1的基因型為AYA、Aa,也表現為黃色和鼠色,D正確。
3.(2019·全國卷Ⅰ)某種二倍體高等植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該植物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葉形,寬葉對窄葉為顯性。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窄葉性狀只能出現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現在雌株中
B.寬葉雌株與寬葉雄株雜交,子代中可能出現窄葉雄株
C.寬葉雌株與窄葉雄株雜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親本雜交后子代雄株均為寬葉,則親本雌株是純合子
解析:選C 由于親本雄株產生的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因此子代不可能出現窄葉雌株(XbXb);窄葉性狀只能出現在雄株(XbY)中,其中Xb來自卵細胞,Y來自精子,A正確。當寬葉雌株的基因型為XBXb,寬葉雄株的基因型為XBY時,子代可出現窄葉雄株(XbY),B正確。寬葉雌株的基因型為XBXb或XBXB,與窄葉雄株(XbY)雜交后,由于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子代只有雄株,沒有雌株,C錯誤。若親本雜交后子代雄株均為寬葉(XBY),則雌株提供的基因皆為XB,由此可知親本雌株的基因型只能為XBXB(純合子),不能為XBXb,D正確。
[知識梳理]
知能集成(一) 歸納分離定律的遺傳特例
特例一 復等位基因與雄性不育遺傳問題 
1.復等位基因
指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控制某類性狀的基因有2種以上(如ABO血型涉及IA、IB、i三種基因)。復等位基因在群體中盡管有多個,但其在每個個體的體細胞中仍然是成對存在的,而且彼此間具有顯隱性關系,遺傳時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例如,人類ABO血型的決定方式如下:
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共顯性);ii―→O型血。
2.雄性不育
(1)細胞核雄性不育: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有顯性核不育和隱性核不育,遺傳方式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
(2)細胞質雄性不育:表現為母體遺傳、花粉敗育和雌穗正常。可以被顯性核恢復基因恢復育性。
(3)核質互作不育型:是由核基因和細胞質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類型。
[針對訓練]
1.某哺乳動物的毛色受三個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復等位基因A1(黃色)、A2(黑色)、A3(白色)控制(A1對A2、A3為顯性,A2對A3為顯性),某一基因存在純合致死現象。基因型為A1A3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1A2的個體交配得到F1,F1表型及比例相對值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哺乳動物中復等位基因的存在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B.該哺乳動物的群體中,基因型為A1A1的個體不能存活
C.F1中個體自由交配所得F2中黃色∶黑色∶白色=5∶3∶1
D.F1中黃色個體與黑色個體交配,后代出現白色個體的概率為1/8
解析:選C 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表現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A正確;基因型為A1A2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1A3的個體交配,理論上F1的基因型為A1A1、A1A3、A1A2、A2A3,而圖中F1表型及比例為黃色∶黑色=2∶1,推知A1基因純合致死,B正確;F1中個體隨機交配,得到的F2中致死(1/9A1A1)∶黃色(2/9A1A2、2/9A1A3)∶黑色(1/9A2A2、2/9A2A3)∶白色(1/9A3A3)=1∶4∶3∶1,故F2的實際表型及比例為黃色∶黑色∶白色=4∶3∶1,C錯誤;F1中黃色個體的基因型為1/2A1A3、1/2A1A2,黑色個體的基因型為A2A3,它們交配產生的后代出現白色(A3A3)個體的概率為1/2×1/4=1/8,D正確。
2.某一年生植物開兩性花,其花非常小,雜交育種時去雄困難。其花粉可育與不育由細胞核基因A/a(A、a基因僅在花粉中表達)和線粒體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種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機理如圖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達的必要條件):
a基因P蛋白 
 S基因S蛋白花粉不育(不具受精能力)
(1)上述基因中,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可用“線粒體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現有植株N(aa)、S(aa)、S(AA)、N(AA),要培育出植株S(Aa)。
①選用的父本是_______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
②植株S(Aa)產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________。該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細胞核基因A/a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2)①根據題中信息可知,S基因為線粒體基因,且含a基因的個體花粉不育,若要培育出基因型為S(Aa)的個體,母本中一定含有S基因和a基因,結合題中信息可知,可選擇的母本的基因型是S(aa),父本基因型是N(AA)或S(AA)。②植株S(Aa)產生的花粉有S(A)和S(a)兩種,其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為S(A),所占比例為1/2。植株S(Aa)自交,其產生的可育花粉的基因型為S(A),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為S(A)和S(a),因此,該個體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S(AA)∶S(Aa)=1∶1。
答案:(1)細胞核基因A、a (2)①N(AA)或S(AA) S(aa) ②S(A),1/2 S(AA)∶S(Aa)=1∶1
特例二 異常分離比問題 
