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講義 ——專題13 簡單機械和機械效率的計算(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講義 ——專題13 簡單機械和機械效率的計算(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
專題13 簡單機械和機械效率的計算
)
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組)、輪軸、斜面等,中考考查最多的是杠桿、滑輪(組)。杠桿是發明最早、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簡單機械,是其他簡單機械的重要基礎。滑輪和輪軸實質上是杠桿的變形,本專題重點講解杠桿和滑輪,還有機械效率的理解和計算等。
一、杠桿 1.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力臂: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就是力臂,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3.杠桿分類: 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省力、費距離; 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費力、省距離; 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費力。 4.杠桿平衡條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L2。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解題的一般步驟: (1)確定杠桿的支點位置; (2)分清杠桿受的動力和阻力,明確其大小和方向,并盡可能地做出力的示意圖; (3)確定每個力的力臂; (4)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并分析求解。
二、滑輪 1.定滑輪:使用時固定不動的滑輪,實質上是一個等臂杠桿,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有F=G。 2.動滑輪:使用時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有F=,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有F=。 3.滑輪組:至少含有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可以達到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目的,但是費距離。 滑輪組的省力效果取決于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若不計滑輪和繩子重力及摩擦的情況下,有n段繩子承擔重物,拉力就是F=G/n,拉力作用距離為s=nh。 繩子段數的判定,動滑輪與幾段強繩子接觸,就由幾段繩子承擔拉力,每段承擔的拉力大小相等。 三、機械效率 1.定義:有用功和總功之比,公式η=W有/W總。機械效率無單位,并且總小于1。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2.機械的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計算: (1)η= ×100%= ◆輪軸、斜面: 輪軸:實質上是一個變形的杠桿,大小輪的半徑就是兩個力臂;作用在大輪上的力小但費距離;其應用有螺絲刀、鑰匙、扳手、方向盤、車把、水龍頭開關等。 斜面的特點:省力、費距離;斜面越平緩,越省力;其應用有盤山公路,螺絲釘。 ◆滑輪(組)的相關計算: (1)先數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n。 (2)s繩自由端=ns物體。 (3)不計繩重: ①上提物體,無摩擦:F拉=; ②水平拉物體,F拉=f/n。 ◆滑輪(組)的繞線方法: 1.由滑輪組省力公式求承擔力的繩子段數n; 2.根據“奇動偶定”確定繩子固定端位置; 3.由內到外順次繞,畫直線且與滑輪邊緣相切。
(2)η=×100%= (3)對于滑輪組η=×100%(n為在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 (4)動滑輪:η=×100%= (5)斜面:η=×100% =×100%=×100% ◆機械效率和功率的區別 功率和機械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總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機械效率越大,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越大。 ◆電熱器的效率:η=×100%。 ◆太陽能的效率:η=×100%。 ◆汽車的效率:η=×100%。
常考題型分析
命題角度  杠桿平衡條件
【典例1】圖甲所示的杠桿是水平平衡的。如果在支點兩側的物體下方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如圖乙所示。則杠桿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要保持平衡應將左端的物體向右移動 D.要保持平衡應在右端再加掛一個物體 【解題思路】甲圖杠桿是平衡的,原因是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乙圖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后,分析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是否還相等,據此判斷乙圖的杠桿是否還平衡。
【答案】A 【解析】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一格長為L,(甲)圖杠桿平衡是因為:;(乙)圖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后(為便于研究,設物體的重也為G),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3G×2L,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2G×4L,因為,即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較大,所以杠桿不能平衡,右端下沉;故A正確,B錯誤;若想讓杠桿能夠平衡,可以將左端的物體向左移動,從而增大左邊的力臂,使左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等于右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故C錯誤;若想讓杠桿能夠平衡,可以在左端再加掛一個物體,左邊的力變大,使左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等于右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故D錯誤。 ◆備考指導杠桿是否再平衡的判斷 法一:比較末態F1l1和F2l2大小 (1)若相等,則平衡; (2)若不等,向乘積大端偏轉。 法二:比較力和力臂乘積改變量大小 (1)減少量少的杠桿端下沉; (2)增加量多的杠桿端下沉。
