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5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5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四十五講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一、學習指引
(一)知識要點
1.呼吸作用
(1)定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應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3)場所:活細胞細胞質內(線粒體)。
(4)實質: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實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5)意義:呼吸作用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體就迅速死亡。
(6)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溫度:溫度適當升高,呼吸作用加強;溫度過高,呼吸作用減弱。
②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強。
③氧氣: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加強。
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大,超出正常值時,抑制呼吸作用。在貯藏蔬菜、水果、糧食時采用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延長貯藏時間。
(7)應用
①淹水時及時排澇,耕種時松土等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在貯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以及保存水果時,要設法降低呼吸強度。
③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曬干)、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④在溫室栽培瓜果蔬菜時,適當降低夜間溫度,可減少植物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增加晝夜溫差,達到增產的效果。
2.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3)實質(1)物質轉化: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
(2)能量轉化:將太陽能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4)影響因素
①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著光照的增強而增強,當增強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強,因此中午光照最強的時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強的時候。
②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強而增強。溫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以提高產量。
③溫度: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植物在10~35℃正常光合作用,25~35℃最適宜。
(5)應用:合理密植、間作套種等。
(6)意義:(1)為動物和人提供有機物。(2)是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來源。
(3)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二)方法指導
右圖實驗證明了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不能證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檢驗
二氧化碳的產生需要用澄清石灰水。燃燒
的條件之一就是充足的氧氣(助燃劑)。
典型例題
【例1】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
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例2】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
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錯誤的是 (   )
A.0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
B.a、c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均相等
C.該植株一晝夜內在b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
D.12時附近,光合作用強度有所下降
【例3】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1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___ ____ ;
(2)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分析原因是_ (3)植物吸收或釋放O2的主要通道是圖2中葉片的__ 結構。過去人們一直對光合作用產物O2的來源感到疑惑。科學家利用中子數不同的兩種氧原子18O和16O標記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進行了圖3、圖4實驗,可以判斷產生的O2來自于____ ____ 。
【例4】(2021紹興)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敏對植物產生氧氣的條件和場所進行了研究。
實驗一:取兩個相同的密閉玻璃罩,甲中放入點燃的蠟燭, 乙中放入與甲
相同的點燃蠟燭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圖甲乙)。
觀察并記錄現象,得出結論:植物可以產生氧氣。
實驗二:在圖甲、乙實驗基礎上,進一步實驗得出:植物在光照條件下才能
產生氧氣。
實驗三:用水綿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里,然后用
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一側,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
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圖丙);
②將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
的周圍(如圖丁)。
根據實驗回答:
(1)小敏根據 現象得出實驗一的結論。
(2)要得出實驗二的結論,請設計“進一步實驗”的必要步驟是: 。
(3)實驗三中使用好氧細菌的目的是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第四十五講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步練習
基礎鞏固
1.如圖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達式,四個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
A.a、b表示的生理過程分別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B.A、B表示的物質分別是二氧化碳和有機物
C.b過程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無意義
D.a過程能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 B
   
C D
A.如圖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
B.如圖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如圖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如圖曲線可以表示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蒸騰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
3.將某植物栽培于密閉玻璃溫室內,如圖為某一晴天一晝夜內CO2(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b段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B.bc段植物體內有機物不斷積累
C.bd段玻璃罩內的氧氣濃度一直上升
D.b、c點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4.居里夫人曾經說過: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偉大的魔術。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見證了一代代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科學品質和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到目前為止,共有8次諾貝爾獎的桂冠被從事光合作用研究的12名科學家摘取。下列相關經典實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的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無機鹽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緣故
