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重力與彈力[教學目標·核心素養]1.物理觀念: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會確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物理觀念:知道彈性形變、彈力定義及產生條件;掌握胡克定律。3.科學思維:會做力的圖示和示意圖,理解影響重心的因素;4.科學思維:會判定彈力的方向;能應用胡克定律解決問題。課時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探索新知】知識索引知識點一:力和力的圖示運動狀態的變化:當一個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發生改變時,就說這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2.力定義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作用 效果 (1)使物體的 發生變化 (2)使物體標矢性 力是 (矢量或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用 測量.三要素 、方向、表示 方法 (1)力的圖示:能表示出力的 、 和作用點。力可以用有向線段表示,有向線段的 表示力的 , 表示力的 , 表示力的 。 (2)力的示意圖:只能表示出力的 和 。不需要準確標度力的大小,只需畫出力的 和 。提示 (1)談到一個力時,一定同時具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2)力總是成對出現的.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又是施力物體.知識點二:重力1.定義:由于 而使物體受到的力.2.大小:G= ,其中g就是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計算中g= m/s2或g= m/s2.3.方向:4.作用點:重心.(1)定義:物體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可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這一點就是物體的重心.(2)決定物體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體的②物體 .【重要提示】(1)物體落回地面是因為受到了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2)重力的有無和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3)豎直向下就是重垂線的方向,是垂直于當地的水平面向下,不能將豎直向下說成“垂直向下”或“指向地心”.知識點三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1.萬有引力:它存在于 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隨距離增大而2.電磁相互作用:它存在于電荷與電荷、 與 之間.它們本質上是同一種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現,作用規律與萬有引力相似.3.強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原子核內質子與質子、質子與 、 與 之間.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圍只有約 m.4.弱相互作用:它是在 中被發現的,也是短程力.強度只有強相互作用的 倍.【夯基提能】1.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為指向地心. ( )(2)重心是物體重力的作用點,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 )2.(多選)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產生的B.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該物體所受地球的吸引力的大小C.物體所受的重力始終等于質量的9.8倍D.同一地點質量相同的物體重力也相同【要點精煉】要點一:對力的理解1.力的性質的理解物質性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每個力的產生必須同時涉及兩個物體,即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相互性 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且物體之間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不存在先后關系矢量性 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還有方向獨立性 任何一個力都能獨立地產生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1)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2)不是只有有生命的物體才是施力物體,如人踢球時球對腳有力的作用,球是施力物體,腳是受力物體.2.力的分類(命名)(1)根據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2)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3)根據研究對象命名:如內力、外力等.例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雞蛋碰石頭,蛋“粉身碎骨”,石頭“毫發無損”.這說明石頭對雞蛋有力的作用,但雞蛋對石頭無力的作用B.“風吹草動”,草受到了力,但沒有施力物體,說明沒有施力物體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鐵吸引鐵釘時,磁鐵不需要與鐵釘接觸,說明力可以脫離物體而存在D.網球運動員用力擊球,網球受力飛出后,網球受力的施力物體不再是人要點二: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1.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區別與聯系力的圖示 力的示意圖區別 用來準確地表示力 用來粗略地分析物體受到了某個力需要畫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 只畫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聯系 都是用有向線段來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體化、直觀化力的圖示五步操作:選標度→定起點→畫線段→定刻度→加箭頭.