【典例2】如圖所示,O為杠桿的支點,杠桿右端掛有重為G的物體,杠桿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關系中正確的是 A.F1<F2 B.F1>F2 C.F2<G D.F1=G 【解題思路】由題知,O為支點,當阻力、阻力臂不變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一定,當動力臂較大時,動力將較小;動力臂較小時,動力將較大。因此先判斷出F1、F2的力臂大小,即可判斷出兩力的大小關系,從而比較出F1、F2與G的關系。
【答案】B 【解析】AB、設動力臂為L2,杠桿長為L(即阻力臂為L);由圖可知,F2與杠桿垂直,因此其力臂為最長的動力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2為最小的動力,則F1>F2,故A錯誤,B正確;CD、用力F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2 L2=G L,由圖知L2<L,所以F2>G,故C錯誤;因為F1>F2,F2>G,所以F1>F2>G,故D錯誤。 ◆備考指導動態平衡判斷動力大小變化步驟: 1.先分析動態平衡中,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中哪些量不變; 2.再分析動態平衡中的變量如何變化;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動力的變化。
1.一根原木放在水平地面上,粗略估計它的質量時,我們視其粗細相同,質量分布均勻,現抬起一端使它稍離地面需要500 N的力(g=10 N/kg),則原木的質量大約為
A.50 kg B.100 kg C.250 kg D.500 kg
【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作簡圖如圖所示,由圖可得動力臂約為阻力臂兩倍,則由杠桿平衡公式可得,重力為動力兩倍,,。
2.如圖,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A.變大 B.不變 C.變小 D.不能確定
【答案】A
【解析】如圖,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阻力的大小不變(等于物重G),阻力臂變大,動力臂不斷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動力將變大。故A正確。
3.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__________(選填“C”或“D”)點翻轉,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最小值F1=________N,最大值F2=__________N。(杠桿、細繩的質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答案】D 6 24
【解析】由題意知,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將形成以D為支點的杠桿,因此杠桿容易繞D點翻轉,若以C為支點,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所需施加的力為,若以D為支點,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所需施加的力為,因此拉力的最小值為6 N,最大值為24 N。
命題角度  滑輪(組)的特點及繞線方法
【典例3】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將200 N的重物勻速向上提升到2 m高的平臺上,繩子自由端向下移動的距離為m;若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及摩擦,則所用的拉力為N,若實際拉力為110 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動滑輪重為N。 【解題思路】由圖可知,繞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為2段,則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n=2。(1)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2h。(2)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及摩擦,拉力F=G/2。(3)不計繩重及摩擦,實際拉力為110 N,則根據F實際=(G物+G動)/2求動滑輪重量。
【答案】4 100 20 【解析】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2h=4m。若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及摩擦,拉力F=G/2=100 N。不計繩重及摩擦,實際拉力為110 N,則根據F實際=(G物+G動)/2求得動滑輪的重為20N。 ◆備考指導滑輪組的省力效果取決于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若不計滑輪和繩子重力及摩擦的情況下,有n段繩子承擔重物,拉力就是F=G/n,拉力作用距離為s=nh。
【典例4】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沿水平地面拉動物體A,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 【解題思路】滑輪組繩子的繞法有兩種: (1)繩子先系在定滑輪的固定掛鉤上,再依次繞過動滑輪和定滑輪,這種繞法有偶數段繩子承擔物重;(2)繩子先系在動滑輪的固定掛鉤上,再依次繞過定滑輪和動滑輪,這種繞法有奇數段繩子承擔物重。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對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可繞線方法有兩股和三股兩種,兩種方法都達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兩股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在不計滑輪自重及摩擦的情況下,動滑輪和重物由幾股繩子承擔,拉力就是滑輪組提升物重的幾分之一.由此可知繩子股數越多越省力,根據題意滑輪組最省力的繞法是繩子股數最多,即三股繞線的方法. ◆備考指導滑輪組作圖:對于滑輪組的繞線作圖,依據的省力公式是F=G/n(不計摩擦及滑輪重)。首先確定繩子段數n(n為繞在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然后根據省力公式進行繞線。 ◆注意繩子的段數與繩子的起點的關系是“奇動偶定”。即偶數段的繩子的起點在定滑輪的掛鉤上,而奇數段繩子的起點在動滑輪的掛鉤上。