1.不完全顯性
F1的性狀表現介于顯性和隱性的親本之間的顯性表現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遺傳中,紅色花(RR)與白色花(rr)雜交產生的F1為粉紅花(Rr),F1自交后代有3種表型:紅花、粉紅花、白花,性狀分離比為1∶2∶1,圖解如下:
P  RR(紅花) × rr(白花)
        ↓
F1       Rr(粉紅花)
        ↓
F2 1RR(紅花)∶2Rr(粉紅花)∶1rr(白花)
2.致死現象
(1)胚胎致死:某些基因型的個體死亡,如下圖:
Aa×Aa
    
1AA∶2Aa∶1aa
(2)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時期發生作用,從而不能形成有生活能力的配子的現象。例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則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只能產生一種成活的a雄配子、A和a兩種雌配子,形成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1。
[針對訓練]
3.在牽牛花的遺傳實驗中,用純合紅色牽牛花和純合白色牽牛花雜交,F1全是粉紅色牽牛花。將F1自交后,F2中出現紅色、粉紅色和白色三種類型的牽牛花,比例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紅色牽牛花和紅色牽牛花進行自交,則后代表型及比例應該為(  )
A.紅色∶粉紅色∶白色=1∶2∶1
B.紅色∶粉紅色∶白色=3∶2∶1
C.紅色∶粉紅色∶白色=1∶4∶1
D.紅色∶粉紅色∶白色=4∶4∶1
解析:選B 設相關基因用A、a表示,由題意分析可知,F2中粉紅色牽牛花與紅色牽牛花的比例為2∶1,因此自交時,1/3AA自交子代為1/3AA,2/3Aa自交子代為1/6AA、2/6Aa、1/6aa,合并起來為3/6AA、2/6Aa、1/6aa,對應表型及比例為紅色∶粉紅色∶白色=3∶2∶1。
4.(2022·襄陽模擬)研究發現基因家族存在一類“自私基因”,可通過“殺死”不含這類基因的配子來改變分離比例。如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為Ee的親本植株自交獲得F1,F1隨機傳粉獲得F2。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親本產生的雄配子中,E∶e=3∶1
B.F1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3∶4∶1
C.F2中基因型為ee的個體所占比例為5/32
D.從親本→F1→F2,e的基因頻率逐代降低
解析:選C 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因此,基因型為Ee的植株產生的雄配子比例為3/4E和1/4e,A正確;基因型為Ee的植株產生的雄配子比例為3/4E和1/4e,雌配子比例為1/2E和1/2e,根據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可求出F1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3∶4∶1,B正確;F1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3∶4∶1,據此可求出F1產生的雄配子為e=4/8×1/2×1/3+1/8=5/24、E=3/8+4/8×1/2=5/8,即E∶e=3∶1,雌配子為5/8E和3/8e,再根據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可求出基因型為ee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4e×3/8e=3/32,C錯誤;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因此從親本→F1→F2,基因e的頻率逐代降低,D正確。
特例三 從性遺傳和母系影響 
1.從性遺傳
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如綿羊的有角和無角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為顯性,無角基因h為隱性,在雜合子(Hh)中,公羊表現為有角,母羊表現為無角,其基因型與表型關系如下表:
基因型 HH Hh hh
雄性 有角 有角 無角
雌性 有角 無角 無角
2.“母性”效應
是指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響,而和母本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樣。因此正反交不同,但不是細胞質遺傳,這種遺傳不是由細胞質基因所決定的,而是由核基因的表達并積累在卵細胞中的物質所決定的。
[針對訓練]
5.(2022·邯鄲模擬)“母性效應”是指子代某一性狀的表型由母體的核基因型決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實螺是一種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一般通過異體受精繁殖,但若單獨飼養,也可以進行自體受精,其螺殼的旋轉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區分。旋轉方向符合“母性效應”,遺傳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與螺殼旋轉方向有關的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B.螺殼表現為左旋的個體和表現為右旋的個體的基因型都有3種
C.讓圖示中F2個體進行自交,其后代螺殼都將表現為右旋
D.欲判斷某左旋椎實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實螺作為父本進行交配
解析:選D 與螺殼旋轉方向有關的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且F1自交后代出現3種基因型,其比例是1∶2∶1,說明與螺殼旋轉方向有關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A錯誤;螺殼表現為左旋,說明母本的基因型為dd,故螺殼表現為左旋的個體的基因型為dd或Dd(2種),螺殼表現為右旋,說明母本的基因型為DD或Dd,故螺殼表現為右旋的個體的基因型為DD、dd或Dd(3種),B錯誤;螺殼表型由母體的核基因型決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因此,讓圖示中F2個體進行自交,基因型為Dd和DD的個體的子代螺殼都將表現為右旋,而基因型為dd的個體的子代螺殼將表現為左旋,C錯誤;左旋椎實螺的基因型是Dd或dd,欲判斷某左旋椎實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實螺作父本進行交配,若左旋椎實螺基因型為dd,則子代螺殼均為左旋,若左旋椎實螺基因型為Dd,則子代螺殼均為右旋,D正確。