力的示意圖的三步操作定起點→畫線段→加箭頭.(1)標度的選取應根據力的大小合理設計,一般情況下,線段應取2 ~5段整數段標度的長度.(2)要用同一標度畫同一物體受到的不同的力.表示力的線段的始端一般為物體的重心位置.例2 如圖所示,靜止的木塊對桌面的壓力為6 N,試畫出壓力的圖示,說明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并畫出木塊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規律·技法】力的圖示的“四定三標”(1)四定:做力的圖示要定作用點、作用線、比例標度、線的長度.(2)三標:做力的圖示要標力的方向、力的數值、力的符號.要點三:對重力和重心的理解1.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項目 質量 重力區別 性質 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變化情況 不隨地理位置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測量工具 天平(杠桿原理) 彈簧測力計(二力平衡原理)標矢量 標量 矢量聯系 G=mg**要準確測量某物體的重力,應讓它處于靜止狀態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對重心的進一步理解(1)重心只是一個等效點,除重心位置外,物體其他各部分均受重力作用.(2)引入重心的概念后,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3)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在的位置和放置狀態以及運動狀態無關.3.重心與物體形狀、質量分布情況的關系(1)物體的重心可能不在物體上.(2)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例3 (多選)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地心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或桿秤直接測出D.不同地點質量大的物體可能比質量小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小【規律·技法】(1)在同一地點,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2)在不同地點,同一物體的重力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3)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實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遍布整個物體,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可以把物體所受的重力看成都集中在重心這一點。(4)重心不是指物體上最重的一點。(5)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達標·強化練習】【A組 達標練習】1.(重心)下列各質量均勻分布的薄板中,其重心位于物體之外的是( )2.(重心)如圖所示,A為矩形勻質薄板,B為半圓形鋼條,C、D均為直角形支架,把這些物體分別用細繩豎直懸掛,靜止時所處的位置符合實際的是( )3.(重力、重心的理解)(多選)關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B.質量大的物體所受重力可能比質量小的物體所受重力小C.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D.用線豎直懸掛的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一定通過重心4.(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物塊和小球所受的重力均為G,它們均靜止在圖示位置,則圖中所畫的重力示意圖錯誤的是( )5.(力的圖示)(多選)一個重20 N的物體沿斜面下滑,關于該物體所受重力的圖示,下列四個圖中正確的是( )【B組 技能強化】6.(重心)如圖所示,A、B是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木塊,長為l,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端面與桌邊平行。A木塊放在B上,右端有伸出,為保證兩木塊不翻倒,木塊B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能超過( )A. B. C. D.課時2 彈力【探索新知】知識索引知識點一:彈性形變和彈力1.形變(1)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變化.(2)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后撤去作用力時能夠恢復原狀的形變.(3)彈性限度當形變超過一定限度時,撤去作用力后物體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2.彈力(1)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2)方向①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體的接觸面.②繩的拉力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3.幾種彈力常見彈力:平時所說的壓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彈力。知識點二:胡克定律1.內容: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彈力F的大小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2.公式:F=kx,其中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單位為牛頓每米,符號N/m,它的大小反映了彈簧的軟硬程度.3.適用條件: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夯基提能】1.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為指向地心. (×)(2)重心是物體重力的作用點,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3)若兩物體間存在彈力,則它們一定接觸. (√)(4)彈簧的長度越長,彈力越大. (×)(5)彈力的方向總與相應的形變的方向相反. (√)2.