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11.3 人與環境(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11.3 人與環境(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2019)生物高考知識點梳理&對點訓練
11.3 人與環境
知識點(一)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
1.生態足跡
概念 生態足跡又叫生態占用,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
特點 ①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
影響因素 人口規模、生活消費水平、技術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等
2.人口增長造成環境壓力
(1)人口增長與環境的關系:人口的持續增長,給生態環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2)我國人口現狀。
①近年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增長率明顯下降,目前已進入了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
②我國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未來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還將加速。處理好人口增長和資源、環境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 形成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全球氣候變化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等導致CO2濃度升高 溫室效應加劇,南極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對人類和許多生物的生存產生威脅 植樹種草,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清潔能源等
水資源短缺 人口多,水資源污染嚴重 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影響 節約用水,治理污染,南水北調等
臭氧層破壞 氟氯烴、哈龍等化合物的使用 臭氧層變薄,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強,會對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極大危害 減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烴、哈龍等物質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壞 氣候惡化,沙塵暴肆虐 保護草地,植樹造林
生物多樣性喪失 生物生存的環境被破壞 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 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等
環境污染 排放到大氣、水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過多 導致酸雨、霧霾、水體富營養化頻發 減少污染物排放,對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等
【連接教材資料】1.選擇性必修2 P82正文“生態足跡”的延伸思考。
(1)生態足跡與生態系統的關系如何?
提示:通過測定現今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的所消耗資源量來評估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
(2)為什么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大?
提示:牛所處的營養級比蔬菜高,牛生存所需的資源占有一定的草地面積,吸收牛生命活動產生的CO2也占有一定的森林、草地或農田面積,所以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
2.據選擇性必修2 P85“1961年以來,全球生態足跡總量和生態承載力總量變化曲線圖”分析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關系。
提示:當生態足跡大于生態承載力時,出現生態赤字;當生態足跡小于生態承載力時,則出現生態盈余。
【知識點考法訓練】
考法(一) 考查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
1.(2022·日照三模)生態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生態系統中某種個體存在數量的最大值。根據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含義判斷,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餐廚垃圾分類、回收與利用能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可以減小生態足跡
B.改善飲食結構、減少肉食攝取比例可以縮短食物鏈從而減小生態足跡
C.建立沙灘保護區、持續K值強度的捕撈量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態承載力
D.培育農作物良種、建設生態農業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態承載力
解析:選C 建立沙灘保護區有利于提高生態承載力,持續K值強度的捕撈量會降低生態承載力,C錯誤。
2.(2022·煙臺模擬)下列關于我國人口增長與環境壓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我國現有的人口已經超過了我國自然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B.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小
C.我國人口增長過快,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但并不影響生態環境
D.處理好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解析:選D 我國現有的人口沒有超過我國自然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但已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A、C錯誤;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B錯誤。
考法(二) 結合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考查社會責任
3.(2022·重慶模擬)水華是指淡水水體中藍細菌等大量繁殖后使水體呈現綠色的一種生態現象。某大型水庫近年來常常爆發大規模水華,為探究水華爆發的原因,研究者調查并分析了影響藍細菌等數量變動的部分環境因素,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從營養結構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撈銀魚更容易導致水華的爆發
B.從種間關系角度分析,圖中的“抑制”是通過捕食關系影響與藍細菌等數量變動有關的部分環境因素來實現的
C.水華發生時,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藍細菌等大量繁殖,導致夜間呼吸作用增強,消耗了大量溶解氧
D.水華發生時,水體生物大量死亡,可能會導致生態系統崩潰
解析:選A 從營養結構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撈銀魚,使浮游動物增多,所以不易導致水華的爆發,A錯誤;從種間關系角度分析,圖中的“抑制”是通過捕食關系影響與藍細菌等數量變動有關的部分環境因素來實現的,B正確;水華發生時,藍細菌等大量繁殖,導致夜間呼吸作用增強,而消耗了大量溶解氧,而夜間不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從而導致水中含氧量降低,C正確;水華發生時,藍細菌、水生動物的相繼死亡會加劇水體的惡化,甚至導致生態系統崩潰,D正確。
4.(2021·廣東高考)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這是中國向全世界的鄭重承諾,彰顯了大國責任。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等從大氣中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維持________。自西方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CO2的濃度持續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取食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變暖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減少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解析:(1)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光合作用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氣中的CO2濃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嚴重的生態后果。(2)生產者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獲取碳元素,即碳元素通過生產者進入生態系統,消費者通過攝食生產者和低營養級的消費者來獲取碳元素,分解者通過分解生產者的遺體殘骸和消費者的排遺物、遺體殘骸來獲取碳元素。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取食利用,從而將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3)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減少碳釋放和增加碳存儲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答案:(1)碳平衡 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 從而將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 (3)碳釋放 碳存儲 
