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學會做“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重點)②理解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和氧氣,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難點)2.能力目標①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動手操作技能和思維判斷能力。②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總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3.情感目標①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樹立小組團結合作的意識。②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自由思考,踴躍發言,把課堂變成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舞臺。二、重點難點學會做“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重點)理解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和氧氣,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難點)三、教學準備教師:盆栽天竺葵、黑紙片、曲別針、燒杯、培養皿、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鑷子、火柴、酒精、碘液等試驗器材和物品是否完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教師演示實驗材料:金魚藻、大燒杯、短頸玻璃漏斗、玻璃管、橡皮塞、細木條、火柴、清水等。四、引入新課提到太陽能這個詞,同學們應該都不陌生,比如家里洗澡用的太陽能熱水器,那么除了熱水器,你還知道太陽能能用來干什么嗎?(生: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空調,太陽能汽車,太陽能發電等)為什么現在太陽能的利用越來越廣泛,它有什么好處嗎?會不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會不會很快就用完了?正因為太陽能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節省其他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所以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各個領域,但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對于太陽能利用最好的并不是人類,而是綠色植物。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是怎樣利用太陽能的。五、探究新知探究一 :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要驗證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機物,有機物主要有淀粉(主要在面食)、蛋白質(牛奶、瘦肉中)、脂肪(肥肉和食用油等)等,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指淀粉。實驗思路1.這個實驗首先要證明綠葉能制造淀粉,那怎樣驗證葉片中的物質是不是淀粉呢?(淀粉有一個特性就是遇碘液會變藍,可以觀察是否變藍來判斷是否是淀粉)2.是不是必須有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如果只設置一組有光的實驗裝置行嗎?那么應該怎么樣?(設計對照實驗)怎樣設計,變量是什么?(光,一組有光,另一種無光)實驗步驟自學教材54~55頁的實驗步驟,想一想每一個步驟為什么要這樣操作?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是為什么?2.為什么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3.為什么把葉片脫色?脫成什么顏色?用什么脫色?用酒精脫色時為什么要水浴加熱?4.為什么要滴加碘液?5.師生共同總結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陽光照射→酒精脫色→漂洗→滴加碘液→漂洗→觀察學生實驗1.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2.特別強調:實驗時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操作酒精燈時,要擺放好實驗裝置后再點燃酒精燈,實驗結束后先撤掉酒精燈再撤掉其他裝置,使用時不要近距離觀看,以免灼傷。實驗現象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現象:見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實驗結論見光部分變藍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探究二: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思路1.要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首先要把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氣體收集起來,想一想怎樣收集?植物釋放出的氣體看不見摸不著,如果直接收集肯定不容易,那我們可以換一種形式,如果把它放在水中行嗎?氣體能溶于水嗎?如果用吸管對著水里面吹氣,會發現水里面產生氣泡,說明水是不溶于水的,而且由于氣體比較輕,所以氣泡會向上冒,我們可以利用氣體的這種特性,用排水法收集氣體。2.收集到氣體后還要驗證它是否是氧氣,怎樣驗證?想一下氧氣有什么特性?(助燃)怎樣設計?實驗步驟1.請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小組合作學習)。2.然后請同學上臺演示實驗步驟。3.思考:要把這個實驗裝置放在什么條件下?(有光照)4.觀察實驗現象,植物慢慢開始釋放氣體,氣泡不斷的向上冒,同時把試管里面的水排到大燒杯中。5.在氣體收集到試管的一半時,把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玻璃管內。實驗現象:細木條復燃了。實驗結論: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根據以上總結植物光學作用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過度:我們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對于植物的生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在怎么利用光合作用呢?根據圖片師生共同總結光合作用的應用。六、效果檢測課堂小結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實質間作套種 通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作物產量合理密植施用二氧化碳“氣肥” 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八、布置作業九、板書設計(3.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