一輕質彈簧原長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長了2 cm,彈簧未超出彈性限度.則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A.40 m/N B.40 N/m C.200 m/N D.200 N/m【要點精煉】要點一:彈力的有無及方向判斷1.產生彈力必備的兩個條件(1)兩物體間相互接觸.(2)發生彈性形變.2.判斷彈力有無的三種常見方法(1)直接判斷:對于形變較明顯的情況,可根據彈力產生條件直接判斷.(2)間接判斷①分析物體所受其他力的情況.②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分析物體應具有的受力特點.③結合前兩點推斷物體是否還需受彈力作用.(3)“假設法”判斷:常見以下三種情形.①假設與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解除接觸,判斷研究對象的狀態是否變化,若狀態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若狀態變化,則此處存在彈力.②假設有彈力,看看研究對象還能否保持平衡或原來的運動狀態.若能保持,則說明有彈力;若不能保持,則說明沒有彈力.③假設沒有彈力,看看研究對象還能否保持平衡或原來的運動狀態.若能保持,則說明沒有彈力;若不能保持,則說明有彈力.3.幾種常見彈力的方向類型 方向 圖示接觸方式 面與面 垂直于公共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物體點與面 過點垂直于面指向被支持物體點與點 垂直于公共切面指向受力物體且力的作用線一定過球(圓)心輕繩 沿繩收縮方向輕桿 可沿桿 伸長方向 收縮方向可不沿桿輕彈簧 沿彈簧形變的反方向 收縮方向 伸長方向【例1】 如圖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豎直擋板擋住而處于靜止狀態.關于球A所受的彈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球A僅受一個彈力作用,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B.球A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左,一個垂直于斜面向下C.球A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于斜面向上D.球A受三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于斜面向上,一個豎直向下【規律·技法】三種情況下彈力的方向(1)平面與平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與接觸平面垂直.(2)點與平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與接觸平面垂直.(3)點與曲面接觸時,彈力與曲面的切平面垂直.要點二:彈力的大小1.應用胡克定律的四個關鍵(1)彈簧發生形變時必須在彈性限度內.(2)x是彈簧的形變量,不是彈簧的原長,也不是彈簧形變后的長度.(3)F x圖像為一條經過原點的傾斜直線,圖像斜率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同一根彈簧,勁度系數不變.(4)一個有用的推論:ΔF=kΔx.推導:F1=kx1,F2=kx2,故ΔF=F2-F1=kx2-kx1=kΔx.因此,彈簧彈力的變化量ΔF與形變量的變化量Δx也成正比關系.2.計算彈力大小的兩種方法(1)公式法:利用公式F=kx計算,適用于彈簧、橡皮筋等物體的彈力的計算.(2)二力平衡法:若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物體所受彈力與物體所受的其他力應為平衡力,可根據其他力的大小確定彈力的大小.【例2】 一根輕質彈簧一端固定,用大小為50 N的力壓彈簧的另一端,平衡時長度為L1=20 cm;改用大小為25 N的力拉彈簧,平衡時長度為L2=35 cm;若彈簧的拉伸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求彈簧的原長和勁度系數.思路點撥:①彈簧壓縮量為L0-20 cm時彈力為50 N.②彈簧伸長量為35 cm-L0時彈力為25 N.[解析] 設彈簧原長為L0,勁度系數為k.由胡克定律得:F1=k(L0-L1) ①F2=k(L2-L0) ②聯立①②兩式得L0=0.3 m=30 cm,k=500 N/m.[答案] 30 cm 500 N/m【達標·強化練習】【A組 達標練習】1.(彈力的理解)玩具汽車停在模型橋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橋面受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橋梁發生了彈性形變B.汽車沒有發生形變,所以汽車不受彈力C.汽車受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橋梁發生了彈性形變D.汽車受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生了形變2.(彈力有無的判斷)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物體A均處于靜止狀態,下列關于受到彈力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與B間存在彈力B.圖乙中兩光滑斜面與水平地面的夾角分別為α、β,A對兩斜面均有壓力的作用C.圖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與豎直墻壁有壓力的作用D.圖丁中A受到斜面B對它的支持力的作用3. (彈力的方向)如圖所示,一根直棒放在臺階上,Fa、Fb、Fc、Fd分別表示A、B兩點可能所受的彈力。其中Fa、Fc豎直向上,Fb、Fd垂直于棒的方向斜向上。其中正確表示棒上A、B兩點所受彈力的為( )A.Fa、Fc B.Fb、FcC.Fa、Fd D.Fb、Fd4.(胡克定律)如圖所示,輕彈簧的兩端各受10 N拉力F作用,彈簧平衡時伸長了5 cm(在彈性限度內);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彈簧的彈力為零B.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為400 N/mC.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為200 N/mD.根據公式k=,彈簧的勁度系數k會隨彈簧彈力F的增大而增大5.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在“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將不同數量的鉤碼依次掛在豎直懸掛的彈簧下端,進行了相關的測量。根據所測數據,他們利用描點法作出了所掛鉤碼的總重力G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圖像(如圖)。