6.已知控制卡拉庫爾羊的有角(H)和無角(h),毛色的銀灰色(D)和黑色(d)這兩對相對性狀的H(h)和D(d)基因各自獨立遺傳。研究人員將多只純種卡拉庫爾羊進行如下雜交實驗,產生了大量的F1與F2個體,統計結果如表:
實驗一 有角×無角
F1 公羊 全為有角
母羊 全為無角
實驗二 F1雌雄個體交配
F2 公羊 有角∶無角=3∶1
母羊 有角∶無角=1∶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實驗一判斷,有角和無角的性狀不僅由基因控制,還與________有關。
(2)實驗二中,多只不同性別的基因型均為Hh的卡拉庫爾羊交配,雄性卡拉庫爾羊中無角比例為1/4,但雌性卡拉庫爾羊中無角比例為3/4,請解釋這種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測等位基因H和h位于________染色體上。檢驗方法是:用實驗一中的F1有角公羊與多只純種無角母羊雜交,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上述推測正確。
(4)卡拉庫爾羊的銀灰色羊皮質量非常好,牧民讓銀灰色的卡拉庫爾羊自由交配,但每一代中總會出現約1/3的黑色卡拉庫爾羊。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將銀灰色的卡拉庫爾羊隨機交配,F1繼續隨機交配得到F2,請推算F2群體中D基因的基因頻率是________。
解析:(1)實驗一中有角與無角雜交所得子一代基因型均為Hh,但子一代公羊均表現為有角,母羊均表現為無角,說明有、無角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相關。(2)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應為HH∶Hh∶hh=1∶2∶1,公羊中無角比例為1/4,但母羊中無角比例為3/4,說明基因型為HH的公羊和母羊中均表現為有角;基因型為Hh的公羊表現為有角,母羊表現為無角;基因型為hh的公羊和母羊中均表現為無角。(3)推測等位基因H和h位于常染色體上,實驗一中的F1有角公羊(Hh)與多只純種無角母羊(hh)雜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應為Hh∶hh=1∶1,對應表型及比例為公羊有角∶無角=1∶1,母羊全為無角,如基因在性染色體上,結果與此不同。(4)銀灰色羊自由交配,后代均出現性狀分離,說明銀灰色羊基因型均為Dd,每一代中總會出現約1/3的黑色羊,說明DD純合致死。基因型Dd銀灰色羊自由交配,由于DD純合致死,F1中基因型及比例為Dd∶dd=2∶1,D基因的基因頻率為1/3,F1自由交配得F2,F2基因型及比例為Dd∶dd=1∶1,D基因的基因頻率為1/4。
答案:(1)性別 (2)基因型為Hh的公羊表現為有角,母羊表現為無角 (3)常 公羊有角∶無角=1∶1,母羊全為無角(或有角公羊∶無角公羊=1∶1,母羊全為無角;或有角公羊∶無角公羊∶無角母羊=1∶1∶2) (4)DD純合致死(或DD致死或D基因純合致死) 25%(或1/4)
知能集成(二) 基因自由組合現象的特殊分離比問題分析
特例一 “和”為16的特殊分離比成因 
1.基因互作
組別 類型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測交后代比例
Ⅰ 存在一種顯性基因時表現為同一性狀,其余正常表現 9∶6∶1 1∶2∶1
Ⅱ 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表現為一種性狀,否則表現為另一種性狀 9∶7 1∶3
Ⅲ 當某一對隱性基因成對存在時表現為雙隱性狀,其余正常表現 9∶3∶4 1∶1∶2
Ⅳ 只要存在顯性基因就表現為一種性狀,其余正常表現 15∶1 3∶1
2.顯性基因累加效應
(1)表型。
(2)原因:A與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顯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強。
[針對訓練]
1.小麥種皮有紅色和白色,這一相對性狀由作用相同的兩對等位基因(R1/r1;R2/r2)控制,紅色(R1、R2)對白色(r1、r2)為顯性,且顯性基因效應可以累加。一株深紅色小麥與一株白色小麥雜交,得到的F1為中紅,其自交獲得的F2性狀分離比為深紅∶紅色∶中紅∶淺紅∶白色=1∶4∶6∶4∶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B.F1產生的雌雄配子中都有比例相同的4種配子
C.淺紅色小麥自由傳粉,后代可出現三種表型
D.該小麥種群中,中紅色植株的基因型為R1r1R2r2
解析:選D 由題意可知,F1自交獲得的F2性狀分離比為深紅∶紅色∶中紅∶淺紅∶白色=1∶4∶6∶4∶1,該比例為9∶3∶3∶1的變式,因此控制該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A正確;由于后代出現1∶4∶6∶4∶1的比例,因此F1的基因型為R1r1R2r2,F1產生的雌雄配子中都有比例相同的4種配子,即R1R2∶R1r2∶r1R2∶r1r2=1∶1∶1∶1,B正確;淺紅色小麥的基因型為R1r1r2r2、r1r1R2r2,淺紅色小麥自由傳粉,后代可出現中紅、淺紅、白色三種表型(兩個顯性基因、一個顯性基因、沒有顯性基因),C正確;該小麥種群中,中紅色植株的基因型中含有兩個顯性基因,即R1R1r2r2、r1r1R2R2、R1r1R2r2,D錯誤。
2.(2019·全國卷Ⅱ,有改動)某種甘藍的葉色有綠色和紫色。已知葉色受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隱性性狀,其他基因型的個體均表現顯性性狀。某小組用綠葉甘藍和紫葉甘藍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實驗①:讓綠葉甘藍(甲)的植株進行自交,子代都是綠葉。
實驗②:讓甲植株與紫葉甘藍(乙)植株雜交,子代個體中綠葉∶紫葉=1∶3。
(1)甘藍葉色中隱性性狀是________,實驗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
(2)實驗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種基因型。
(3)用另一紫葉甘藍(丙)植株與甲植株雜交,若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讓該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則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