B. 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綠色植物可以更新因為動物呼吸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C. 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的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而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D. 在上述的相關實驗中,可以通過測定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氣的釋放量以及有機物的積累量來表示植物實際光合作用的強度
5.科學探究過程中,人們經常利用圖像清晰地呈現實驗數據的變化規律,下列有關圖像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時肺容量的變化,則ab段表示呼氣過程,此時膈肌舒張
B. 若乙圖表示種子萌發過程中干重的變化,則在a點時幼苗轉綠并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 若丙圖a、b曲線分別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則20℃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D. 若丁圖表示某植物葉片光合強度變化,則從B點開始該葉片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6.將盆栽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閉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以測得的二氧化碳減少量和增加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減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 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相同
B. 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30℃
C. 35℃時,有光情況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 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0℃比30℃時植物生長快
7.如圖從沒有經過饑餓處理的植物的同一葉片上陸續取下面積、厚薄相同的葉圓片,稱其干重。假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溫度不變,葉片內有機物不向其他部位轉移。則葉圓片Z在2小時內的有機物制造量為( )
A.(X﹣Y)g B.(Z﹣Y)g C.(Z+X﹣2Y)g D.(Z﹣Y)g
8.將一盆綠色植物放在一個透明密閉的玻璃容器內,通過改變光照強度來影響植物的生命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容器內的CO2濃度變化如的標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B段CO2濃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B.BC段CO2濃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
C.實驗進程中的T1時刻,該植物體內有機物重量最多
D.由于C點低于A點,所以T2時刻植物的有機物重量較T0時刻低
9.用新鮮的大豆葉進行如圖裝置所示的實驗,將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
分析D處氣體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處
B.O2量與B處相等
C.無CO2和O2
D.CO2量多于B處
10.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制造的有機物質量來表示。某同學按下列步驟測量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①選取n張對稱性良好的樟樹葉片,將每張葉片標記為如圖的A、B兩部分;
②將葉片的A部分作遮光處理,B部分不作處理;
③光照小時后,在所選的每張葉片A、B的對應部位各截取面積為S的小方片,分別烘干,稱得A部分小方片總質量為mA,B部分小方片總質量mB;
④計算出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量上有什么要求? 。
(2)另一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在測量時沒有考慮光合作用產物會運出葉片,這樣會使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___ _ 。
A.摘下葉片以切斷葉柄
B.環剝葉柄以切斷篩管
C.破壞葉柄木質部以切斷導管
(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 ____ __ 。(用字母表示)
二、能力拓展
11.某綠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如圖所示,圖中d點的出現與葉片中的__ __(填結構名稱)有關,該植物一天中體內有機物積累最多出現在__ __(填字母)點。
第11題圖 第12題圖
1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區以提質增效為出發點,因地制宜的引導農村發展設施農業,目前,我區許多貧困戶因大棚蔬菜種植已逐漸脫貧。請據圖回答:
(1)為了幫助大棚種植戶提高產量,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他們在春季的一個晴天,對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進行一晝夜測定,并繪制如圖甲所示的曲線。在曲線AB段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原因是此時植物主要進行__ _作用。
(2)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點,他們設置了如圖乙、丙的實驗裝置,乙內裝有正在萌發的蠶豆種子(瓶中有適量的水),丙為一盆蠶豆苗(經過暗處理)。將丙用無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與乙裝置進行連接(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并將其放在陽光下。
①蠶豆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屬于__ _植物。
②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發現玻璃箱內壁上有水珠,主要是因為葉片進行__ _作用的結果。
③打開閥門后,乙裝置中的___ ____氣體會進入丙裝置。
13.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所示的柱狀圖。請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中,葉在29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質量是_ __mg。
(2)圖乙是29 ℃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__ _。
(3)若溫度由29 ℃改為27 ℃,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 __(填“上”或“下”)方。
(4)請寫出由植物葉片氣孔釋放的氣體: _。
14.研究發現不同品種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選取A、B、C三個品種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陽的葉片5片,測定并計算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復三次取平均值,結果如下。
品種 A B C
葉綠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請回答:
(1)實驗中每個品種選取6株的目的是__ __。
(2)測定光合作用速率時,主要控制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__ __相同。
(3)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 _。
15.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在透明密閉小室內放置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使小室內CO2的量保持恒定)進行了有關實驗。在不同強度光照條件下,根據毛細管內水柱的移動距離測得小室內氣體體積變化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光照強度/klx 0 5 10 20 30 40
氣體體積變化量/μL /(cm2·min) -0.25 +0.5 +1.2 +1.7 +1.7 +1.7
(1)該小組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實驗過程中要改變光照強度,可進行的操作是__
(2)實驗中,光照可能會引起小室內氣體的膨脹或收縮而造成誤差,必須設置對照實驗,對照組的小室內應放置_ __和二氧化碳緩沖液。比較兩組實驗結果,進行矯正,矯正后結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數據可得,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是 (3)若用此裝置測定葉片呼吸作用的速率,則需對裝置做哪兩處改進?