請根據圖像回答以下問題:(1)彈簧的原長為________ m。(2)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_ N/m。(3)關于該實驗,以下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A.彈簧被拉伸時,不能超出它的彈性限度B.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時,應保證彈簧豎直懸掛C.測量彈簧長度L時,應保證彈簧和鉤碼均處于平衡狀態D.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彈簧的彈力與彈簧長度L成正比【B組 技能強化】6.(彈力的方向)(多選)如圖所示,底端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的桿,其頂端被一根細線用手拉住,桿處于靜止狀態,細線水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對細線的彈力方向為水平向右B.細線對桿的彈力方向垂直桿向左C.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是地面的形變產生的D.地面受到桿的彈力沿桿向左下方7. (綜合)(多選)如圖所示,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3 N,GB=4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狀態,這時彈簧的彈力F=2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A.1 N和6 N B.5 N和6 NC.1 N和2 N D.5 N和2 N8. (胡克定律)(多選)如圖所示是鍛煉身體用的拉力器,并列裝有四根相同的彈簧,每根彈簧的自然長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們拉長至1.6 m,則(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為300 NB.每根彈簧產生的彈力為150 NC.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125 N/mD.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500 N/m9.(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某同學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壓縮彈簧,研究彈簧所受彈力F與彈簧長度x的關系,每個鉤碼所受的重力為5 N。根據測得的數據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圖像。(1)由圖乙可知,彈簧原長L0=________ cm,彈簧的勁度系數k=________ N/m;(2)當彈簧長度為2.00 cm時,掛的鉤碼的個數為________個。3.1重力與彈力[教學目標·核心素養]1.物理觀念: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會確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物理觀念:知道彈性形變、彈力定義及產生條件;掌握胡克定律。3.科學思維:會做力的圖示和示意圖,理解影響重心的因素;4.科學思維:會判定彈力的方向;能應用胡克定律解決問題。課時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探索新知】知識索引知識點一:力和力的圖示運動狀態的變化:當一個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發生改變時,就說這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2.力定義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用 效果 (1)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2)使物體發生形變標矢性 力是矢量(矢量或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用測力計測量.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 方法 (1)力的圖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可以用有向線段表示,有向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點。 (2)力的示意圖:只能表示出力的作用點和方向。不需要準確標度力的大小,只需畫出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提示 (1)談到一個力時,一定同時具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2)力總是成對出現的.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又是施力物體.知識點二:重力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2.大小:G=mg,其中g就是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計算中g=9.8 m/s2或g=10 m/s2.3.方向:豎直向下.4.作用點:重心.(1)定義:物體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可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就是物體的重心.(2)決定物體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體的形狀.②物體質量的分布.【重要提示】(1)物體落回地面是因為受到了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2)重力的有無和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3)豎直向下就是重垂線的方向,是垂直于當地的水平面向下,不能將豎直向下說成“垂直向下”或“指向地心”.知識點三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1.萬有引力:它存在于一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隨距離增大而減弱.2.電磁相互作用:它存在于電荷與電荷、磁體與磁體之間.它們本質上是同一種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現,作用規律與萬有引力相似.3.