解析:(1)根據實驗①②判斷甘藍的綠葉是隱性性狀,紫葉是顯性性狀。由題干可知,兩對基因都為隱性的個體表現為隱性性狀,結合實驗①可判斷出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2)根據實驗②子代個體中綠葉∶紫葉=1∶3,可推知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基因型為AaBb、aabb的植株雜交,子代中有4種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3)若丙植株與甲植株(aabb)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可推出紫葉丙植株只能產生兩種配子,且有一種配子是ab,進而推出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丙植株與甲植株雜交子代均為紫葉,說明丙植株產生的配子中只能含一個隱性基因或全是顯性基因,可利用分離定律列出丙植株可能的基因型,符合要求的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若丙植株與甲植株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該子代自交后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這是自由組合定律9∶3∶3∶1性狀分離比的變式,推出子代紫葉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此推出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答案:(1)綠色 aabb (2)AaBb 4 (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性狀分離比9∶3∶3∶1的變式題解題步驟
    
特例二 “和”小于16的特殊分離比成因 
——致死遺傳現象
1.胚胎致死或個體致死
項目 致死類型 AaBb自交后代比例 AaBb測交后代比例
顯性純合致死 AA和BB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 AaBb∶Aabb∶aaBb:aabb=1∶1∶1∶1
AA(或BB)致死 6(2AaBB+4AaBb)∶3aaB_∶ 2Aabb∶1aabb或6(2AABb+4AaBb)∶3A_bb∶ 2aaBb∶1aabb AaBb∶Aabb∶aaBb:aabb=1∶1∶1∶1
隱性純合致死 雙隱性致死 A_B_∶A_bb∶aaB_=9∶3∶3 AaBb∶Aabb∶aaBb=1∶1∶1
單隱性致死(aa或bb) 9A_B_∶3A_bb或9A_B_∶3aaB_ AaBb∶Aabb=1∶1或AaBb∶aaBb=1∶1
2.配子致死或配子不育
[針對訓練]
3.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和莖高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用甲、乙、丙三種基因型不同的紅花高莖植株分別與白花矮莖植株雜交,F1植株均為紅花高莖。用F1植株隨機交配,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均為紅花高莖∶紅花矮莖∶白花高莖∶白花矮莖=9∶1∶1∶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丙都能產生AB配子
B.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C.F2出現9∶1∶1∶1比例的原因是部分個體致死
D.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
解析:選D 紅花高莖植株分別與白花矮莖植株雜交,F1植株均為紅花高莖,說明甲、乙、丙都可以產生AB配子,A正確;花色和莖高性狀由兩對基因控制,且出現性狀9∶1∶1∶1的分離比,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由上述分析可得,根據基因型判斷死亡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C正確;進一步判斷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但無法確定甲、乙、丙為三種基因型中的哪種,D錯誤。
4.某種植物的花色同時受A、a與B、b兩對基因控制,基因型為A_bb的植株開藍花,基因型為aaB_的植株開黃花。將藍花植株(♀)與黃花植株(♂)雜交,取F1紅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7∶3∶1∶1。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F1紅花的基因型為________,上述每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F1若出現藍花,則母本、父本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親本藍花、F1藍花、F2藍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對F2出現的表型及其比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解釋。
觀點一:F1產生的配子中某種雌雄配子同時致死。
觀點二:F1產生的配子中某種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你支持上述________,重新設計實驗證明你的觀點。
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與結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據F2的表型比例可知F1紅花的基因型為AaBb,上述每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兩對基因之間符合自由組合定律。(2)基因型為A_bb的植株開藍花,基因型為aaB_的植株開黃花,根據F2表型比例可知,A_B_表現為紅花,aabb表現為白花,親本為藍花植株與黃花植株。若F2出現藍花(A_bb),說明親本黃花基因型為aaBb,又由于F2中A_B_∶aaB_∶A_bb∶aabb=7∶3∶1∶1,與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因此不存在AAbb的純合子,親本藍花植株和F2藍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為Aabb,故母本、父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根據分析可知所有藍花基因型均為Aabb,所以親本藍花、F1藍花、F2藍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3)若觀點一成立,則F1只能產生3種能夠參與受精的雌、雄配子,F2的組合數為3×3=9(種),與題干F2的組合數為7+3+1+1=12(種)不符;若觀點二成立,則子一代產生的可育配子是3種和4種,F2的組合數為3×4=12(種),與題意相符,所以支持上述觀點二;實驗方案及結果與結論見答案。
答案:(1)AaBb 基因分離 (2)Aabb aaBb 100% (3)觀點二 分別取F1紅花植株作父本、母本,與aabb植株進行雜交 ①若F1紅花植株作父本,子代出現4種表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F1紅花植株作母本,子代出現3種表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白花=1∶1∶1,則Ab雌配子致死 ②若F1紅花植株作母本,子代出現4種表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F1紅花植株作父本,子代出現3種表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白花=1∶1∶1,則Ab雄配子致死