1.如圖所示,在研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如果物體重為1牛頓,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及摩擦,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
A.1牛頓 B.0.5牛頓 C.2牛頓 D.0.5牛頓
【答案】B
【解析】觀察動滑輪上兩段繩子,則拉力為重力的一半,重力為1牛頓,則拉力為0.5牛頓。
2.用如圖所示的工具提升相同重物G(不計摩擦,不計繩、滑輪和杠桿重),最省力的是
【答案】B
【解析】提升相同重物G,不計摩擦,不計繩、滑輪和杠桿重,使用動滑輪及滑輪組時,由知,,;使用定滑輪不省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最省力的是B。
3.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運送砂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輪組中的定滑輪能改變拉力的大小
B、圖中動滑輪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
C、繩子自由端下拉1 m,桶上升2 m
D、質量為65 kg的工人利用該滑輪組能提起150 kg的砂石
【答案】A
【解析】A中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改變力的大小,故A錯;B中動滑輪的實質相當于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故B對;C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上升距離的2倍,所以桶上升0.5 m,故C錯;D中,工人重約650 N,由于是兩根繩子承擔著物重,所以人最多能拉起650 N×2=1 300 N的物體,而砂石重約1 500 N,故D錯。
4.用水平力F1拉動如圖所示裝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塊B在木板A上表面相對地面靜止,連接B與豎直墻壁之間的水平繩的拉力大小為F2。不計滑輪重和繩重,滑輪軸光滑。則F1與F2的大小關系是
A.F1=F2 B.F22F2
【答案】D
【解析】如下圖,設滑輪上下兩根繩子的拉力為F,B給A的摩擦力為f,地面給A的摩擦力為f′。根據滑輪特點,則F1=2F,F=f +f′。因B對A的摩擦力與A對B的摩擦力為相互作用力,所以A給B的摩擦力大小也等于f′,又因B靜止,受平衡力,則F2=f′。綜合以上分析可知:A.F1>F2,故A錯誤。BCD.F1=2F=2(f+f′)=2(f+F2)=2f+2F2,則F2<2F2命題角度  機械效率的理解及計算
【典例5】如圖所示的吊車有大小兩個吊鉤,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下列關于吊車機械效率說法正確的是() A.吊起相同貨物,使用小吊鉤機械效率高 B.吊起相同貨物,上升速度快機械效率高 C.每次吊起的貨物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D.貨物升高的高度越高,機械效率越高 【解題思路】在物理學中,我們把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稱為機械效率,即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有用功的大小、總功的大小或額外功的大小有關,故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分析判斷即可。
【答案】A 【解析】使用小吊鉤吊起相同貨物時,小吊鉤(小動滑輪)的重力小,做的額外功少,在有用功一定的情況下,總功小,其機械效率高,故A正確;由機械效率公式知道,機械效率的高低與上升速度、貨物升高的高度無關,故BD錯誤;每次吊起的貨物越少,有用功越少,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所以機械效率越低,故C錯誤。 ◆備考指導本題考查考生對機械效率的理解及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根據機械效率的公式η==可知: 法一:盡量減小額外功W額。采取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法二:當額外功W額一定時,提高有用功W有。在機械承受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每次提起的重物的重力,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
【典例6】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重相同)勻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更省力,兩圖機械效率相同 B.甲圖更省力,而且機械效率高 C.乙圖更省力,兩圖機械效率相同 D.乙圖更省力,而且機械效率高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抓住以下兩個關鍵點: (1)省力情況 (2)機械效率
【答案】C 【解析】不計繩重及摩擦,因為拉力F=(G物+G輪)/n,n1=2,n2=3,所以繩子受的拉力:F1=(G物+G輪)/2,F2 =(G物+G輪)/3,所以F1>F2,乙圖更省力;因為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W額=G輪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總功相同,因為η=W有用/W總,所以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故選C。 ◆備考指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大小判斷:1.分析W額產生的原因并比較大小;2.分析并利用W有公式比較大小;3.利用η==×100%比較。 注意: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所提物重的增加而增大。
1.某建筑工地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工人對繩子的拉力F為400 N,并能用10 s時間將96 kg的邊長為0.1 m的正方體重物,從地面勻速提升2 m(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滑輪的重力為210 N
B.拉力F的功率為800 W
C.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D.若拉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0 N,則此滑輪組最多能提起120 kg的重物
【答案】C
【解析】A、重物的重力:G=mg=96 kg×10 N/kg=960 N,由圖知,n=3,不計繩和摩擦,拉力,則動滑輪的重力:,故A錯誤;B、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3 h=3×2 m=6 m,拉力F做的功:W總=Fs=400 N×6 m=2 400 J;拉力做功的功率:,故B錯誤;C、有用功:W有用=Gh=960 N×2 m=1 920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故C正確;D、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滑輪組最多能提起物體的質量:,則,故D錯誤。