強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原子核內質子與質子、質子與中子、中子與中子之間.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圍只有約10-15m.4.弱相互作用:它是在放射現象中被發現的,也是短程力.強度只有強相互作用的10-12倍.【夯基提能】1.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為指向地心. (×)(2)重心是物體重力的作用點,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2.(多選)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D)A.物體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產生的B.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該物體所受地球的吸引力的大小C.物體所受的重力始終等于質量的9.8倍D.同一地點質量相同的物體重力也相同解析:AD [物體所受地球的吸引力是物體受到重力的原因,故選項A正確,B錯誤;不同的地點g的值不同,物體的重力也就不同,故選項C錯誤,D正確.]【要點精煉】要點一:對力的理解1.力的性質的理解物質性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每個力的產生必須同時涉及兩個物體,即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相互性 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且物體之間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不存在先后關系矢量性 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還有方向獨立性 任何一個力都能獨立地產生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1)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2)不是只有有生命的物體才是施力物體,如人踢球時球對腳有力的作用,球是施力物體,腳是受力物體.2.力的分類(命名)(1)根據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2)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3)根據研究對象命名:如內力、外力等.例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雞蛋碰石頭,蛋“粉身碎骨”,石頭“毫發無損”.這說明石頭對雞蛋有力的作用,但雞蛋對石頭無力的作用B.“風吹草動”,草受到了力,但沒有施力物體,說明沒有施力物體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鐵吸引鐵釘時,磁鐵不需要與鐵釘接觸,說明力可以脫離物體而存在D.網球運動員用力擊球,網球受力飛出后,網球受力的施力物體不再是人【解析】 A錯:雞蛋與石頭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是作用效果有區別.B錯:“風吹草動”的施力物體是空氣.C錯:力不可以離開物體而存在,磁鐵對鐵釘的作用是通過磁鐵周圍的磁場產生的,磁場離不開磁鐵,磁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D對:網球飛出后受重力和阻力,施力物體是地球和空氣,而不再是人.【答案】 D(1)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要點二: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1.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區別與聯系力的圖示 力的示意圖區別 用來準確地表示力 用來粗略地分析物體受到了某個力需要畫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 只畫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聯系 都是用有向線段來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體化、直觀化力的圖示五步操作:選標度→定起點→畫線段→定刻度→加箭頭.力的示意圖的三步操作定起點→畫線段→加箭頭.(1)標度的選取應根據力的大小合理設計,一般情況下,線段應取2 ~5段整數段標度的長度.(2)要用同一標度畫同一物體受到的不同的力.表示力的線段的始端一般為物體的重心位置.例2 如圖所示,靜止的木塊對桌面的壓力為6 N,試畫出壓力的圖示,說明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并畫出木塊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解析】 力的圖示如圖所示,壓力的施力物體是木塊,受力物體是桌面.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答案】 見解析【規律·技法】力的圖示的“四定三標”(1)四定:做力的圖示要定作用點、作用線、比例標度、線的長度.(2)三標:做力的圖示要標力的方向、力的數值、力的符號.要點三:對重力和重心的理解1.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項目 質量 重力區別 性質 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變化情況 不隨地理位置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測量工具 天平(杠桿原理) 彈簧測力計(二力平衡原理)標矢量 標量 矢量聯系 G=mg**要準確測量某物體的重力,應讓它處于靜止狀態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對重心的進一步理解(1)重心只是一個等效點,除重心位置外,物體其他各部分均受重力作用.(2)引入重心的概念后,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3)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在的位置和放置狀態以及運動狀態無關.3.重心與物體形狀、質量分布情況的關系(1)物體的重心可能不在物體上.(2)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例3 (多選)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地心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或桿秤直接測出D.