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18課 《東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習目標】1.了解東晉興亡的基本史實。2.知道南朝政權的更替及南朝政治的特點。3.掌握東晉南朝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和表現。4.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重點:政權更替及江南地區的開發。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1.核心素養: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本課教學活動結合地圖,講授東晉、南朝政治,培養學生時空觀念;2.結合史料,進行對比歸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1.歷史故事法——講述聞雞起舞、擊樣中流等歷史故事,理解東晉十六國并存的局面。2.圖片賞析法——利用教材“南朝牛車畫像磚”“南朝青瓷蓮花尊”等圖片,感知南朝時南方經濟的發展。3.圖示法——通過西晉興亡、東晉十六國、南朝三個歷史發展階段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東晉的興亡年,內遷的 滅掉西晉。317年,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 重建晉王朝,以 為都城,史稱 。2.司馬睿在政治上依靠 ,在軍事上依靠 。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3.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 ”的景象。年,東晉滅亡。南朝的政治1.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 、 、 、 城都在,歷史上統稱為“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3.梁武帝之后,南朝政治混亂。在南北實力對比中, 處于明顯劣勢。江南地區的開發1.秦漢時期, 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江南地區農業生產落后。2.人口遷徙:西晉末年以來,北方人民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南遷。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區輸送了大量的 ,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 和 ,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 。3.農業成就: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改進犁耕,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 由原來的直播變成 ,這是水稻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普遍實行了麥稻兼作,還出現了雙季稻。此外還發展 、 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多種經營。4.手工業成就:在 、 、 、 、 、 、 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5.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 的繁榮。南朝時的 ,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材料 東晉建立之后,雖然皇室及大多數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而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東晉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的多次北伐行動。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恢復中原。探究 東晉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例1】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和西北的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在內遷的少數民族中滅掉西晉的是( )A.氐族 B.匈奴 C.鮮卑族 D.羌族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北方陷入了“十六國”的混戰時期。故選B項。答案:B跟蹤訓練1.東晉的建立者是( )A.司馬炎 B.司馬睿 C.司馬懿 D.司馬昭2.東晉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陽 C.長安 D.成都材料 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大在北方,長江以南的地區還非常落后……東晉期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產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當時江南地區社會生產展的什么變化?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例2】促成南朝時期江南經濟開始趕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觀原因是( )A.南朝的社會環境相對穩定B.北方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傳入南方C.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D.南朝統治者注意調整統治政策解析:本題為因果關系選擇題,主要考查學對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的理解能力。題目關鍵對客觀原因的理解,從題中選項分析,B、C、三項都有人為因素,應屬主觀方面的原因,而A項無人為因素,所以應選A項。答案:A跟蹤訓練3.秦漢時期國家的經濟重心在( )A.江南地區 B.長江流域 C.黃河流域 D.嶺南地區4.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 )①輸送了大量勞動力 ②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 ③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④增加了就業的壓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自然條件好 C.南方統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人南遷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得到發展的原因(2018˙青島中考)“自東漢末年以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嘤陂L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辟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辈牧媳砻鹘系貐^“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遷 ②社會比較安定 ③統治者的重視 ④自然條件優越材料體現的江南地區“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比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①②④符合題意;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A。A1.東晉初年,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其中“馬”和“王”分別指的是( )A.司馬昭和王莽 B.司馬炎和王維 C.司馬睿和王導 D.司馬睿和王猛2.“隨著江南的開發,南方經濟逐漸趕上北方。東晉南朝時期,江南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農田,水稻產量提高,麥、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廣?!辈牧戏从车氖墙系貐^( )A.手工業發展情況 B.商業發展情況 C.海外貿易發展情況 D.農業發展情況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下列屬于它的表現的是( )A.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技術B.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C.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D.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4.(2019·連云港中考)“江南之為國盛矣……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直接說明江南地區( )A.得到大規模開發 B.自然條件優越 C.人口數量增加 D.社會環境安定5.東晉、南朝是由漢人在南方建立的政權,這一時期社會秩序總體比較穩定。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朝代更迭】南朝是中國歷史上朝代更選較快的一段歷史時期。(1)寫出南朝朝代更迭的先后順序。【北民南遷】(2)北方人民從什么時間開始大規模南遷?(3)北方人民南遷對南方產生了什么影響?【江南開發】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4)試舉一例說明此時南方經濟的發展。1.(2018·廣東中考)從東漢桓帝(永壽二年)到西晉統一前的125年間,全國人口減少了3390多萬,平均每年減少近28萬。這一時期人口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動蕩,戰亂頻繁 B.人口南遷,土地荒蕪C.北方自然條件惡劣 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2.