2.用動滑輪勻速提升重3 N的鉤碼,拉力為1.8 N,2 s內鉤碼上升0.2 m,此過程中有用功為_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為_______W,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
【答案】0.6 0.36 83.3%
【解析】動滑輪n=2,有用功W有=Gh=3 N×0.2 m=0.6 J,拉力做的功W總=Fs=F 2h=1.8 N×2×0.2 m=0.72 J,拉力做功的功率P=W總/t=0.72 J/2 s=0.36 W,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 W有/W總=0.6 J/0.72 J=83.3%。
3.在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為720 N的建材從地面勻速提到6 m高處,所用拉力為300 N,時間為0.5 min,不計摩擦和繩重。求:
(1)工人做功的功率;
(2)此過程中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答案】(1)180 W (2)80%
【解析】由圖示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3
(1)繩端移動的距離s=nh=3×6 m=18 m,工人做的總功W總=Fs=300 N×18 m=5 400 J
工人做功的功率P=W總/t=5 400 J/30 s=180 W
(2)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720 N×6 m=4 320 J
此過程中,該裝置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4 320 J/5 400 J=80%(
專題13 簡單機械和機械效率的計算
)
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組)、輪軸、斜面等,中考考查最多的是杠桿、滑輪(組)。杠桿是發明最早、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簡單機械,是其他簡單機械的重要基礎。滑輪和輪軸實質上是杠桿的變形,本專題重點講解杠桿和滑輪,還有機械效率的理解和計算等。
一、杠桿 1.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力臂: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就是力臂,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3.杠桿分類: 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省力、費距離; 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費力、省距離; 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費力。 4.杠桿平衡條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L2。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解題的一般步驟: (1)確定杠桿的支點位置; (2)分清杠桿受的動力和阻力,明確其大小和方向,并盡可能地做出力的示意圖; (3)確定每個力的力臂; (4)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并分析求解。
二、滑輪 1.定滑輪:使用時固定不動的滑輪,實質上是一個等臂杠桿,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有F=G。 2.動滑輪:使用時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有F=,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有F=。 3.滑輪組:至少含有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可以達到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目的,但是費距離。 滑輪組的省力效果取決于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若不計滑輪和繩子重力及摩擦的情況下,有n段繩子承擔重物,拉力就是F=G/n,拉力作用距離為s=nh。 繩子段數的判定,動滑輪與幾段強繩子接觸,就由幾段繩子承擔拉力,每段承擔的拉力大小相等。 三、機械效率 1.定義:有用功和總功之比,公式η=W有/W總。機械效率無單位,并且總小于1。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2.機械的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計算: (1)η= ×100%= ◆輪軸、斜面: 輪軸:實質上是一個變形的杠桿,大小輪的半徑就是兩個力臂;作用在大輪上的力小但費距離;其應用有螺絲刀、鑰匙、扳手、方向盤、車把、水龍頭開關等。 斜面的特點:省力、費距離;斜面越平緩,越省力;其應用有盤山公路,螺絲釘。 ◆滑輪(組)的相關計算: (1)先數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n。 (2)s繩自由端=ns物體。 (3)不計繩重: ①上提物體,無摩擦:F拉=; ②水平拉物體,F拉=f/n。 ◆滑輪(組)的繞線方法: 1.由滑輪組省力公式求承擔力的繩子段數n; 2.根據“奇動偶定”確定繩子固定端位置; 3.由內到外順次繞,畫直線且與滑輪邊緣相切。
(2)η=×100%= (3)對于滑輪組η=×100%(n為在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 (4)動滑輪:η=×100%= (5)斜面:η=×100% =×100%=×100% ◆機械效率和功率的區別 功率和機械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總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機械效率越大,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越大。 ◆電熱器的效率:η=×100%。 ◆太陽能的效率:η=×100%。 ◆汽車的效率:η=×100%。
常考題型分析
命題角度  杠桿平衡條件