[課時驗收評價]
1.在某種奶牛品種中,毛皮的紅褐色(R-)與紅色(R+)是一對相對性狀。雜種的毛皮顏色與性別有關,雄牛是紅褐色,而雌牛是紅色。現將純種紅色雌牛與純種紅褐色雄牛雜交,產生大量的F1,再將F1雌雄個體交配產生F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F1雄牛、雌牛的表型不同,基因型相同
B.F1雌牛與紅色純合雄牛雜交,子代中紅色∶紅褐色=1∶1
C.F1雄牛與紅褐色純合雌牛雜交,子代中紅色∶紅褐色=1∶3
D.F2中紅色牛∶紅褐色牛=1∶1
解析:選B 純種紅色雌牛(R+R+)與純種紅褐色雄牛(R-R-)雜交,F1的基因型為R+R-,雄牛表現為紅褐色,而雌牛表現為紅色,A正確;F1雌牛(R+R-)與紅色純合雄牛(R+R+)雜交,子代中紅色包括1/2R+R+(雄性、雌性)、1/4R+R-(雌性),紅褐色只有1/4R+R-(雄性),紅色∶紅褐色=3∶1,B錯誤;F1雄牛(R+R-)與紅褐色純合雌牛(R-R-)雜交,子代中紅色只有R+R-的雌性,占1/4,故紅色∶紅褐色=1∶3,C正確;F1的基因型為R+R-,F1自由交配,F2中R+R+∶R+R-∶R-R-=1∶2∶1,根據各種基因型在雌雄個體中的表型可知,F2中紅色牛∶紅褐色牛=1∶1,D正確。
2.某動物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眼色紅眼、伊紅眼、白眼分別受Z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1、A2、A3控制。某小組用一只伊紅眼雄性與紅眼雌性雜交,F1中雄性全為紅眼,雌性既有伊紅眼,也有白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與該動物的眼色有關的基因型有9種
B.A1、A2、A3的產生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C.3個等位基因之間的顯隱性關系為A1>A2>A3
D.選擇白眼雌性與紅眼雄性個體雜交可快速鑒定子代性別
解析:選D 該動物群體中與眼色有關的基因型雌性有3種,雄性有6種,共有9種,A正確;A1、A2、A3三種復等位基因的產生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B正確;根據題中子一代中雌性的兩種表型可知,親本雄性個體為雜合子且能說明伊紅眼對白眼為顯性,又根據子一代雄性個體均為紅眼能說明紅眼對伊紅眼、白眼為顯性,即3個等位基因之間的顯隱性關系為A1>A2>A3,C正確;選擇白眼雌性(ZA3W)與紅眼雄性(ZA1ZA1、ZA1ZA2、ZA1ZA3)個體雜交,產生的后代中無論哪種表型均為既有雌性,也有雄性,故無法快速鑒定子代性別,D錯誤。
3.植物紫茉莉的花暮開朝合,被譽為“天然時鐘”。若其花色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將一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F1均為粉紅花,F1隨機交配,F2中紅花∶粉紅花∶白花=1∶2∶1。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親本紅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為純合子
B.F2中出現3種花色,這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C.紅花、粉紅花、白花的基因型分別為AA、Aa、aa
D.F2中白花與粉紅花雜交,F3會出現2種花色
解析:選B 由題意分析可知,該性狀表現為不完全顯性,親本紅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為純合子,A正確;F2中出現3種花色,這是F1中Aa個體產生A、a兩種配子隨機結合的結果,B錯誤;由分析可知,粉紅花的基因型一定為Aa,紅花、白花的基因型可分別用AA、aa來表示,C正確;F2中白花(aa)與粉紅花(Aa)雜交,F3會出現白花、粉紅花2種花色,D正確。
4.某兩性花植物花的顏色受A/a、B/b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紅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作用相同);B能減少紅色色素的含量,且BB將紅色色素減少為0。以下為某雜交實驗及其結果(親本都是純合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種
B.親本中白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
C.F1測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1∶2
D.將F2中紅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9
解析:選D 由題干信息可知,某植物的花色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A_BB、aa_ _為白花,A_bb為紅花,A_Bb為粉紅花,純種白花與純種紅花進行雜交,F1均為粉紅花,F1自交,F2表現為3紅花∶6粉紅花∶7白花=3∶6∶7,其分離比是9∶3∶3∶1 的變式,因此2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所以F1的基因型是AaBb,親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紅花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2種)、aa_ _(3種),共5種,A正確;親本中白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B正確;F1基因型為AaBb,測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1/4AaBb(粉紅花)∶1/4aaBb(白花)∶1/4Aabb(紅花)∶1/4aabb(白花),故表型及其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1∶2,C正確;F2中紅花植株(1/3AAbb、2/3Aabb)自交,后代只出現白花和紅花,其中白花aabb占2/3×1/4=1/6,D錯誤。
5.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R(雄性可育)對r(雄性不育)為顯性,是存在于細胞核中的一對等位基因;N(雄性可育)與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細胞質中的基因;只有細胞質和細胞核中均為雄性不育基因時,個體才表現為雄性不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R、r和N、S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B.水稻種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6種基因型