16.冬天,我省的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在溫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進行無土栽培。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菜農常采用白天適當增強光照,夜晚適當降低室溫的措施,以提高蔬菜產量。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 增強,降低溫度可使 減弱,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
(2)菜農常常對溫室內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溫室內的CO2濃度也大大增加。CO2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無土栽培也稱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養液時,除了考慮到溶液的酸
堿度、含氧量外,還應該考慮到無機鹽的 。
某溫室從16點開始持續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O2體積分數的
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試分析:曲線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檢測結果表明,要提高溫室內的蔬菜產量必須適時通風。你認為
每天通風的時間最好選在曲線 區段相對應的時間內進行。第四十五講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一、學習指引
(一)知識要點
1.呼吸作用
(1)定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應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3)場所:活細胞細胞質內(線粒體)。
(4)實質: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實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5)意義:呼吸作用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體就迅速死亡。
(6)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溫度:溫度適當升高,呼吸作用加強;溫度過高,呼吸作用減弱。
②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強。
③氧氣: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加強。
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大,超出正常值時,抑制呼吸作用。在貯藏蔬菜、水果、糧食時采用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延長貯藏時間。
(7)應用
①淹水時及時排澇,耕種時松土等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在貯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以及保存水果時,要設法降低呼吸強度。
③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曬干)、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④在溫室栽培瓜果蔬菜時,適當降低夜間溫度,可減少植物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增加晝夜溫差,達到增產的效果。
2.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3)實質(1)物質轉化: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
(2)能量轉化:將太陽能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4)影響因素
①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著光照的增強而增強,當增強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強,因此中午光照最強的時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強的時候。
②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強而增強。溫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以提高產量。
③溫度: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植物在10~35℃正常光合作用,25~35℃最適宜。
(5)應用:合理密植、間作套種等。
(6)意義:(1)為動物和人提供有機物。(2)是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來源。
(3)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二)方法指導
右圖實驗證明了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不能證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檢驗
二氧化碳的產生需要用澄清石灰水。燃燒
的條件之一就是充足的氧氣(助燃劑)。
典型例題
【例1】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
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例2】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
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錯誤的是 ( C )
A.0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
B.a、c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均相等
C.該植株一晝夜內在b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
D.12時附近,光合作用強度有所下降
【例3】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1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___乙____ ;
(2)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分析原因是_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____ ;
(3)植物吸收或釋放O2的主要通道是圖2中葉片的__氣孔_ 結構。過去人們一直對光合作用產物O2的來源感到疑惑。科學家利用中子數不同的兩種氧原子18O和16O標記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進行了圖3、圖4實驗,可以判斷產生的O2來自于____水____ 。
【例4】(2021紹興)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敏對植物產生氧氣的條件和場所進行了研究。
實驗一:取兩個相同的密閉玻璃罩,甲中放入點燃的蠟燭, 乙中放入與甲
相同的點燃蠟燭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圖甲乙)。
觀察并記錄現象,得出結論:植物可以產生氧氣。
實驗二:在圖甲、乙實驗基礎上,進一步實驗得出:植物在光照條件下才能
產生氧氣。
實驗三:用水綿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里,然后用
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一側,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