不同地點質量大的物體可能比質量小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小【解析】 可通過以下表格對各選項逐一分析.選項 過程分析 結論A 重力的產生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其方向一定豎直向下 ×B 物體由靜止開始釋放,只在重力作用下物體自由下落,所以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 √C 桿秤稱量的是物體的質量而非重力 ×D 由于不同地點g值可能不同,因此在g值小的地點質量大的物體所受重力有可能小 √【答案】 BD【規律·技法】(1)在同一地點,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2)在不同地點,同一物體的重力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3)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實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遍布整個物體,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可以把物體所受的重力看成都集中在重心這一點。(4)重心不是指物體上最重的一點。(5)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達標·強化練習】【A組 達標練習】1.(重心)下列各質量均勻分布的薄板中,其重心位于物體之外的是( )答案 D解析 A、B、C三圖中的薄板質量均勻分布,且形狀規則,其重心均在幾何中心,即均在物體上。D圖中的薄板質量均勻分布,對稱軸是其角平分線,重心在其角平分線上,且重心不在彎折處,則其重心位于物體之外,D正確。2.(重心)如圖所示,A為矩形勻質薄板,B為半圓形鋼條,C、D均為直角形支架,把這些物體分別用細繩豎直懸掛,靜止時所處的位置符合實際的是( )答案 C解析 根據懸掛法確定物體的重心,當物體用繩子懸掛而靜止時,其繩子的延長線必過物體的重心。根據物體重心的位置,C正確,A、B、D錯誤。3.(重力、重心的理解)(多選)關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B.質量大的物體所受重力可能比質量小的物體所受重力小C.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D.用線豎直懸掛的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一定通過重心答案 BD解析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不一定和支持面垂直,A錯誤;由公式G=mg可知,重力大小由質量m和g值共同決定,由于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不同,有可能質量大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反而小,B正確;重心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C錯誤;重力作用線一定過重心,拉力與重力等大反向,故拉力作用線一定過重心,D正確。4.(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物塊和小球所受的重力均為G,它們均靜止在圖示位置,則圖中所畫的重力示意圖錯誤的是( )答案 A解析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故A圖中的重力示意圖是錯誤的,故選A。5.(力的圖示)(多選)一個重20 N的物體沿斜面下滑,關于該物體所受重力的圖示,下列四個圖中正確的是( )答案 AD解析 物體的重力為20 N,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重心,故所畫重力的圖示正確的是A、D。【B組 技能強化】6.(重心)如圖所示,A、B是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木塊,長為l,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端面與桌邊平行。A木塊放在B上,右端有伸出,為保證兩木塊不翻倒,木塊B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能超過( )A. B. C. D.答案 B解析 將兩木塊看作一個整體,則其總長度為,整體重心與A右邊緣距離為,為了保證兩木塊都不翻倒,整體的重心必須在桌面以內,恰好不翻倒時,整體的重心應恰好在桌子邊緣,結合題圖可知,此時B右邊緣到桌子邊緣的距離為x=-=,B正確,A、C、D錯誤。課時2 彈力【探索新知】知識索引知識點一:彈性形變和彈力1.形變(1)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變化.(2)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后撤去作用力時能夠恢復原狀的形變.(3)彈性限度當形變超過一定限度時,撤去作用力后物體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2.彈力(1)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2)方向①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體的接觸面.②繩的拉力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3.幾種彈力常見彈力:平時所說的壓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彈力。知識點二:胡克定律1.內容: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彈力F的大小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2.公式:F=kx,其中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單位為牛頓每米,符號N/m,它的大小反映了彈簧的軟硬程度.3.適用條件: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夯基提能】1.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為指向地心. (×)(2)重心是物體重力的作用點,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3)若兩物體間存在彈力,則它們一定接觸. (√)(4)彈簧的長度越長,彈力越大. (×)(5)彈力的方向總與相應的形變的方向相反. (√)2.一輕質彈簧原長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長了2 cm,彈簧未超出彈性限度.