[歸納拓展] 水體富營養化產生機制
知識點(二)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一)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生物多樣性的層次
遺傳(基因)多樣性 地球上所有生物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
物種多樣性 自然界中所有動、植物和微生物
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多樣化
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等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1)直接價值:食用、藥用、工業原料、旅游觀賞、科研、文學藝術創作等價值。
(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如調節氣候、涵養水源。
(3)潛在價值:未發現或尚不清楚的價值。
(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1.生存環境破壞和掠奪式利用:①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②過度采伐、濫捕亂獵。
2.環境污染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
3.農業和林業品種單一化導致遺傳多樣性喪失。
4.外來物種盲目引入導致物種滅絕。
(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措施 ①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等; ②易地保護:把待保護物種遷至動物園或植物園; ③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 ④加強立法、執法和宣傳教育
關鍵 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實質 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利用大自然,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
【連接教材資料】1.(選擇性必修2 P93正文及旁欄“批判性思維”發掘)
(1)歸納總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提示: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利用;環境污染;農業和林業品種的單一化;外來物種盲目引入。
(2)簡述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破壞的主要表現及途徑。
提示: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將森林砍伐或開墾為耕地,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水利(修建水壩)設施、房地產工程項目的修建,都可能導致某些野生物種棲息地的喪失或者碎片化。
2.(選擇性必修2 P90~P92內容拓展分析)下圖中圖1表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不同層次,圖2中甲、乙、丙是關于地雀進化、發展過程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注:圖2中地雀A與地雀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地雀C與地雀A、B之間不能互相交配。
(1)圖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樣性的哪些層面?
提示:Ⅰ反映了同一物種中的差異,應為遺傳(基因)多樣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種間的差異,應為物種多樣性;Ⅲ反映了生物與無機環境間的關系,應為生態系統多樣性。
(2)圖2中哪些地雀間的差異能體現遺傳多樣性?哪些地雀間的差異能體現物種多樣性?請說明判斷依據。
提示:由地雀A與地雀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產生生殖隔離,屬于同一物種,二者的差異能體現遺傳多樣性;由地雀C與地雀A、地雀B之間不能互相交配推知,地雀C與地雀A、地雀B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地雀C為新物種,則地雀C與地雀A、地雀B間的差異能體現物種多樣性。
【知識點考法訓練】
考法(一) 考查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2021·廣東高考)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研究人員對該地區的水鳥進行研究,記錄到146種水鳥,隸屬9目21科,其中有國家級保護鳥類14種,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該調查結果直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
A.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B.種群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C.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D.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解析:選C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題干中描述了146種水鳥,體現了物種多樣性,而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等生態系統,體現了生態系統多樣性,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
2.(2022·十堰模擬)科研小組利用耐鹽堿、耐旱、抗病等抗逆性較強的不同栽培稻,選育出既耐鹽堿又高產的“海水稻”,作為沿海灘涂和鹽堿地的改良作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不同栽培稻間基因種類的差別體現了基因的多樣性
B.抗逆性較強栽培稻的出現是其主動適應環境的結果
C.“海水稻”的選育過程中,發生了生物的進化
D.用抗逆性強的栽培稻育種體現生物多樣性直接價值
解析:選B 不同栽培稻間基因種類的差別體現的是生物多樣性中的基因多樣性,A正確;抗逆性較強栽培稻的出現是環境選擇的結果,B錯誤;“海水稻”選育過程中,耐鹽堿強的個體被保留,不耐鹽堿的個體被淘汰,導致耐鹽堿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發生了生物的進化,C正確;利用抗逆性較強的栽培稻育種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正確。
考法(二) 結合實例分析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3.(2022·蘇州模擬)江豚以魚為食,食物匱乏是影響江豚生存的原因之一。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了關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十年禁漁計劃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魚
B.江豚在營養結構中最低位于第三營養級
C.十年禁漁能夠使江豚數量呈“J”形增長
D.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
解析:選C 十年禁漁計劃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魚,A正確;江豚以魚為食,在營養結構中最低位于第三營養級,B正確;受食物和環境等限制,江豚數量不可能呈“J”形增長,C錯誤;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D正確。
4.(2022·朝陽區二模)最近,人們在廣西某地發現了可能是現代栽培水稻祖先的萬年野生稻,它們不但抗病、抗蟲害能力特別強,一穗可達千粒果實,而且可與現有栽培水稻雜交,其雜交子代在長勢、生活力、適應性和產量等性狀上優于雙親。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強對該瀕危野生稻的保護,另一方面試圖通過雜交、轉基因等方式來對現有栽培水稻進行品種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產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改良現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庫
