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基本觀點: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特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創造力和包容力;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2.中華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3.中華文化的組成: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化藝術等。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5.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原因: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6.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7.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8.民族精神的含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9.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10.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11.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12.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特點):與時俱進。13.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建黨精神內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14.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都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1949年):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紅船精神等(2)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年—1978年):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3)改革開放時期(1978—2012年):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期(2012年以來):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15.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的人民。16.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7.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18.文化最深層的內核是:價值觀19.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問答題一、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1、為什么要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創造力和包容力。(2)中華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3)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4)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5)弘揚中華文化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2、怎樣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國家:傳承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加大對中華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2)加強與世界文化的交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3)利用科技和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升中華文化的吸引力青少年:(1)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和認同感。(2)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中華文化的保護者、傳播者、弘揚者。(3)批判地繼承中華文化和外來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4)從小事做起,如講好普通話,寫好中國字,積極參與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敢于同破壞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作斗爭。二、傳統美德1、為什么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2)中華傳統美德熔鑄了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3)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2、青少年應怎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1)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2)青少年要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3)要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三、民族精神1、為什么要弘揚xx精神(民族精神)?(根據材料中人物的精神品質作答)(1)xx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2)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3)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4)弘揚民族精神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青少年怎樣弘揚xx精神(民族精神)?(1)從小事做起,學習xx精神,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如: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國敬業,無私奉獻)。(2)宣傳弘揚xx精神,踐行xx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4)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什么?(1)國家層面: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建設什么的國家)(2)社會層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建設什么的社會)(3)個人層面: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 (培育什么的公民)2、為什么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2)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3、青少年怎樣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3)對人守信,對事負責,信守承諾。(4)注重修養,明辨是非,與人為善。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基本觀點:人口問題1.面對人口問題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積極調整人口政策;面對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2.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3.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4.我國的人口國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5.我國人口狀況呈現出新的特點:①總人口增速趨緩;②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④老齡化加劇;⑤大量的人口流動等。6.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7.實施“三孩政策”是為了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資源、環境問題 生態文明建設1.我國的資源國情(現狀)是:①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②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2.資源形勢嚴峻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和無節制消耗)。3.我國的環境國情(現狀)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4.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由于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加上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等問題所產生的多重疊加效應,使得我國環境問題愈加嚴重。5.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6.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7.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8.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9.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注意:反過來說是錯的。10.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得到解決。11.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12.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1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14.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15.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16.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重要問答題一、人口問題1、我國為什么要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調整人口政策?(1)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2)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3)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4)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5)生育政策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6)實施“三孩政策”是為了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二、資源環境問題1、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與經濟發展(金山銀山)有何關系?①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②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③所以我們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既要發展經濟,又要綠色發展。2、為什么要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①我國面臨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②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④堅持×××(有關生態文明的措施)有利于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3、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3)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4)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5) 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企業:(1)增強社會責任,倡導綠色生產方式。(2)遵守法律法規,依法排污,合法經營,誠信經營。(3)加強科技創新,研發新技術,開發新能源(4)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個人:(1)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2)從身邊小事做起,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踐行“光盤行動”。綠色出行,減少私家車出行。(3)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宣傳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4)敢于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