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4.5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學案課題 4.5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章 4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學重點】 人類在哪些方面運用了細菌和真菌。【教學難點】 理解各細菌和真菌在各應用領域是如何起作用的。【導學方法】 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課前預習】 1.制作酸奶和泡菜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含有的酶能將 轉化為 。2.制作饅頭和面包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能將 轉化為 和 ,產生的 氣體,是面食變得疏松多空。3.制作米酒需要的微生物是 。4. 食品的腐敗主要是由 和 引起的,這些生物可以從食物中獲取 ,并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敗。所以,食品保存中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 。5.有些真菌能夠產生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 。青霉素是從真菌 中提煉出來的。6.甲烷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作為燃料用于 、 、 等。學習探究【新知導入】【合作探究】 酸奶因其獨特的風味及豐富的營養倍受人們喜愛。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制作酸奶的條件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 第一步:將新鮮牛奶倒入潔凈的燒杯,加入適量的蔗糖(約占牛奶總量的10%),加熱煮沸4-5分鐘,將廣口瓶洗凈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熱煮沸5分鐘。第二步:當牛奶自然冷卻到40℃左右時,按照1:5的比例將準備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搖勻并測定奶的酸堿度。第三步:將燒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裝滿三只廣口瓶。1號和2號廣口瓶蓋上瓶蓋密封,3號廣口瓶不蓋瓶蓋(如右圖所示)。第四步:將1號廣口瓶放置于0℃-5℃的環境中,2號和3號廣口瓶放置于30℃-35℃的環境中。4-6小時后,觀察瓶內奶的變化,并測定各瓶中奶的酸堿度。請根據以上探究實驗設計,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該實驗設計探究的問題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 (2)1號瓶和2號瓶對照,變量是________。1號瓶能不能和3號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________;如果能,實驗變量是什么?若不能,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 若最終只在2號瓶中成功獲得酸奶,則2號瓶和3號瓶對照可得的結論是(3)牛奶加熱煮沸、廣口瓶等實驗器材清洗并進行加熱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以免影響實驗效果。 (4)向牛奶中按比例加人酸奶屬于細菌、真菌一般培養方法中的________步驟;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卻到40℃左右時,再加人準備好的酸奶,這是因為溫度過高容易________。【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課堂練習】 1.制作酸奶、泡菜與下列哪一種微生物有關:( )A.病毒 B.枯草桿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2.下列選項中,屬于人類對真菌利用的是( )①制作面包;②釀醋;③制作米酒;④生產抗生素;⑤制作泡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3.下列屬于人們對細菌進行合理利用的是( ) A.釀制甜酒 B.釀造醋 C.提取青霉素 D.培植蘑菇4.下列疾病不是由細菌引起的是( ) A.扁桃體炎 B.乙型肝炎 C.猩紅熱 D.丹毒5.下列關于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不正確的是( )A.利用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B.利用細菌來凈化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C.生病時盡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復D.低溫保存食品6.路易斯 巴斯德被譽為“微生物學之父”,他的主要貢獻不包括( ) A.發現并命名青霉素 B.發現乳酸菌和酵母菌C.證實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 D.提出巴氏消毒法7.制泡菜、制醬的過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乳酸菌 B.醋酸菌、酵母菌C.霉菌、乳酸菌 D.乳酸菌、霉菌8.在醫院打針之前,醫生往往都要用碘酒擦拭一下打針的部位,這樣做的目的是消毒,消滅打針部位上許多肉眼看不見的( ) A.細菌 B.塵埃粒子 C.霉菌 D.寄生蟲9.在做鏝頭時,將酵母菌加入生面團中,酵母菌會產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團膨脹。如圖表示溫度對二氧化碳產生量的影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B.做饅頭時,用30℃~45℃溫水發面效果更好C.蒸饅頭時,面團中的酵母菌會被高溫殺死D.面團放到冰箱冷藏室(2℃~5℃)不會發酵,因為酵母菌會被凍死10.下列關于細菌或真菌的作用,不正確的是( ) A.某些細菌能凈化污水,保護環境B.利用某些細菌可以生產藥物C.酵母菌可以參與制作饅頭,面包,釀酒等D.細菌或真菌都是對人類有益的參考答案課前預習:【答案】1、乳酸菌 葡萄糖 乳酸。2、酵母菌 葡萄糖 酒精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3、酵母菌4、細菌 真菌 有機物 防腐5、抗生素 青霉6、做飯 照明 取暖合作探究:【答案】(1)適宜的溫度;空氣(2)溫度;不能;變量不唯一;空氣抑制酸奶的形成(或制作酸奶需要無空氣)(3)去除雜菌(4)接種;殺死乳酸菌課堂練習:1、D 2、B 3、B 4、B 5、C 6、A 7、D 8、A 9、D 10、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