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晉時期的政權更迭、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學習目標】1.知道西晉建立與統一的基本史實,了解西晉的腐朽統治。2.了解八王之亂的背景、主要影響及西晉的滅亡,理解西晉滅亡的原因。3.掌握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時間、民族代表及分布,了解我國北方的十六國時期以及前秦改革的相關史實。4.認識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過程就是民族交融的過程。重點:西晉的統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亂。難點:西晉王朝短暫而亡的原因。了解西晉建立、統一全國及八王之亂的基本史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情況和北方十六國的建立的背景。了解西晉的治國方略,分析八王之亂的原因:識讀《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影響:通過對“西晉為什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史實的能力。分析西普統一全國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一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歷史上各族人民在進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書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價值觀)1.歷史聯系學習法——復習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國在發展經濟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掌握三國滅亡的先后順序、西晉統一全國。聯系西周的分封制、漢武帝解決諸侯王問題的相關知識,來分析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和結果。2.地圖聯系學習法——利用地圖了解五胡內遷,聯系少數民族和漢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雙方相互學習的相關資料,更好地體會民族交融。西晉的建立1.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益衰落。263年,魏滅 。2.曹魏中期,司馬懿控制魏國大權。司馬懿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魏國皇帝形同傀儡。 266 年, 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史稱 。 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滅 ,統一了全國。八王之亂1.晉武帝的兒子 昏庸無能,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相互混戰,史稱“ ” , 歷時十幾年,西晉從此衰落。2.西晉末期,中原幸存人口大量逃往 ,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高潮。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 、 、 時期,我國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西北的 和 ,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蒙古草原上的 和 ,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 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2.十六國:西晉滅亡后,從 初到 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 ,總稱為“ ”。3.前秦建立: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統一了 。前秦皇帝 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他們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還大力興辦學校, 。前秦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有所緩和。材料 據《晉書》記載,晉武帝分封諸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邑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一千五百人”。探究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晉武帝為何實行分封?【例1】八王之亂出現的原因包括( )①分封同姓諸王 ②諸王駐守州郡重鎮 ③刺史制度 ④設立西域都護府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解析:刺史制度是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在政治上的措施,西域都護設立在公元前60年,是西漢時期。而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時期,所以答案應該是①②。答案:C跟蹤訓練1.標志著西晉走向衰落的歷史事件是( )A.晉武帝封王 B.八王之亂 C.少數民族內遷 D.匈奴起兵攻晉2.八王之亂造成了社會動蕩。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發生在( )A.西晉 B.東晉 C.前秦 D.北魏3.西晉末年,人口遷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原水利失修 B.旱災、煌災、疾疫連年不斷C.戰亂不止,人們遷出戰亂區 D.傳播中原文化,促進共同發展材料 十六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政權分立時期。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蜀地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后稱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其間,中國江南、荊湘地區由東晉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則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被統稱為十六國。探究 十六國造成的影響是什么?【例2】前秦皇帝苻堅銳意改革的內容包括 ( )①整頓吏治 ②招撫流民 ③減賦禁奢 ④提倡儒學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他們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還大力興辦學校,提倡儒學。故答案選C項。答案:C跟蹤訓練4.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氏族和羌族遷入( )A.陜西關中 B.山西一帶 C.遼寧 D.河套地區5.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是在什么時期?( )①東漢 ②西漢 ③魏 ④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1)(2)(3)(4)(2019·東平縣期末)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 )A.統治階級非常腐朽,皇帝昏庸無能B.“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C.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D.內遷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尖銳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了西晉。故C項說法有誤,晉惠帝并非暴君,只是智力低下。C東漢末年以來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原因及作用原因(1)(2)(3)(4)作用(1)(2)(3)東漢、魏、晉時期,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氏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渴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這種現象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A.促進了民族交融B.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C.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D.加速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本題可采用排除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遷的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長期雜居,共同生活,相互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內遷的少數民族大都仰慕中原文化,逐步由游牧轉入農耕生活,加速了其自身的封建化,同時,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也影響了漢族,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A、B、D項都是材料現象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排除。C項所述為八王之亂的影響,與題意不符。C1.他266年稱帝建國后采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社會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他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三國時代,成為又一位統一全國的皇帝?!八笔牵? )A.司馬懿 B.司馬炎 C.司馬昭 D.司馬睿2.西晉的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斗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紫色絲綢做成長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織錦做出更華麗的步障50里。這充分說明了( )A.統治階級的腐朽 B.社會經濟的繁榮 C.制糖技術的發達 D.絲織技術的高超3.西晉時期,中原人口逃往南方的數以十萬計,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與此緊密相關的事件是( )A.黃巾起義 B.八王之亂 C.三國鼎立 D.淝水之戰4.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內遷。這些游牧民族主要包括( )①匈奴族 ②鮮卑族 ③蒙古族 ④滿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晉初期,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27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材料二(匈奴)左賢王劉宣等竊議曰:“……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晉書·劉元海載記》(1)西晉初年為什么要恢復分封制,大封同姓為王?