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科學精講精練(十四):滑輪組的受力分析【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科學精講精練(十四):滑輪組的受力分析【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可以看做一個變形的杠桿,如圖所示,滑輪的軸相當于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輪的半徑,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G,所以不省力。因此,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
動滑輪也可以看做一個變形的杠桿,如圖所示,支點o在滑輪的邊緣上,動力臂為阻力臂的2倍,故動力F是阻力F的二分之一,即動滑輪能夠省一半力。因此,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使用動滑輪費一倍的距離,如物體上升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
二、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幾種情況
定滑輪 動滑輪
圖示
表達式 F=G F=F摩,F摩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 F=(G+G輪)/2S繩=2h物v繩=2v物 F=F摩/ 2S繩=2h物v繩=2v物 F=2G+G輪S輪=s物/2v輪=v物/2 F=2F摩S輪=s物/2v輪=v物/2
三、滑輪組
例1、如圖所示,用l0N的力F豎直向上拉動滑輪,物體A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2m,滑輪的效率為8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拉力做的有用功為8J B.拉力F的功率為4W
C. A的重力為5N D.滑輪重力為4N
例2、如所示的滑輪組,掛上砝碼a、b后恰好平衡,若不計動滑輪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掛一個質量相等的小砝碼,將出現(  )
A.a下降 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條件不足,不能判斷
例3、如圖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輪,使足夠長的物體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若不計滑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和滑輪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有(  )
A.B受到的摩擦力為3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輪移動的速度為0.2m/s
C.繩子拉物體A的功率為2W
D.在運動過程中若將拉力F增大到1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仍為3N
例4、小強用如圖所示裝置在10s內將重為450N的貨物勻速提升2m,此過程中拉力F的功率為120W,不計繩子的重和滑輪與轉軸之間的摩擦。求:
(1)小強拉繩子的速度;
(2)拉力F的大小;
(3)動滑輪的重力。
1.如圖所示裝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M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彈簧秤讀數為10牛,物體M的運動速度為1米/秒(若不計滑輪與繩子質量、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滑輪與軸間的摩擦)。那么在此過程中( )
A.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5牛 B.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10牛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20瓦 D.1秒內滑輪對物體M做功為10焦
2.如圖裝置中,物體A重100N,物體B重5N,在物體B的作用下,物體A在水平作勻速直線運動,則如果在物體A上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力的功率為10W,使物體B勻速上升3m所用的時間為(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不計繩重) ( )
A.3s B.9s C.1.5s D.6s
3.如圖所示,F1=4N,F2=3N,此時物體A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B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A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F2的功率為0.6W
B.彈簧測力計讀數為9N
C.物體A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體A可能向左運動
4.在拓展課上,小泉同學模擬某建筑工地上拉動工件的情景,設置了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他用該滑輪組在4秒內將一個重為100牛的物體,沿著水平地面勻速拉動了2米。人的拉力為18牛,物體移動時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物重的0.35倍,不計繩重及機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動滑輪受到的重力。
1.如圖所示,用同一個動滑輪先后提升同一物體,使物體以相同速度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別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是P甲和P乙。若不計摩擦、動油輪重和繩重,則F甲與F乙、P甲與P乙之間的大小關系是(  )
A.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2.如圖所示裝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M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彈簧秤讀數為10N,物體M的運動速度為1m/s(若不計滑輪與繩子質量、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滑輪與軸間摩擦)。那么在此過程中(  )
A.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5N
B.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10N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20W
D.1s內滑輪對物體M做功為10J
3.如圖所示,物體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通過滑輪組拉著物體B,此時物體B保持靜止狀態。當只用豎直向下4N的力F1拉重為2N的物體A時,物體B以0.2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當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體B時,物體A以0.3m/s速度勻速上升。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滑輪間的摩擦,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物體B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18N B.拉力F2大小為24N
C.拉力F1的功率為0.8W D.拉力F2的功率為2.4W
4.如圖所示,站在小車上的男孩在繩子末端施加50N的水平拉力F,物體M和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勻速直線運動,物體M速度為0.2m/s,小車速度為0.3m/s,則地面對物體M的摩擦力為 N,2s后小孩拉繩做的功為 J.(不計繩重、滑輪重以及繩與滑輪的摩擦)
參考答案
例1、A