C.母本Srr與父本Nrr的雜交后代均為雄性不育
D.母本Srr與父本NRr的雜交后代均為雄性可育
解析:選C 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基因遺傳,細胞質中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分離定律或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由題意分析可知,只有Srr表現為雄性不育,其他均為可育,即水稻種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5種基因型,B錯誤;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是所產生的后代細胞質基因均來自母本,而細胞核基因遺傳遵循分離定律,因此母本Srr與父本Nrr雜交,后代細胞質基因為S,細胞核基因為rr,即產生的后代均為雄性不育,C正確;母本Srr與父本NRr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為SRr、Srr,即后代一半雄性可育,一半雄性不育,D錯誤。
6.某植物正常株開兩性花,且有只開雄花和只開雌花的兩種突變型植株。取純合雌株和純合雄株雜交,F1全為正常株,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該植物的性別由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決定
B.雌株和雄株兩種突變型都是正常株隱性突變的結果
C.F1正常株測交后代表現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
D.F2中純合子測交后代表現為正常株∶雄株∶雌株=2∶1∶1
解析:選D 由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9∶3∶(3+1)可知,該植物的性別由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決定,A合理;正常株為雙顯性,雌株和雄株至少有一對隱性基因,所以雌株和雄株兩種突變型都是正常株隱性突變的結果,B合理;兩對基因分別用A、a和B、b表示,則F1基因型為AaBb,雙親為AAbb和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正常株測交后代為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C合理;F2中純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若其中基因型為aaBB、aabb的個體為雌株,不能與aabb進行測交,則測交后代分別為AaBb、Aabb,表型為正常株∶雄株=1∶1,D不合理。
7.柑橘的果皮色澤同時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C、c等表示),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表現為紅色,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不含顯性基因時表現為黃色,其余表現為橙色。現有三株柑橘進行如下甲、乙兩組雜交實驗。
實驗甲:紅色×黃色→紅色∶橙色∶黃色=1∶6∶1
實驗乙:橙色×紅色→紅色∶橙色∶黃色=3∶12∶1
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果皮的色澤受3對等位基因的控制
B.實驗甲親、子代中紅色果皮植株基因型相同
C.實驗乙橙色親本有3種可能的基因型
D.若實驗乙中橙色親本的基因型已確定,則橙色子代有10種基因型
解析:選D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實驗甲中紅色×黃色→紅色∶橙色∶黃色=1∶6∶1,相當于測交,說明果皮的色澤受3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實驗甲的親本基因型組合為AaBbCc×aabbcc,則子代紅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也是AaBbCc,B正確;實驗乙中橙色×紅色→紅色∶橙色∶黃色=3∶12∶1,由于后代出現了黃色果皮aabbcc(1/16),說明紅色親本基因型為AaBbCc,且親本相當于一對雜合子自交、兩對雜合子測交,則橙色親本有三種基因型,分別為Aabbcc、aaBbcc或aabbCc,C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實驗乙中若橙色親本的基因型已確定,則子代的基因型一共有3×2×2=12(種),其中紅色子代有2種基因型,橙色子代有9種基因型,黃色子代有1種基因型,D錯誤。
8.(2022·梅州一模)某自花傳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紅色、大紅色、粉紅色、淺紅色、白色5種顏色,由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顯性基因的個數越多,色越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5種花色的植株中,基因型種類最多的是粉紅花植株
B.大紅花植株與淺紅花植株雜交,子代中淺紅花植株占1/2
C.自交子代有5種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1種
D.自交子代花色與親本相同的植株基因型有4種
解析:選B 設某自花傳粉植物的花瓣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則含有4個顯性基因AABB為深紅色,其次AABb、AaBB為大紅色,AaBb、AAbb、aaBB為粉紅色,Aabb、aaBb為淺紅色,aabb為白色。粉紅色的基因型最多,有AaBb、AAbb、aaBB三種,A正確;大紅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AaBB,產生的配子中含有2個顯性基因的和含有1個顯性基因的各占1/2,淺紅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aaBb,產生的配子中含有1個顯性基因的和不含顯性基因的各占1/2,二者雜交,由于子代中淺紅花植株的基因型只含1個顯性基因,所以概率為1/2×1/2=1/4,B錯誤;自交子代有5種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AaBb一種,C正確;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自交后代均只有1種表型,所以自交子代花色與親本相同的植株基因型有4種,D正確。
9.人類膚色由3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深膚色由顯性基因控制,皮膚為深黑色的基因型為AABBDD,皮膚為白色的基因型為aabbdd。下表列出了基因型為AaBbDd的男女婚配后代個體中所能具有的全部表現類型及所占的比例。若基因型為AaBbDd與Aabbdd的男女婚配,則下列有關子代的敘述錯誤的是(不考慮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  )