B.保護瀕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種,最好的方式是易地保護并建立種子庫
C.通過轉基因的方式來改良現有栽培水稻,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
D.栽培稻是野生稻經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形成的,與野生稻存在生殖隔離
解析:選A 根據題干信息可推出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改良現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庫,A正確;保護瀕危野生稻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護,B錯誤;通過轉基因的方式來改良現有水稻,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C錯誤;萬年野生稻可與現有栽培水稻雜交,不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
(1)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
(2)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兩種方法中保護的對象不同。就地保護除了保護區域內的物種,還應保護相應的生態環境;而易地保護是針對瀕危的物種進行保護。
(3)外來物種的入侵不一定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種對當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則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銳減。
(4)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  
知識點(三) 生態工程
(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1.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自生 內容 由生物組分而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化、自我調節、自我更新和維持
措施 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需要創造有益于生物組分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它們形成互利共存關系的條件
循環 內容 在生態工程中促進系統的物質遷移與轉化,既保證各個環節的物質遷移順暢,也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轉化率較高
措施 通過系統設計實現不斷循環,使前一環節產生的廢物盡可能地被后一環節利用,減少整個生產環節“廢物”的產生
協調 內容 在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時,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措施 考慮生物的生態適應性;考慮環境容納量
整體 內容 幾乎每個生態工程都是具有多組分、復雜結構及綜合功能的系統,這樣的復雜系統建設必須以整體觀為指導
措施 遵從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各組分之間要有適當的比例,不同組分之間應構成有序的結構,通過改變和優化結構,達到改善系統功能的目的;不僅要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更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等系統的影響力
(二)生態工程的實例分析
實例 問題 原理 對策 案例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實現物質的多級循環利用,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能較多地產出,以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 循環、整體 建立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生態工程
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濕地縮小和破壞 自生、協調、整體 控制污染、退田還湖 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生態環境問題 協調、整體 修復土地植被恢復 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
【連接教材資料】(選擇性必修2 P100圖412及P101圖413拓展分析)
(1)圖412所示是一個生態系統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分別是什么?
提示:這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產者是作物,消費者是牛、羊、豬等家畜和人,分解者是土壤中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2)圖412所體現的主要生態工程原理是什么?是怎樣實現的?
提示:循環原理。該生態系統的人糞尿、牲畜糞便、作物殘留物都能返回到農田土壤里,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再供生產者利用。
(3)有同學認為圖412設計方案能大大提高能量傳遞效率,這種認識對嗎?
提示:不對。該設計通過“沼氣池”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
(4)圖413體現了哪種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提示:圖413體現了整體原理。
【知識點考法訓練】
考法(一) 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判斷
1.(2022·濟南質檢)在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實際問題,如“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菠蘿不宜在北方地區栽種”,這主要體現的生態工程原理是(  )
A.協調原理      B.整體原理
C.自生原理 D.循環原理
解析:選A 題干信息說明引種時要注意栽種的生物是否與當地環境相協調、相適應,這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2.下列有關生態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錯誤的是(  )
選項 相關事例 相關的生態工程原理
A 無廢棄物農業 循環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層次 自生原理
C 無錫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引起大面積水華 違反協調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違反協調原理
解析:選D 在追求生態效益時必須考慮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D選項違反的是整體原理。
①無廢棄物農業——遵循循環原理。
②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層次——遵循自生原理。
③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引起大面積水華——違背自生原理和協調原理。
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樹——違背整體原理。
⑤草原確定合理載畜量,不能過度放牧——遵循協調原理。
⑥單一人工林與天然混合林相比穩定性低,易爆發蟲害——違背自生原理。
⑦濕地的破壞,水體的污染——違背自生原理。
⑧引種時考慮是否適應環境——遵循協調原理。
⑨在進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時,既號召農民種樹又要考慮農民生活問題——遵循整體原理。  
考法(二) 生態工程實例和生態工程的設計
3.(2022·十堰模擬)人工濕地是將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濕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微生物的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B.根據協調原理,人工濕地中應盡量使用本地物種
C.選擇合適的人工介質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增大引入濕地的污水總量可以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解析:選D 合理搭配植物,提高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A正確;根據協調原理,人工濕地中應盡量使用本地物種,B正確;選擇合適的人工介質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正確;增大引入濕地的污水總量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4.(2022·章丘模擬)下圖表示某地區的玉米生態工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就圖示而言,遵循的生態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環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種大豆并引入食蟲鳥,可提高抵抗力穩定性,遵循自生原理