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圖丙);
②將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
的周圍(如圖丁)。
根據實驗回答:
(1)小敏根據 乙圖中蠟燭燃燒時間比甲圖中長 現象得出實驗一的結論。
(2)要得出實驗二的結論,請設計“進一步實驗”的必要步驟是: 增加一組實驗,與乙圖實驗器材相同,將點燃的蠟燭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處理,觀察蠟燭燃燒情況并記錄 。
(3)實驗三中使用好氧細菌的目的是 指示氧氣產生的位置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產生氧氣的場所。
第四十五講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步練習
基礎鞏固
1.如圖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達式,四個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B )
A.a、b表示的生理過程分別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B.A、B表示的物質分別是二氧化碳和有機物
C.b過程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無意義
D.a過程能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D )
   
A B
   
C D
A.如圖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
B.如圖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如圖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如圖曲線可以表示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蒸騰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
3.將某植物栽培于密閉玻璃溫室內,如圖為某一晴天一晝夜內CO2(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ab段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B.bc段植物體內有機物不斷積累
C.bd段玻璃罩內的氧氣濃度一直上升
D.b、c點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4.居里夫人曾經說過: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偉大的魔術。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見證了一代代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科學品質和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到目前為止,共有8次諾貝爾獎的桂冠被從事光合作用研究的12名科學家摘取。下列相關經典實驗分析不正確的是( D )
A. 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的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無機鹽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緣故
B. 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綠色植物可以更新因為動物呼吸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C. 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的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而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D. 在上述的相關實驗中,可以通過測定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氣的釋放量以及有機物的積累量來表示植物實際光合作用的強度
5.科學探究過程中,人們經常利用圖像清晰地呈現實驗數據的變化規律,下列有關圖像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時肺容量的變化,則ab段表示呼氣過程,此時膈肌舒張
B. 若乙圖表示種子萌發過程中干重的變化,則在a點時幼苗轉綠并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 若丙圖a、b曲線分別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則20℃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D. 若丁圖表示某植物葉片光合強度變化,則從B點開始該葉片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6.將盆栽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閉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以測得的二氧化碳減少量和增加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減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 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相同
B. 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30℃
C. 35℃時,有光情況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 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0℃比30℃時植物生長快
7.如圖從沒有經過饑餓處理的植物的同一葉片上陸續取下面積、厚薄相同的葉圓片,稱其干重。假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溫度不變,葉片內有機物不向其他部位轉移。則葉圓片Z在2小時內的有機物制造量為( C )
A.(X﹣Y)g B.(Z﹣Y)g C.(Z+X﹣2Y)g D.(Z﹣Y)g
8.將一盆綠色植物放在一個透明密閉的玻璃容器內,通過改變光照強度來影響植物的生命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容器內的CO2濃度變化如的標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AB段CO2濃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B.BC段CO2濃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
C.實驗進程中的T1時刻,該植物體內有機物重量最多
D.由于C點低于A點,所以T2時刻植物的有機物重量較T0時刻低
9.用新鮮的大豆葉進行如圖裝置所示的實驗,將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
分析D處氣體成分最可能是( D )
A.O2量多于B處
B.O2量與B處相等
C.無CO2和O2
D.CO2量多于B處
10.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制造的有機物質量來表示。某同學按下列步驟測量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①選取n張對稱性良好的樟樹葉片,將每張葉片標記為如圖的A、B兩部分;
②將葉片的A部分作遮光處理,B部分不作處理;
③光照小時后,在所選的每張葉片A、B的對應部位各截取面積為S的小方片,分別烘干,稱得A部分小方片總質量為mA,B部分小方片總質量mB;
④計算出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量上有什么要求? 盡可能多 。
