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學習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2.闡述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3.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4.說出孟德爾遺傳規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基礎梳理1.觀察第9頁圖1-6,用文字和符號寫出純種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圖解2.結果分析:(1)單獨分析每對性狀的F2:1 種子形狀 子葉顏色圓粒:皺粒≈ 黃色:綠色≈(2)由以上數據可得:每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 定律易錯提示1.思考:①將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一并考慮,F2為什么出現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9:3:3:1呢?②這與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2的兩種性狀表現的比例3:1有關聯嗎?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和驗證1.純合黃色圓粒(YYRR)與綠色皺粒(yyrr)個體產生的配子及雜交后代遺傳因子組成是怎樣的2.(假設圓粒、皺粒分別由遺傳因子R、r控制,黃色、綠色分別由遺傳因子Y、y控制)請寫出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實驗的分析圖解(用文字和相關的字母及符號表示)親本(P): X子一代(F1)子一代配子 YR yR Yr yr1 F2中遺傳因子組成有 種,其中純合子占 ,分別是 ,雜合子占 ,其中YyRr(雙雜合子)占 ,Yyrr占 ,yyRr占 。2 F2中性狀表現有 種,其中黃色圓粒(雙顯性性狀)占 ,綠色皺粒(雙隱性性狀)占 ,黃色皺粒(一顯一隱)占 ,綠色圓粒(一隱一顯)占 。親本性狀占 ,重組性狀(新類型)占 。3 F2黃色圓粒中純合子占 ,綠色圓粒中純合子占 ,黃色皺粒中純合子占 。3.閱讀課本11頁圖1-9,了解測交實驗,寫出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皺粒豌豆的測交實驗過程圖解三、自由組合定律1.自由組合定律的定義:控制 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 ;在形成 時,決定 ,決定 。2.自由組合發生的時期1.自由組合可以發生在任何時期( )四、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1.孟德爾取得成功的原因:①2342.基因 遺傳因子3.基因型:4.表現型:5.等位基因:五、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1.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在生物的遺傳中具有普遍性,掌握這些定律不僅有助于人們正確的解釋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遺傳現象,還能 ,這在 和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1.在醫學中,人們可以依據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對某些遺傳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學依據( )隨堂訓練1、已知小麥的抗病(A)對感病(a)為顯性,無芒(B)對有芒(b)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抗病無芒小麥與感病有芒小麥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讓F2中的抗病有芒小麥自交產生F3,則F3中出現雜合子的概率為( )A.2/3 B.1/2 C.1/3 D.1/42、下列有關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F1自交后,F2出現綠圓和黃皺兩種新性狀組合B.對F2每一對性狀進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C.F2的性狀表現有4種,比例接近9:3:3:1D.F2的遺傳因子組成有4種3、如圖表示豌豆雜交實驗中F1自交產生F2的結果統計。對此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這個結果能夠說明黃色和圓粒是顯性性狀B.出現此實驗結果的原因之一是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C.根據圖示結果不能確定F1的表現型和遺傳因子組成D.根據圖示結果不能確定親本的表現型和遺傳因子組成4、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于下面哪個過程中( )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子代9種基因型 4種表現型A.① B.② C.③ D.④5、在小鼠的一個自然種群中,體色有黃色(Y)和灰色(y)兩種,尾巴有短尾(D)和長尾(d)兩種,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任取一對黃色短尾個體,經多次交配后F1的表現型為黃色短尾︰黃色長尾︰灰色短尾︰灰色長尾=6︰3︰2︰1。實驗中發現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現象(胚胎致死)。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灰色個體中表現型相同,其基因型也相同B.若讓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則F2中灰色短尾鼠占1/9C.F1的基因型共有6種D.兩對基因中,短尾純合子致死6、某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開紫花、紅花、白花植株的比例為9︰3︰4。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該植物的花色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間能夠隨機結合C.子代紫花個體中有5/9的個體基因型與親本相同D.若對親本測交,子代分離比為1︰1︰27、Bb的花瓣是紅色,bb的花瓣是黃色,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以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個體為親本進行雜交,則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A.子一代共有6種表現型B.基因A對基因a完全顯性C.子一代黃花植株中純合子占1/3D.子一代植株中B的基因頻率為2/38、某生物個體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為Ab︰aB︰AB︰ab=1︰2︰3︰4,若該生物進行自交,則其后代出現雜合子的概率為( )A. 30%B. 26%C. 36%D. 70%9、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對相對性狀,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別與非凸耳油菜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P F1 F2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A.凸耳性狀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B.甲、乙、丙均為純合子C.甲和乙雜交得到的F2均表現為凸耳D.乙和丙雜交得到的F2表現型及比例為凸耳︰非凸耳=3︰110、燕麥穎色有黑色、黃色和白色三種顏色,由B、b和Y、y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現為黑穎。