則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A.40 m/N B.40 N/m C.200 m/N D.200 N/m解析:D [由胡克定律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 N/m=200 N/m,D項正確.]【要點精煉】要點一:彈力的有無及方向判斷1.產生彈力必備的兩個條件(1)兩物體間相互接觸.(2)發生彈性形變.2.判斷彈力有無的三種常見方法(1)直接判斷:對于形變較明顯的情況,可根據彈力產生條件直接判斷.(2)間接判斷①分析物體所受其他力的情況.②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分析物體應具有的受力特點.③結合前兩點推斷物體是否還需受彈力作用.(3)“假設法”判斷:常見以下三種情形.①假設與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解除接觸,判斷研究對象的狀態是否變化,若狀態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若狀態變化,則此處存在彈力.②假設有彈力,看看研究對象還能否保持平衡或原來的運動狀態.若能保持,則說明有彈力;若不能保持,則說明沒有彈力.③假設沒有彈力,看看研究對象還能否保持平衡或原來的運動狀態.若能保持,則說明沒有彈力;若不能保持,則說明有彈力.3.幾種常見彈力的方向類型 方向 圖示接觸方式 面與面 垂直于公共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物體點與面 過點垂直于面指向被支持物體點與點 垂直于公共切面指向受力物體且力的作用線一定過球(圓)心輕繩 沿繩收縮方向輕桿 可沿桿 伸長方向 收縮方向可不沿桿輕彈簧 沿彈簧形變的反方向 收縮方向 伸長方向【例1】 如圖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豎直擋板擋住而處于靜止狀態.關于球A所受的彈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球A僅受一個彈力作用,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B.球A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左,一個垂直于斜面向下C.球A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于斜面向上D.球A受三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于斜面向上,一個豎直向下C [球A所受重力豎直向下,與豎直擋板和斜面都有擠壓,斜面給它一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擋板給它一個壓力,水平向右,選項C正確.]【規律·技法】三種情況下彈力的方向(1)平面與平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與接觸平面垂直.(2)點與平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與接觸平面垂直.(3)點與曲面接觸時,彈力與曲面的切平面垂直.要點二:彈力的大小1.應用胡克定律的四個關鍵(1)彈簧發生形變時必須在彈性限度內.(2)x是彈簧的形變量,不是彈簧的原長,也不是彈簧形變后的長度.(3)F x圖像為一條經過原點的傾斜直線,圖像斜率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同一根彈簧,勁度系數不變.(4)一個有用的推論:ΔF=kΔx.推導:F1=kx1,F2=kx2,故ΔF=F2-F1=kx2-kx1=kΔx.因此,彈簧彈力的變化量ΔF與形變量的變化量Δx也成正比關系.2.計算彈力大小的兩種方法(1)公式法:利用公式F=kx計算,適用于彈簧、橡皮筋等物體的彈力的計算.(2)二力平衡法:若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物體所受彈力與物體所受的其他力應為平衡力,可根據其他力的大小確定彈力的大小.【例2】 一根輕質彈簧一端固定,用大小為50 N的力壓彈簧的另一端,平衡時長度為L1=20 cm;改用大小為25 N的力拉彈簧,平衡時長度為L2=35 cm;若彈簧的拉伸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求彈簧的原長和勁度系數.思路點撥:①彈簧壓縮量為L0-20 cm時彈力為50 N.②彈簧伸長量為35 cm-L0時彈力為25 N.[解析] 設彈簧原長為L0,勁度系數為k.由胡克定律得:F1=k(L0-L1) ①F2=k(L2-L0) ②聯立①②兩式得L0=0.3 m=30 cm,k=500 N/m.[答案] 30 cm 500 N/m【達標·強化練習】【A組 達標練習】1.(彈力的理解)玩具汽車停在模型橋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橋面受向下的彈力,是因為橋梁發生了彈性形變B.汽車沒有發生形變,所以汽車不受彈力C.汽車受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橋梁發生了彈性形變D.汽車受向上的彈力,是因為汽車發生了形變答案 C解析 汽車與橋面相互擠壓都發生了形變,B錯誤;由于橋梁發生了彈性形變,所以對汽車有向上的彈力,C正確,D錯誤;由于汽車發生了彈性形變,所以對橋面產生向下的彈力,A錯誤。2.(彈力有無的判斷)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物體A均處于靜止狀態,下列關于受到彈力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與B間存在彈力B.圖乙中兩光滑斜面與水平地面的夾角分別為α、β,A對兩斜面均有壓力的作用C.圖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與豎直墻壁有壓力的作用D.圖丁中A受到斜面B對它的支持力的作用答案 A解析 圖甲中,若除去B,A將靜止,A、B之間無彈力作用,A錯誤;圖乙中,若除去左側斜面,A將向左運動,若除去右側斜面,A將向右運動,所以兩斜面對A均有力的作用,A對兩斜面也均有壓力的作用,B正確;圖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若沒有豎直墻壁,A在推力F作用下將向右運動,則A與豎直墻壁有壓力的作用,C正確;圖丁中,若除去斜面,A將自由下落,則A受到斜面B對它的支持力的作用,D正確。本題要選說法不正確的,故選A。3. (彈力的方向)如圖所示,一根直棒放在臺階上,Fa、Fb、Fc、Fd分別表示A、B兩點可能所受的彈力。其中Fa、Fc豎直向上,Fb、Fd垂直于棒的方向斜向上。其中正確表示棒上A、B兩點所受彈力的為( )A.Fa、Fc B.Fb、FcC.Fa、Fd D.Fb、Fd答案 B解析 A點為棒與支點接觸,故彈力應垂直于棒向上,故為Fb,B點為棒的支點與地面接觸,因此彈力應垂直于地面向上,故為Fc,B正確,A、C、D錯誤。4.