(青島中考)某中學春秋史社的同學們正在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原因”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下列各項能入選該主題的是( )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③國家統一 ④江南地區社會秩序比較安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經過東吳至南朝劉宋時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開發,江南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如果你是這一時期江南地區的農民,你不可能見到的景象是( )A.水稻實行育秧移栽 B.普遍實行麥稻兼作 C.普遍種植玉米 D.推廣和改進犁耕4.(濰坊中考)李白的詩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晉都城洛陽被攻破時,中原人民紛紛南遷的境況。此現象的積極影響是( )A.加劇了南方的混亂局面 B.使南北人口結構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劇減少 D.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氐、羌、匈奴、羯、鮮卑等少數民族開始內遷到黃河流域。以匈奴人滅西晉為序幕,各民族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他們彼此征戰,人民被屠殺,牛馬被掠奪,城市化為廢墟,田地大量荒蕪。為躲避戰亂,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材料二 東晉南朝時,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水稻產量提高,除了主要種植水稻外,還普遍實行稻麥兼作。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材料三 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各族之間既有斗爭又有交融。(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眾紛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與材料二中“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請加以說明。(3)閱讀材料三并根據所學知識,說說北方地區各民族之間交融在經濟上的表現。(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你對如何發展經濟的認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18課 《東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習目標】1.了解東晉興亡的基本史實。2.知道南朝政權的更替及南朝政治的特點。3.掌握東晉南朝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和表現。4.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重點:政權更替及江南地區的開發。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1.核心素養: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本課教學活動結合地圖,講授東晉、南朝政治,培養學生時空觀念;2.結合史料,進行對比歸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1.歷史故事法——講述聞雞起舞、擊樣中流等歷史故事,理解東晉十六國并存的局面。2.圖片賞析法——利用教材“南朝牛車畫像磚”“南朝青瓷蓮花尊”等圖片,感知南朝時南方經濟的發展。3.圖示法——通過西晉興亡、東晉十六國、南朝三個歷史發展階段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東晉的興亡316 年,內遷的 匈奴人 滅掉西晉。317年,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 司馬睿 重建晉王朝,以 建康 為都城,史稱 東晉 。2.司馬睿在政治上依靠 王導 ,在軍事上依靠 王敦 。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3.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 王與馬,共天下 ”的景象。420 年,東晉滅亡。南朝的政治1.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 宋 、 齊 、 梁 、 陳 城都在,歷史上統稱為“ 南朝 "。宋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3.梁武帝之后,南朝政治混亂。在南北實力對比中, 南朝 處于明顯劣勢。江南地區的開發1.秦漢時期, 黃河流域 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江南地區農業生產落后。2.人口遷徙:西晉末年以來,北方人民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南遷。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區輸送了大量的 勞動力 ,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 生產工具 和 生產技術 ,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 迅速發展 。3.農業成就: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改進犁耕,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 水稻 由原來的直播變成 育秧移栽 ,這是水稻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普遍實行了麥稻兼作,還出現了雙季稻。此外還發展 種桑養蠶 、 培植果樹 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多種經營。4.手工業成就:在 繅絲 、 織布 、 制瓷 、 冶鑄 、 造船 、 造紙 、 制鹽 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5.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 城市 的繁榮。南朝時的 建康 ,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材料 東晉建立之后,雖然皇室及大多數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而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東晉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的多次北伐行動。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恢復中原。探究 東晉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由于東晉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終未能恢復中原。【例1】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和西北的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在內遷的少數民族中滅掉西晉的是( )A.氐族 B.匈奴 C.鮮卑族 D.羌族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北方陷入了“十六國”的混戰時期。故選B項。答案:B跟蹤訓練1.東晉的建立者是( )A.司馬炎 B.司馬睿 C.司馬懿 D.司馬昭2.東晉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陽 C.長安 D.成都材料 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大在北方,長江以南的地區還非常落后……東晉期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產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當時江南地區社會生產展的什么變化?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提示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例2】促成南朝時期江南經濟開始趕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觀原因是( )A.南朝的社會環境相對穩定B.北方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傳入南方C.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D.南朝統治者注意調整統治政策解析:本題為因果關系選擇題,主要考查學對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的理解能力。題目關鍵對客觀原因的理解,從題中選項分析,B、C、三項都有人為因素,應屬主觀方面的原因,而A項無人為因素,所以應選A項。答案:A跟蹤訓練3.秦漢時期國家的經濟重心在( )A.江南地區 B.長江流域 C.黃河流域 D.嶺南地區4.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 )①輸送了大量勞動力 ②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 ③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④增加了就業的壓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自然條件好 C.南方統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人南遷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得到發展的原因(1)南方戰亂較少,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淝水之戰東晉的勝利,再次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經濟的發展進程沒有被打斷。