C.此地區的玉米生態工程實現了能量的循環,使廢物資源化
D.遵循自然規律,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是整體原理的體現
解析:選C 能量不能循環,但該工程能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C錯誤。
[課時驗收評價]
1.下列關于人口與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于負反饋調節的存在,不必人為控制人口增長
B.從燃料中去掉N、S元素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方法
C.全球氣候變暖將改變降雨格局,可使糧食增產
D.臭氧含量豐富可以使人類和其他動物免受長波輻射的傷害
解析:選B 人口增長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必須人為控制人口增長,A錯誤;從燃料中去掉N、S元素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方法,B正確;全球氣候變暖能改變全球降雨格局,影響農業生產,可使糧食減產,C錯誤;臭氧含量豐富可以使人類和其他動物免受短波輻射的傷害,D錯誤。
2.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是當今地球生態環境面臨的兩大問題。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導致霧霾天氣的細顆粒物和溫室氣體均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B.治理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都需要解決煤炭燃燒污染問題
C.霧霾天氣和溫室效應的出現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喪失
D.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還包括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解析:選C 導致霧霾天氣的細顆粒物和溫室氣體均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霧霾屬于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正確;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引起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所以治理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都需要解決煤炭燃燒污染問題,B正確;霧霾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意味著自我調節能力喪失,C錯誤;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還包括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D正確。
3.為保護和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我國制定了10年內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的方案。下列關于長江生物多樣性及保護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長江魚種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魚種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B.長江魚種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捕撈、水域污染等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
C.長江禁漁方案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D.單純禁漁難以避免長江某些特有物種徹底滅絕的風險
解析:選A 長江魚種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A錯誤。
4.目前我國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健全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責任機制。下列關于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的敘述,合理的是(  )
A.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的關鍵是盡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復其生態功能
B.適用于礦區生態環境恢復的措施是開發農田,增加農民收入
C.該生態工程恢復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體原理、協調原理
D.礦石的開采只是破壞生態環境,不會產生其他危害
解析:選C 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工程的關鍵是植被恢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這主要依靠人類的活動;礦區的土壤條件惡劣,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礦山開發形成大量巖質陡邊坡及礦渣廢棄地,邊坡的不穩定性易導致許多不良地質災害。
5.(2021·河北高考改編)我國麋鹿經歷了本土野外滅絕、圈養種群復壯、放歸野外等歷程,成功建立野生種群。2020年,我國麋鹿分布點已從最初的2處發展至81處,數量超過8 000只,基本覆蓋麋鹿野外滅絕前的棲息地,展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智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可采用逐個計數法統計麋鹿種群密度
B.增加我國麋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種群的進一步發展
C.麋鹿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內斗爭最小
D.對麋鹿種群進行圈養復壯、放歸野外的過程屬于易地保護
解析:選C 由于麋鹿數量較少,個體較大,可采用逐個計數法統計麋鹿種群密度,A正確;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增加我國麋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種群的進一步發展,B正確;麋鹿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數量為K/2,種內斗爭不是最小,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條件下,種群數量最少時,種內斗爭最小,C錯誤;對麋鹿種群進行圈養復壯、放歸野外的過程屬于易地保護,D正確。
6.第4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1 864只,圈養375只,棲息地258萬~349萬公頃,棲息地保護區67個,大熊貓在國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若將圈養的大熊貓放歸至棲息地保護區,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放歸圈養的大熊貓會使棲息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B.棲息地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會因大熊貓的放歸而受到影響
C.將圈養的大熊貓放歸棲息地是通過增加遷入率來提高其種群密度的
D.放歸大熊貓后,棲息地大熊貓種群的基因庫會增大,基因頻率也會發生改變
解析:選A 大熊貓本來就屬于棲息地具有的物種,所以放歸圈養的大熊貓不會使棲息地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增加,A錯誤;大熊貓的放歸會導致棲息地內被大熊貓捕食的生物、天敵生物等的數量、分布發生改變,進而導致棲息地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B正確;將圈養的大熊貓放歸棲息地是通過增加遷入率來提高其種群密度的,C正確;放歸的大熊貓中可能具有與棲息地大熊貓不同的基因和基因型,所以放歸大熊貓后,棲息地的大熊貓種群基因庫和基因頻率都可能增大,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米易县| 晋江市| 青岛市| 和田县| 芜湖市| 武冈市| 光山县| 平阳县| 奈曼旗| 张家口市| 华阴市| 荥经县| 出国| 湖南省| 龙井市| 上饶县| 潮州市| 高雄县| 阜城县| 竹山县| 合作市| 应城市| 清镇市| 三原县| 孙吴县| 寿阳县| 保德县| 富裕县| 宁乡县| 舞阳县| 南召县| 伊宁市| 长春市| 丰原市| 门源| 桦川县| 夏津县| 常德市| 宾川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