類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顯性基因個數 0 1 2 3 4 5 6
在所有類型中所占的比例 1/64 6/64 15/64 20/64 15/64 6/64 1/64
A.子代中不會出現類型六和類型七的個體
B.子代中類型三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5/16
C.子代中類型二的個體的基因型有3種
D.子代中皮膚顏色類型四∶類型五=4∶1
解析:選B 控制膚色的3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顯性基因個數越多,膚色越深,基因型為AaBbDd與Aabbdd的男女婚配,所有子代的可能情況如表(括號內為顯性基因個數):
項目 1AA(2) 2Aa(1) 1aa(0)
1Bb(1) 1Dd(1) 1AABbDd(4) 2AaBbDd(3) 1aaBbDd(2)
1dd(0) 1AABbdd(3) 2AaBbdd(2) 1aaBbdd(1)
1bb(0) 1Dd(1) 1AAbbDd(3) 2AabbDd(2) 1aabbDd(1)
1dd(0) 1AAbbdd(2) 2Aabbdd(1) 1aabbdd(0)
由表可知,類型三的個體出現的概率為6/16,B錯誤,A、C、D正確。
10.[壓軸考法·適情選做]某二倍體植物為雌雄同株,其花色由細胞核中兩對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D對d、E對e為顯性,其中D基因控制紅色色素的合成,E基因控制藍色色素的合成,2種色素均不合成時花呈白色。D、E基因轉錄得到的mRNA能夠相互配對形成雙鏈,導致兩種色素均不能合成。用純合的紅花植株和藍花植株雜交,F1均開白花,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植物種群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紅花和藍花的基因型各有2種
B.含D、E基因的植株由于彼此干擾了基因的轉錄,不能合成色素而開白花
C.若這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2中紅花∶白花∶藍花約為3∶10∶3
D.若F2中紅花∶白花∶藍花約為1∶2∶1,則D與e一定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
解析:選B 分析題干可知,D、E同時存在時開白花,則白花的基因型為D_E_、ddee;紅花基因型為D_ee;藍花基因型為ddE_。用純合的紅花植株(DDee)和藍花植株(ddEE)雜交,F1的基因型為DdEe,均開白花。白花的基因型有D_E_、ddee,共有5種,A正確;mRNA為翻譯的模板,據題干信息“D、E基因轉錄得到的mRNA能夠相互配對形成雙鏈,導致兩種色素均不能合成”可知含D、E基因的植株由于彼此干擾了基因的翻譯,不能合成色素而開白花,B錯誤;若這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2中D_E_(白花)∶D_ee(紅花)∶ddE_(藍花)∶ddee(白花)=9∶3∶3∶1,故紅花∶白花∶藍花約為3∶10∶3,C正確;若D與e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則F1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De∶dE=1∶1,F2中DDee∶DdEe∶ddEE=1∶2∶1,即紅花∶白花∶藍花約為1∶2∶1;若D與E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則配子類型及比例為DE∶de=1∶1,F2中DDEE∶DdEe∶ddee=1∶2∶1,F2中全為白花。因此,若F2中紅花∶白花∶藍花約為1∶2∶1,則D與e一定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D正確。
11.某多年生植物的高莖和矮莖由等位基因A、a控制,紅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某高莖紅花植株自交的子一代中高莖紅花∶高莖白花∶矮莖紅花∶矮莖白花=5∶3∶3∶1。回答下列問題:
(1)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已知通過受精作用得到的各種基因型的受精卵均能正常發育。為研究子一代出現該比例的原因,有人提出兩種假說,
假說一:親本產生的AB雄配子不能受精;
假說二:親本產生的AB雌配子不能受精。
請利用上述實驗中的植株為材料,設計測交實驗分別證明兩種假說是否成立(寫出簡要實驗方案、預期實驗結果)。
①支持假說一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支持假說二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據題意可知,控制高莖和矮莖、紅花和白花的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所以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且親本高莖紅花的基因型為AaBb。(2)假說提出兩種可能,AB雄配子不能受精或AB雌配子不能受精,故①要用親本高莖紅花為父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為母本測交證明假說一,因母本只產生ab雌配子,父本能產生AB、Ab、aB、ab四種雄配子,若AB雄配子不能受精,則子一代沒有高莖紅花個體;②用親本高莖紅花為母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為父本測交證明假說二,因父本只產生ab雄配子,母本能產生AB、Ab、aB、ab四種雌配子,若AB雌配子不能受精,則子一代沒有高莖紅花個體。
答案:(1)遵循 (2)①以親本高莖紅花為父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測交,子代出現高莖白花∶矮莖白花∶矮莖紅花=1∶1∶1(或子代僅未出現高莖紅花) ②以親本高莖紅花為母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測交,子代出現高莖白花∶矮莖白花∶矮莖紅花=1∶1∶1(或子代僅未出現高莖紅花)
12.某雌雄同株的植株的雄性不育(不能產生可育花)性狀受一組復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為顯性不育基因,ms為隱性可育基因,Msf為顯性恢復可育基因,三者之間的顯隱性關系為Msf>Ms>ms。回答下列問題:
(1)植株甲為雄性不育,植株乙為雄性可育,甲和乙雜交,F1均為雄性可育,F1自交產生的F2中雄性不育占1/8,親本中植株甲和植株乙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F2的雄性可育植株中純合子占________。