(2)人口南遷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3)南北方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4)南方一些統治者實行了一些有利于生產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的發展。(5)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而且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優越,而黃河流域開發后過度砍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2018˙青島中考)“自東漢末年以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苦于長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辟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辈牧媳砻鹘系貐^“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遷 ②社會比較安定 ③統治者的重視 ④自然條件優越材料體現的江南地區“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比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①②④符合題意;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A。A1.東晉初年,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其中“馬”和“王”分別指的是( )A.司馬昭和王莽 B.司馬炎和王維 C.司馬睿和王導 D.司馬睿和王猛2.“隨著江南的開發,南方經濟逐漸趕上北方。東晉南朝時期,江南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農田,水稻產量提高,麥、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廣?!辈牧戏从车氖墙系貐^( )A.手工業發展情況 B.商業發展情況 C.海外貿易發展情況 D.農業發展情況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下列屬于它的表現的是( )A.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技術B.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C.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D.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4.(2019·連云港中考)“江南之為國盛矣……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边@直接說明江南地區( )A.得到大規模開發 B.自然條件優越 C.人口數量增加 D.社會環境安定5.東晉、南朝是由漢人在南方建立的政權,這一時期社會秩序總體比較穩定。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朝代更迭】南朝是中國歷史上朝代更選較快的一段歷史時期。(1)寫出南朝朝代更迭的先后順序。【北民南遷】(2)北方人民從什么時間開始大規模南遷?(3)北方人民南遷對南方產生了什么影響?【江南開發】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4)試舉一例說明此時南方經濟的發展。1.(2018·廣東中考)從東漢桓帝(永壽二年)到西晉統一前的125年間,全國人口減少了3390多萬,平均每年減少近28萬。這一時期人口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動蕩,戰亂頻繁 B.人口南遷,土地荒蕪C.北方自然條件惡劣 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2.(青島中考)某中學春秋史社的同學們正在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原因”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下列各項能入選該主題的是( )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③國家統一 ④江南地區社會秩序比較安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經過東吳至南朝劉宋時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開發,江南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如果你是這一時期江南地區的農民,你不可能見到的景象是( )A.水稻實行育秧移栽 B.普遍實行麥稻兼作 C.普遍種植玉米 D.推廣和改進犁耕4.(濰坊中考)李白的詩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晉都城洛陽被攻破時,中原人民紛紛南遷的境況。此現象的積極影響是( )A.加劇了南方的混亂局面 B.使南北人口結構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劇減少 D.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氐、羌、匈奴、羯、鮮卑等少數民族開始內遷到黃河流域。以匈奴人滅西晉為序幕,各民族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他們彼此征戰,人民被屠殺,牛馬被掠奪,城市化為廢墟,田地大量荒蕪。為躲避戰亂,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材料二 東晉南朝時,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水稻產量提高,除了主要種植水稻外,還普遍實行稻麥兼作。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材料三 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各族之間既有斗爭又有交融。(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眾紛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與材料二中“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請加以說明。(3)閱讀材料三并根據所學知識,說說北方地區各民族之間交融在經濟上的表現。(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你對如何發展經濟的認識。基礎通關1.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東晉是司馬睿建立的,司馬睿能夠建立東晉,當上立帝,得益于以王導為首的南北大族的擁戴,司馬睿在即位大典上邀請王導與其共坐御床,時稱“王與馬,共天下”,C項符合題意。司馬昭是西晉建立者司馬炎的父親,王莽是篡奪西漢政權的外戚,A項排除;司馬炎是西晉開國皇帝,王維是唐朝詩人,B項排除;王猛是前秦丞相,D項排除。2.D【解析】題干材料涉及農田、農作物等,據此可知反映的是江南地區農業發展情況。3.D【解析】A、B兩項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C項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產生的影響,D項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4.A【解析】“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說明江南地區農業發達,江南地區已經得到大規模開發。5.(1)宋、齊、梁、陳。(2)4世紀初。(3)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4)水稻由原來的直接播種變為育秧移栽。能力提升1.A【解析】從東漢桓帝到西晉統一前,政局動蕩不安,戰亂頻繁,所以導致了全國人口的大量減少。B項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之一,故不符合題意;C項不符合事實;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D項錯誤。A項符合題意,故選A。2.D【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整個國家處于分裂狀態,③不能入選,排除含有③的選項。3.C【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主要表現在:水稻由原來的直播變成育秩移栽,這是水稻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普遍實行了麥稻兼作,五嶺以南地區還種植了雙季稻;農業生產技術也有很大的改進,包括推廣和改進犁耕,實行精耕細作。玉米于明朝時期傳入中國,選項C說法錯誤,故選C。4.D【解析】西晉末年,中原人民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大量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促進了南方的開發和民族交往,故選D項。5.(1)北方戰亂。(2)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3)內遷的各族人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術,逐漸將原來從事畜牧業生產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學習畜牧經驗,還學習和接受他們的食物、用具等。(4)需要穩定的生產環境;重視人才;相互學習;等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 《東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原卷版).doc 第18課 《東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答案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