這種做法造成了怎樣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馬氏骨肉相殘”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八王亂》講述了西晉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八王之亂。下列有關八王之亂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八王之亂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 ②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 ③使當時米價飛漲,貴到一萬錢一石 ④發生在晉武帝時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五胡”內遷最突出的歷史作用是( )A.促進了我國民族交融 B.使我國古代人口分布更趨合理C.促進遷入地的生產方式更新 D.幫助遷入地人民進行壓迫斗爭3.(2019·北京中考)下圖示意圖反映出( )A.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B.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C.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D.魏晉時期政權并立4.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詩》中:“……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該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時期( )A.北方戰亂不斷 B.婦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經濟衰退5.漫畫是通過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欣賞下列漫畫,回答問題。(1)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該朝代的建立者是誰?都城在哪里?哪一年結束了分裂的局面?(2)八王之亂對西晉有何影響?(3)除了八王之亂外,導致西晉王朝短命的原因還有哪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晉時期的政權更迭、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學習目標】1.知道西晉建立與統一的基本史實,了解西晉的腐朽統治。2.了解八王之亂的背景、主要影響及西晉的滅亡,理解西晉滅亡的原因。3.掌握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時間、民族代表及分布,了解我國北方的十六國時期以及前秦改革的相關史實。4.認識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過程就是民族交融的過程。重點:西晉的統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亂。難點:西晉王朝短暫而亡的原因。了解西晉建立、統一全國及八王之亂的基本史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情況和北方十六國的建立的背景。了解西晉的治國方略,分析八王之亂的原因:識讀《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影響:通過對“西晉為什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史實的能力。分析西普統一全國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一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歷史上各族人民在進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書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價值觀)1.歷史聯系學習法——復習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國在發展經濟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掌握三國滅亡的先后順序、西晉統一全國。聯系西周的分封制、漢武帝解決諸侯王問題的相關知識,來分析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和結果。2.地圖聯系學習法——利用地圖了解五胡內遷,聯系少數民族和漢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雙方相互學習的相關資料,更好地體會民族交融。西晉的建立1.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益衰落。263年,魏滅 蜀 。2.曹魏中期,司馬懿控制魏國大權。司馬懿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魏國皇帝形同傀儡。 266 年, 司馬炎 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史稱 西晉 。 司馬炎 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滅 吳 ,統一了全國。八王之亂1.晉武帝的兒子 晉惠帝 昏庸無能,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相互混戰,史稱“ 八王之亂 ” , 歷時十幾年,西晉從此衰落。2.西晉末期,中原幸存人口大量逃往 南方 ,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高潮。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__東漢_、 魏 、 晉 時期,我國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西北的 氐族 和__ 羌族_ _,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蒙古草原上的 匈奴族 和 羌族 ,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 鮮卑族 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2.十六國:西晉滅亡后,從 4世紀 初到 5世紀 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 成漢 ,總稱為“ 十六國 ”。3.前秦建立: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統一了 黃河流域 。前秦皇帝 苻堅 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他們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還大力興辦學校, 提倡儒學 。前秦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有所緩和。材料 據《晉書》記載,晉武帝分封諸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邑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一千五百人”。探究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晉武帝為何實行分封?提示 晉武帝認為,曹魏削弱所封諸王的勢力,導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諸王。【例1】八王之亂出現的原因包括( )①分封同姓諸王 ②諸王駐守州郡重鎮 ③刺史制度 ④設立西域都護府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解析:刺史制度是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在政治上的措施,西域都護設立在公元前60年,是西漢時期。而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時期,所以答案應該是①②。答案:C跟蹤訓練1.標志著西晉走向衰落的歷史事件是( )A.晉武帝封王 B.八王之亂 C.少數民族內遷 D.匈奴起兵攻晉2.八王之亂造成了社會動蕩。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發生在( )A.西晉 B.東晉 C.前秦 D.北魏3.西晉末年,人口遷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原水利失修 B.旱災、煌災、疾疫連年不斷C.戰亂不止,人們遷出戰亂區 D.傳播中原文化,促進共同發展材料 十六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政權分立時期。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蜀地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后稱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其間,中國江南、荊湘地區由東晉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則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被統稱為十六國。探究 十六國造成的影響是什么?提示 各國彼此攻戰,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顛沛流離。【例2】前秦皇帝苻堅銳意改革的內容包括 ( )①整頓吏治 ②招撫流民 ③減賦禁奢 ④提倡儒學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他們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還大力興辦學校,提倡儒學。故答案選C項。答案:C跟蹤訓練4.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氏族和羌族遷入( )A.陜西關中 B.山西一帶 C.遼寧 D.河套地區5.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是在什么時期?( )①東漢 ②西漢 ③魏 ④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1)西晉統一以后,皇室和許多大臣在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統治階級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在生活上極為腐化。(2)西晉初年,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晉惠帝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十幾年,西晉從此衰落。(3)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昏庸無能,無力治理國家。(4)民族矛盾激化。西晉政府對內遷各族人民的剝削、壓迫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趁西晉內亂,起兵反晉。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2019·東平縣期末)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 )A.統治階級非常腐朽,皇帝昏庸無能B.“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C.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D.內遷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尖銳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了西晉。