【解析】A.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l0N×1m=10J,W有用=10J×80%=8J,故A正確;
B.拉力F的功率為P=FV=l0N×=4W×0.2m/s=8W,故B錯誤;
C.A的重力為4N,由公式,解得G=4N,故C錯誤;
D.W額外=W總-W總=10J-8J=2J ,G動×1米=2J ,解得G動=2N,滑輪重力為2N ,故D錯誤。
例2、B
【解析】由圖知,此滑輪組由2段繩子承擔物重。不計動滑輪重,當ab平衡時,Gb=1/2Ga。
若ab處各加一個質量相等的砝碼,設其重力為G,則:
定滑輪右端的拉力為:Fb=Gb+G;
顯然:Fb>Fa.所以a上升。
例3、D
【解析】以B為研究對象,本題中它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對它向左的拉力,物體A對它的向右的摩擦力。當B與A發生相對運動時,無論如何拉滑輪,B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所以B始終處于平衡狀態,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以知道B受到的摩擦力為3N,方向向右。此滑輪是動滑輪,繩子移動速度是滑輪移動速度的2倍,所以滑輪移動速度為0.1m/s。若不計各種摩擦和滑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等,A對繩子的拉力等于拉力F的一半,繩子拉物體A的力為5N,拉力的功率為1w
例4、(1)V物==0.2m/s v=3v物=0.6m/s
(2)F==200N
(3)3F=G動+G物 G動=3F-G物=600N-450N=150N
【解析】(1)首先根據計算物體上升的速度,再根據v=nv物計算小強拉繩子的速度;
(2)已知拉力的功率和速度,根據公式計算拉力F的大小;
(3)動滑輪受到向上的3個拉力F,向下的物體重力G物和動滑輪的重力G動,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到:3F=G動+G物,據此計算出動滑輪的重力即可。
1.C
【解析】A、B項,該滑輪為動滑輪,且;由于物體做勻速運動,摩擦力等于牽引力,,故A、B項均錯誤;
C、D項,1s內物體移動的距離:,力F移動的距離:,拉力F做功:,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故C項正確,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
2.A
【解析】物體A在物體B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時:
拉動A向左運動時,A受力如圖:
則有:
又因為,則:
因此拉力F做功為:
由得,所用時間為:
故BCD項錯誤,A項正確;
3.D
【解析】A、由圖知,水平使用滑輪組,n=2,拉力端移動速度v=2v物=2×0.1m/s=0.2m/s,拉力做功功率P2=F2v=3N×0.2m/s=0.6W,故A正確;
B、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F2=3×3N=9N,故B正確;
C、對于物體A,受到的力:
B向左的摩擦力fB=2F2=2×3N=6N、
向右的拉力F1=4N、
因為A靜止,所以地面向右的摩擦力f地=fB-F1=6N-4N=2N,所以物體A與地面之間有摩擦力,故C正確;
D、如果增大F2,B將做加速運動,B對A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B與A之間的摩擦力不變,A受力不變,還是處于靜止狀態,故D錯
4.(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為72J。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18W。
(3)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1N。
【解析】(1)由圖知,n=2,則繩端移動的距離:s繩=ns物=2×2m=4m,
人的拉力所做的功:W=Fs繩=18N×4m=72J;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因為物體移動時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物重的0.35倍,
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0.35G=0.35×100N=35N;
因物體勻速移動時處于平衡狀態,物體受到的拉力F拉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所以,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F拉=f=35N,
G動=nF-F拉=2×18N-35N=1N
1.C
【解析】由題知,兩裝置都不計摩擦、動滑輪重和繩重,提升物體的重相同,甲圖,拉力作用在動滑輪的軸上,費一倍的力,即F甲=2G;乙圖,拉力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F乙=G/2,故F甲>F乙 ,AD錯誤;
物體上升的速度相同,則拉力端的速度分別為:v甲=v物/2,v乙=2v物,甲圖拉力的功率:P甲=F甲v甲=2G×v物/2 =Gv物;乙圖拉力的功率:P乙=F乙v乙=G/2×2v物=Gv物,故P甲=P乙,C正確,B錯誤,故選C。
2.C
【解析】如圖所示,n=2,物體做勻速運動,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f=nF=2×10N=20N;彈簧測力計移動的速度v′=nv物=2×1m/s=2m/s,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10N×2m/s=20W,1s內滑輪對物體M做功W=fs=fv物t=20N×1m/s×1s=20J。
3.C
【解析】由圖可知,連接動滑輪繩子的股數n=3,
A、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滑輪間的摩擦,
當B水平勻速向右運動時,由力的平衡條件得物體B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f=n(F1+GA)=3×(4N+2N)=18N,故A正確;
B、水平向左勻速拉物體B時,因B對水平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不變,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仍然為18N,
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拉力F2:F2=nGA+f=3×2N+18N=24N,故B正確;
C、用力F1豎直向下拉物體A時,物體A的速度:vA=nvB=3×0.2m/s=0.6m/s,
則拉力F1的功率:P1=F1vA=4N×0.6m/s=2.4W,故C錯誤;
則拉力F2的功率:P2=F2vB′=24N×0.1m/s=2.4W,故D正確。
4.150;150
【解析】(1)使用滑輪組水平拉動物體時,根據公式計算物體M受到的摩擦力;
(2)首先根據s1=vt計算出人相對物體移動的距離,再根據s2=ns1計算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最后根據W=Fs2計算小孩做的功。
【解答】(1)由圖知,有3股繩子承擔摩擦阻力,根據可知,地面對物體M的摩擦力f=nF=3×50N=150N;
(2)由題知,物體M速度v物=0.2m/s,小車速度v車=0.3m/s,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相對速度:v=v車+v物=0.3m/s+0.2m/s=0.5m/s,
2s后人相對于物體移動的距離:s1=vt=0.5m/s×2s=1m,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2=3s1=3×1m=3m,
小孩拉繩做的功,W=Fs2=50N×3m=150J。
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精講精練”講義(十四)
滑輪組的受力分析
知識精講
典型例題
課內精練
課后提分
典型例題
課內精練
課后提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广德县| 喀喇沁旗| 德清县| 司法| 桃园市| 沁源县| 华阴市| 五华县| 横峰县| 宝山区| 绵阳市| 鄯善县| 神农架林区| 定边县| 家居| 玉龙| 福海县| 精河县| 巨鹿县| 淳化县| 玉林市| 汉川市| 郸城县| 五常市| 神农架林区| 崇左市| 黎川县| 双城市| 永靖县| 含山县| 泸西县| 汾阳市| 鹰潭市| 剑阁县| 内江市| 吉首市| 卫辉市| 昌邑市| 山阴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