(胡克定律)如圖所示,輕彈簧的兩端各受10 N拉力F作用,彈簧平衡時伸長了5 cm(在彈性限度內);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彈簧的彈力為零B.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為400 N/mC.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為200 N/mD.根據公式k=,彈簧的勁度系數k會隨彈簧彈力F的增大而增大答案 C解析 彈簧的彈力等于一端所受的拉力,故彈簧的彈力為10 N,A錯誤;根據胡克定律F=kx得,彈簧的勁度系數k==200 N/m,B錯誤,C正確;彈簧的勁度系數k與彈簧彈力F的變化無關,與彈簧自身有關,D錯誤。5.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在“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將不同數量的鉤碼依次掛在豎直懸掛的彈簧下端,進行了相關的測量。根據所測數據,他們利用描點法作出了所掛鉤碼的總重力G與彈簧長度L的關系圖像(如圖)。請根據圖像回答以下問題:(1)彈簧的原長為________ m。(2)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_ N/m。(3)關于該實驗,以下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A.彈簧被拉伸時,不能超出它的彈性限度B.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時,應保證彈簧豎直懸掛C.測量彈簧長度L時,應保證彈簧和鉤碼均處于平衡狀態D.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彈簧的彈力與彈簧長度L成正比答案 (1)0.1 (2)1000 (3)D解析 (1)當彈簧下端所掛鉤碼的重力G為0時,彈簧的彈力也為0,此時彈簧長度即為原長,由圖示圖像可知,彈簧的原長為0.1 m。(2)由圖示圖像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1000 N/m。(3)實驗中,彈簧被拉伸時,不能超出它的彈性限度,A正確;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時,應保證彈簧豎直懸掛,B正確;測量彈簧長度L時,應保證彈簧和鉤碼均處于平衡狀態,C正確;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產生的彈力大小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D錯誤。【B組 技能強化】6.(彈力的方向)(多選)如圖所示,底端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的桿,其頂端被一根細線用手拉住,桿處于靜止狀態,細線水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對細線的彈力方向為水平向右B.細線對桿的彈力方向垂直桿向左C.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是地面的形變產生的D.地面受到桿的彈力沿桿向左下方答案 AC解析 繩子彈力的方向沿著繩子收縮的方向,細線水平,則細線對桿的彈力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桿對細線的彈力方向為水平向右,A正確,B錯誤;桿受到地面的彈力的施力物體是地面,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是地面的形變產生的,C正確;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所以地面受到桿的彈力垂直于地面向下,D錯誤。7. (綜合)(多選)如圖所示,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3 N,GB=4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狀態,這時彈簧的彈力F=2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A.1 N和6 N B.5 N和6 NC.1 N和2 N D.5 N和2 N答案 AD解析 彈簧的彈力為2 N,有兩種可能情形:①彈簧處于拉伸狀態;②彈簧處于壓縮狀態。因此對應的解應有兩組。若彈簧處于拉伸狀態,由A、B受力均平衡,對A有T=GA+F=3 N+2 N=5 N,對B有N=GB-F=4 N-2 N=2 N,天花板受到的拉力T′=T=5 N,地板受到的壓力N′=N=2 N,D正確;同理可知,若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1 N,N′=6 N,A正確。8. (胡克定律)(多選)如圖所示是鍛煉身體用的拉力器,并列裝有四根相同的彈簧,每根彈簧的自然長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們拉長至1.6 m,則(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為300 NB.每根彈簧產生的彈力為150 NC.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125 N/mD.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500 N/m答案 BC解析 每只手受到的拉力均為600 N,A錯誤;每根彈簧的彈力為F= N=150 N,B正確;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125 N/m,C正確,D錯誤。9.(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某同學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壓縮彈簧,研究彈簧所受彈力F與彈簧長度x的關系,每個鉤碼所受的重力為5 N。根據測得的數據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圖像。(1)由圖乙可知,彈簧原長L0=________ cm,彈簧的勁度系數k=________ N/m;(2)當彈簧長度為2.00 cm時,掛的鉤碼的個數為________個。答案 (1)3.00 2.0×103 (2)4解析 (1)由圖乙可知,彈簧彈力為零時,彈簧長度為原長3.00 cm。彈力F=30 N時,彈簧縮短了1.50 cm,根據胡克定律F=kΔx,k== N/m=2.0×103 N/m。(2)當彈簧長度為2.00 cm時,F′=kΔx′=2.0×103×(0.03-0.02) N=20 N,n===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重力與彈力知識歸納與能力訓練-導學案 -原版.docx 3.1重力與彈力知識歸納與能力訓練-導學案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