故C項說法有誤,晉惠帝并非暴君,只是智力低下。C東漢末年以來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原因及作用原因(1)漢族政權與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戰爭不斷,躲避戰爭是原因之一。(2)各政權和各種勢力對游牧民族力量的利用,尤其是漢族政權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動力不足而對各游牧民族的招誘。(3)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氣候寒冷時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嚴寒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向南遷徙。(4)根本原因是受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吸引。在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的情況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形成高潮。作用(1)遷居中原的游牧民族,受漢族封建經濟文化的影響,先后完成了封建化進程,促進了我國農業文明的發展。(2)內遷的游牧民族和漢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學習,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不斷進步。(3)在當時的黃河流域形成了民族交融的趨勢,對祖國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隋朝的統一創造了條件。東漢、魏、晉時期,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氏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渴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這種現象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A.促進了民族交融B.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C.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D.加速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本題可采用排除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遷的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長期雜居,共同生活,相互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內遷的少數民族大都仰慕中原文化,逐步由游牧轉入農耕生活,加速了其自身的封建化,同時,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也影響了漢族,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A、B、D項都是材料現象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排除。C項所述為八王之亂的影響,與題意不符。C1.他266年稱帝建國后采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社會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他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三國時代,成為又一位統一全國的皇帝?!八笔牵? )A.司馬懿 B.司馬炎 C.司馬昭 D.司馬睿2.西晉的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斗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紫色絲綢做成長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織錦做出更華麗的步障50里。這充分說明了( )A.統治階級的腐朽 B.社會經濟的繁榮 C.制糖技術的發達 D.絲織技術的高超3.西晉時期,中原人口逃往南方的數以十萬計,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與此緊密相關的事件是( )A.黃巾起義 B.八王之亂 C.三國鼎立 D.淝水之戰4.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內遷。這些游牧民族主要包括( )①匈奴族 ②鮮卑族 ③蒙古族 ④滿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晉初期,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27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材料二(匈奴)左賢王劉宣等竊議曰:“……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晉書·劉元海載記》(1)西晉初年為什么要恢復分封制,大封同姓為王?這種做法造成了怎樣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馬氏骨肉相殘”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八王亂》講述了西晉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八王之亂。下列有關八王之亂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八王之亂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 ②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 ③使當時米價飛漲,貴到一萬錢一石 ④發生在晉武帝時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五胡”內遷最突出的歷史作用是( )A.促進了我國民族交融 B.使我國古代人口分布更趨合理C.促進遷入地的生產方式更新 D.幫助遷入地人民進行壓迫斗爭3.(2019·北京中考)下圖示意圖反映出( )A.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B.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C.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D.魏晉時期政權并立4.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詩》中:“……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該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時期( )A.北方戰亂不斷 B.婦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經濟衰退5.漫畫是通過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欣賞下列漫畫,回答問題。(1)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該朝代的建立者是誰?都城在哪里?哪一年結束了分裂的局面?(2)八王之亂對西晉有何影響?(3)除了八王之亂外,導致西晉王朝短命的原因還有哪些?基礎通關1.B 【解析】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了吳國,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故B項正確。2.A【解析】題干材料表明西晉的大地主、大貴族非常奢侈腐化,反映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3.B【解析】西晉時期,中原人口逃往南方的數以十萬計,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徒高潮。與此緊密相關的事件是八王之亂。晉忠帝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在洛陽一帶展開長達16年的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紛紛遷往南方。故選B。4.B【解析】東漢末年以來,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族不斷內遷。因此,B項符合題意。5.(1)晉武帝認為,曹魏削弱所封諸王的勢力,導致曹氏孤立而亡。被封的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威脅中央政權。(2)八王之亂。長期戰亂,導致西晉從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南遷。能力提升1.C【解析】八王之亂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當時來價飛漲,貴到一萬錢一石,人民飽受痛苦。八王之亂發生于晉忠帝時期,故④說法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④的選項即可。2.A【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內遷,與漢族雜居相處,促進了我國的民族大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生產方式落后于中原,C項說法錯誤;B、D兩項明顯不屬于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最突出的歷史作用。A項符合題意,故選A。3.C【解析】分析圖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丞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區;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它主要拉制西南地區;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主要拉制東南地區。266年,司馬炎(晉武帝)建立西晉,都城洛陽。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所以示意圖反映出統一趨勢不斷加強。4.A【解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較為動蕩的時期,這一時期戰爭不斷,政權分裂更替頻繁。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歷史時期,為日后隋唐時期國家重新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該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不斷。5.(1)司馬炎。洛陽。280年。(2)西晉從此衰落。(3)西晉的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內遷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晉統治階級的壓迫,民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少數民族的上層利用西晉內亂的機會起兵反晉,推翻了西晉的統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原卷版).doc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答案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