【典例1】圖甲所示的杠桿是水平平衡的。如果在支點兩側的物體下方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如圖乙所示。則杠桿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要保持平衡應將左端的物體向右移動 D.要保持平衡應在右端再加掛一個物體 【解題思路】甲圖杠桿是平衡的,原因是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乙圖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后,分析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是否還相等,據此判斷乙圖的杠桿是否還平衡。
【答案】A 【解析】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一格長為L,(甲)圖杠桿平衡是因為:;(乙)圖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后(為便于研究,設物體的重也為G),左邊力與力臂的乘積:3G×2L,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2G×4L,因為,即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較大,所以杠桿不能平衡,右端下沉;故A正確,B錯誤;若想讓杠桿能夠平衡,可以將左端的物體向左移動,從而增大左邊的力臂,使左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等于右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故C錯誤;若想讓杠桿能夠平衡,可以在左端再加掛一個物體,左邊的力變大,使左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等于右邊的力與力臂的乘積,故D錯誤。 ◆備考指導杠桿是否再平衡的判斷 法一:比較末態F1l1和F2l2大小 (1)若相等,則平衡; (2)若不等,向乘積大端偏轉。 法二:比較力和力臂乘積改變量大小 (1)減少量少的杠桿端下沉; (2)增加量多的杠桿端下沉。
【典例2】如圖所示,O為杠桿的支點,杠桿右端掛有重為G的物體,杠桿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關系中正確的是 A.F1<F2 B.F1>F2 C.F2<G D.F1=G 【解題思路】由題知,O為支點,當阻力、阻力臂不變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一定,當動力臂較大時,動力將較小;動力臂較小時,動力將較大。因此先判斷出F1、F2的力臂大小,即可判斷出兩力的大小關系,從而比較出F1、F2與G的關系。
【答案】B 【解析】AB、設動力臂為L2,杠桿長為L(即阻力臂為L);由圖可知,F2與杠桿垂直,因此其力臂為最長的動力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2為最小的動力,則F1>F2,故A錯誤,B正確;CD、用力F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2 L2=G L,由圖知L2<L,所以F2>G,故C錯誤;因為F1>F2,F2>G,所以F1>F2>G,故D錯誤。 ◆備考指導動態平衡判斷動力大小變化步驟: 1.先分析動態平衡中,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中哪些量不變; 2.再分析動態平衡中的變量如何變化;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動力的變化。
1.一根原木放在水平地面上,粗略估計它的質量時,我們視其粗細相同,質量分布均勻,現抬起一端使它稍離地面需要500 N的力(g=10 N/kg),則原木的質量大約為
A.50 kg B.100 kg C.250 kg D.500 kg
2.如圖,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A.變大 B.不變 C.變小 D.不能確定
3.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__________(選填“C”或“D”)點翻轉,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最小值F1=________N,最大值F2=__________N。(杠桿、細繩的質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命題角度  滑輪(組)的特點及繞線方法
【典例3】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將200 N的重物勻速向上提升到2 m高的平臺上,繩子自由端向下移動的距離為m;若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及摩擦,則所用的拉力為N,若實際拉力為110 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動滑輪重為N。 【解題思路】由圖可知,繞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為2段,則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n=2。(1)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2h。(2)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及摩擦,拉力F=G/2。(3)不計繩重及摩擦,實際拉力為110 N,則根據F實際=(G物+G動)/2求動滑輪重量。
【答案】4 100 20 【解析】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2h=4m。若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及摩擦,拉力F=G/2=100 N。不計繩重及摩擦,實際拉力為110 N,則根據F實際=(G物+G動)/2求得動滑輪的重為20N。 ◆備考指導滑輪組的省力效果取決于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若不計滑輪和繩子重力及摩擦的情況下,有n段繩子承擔重物,拉力就是F=G/n,拉力作用距離為s=nh。
【典例4】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沿水平地面拉動物體A,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 【解題思路】滑輪組繩子的繞法有兩種: (1)繩子先系在定滑輪的固定掛鉤上,再依次繞過動滑輪和定滑輪,這種繞法有偶數段繩子承擔物重;(2)繩子先系在動滑輪的固定掛鉤上,再依次繞過定滑輪和動滑輪,這種繞法有奇數段繩子承擔物重。
【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對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可繞線方法有兩股和三股兩種,兩種方法都達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兩股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在不計滑輪自重及摩擦的情況下,動滑輪和重物由幾股繩子承擔,拉力就是滑輪組提升物重的幾分之一.由此可知繩子股數越多越省力,根據題意滑輪組最省力的繞法是繩子股數最多,即三股繞線的方法. ◆備考指導滑輪組作圖:對于滑輪組的繞線作圖,依據的省力公式是F=G/n(不計摩擦及滑輪重)。首先確定繩子段數n(n為繞在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然后根據省力公式進行繞線。 ◆注意繩子的段數與繩子的起點的關系是“奇動偶定”。即偶數段的繩子的起點在定滑輪的掛鉤上,而奇數段繩子的起點在動滑輪的掛鉤上。