為研究燕麥穎色的遺傳規律,進行了如圖所示的雜交實驗,請分析回答:(1)圖中親本中黑穎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F2中白穎個體的基因型是_____。(2)F1測交后代中黃穎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F2黑穎植株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為黑穎,這樣的個體占F2黑穎燕麥的比例為_____。(3)現有一包標簽遺失的黃穎燕麥種子,請設計最簡便的實驗方案,確定黃穎燕麥種子的基因型。實驗步驟: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結果預測:①如果_____,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_____;②如果_____,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純合抗病無芒(AABB)小灰與感病有芒(aabb)小麥雜交,F1的基因型為AaBb,F1自交產生的F2中抗病有芒小麥的基因型為1/3AAbb和2/3Aabb,其自交產生的F3中出現雜合子(Aabb)的概率為2/3×1/2×1=1/3,C正確。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F2出現了綠圓和黃皺兩種新性狀組合,且分析每一對性狀,比例都接近3:1,說明遵循分離定律;F2的遺傳因子組成有9種,性狀表現有4種,比例接近9:3:3:1。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據F2中黃色:綠色=(315+101):(108+32)≈3:1,可以判斷黃色對綠色為顯性,根據F2中圓粒:皺粒=(315+108):(101+32)≈3:1,可以判斷圓粒對皺粒為顯性,出現此實驗結果的原因之一是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A、B正確;F1的表現型為黃色圓粒,遺傳因子組成可以確定,C錯誤;親本的表現型和遺傳因子組成有兩種情況,可能是純合的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皺粒豌豆雜交,也可能是純合的黃色皺粒豌豆與綠色圓粒豌豆雜交,D正確。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說明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生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即圖中的過程①,所以A項正確,B、C、D項錯誤。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和顯性純合致死的相關知識。據題意分析,F1中黃色︰灰色=3︰1,短尾︰長尾=2︰1,所以推斷基因型為DD胚胎致死。灰色個體中短尾個體的基因型均為Dd,長尾個體的基因型均為dd;若讓F1中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即yyDd×yyDd,則F2中灰色短尾鼠(yyDd)占2/3;F1的基因型有3×2=6種;基因型為DD胚胎致死,即短尾純合子致死。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據題意,某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開紫花、紅花、白花植株的比例為9︰3︰4,是9︰3︰3︰1的變形,可知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因此該植物自交過程中,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間能夠隨機結合,B正確;子代紫花個體中AABB︰AABb︰AaBB︰AaBb=1︰2︰2︰4,有4/9的個體基因型與親本相同,C錯誤;若對親本測交,子代分離比為紫花(A_B_)︰紅花(A_bb) ︰白花(aaB_+aabb)=1︰1︰2,D正確。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題意“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可知,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以基因型為AaBb與 Aabb的個體為親本進行雜交,在中,AA(大花瓣) ︰ Aa (小花瓣)︰aa(無花瓣)=1︰2︰l,Bb(紅色)︰bb(黃色)= 1︰1,所以子一代共有5種表現型,A錯誤;因基因型AA 的植株表現為大花瓣,Aa為小花瓣,所以基因A對基因a 屬于不完全顯性,B錯誤;在F1中,Bb和bb植株各占1/2, 依據“1個等位基因的頻率=它的純合子的頻率+ 1/2雜合子的頻率”可知,子一代植株中B的基因頻率為0 + 1/2×1/2=1/4,D 錯誤。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已知某生物個體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 比例為Ab︰aB︰AB︰ab=l︰2︰3︰4,則其中Ab配子 的比例為l/l0、aB配子的比例為1/5、AB配子的比例為3/10、ab配子的比例為2/5。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結合才能形成純合子,所以該生物進行自交,后代出現純合子 的概率為 1/10×1/10+1/5×1/5+3/10×3/10+2/5×2/5= 3/10,即30%,則雜合子的概率為=70%,D正確。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據甲與非凸耳雜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出現兩種性狀,凸耳和非凸耳之比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狀是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A項正確;由于甲、乙、丙與非凸耳雜交,F1都是只有一種表現型,故甲、乙、丙均為純合子,B項正確;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15︰1,說明非凸耳是雙隱性狀,甲是雙顯性狀的純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3︰1,說明乙是單顯性狀的純合子,故甲與乙雜交得到的F2中一定有顯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項正確;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為單顯性狀的純合子,因此乙×丙雜交得到的F1為雙雜合子,F2為兩種表現型,凸耳︰非凸耳=15︰1,D項錯誤。10答案及解析:答案:(1)BByy;bbyy(2)1/4;1/3(3)實驗步驟:①將待測種子分別單獨種植并自交,得F1種子②F1種子長成植株后,按穎色統計植株的比例結果預測:①F1種子長成的植株穎色全為黃穎;bbYY②F1種子長成的植株穎色既有黃穎又有白穎,且黃潁:白穎=3:1;bbYy(①②答案可互換)解析:(1)由于F2中黑穎:黃穎:白穎≈12:3:1,說明F1的基因型為BbYy,所以親本黑穎和黃穎個體的基因型分別是BByy、bbYY,F2中白穎個體的基因型是bbyy。(2)F1的基因型為BbYy,其測交后代中黃穎(bbY_)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2×1/2=1/4。F2黑穎植株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為黑穎,說明其基因型是BB_ _,占F2黑穎燕麥的比例為1/3。(3)黃穎植株的基因型為bbYY或bbYy,要想鑒定其基因型,最簡便的方法是將該植株自交得到F1,統計F1燕麥穎色,若全為黃穎,則該植株基因型為bbYY,若黃穎:白穎=3:1,則該植株基因型為bbYy。黃色種子數315+101=416圓粒種子數315+108=423皺粒種子數101+32=133綠色種子數108+32=140深化探究基礎梳理YRyRYryr基礎梳理易錯提示基礎梳理基礎梳理易錯提示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