(2)某混合種植的群體中只有MsfMs和Msms兩種基因型,且兩種基因型植株數量相等,該群體隨機交配一代,后代表型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
(3)現有某雄性可育的植株,自交后代均為雄性可育,請設計一次合理的雜交實驗判斷該可育植株的基因型,寫出雜交實驗,實驗結果和相應的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株甲為雄性不育,基因型是Ms_,乙為雄性可育,基因型是msms或Msf_,雜交后代都可育,說明乙的基因型是MsfMsf,F1自交產生的F2中雄性不育占1/8。甲的基因型是Msms;子一代基因型是MsfMs、Msfms,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是MsfMsf、MsfMs、MsfMsf、Msfms、msms,其中純合體是MsfMsf、msms,占3/7。(2)MsfMs和Msms兩種基因型的個體比例是1∶1,自由交配時產生雌配子的類型及比例是Msf∶Ms∶ms=1∶2∶1,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是Msf∶Ms=1∶1,自由交配后代雄性不育的比例是MsMs+Msms=1/2×1/2+1/2×1/4=3/8,雄性可育占5/8,雄性可育∶雄性不育=5∶3。(3)某雄性可育的植株,自交后代均為雄性可育,該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MsfMsf、Msfms或msms,讓該植株與基因型為MsMs植株雜交,如果基因型是MsfMsf,則后代都表現為雄性可育,如果基因型是Msfms,則后代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如果基因型是msms,雜交后代都表現為雄性不育。
答案:(1)Msms和MsfMsf 3/7 (2)雄性可育∶雄性不育=5∶3 (3)讓該植株和基因型為MsMs的植株雜交,若后代全為雄性可育,則該植株的基因型為MsfMsf;若后代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則該植株的基因型為Msfms;若后代全為雄性不育,則該植株的基因型為msms
13.[壓軸考法·適情選做]構成稻米的淀粉有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當前農業栽培的水稻直鏈淀粉的含量差異較大,主要有高含量、中高含量、中等含量、中低含量和低含量等品種。目前,針對水稻直鏈淀粉含量差異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兩種假說:
假說一:該性狀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D/d,E/e)控制,每個顯性基因對直鏈淀粉含量的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
假說二:該性狀受一組復等位基因控制(a1—高含量、a2—中高含量、a3—中等含量、a4—中低含量、a5—低含量),這些基因彼此間具有完全顯隱性關系。
回答下列問題:
(1)若假說一成立,中等含量直鏈淀粉水稻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讓雜合中等含量水稻進行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檢驗假說二是否成立,某研究小組利用不同含量直鏈淀粉的五個純種品系水稻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低含量水稻×中低含量水稻→F1為中低含量水稻;
實驗二:中等含量水稻×中高含量水稻→F1為中高含量水稻;
實驗三:實驗一中F1×實驗二中F1→F2為中等含量水稻∶中高含量水稻=1∶1;
實驗四:實驗二中F1×高含量水稻→F2為高含量水稻。
①由實驗結果推測,復等位基因a1、a2、a3、a4、a5之間的顯隱性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1對a2為顯性,可表示為a1>a2,依此類推)。
②中高含量水稻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讓實驗三F2中的中高含量水稻隨機交配,子代中a5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
(3)某同學設計了用中低含量直鏈淀粉水稻進行自交的方案來檢驗上述兩種假說成立與否。請寫出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如果假說一成立,則中等含量直鏈淀粉水稻的基因型有DDee、ddEE、DdEe;雜合中等含量水稻(DdEe)進行自交,后代高含量(DDEE)∶中高含量(DDEe、DdEE)∶中等含量(DDee、ddEE、DdEe)∶中低含量(ddEe、Ddee)∶低含量(ddee)=1/16∶(2/16+2/16)∶(1/16+1/16+4/16)∶(2/16+2/16)∶1/16=1∶4∶6∶4∶1。(2)①實驗一說明中低含量(a4)對低含量(a5)為顯性;實驗二說明中高含量(a2)對中等含量(a3)為顯性;實驗三為實驗一中F1(a4a5)與實驗二中F1(a2a3)雜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2a4∶a2a5∶a3a4∶a3a5=1∶1∶1∶1,表型及比例為中高含量水稻∶中等含量水稻=1∶1,說明a2和a3相對于a4和a5為顯性;實驗四為實驗二中F1(a2a3)與高含量水稻(a1a1)雜交,子代全為高含量水稻,說明a1相對于a2和a3為顯性。綜上所述,復等位基因a1、a2、a3、a4、a5之間的顯隱性關系是a1>a2>a3>a4>a5。②如果假說二正確,則中高含量水稻的基本型有a2a2、a2a3、a2a4、a2a5,共4種;實驗三F2中的中高含量水稻基因型及比例為a2a4∶a2a5=1∶1,其隨機交配,基因頻率未發生改變,所以子代中a5的基因頻率=1/4=25%。(3)如果假說一正確,則中低含量直鏈淀粉水稻基因型為ddEe和Ddee,自交子代會出現基因型ddEE和DDee(中等含量直鏈淀粉水稻);如果假說二正確,則中低含量直鏈淀粉水稻基因型為a4a4和a4a5,自交子代基因型是a4a4、a4a5、a5a5,為中低含量和低含量直鏈淀粉水稻。所以若子代出現中等含量直鏈淀粉的水稻,則假說一成立;若子代不出現中等含量直鏈淀粉的水稻,則假說二成立。
答案:(1)DDee、ddEE、DdEe 高含量∶中高含量∶中等含量∶中低含量∶低含量=1∶4∶6∶4∶1 (2)①a1>a2>a3>a4>a5 ②4 25% (3)若子代出現中等含量的水稻,則假說一成立;若子代不出現中等含量水稻,則假說二成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突泉县| 图们市| 红桥区| 六枝特区| 通许县| 临江市| 巴青县| 靖安县| 海城市| 民勤县| 望城县| 陵水| 分宜县| 封开县| 扎囊县| 黔东| 武清区| 五峰| 望奎县| 沈阳市| 鄂温| 江城| 石棉县| 沽源县| 石阡县| 宜都市| 赣州市| 府谷县| 方正县| 安平县| 红安县| 普定县| 太白县| 武清区| 古浪县| 长宁县| 洛南县| 洛川县| 渝中区|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