1.如圖所示,在研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如果物體重為1牛頓,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及摩擦,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
A.1牛頓 B.0.5牛頓 C.2牛頓 D.0.5牛頓
2.用如圖所示的工具提升相同重物G(不計摩擦,不計繩、滑輪和杠桿重),最省力的是
3.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運送砂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輪組中的定滑輪能改變拉力的大小
B、圖中動滑輪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
C、繩子自由端下拉1 m,桶上升2 m
D、質量為65 kg的工人利用該滑輪組能提起150 kg的砂石
4.用水平力F1拉動如圖所示裝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塊B在木板A上表面相對地面靜止,連接B與豎直墻壁之間的水平繩的拉力大小為F2。不計滑輪重和繩重,滑輪軸光滑。則F1與F2的大小關系是
A.F1=F2 B.F22F2
命題角度  機械效率的理解及計算
【典例5】如圖所示的吊車有大小兩個吊鉤,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下列關于吊車機械效率說法正確的是() A.吊起相同貨物,使用小吊鉤機械效率高 B.吊起相同貨物,上升速度快機械效率高 C.每次吊起的貨物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D.貨物升高的高度越高,機械效率越高 【解題思路】在物理學中,我們把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稱為機械效率,即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有用功的大小、總功的大小或額外功的大小有關,故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分析判斷即可。
【答案】A 【解析】使用小吊鉤吊起相同貨物時,小吊鉤(小動滑輪)的重力小,做的額外功少,在有用功一定的情況下,總功小,其機械效率高,故A正確;由機械效率公式知道,機械效率的高低與上升速度、貨物升高的高度無關,故BD錯誤;每次吊起的貨物越少,有用功越少,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所以機械效率越低,故C錯誤。 ◆備考指導本題考查考生對機械效率的理解及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根據機械效率的公式η==可知: 法一:盡量減小額外功W額。采取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法二:當額外功W額一定時,提高有用功W有。在機械承受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每次提起的重物的重力,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
【典例6】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重相同)勻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更省力,兩圖機械效率相同 B.甲圖更省力,而且機械效率高 C.乙圖更省力,兩圖機械效率相同 D.乙圖更省力,而且機械效率高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抓住以下兩個關鍵點: (1)省力情況 (2)機械效率
【答案】C 【解析】不計繩重及摩擦,因為拉力F=(G物+G輪)/n,n1=2,n2=3,所以繩子受的拉力:F1=(G物+G輪)/2,F2 =(G物+G輪)/3,所以F1>F2,乙圖更省力;因為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W額=G輪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總功相同,因為η=W有用/W總,所以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故選C。 ◆備考指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大小判斷:1.分析W額產生的原因并比較大小;2.分析并利用W有公式比較大小;3.利用η==×100%比較。 注意: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所提物重的增加而增大。
1.某建筑工地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工人對繩子的拉力F為400 N,并能用10 s時間將96 kg的邊長為0.1 m的正方體重物,從地面勻速提升2 m(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滑輪的重力為210 N
B.拉力F的功率為800 W
C.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D.若拉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0 N,則此滑輪組最多能提起120 kg的重物
2.用動滑輪勻速提升重3 N的鉤碼,拉力為1.8 N,2 s內鉤碼上升0.2 m,此過程中有用功為_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為_______W,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
3.在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為720 N的建材從地面勻速提到6 m高處,所用拉力為300 N,時間為0.5 min,不計摩擦和繩重。求:
(1)工人做功的功率;
(2)此過程中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历史| 泌阳县| 黄梅县| 仪陇县| 西乌| 武山县| 扬州市| 定兴县| 云浮市| 新丰县| 轮台县| 珲春市| 赤峰市| 瑞金市| 沅江市| 威信县| 松潘县| 邯郸县| 东丽区| 伊吾县| 安顺市| 长顺县| 慈利县| 长汀县| 沧州市| 扶风县| 临沭县| 南安市| 格尔木市| 贡山| 老河口市| 永和县| 广东省| 陆河县| 信丰县| 临清市| 五华县| 大姚县| 南郑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