(2)另一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在測量時沒有考慮光合作用產物會運出葉片,這樣會使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___B__ 。
A.摘下葉片以切斷葉柄
B.環剝葉柄以切斷篩管
C.破壞葉柄木質部以切斷導管
(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 ______ 。(用字母表示)
二、能力拓展
11.某綠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如圖所示,圖中d點的出現與葉片中的__氣孔__(填結構名稱)有關,該植物一天中體內有機物積累最多出現在___f___(填字母)點。
第11題圖 第12題圖
1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區以提質增效為出發點,因地制宜的引導農村發展設施農業,目前,我區許多貧困戶因大棚蔬菜種植已逐漸脫貧。請據圖回答:
(1)為了幫助大棚種植戶提高產量,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他們在春季的一個晴天,對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進行一晝夜測定,并繪制如圖甲所示的曲線。在曲線AB段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原因是此時植物主要進行__呼吸_作用。
(2)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點,他們設置了如圖乙、丙的實驗裝置,乙內裝有正在萌發的蠶豆種子(瓶中有適量的水),丙為一盆蠶豆苗(經過暗處理)。將丙用無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與乙裝置進行連接(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并將其放在陽光下。
①蠶豆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屬于__被子_植物。
②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發現玻璃箱內壁上有水珠,主要是因為葉片進行__蒸騰_作用的結果。
③打開閥門后,乙裝置中的____二氧化碳____氣體會進入丙裝置。
13.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所示的柱狀圖。請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中,葉在29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質量是__9__mg。
(2)圖乙是29 ℃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__29__℃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的量相等__。
(3)若溫度由29 ℃改為27 ℃,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上__(填“上”或“下”)方。
(4)請寫出由植物葉片氣孔釋放的氣體:__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__。
14.研究發現不同品種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選取A、B、C三個品種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陽的葉片5片,測定并計算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復三次取平均值,結果如下。
品種 A B C
葉綠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請回答:
(1)實驗中每個品種選取6株的目的是__避免實驗的偶然性__。
(2)測定光合作用速率時,主要控制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__光照強度__相同。
(3)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不同品種的越橘,葉綠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__。
15.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在透明密閉小室內放置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使小室內CO2的量保持恒定)進行了有關實驗。在不同強度光照條件下,根據毛細管內水柱的移動距離測得小室內氣體體積變化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光照強度/klx 0 5 10 20 30 40
氣體體積變化量/μL /(cm2·min) -0.25 +0.5 +1.2 +1.7 +1.7 +1.7
(1)該小組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實驗過程中要改變光照強度,可進行的操作是__改變裝置到光源的距離或改變光源的電功率__。
(2)實驗中,光照可能會引起小室內氣體的膨脹或收縮而造成誤差,必須設置對照實驗,對照組的小室內應放置__死葉片__和二氧化碳緩沖液。比較兩組實驗結果,進行矯正,矯正后結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數據可得,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是一定光照強度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先增大后保持不變。
(3)若用此裝置測定葉片呼吸作用的速率,則需對裝置做哪兩處改進?①將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下;②將二氧化碳緩沖液換成適宜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
16.冬天,我省的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在溫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進行無土栽培。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菜農常采用白天適當增強光照,夜晚適當降低室溫的措施,以提高蔬菜產量。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 光合作用 增強,降低溫度可使 呼吸作用 減弱,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
(2)菜農常常對溫室內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溫室內的CO2濃度也大大增加。CO2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肥會釋放CO2 。
(3)無土栽培也稱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養液時,除了考慮到溶液的酸
堿度、含氧量外,還應該考慮到無機鹽的 比例和種類 。
某溫室從16點開始持續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O2體積分數的
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試分析:曲線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CO2 。
檢測結果表明,要提高溫室內的蔬菜產量必須適時通風。你認為
每天通風的時間最好選在曲線 bc段或de段 區段相對應的時間內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定西市| 湘潭市| 石首市| 东山县| 新野县| 自治县| 唐山市| 尚义县| 广宁县| 南开区| 应城市| 托克逊县| 武平县| 沙坪坝区| 滨海县| 瑞昌市| 城固县| 出国| 乌兰浩特市| 应用必备| 潞城市| 睢宁县| 沙湾县| 富源县| 郓城县| 土默特左旗| 南靖县| 平遥县| 临西县| 津市市| 鹿泉市| 山东省| 盐源县| 太保市| 漳平市| 平潭县| 宁德市| 伊金霍洛旗| 武宁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