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課本實驗再現(xiàn)一、提出問題小鼠經(jīng)歷“嘗試與錯誤”的學習行為的次數(shù)與走出迷宮所需時間的長短之間的關系。二、作出假設小鼠所經(jīng)歷的“嘗試與錯誤”越多,最后小鼠走出迷宮所需的時間越短。三、實驗步驟1. 用泡沫塑料板或紙箱構建迷宮。高度以小白鼠不能爬上為宜,上面也可以蓋上一玻璃板。在迷宮的出口處放置食物。從迷宮的入口放入經(jīng)過饑餓處理的小鼠,同時馬上記時,并在出口處等待。記錄小鼠從入口到出口所需的時間。如果在2分鐘內(nèi)小鼠還不能到達出口,需要適當引導,使小鼠到達出口處獲得食物。重復上述實驗5到7次,根據(jù)小鼠實際情況耐心訓練,并把相應的時間填寫到下表中。小鼠走出迷宮獲得食物的時間記錄表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時間請認真操作并完成上表,數(shù)據(jù)要具有真實性。四、實驗結果不同動物學會繞道取食的快慢有差別。不同動物“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是不一樣的。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就越少,甚至不用經(jīng)過“嘗試與錯誤”。拓展訓練1.關于“小鼠走迷宮”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為B.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遠少于蚯蚓C.不同小鼠熟悉迷宮的能力都一樣D.小鼠一旦學會走迷宮,就不會忘記2.在“小鼠走迷宮”和“蚯蚓走T形迷宮”的實驗中,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明顯較少,這說明( )A.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 B.動物越高等,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強C.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D.以上三項說法都對3.某生物學習小組利用甲乙丙三種動物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動物甲乙丙完成繞道取食前嘗試的次數(shù)分別為180次、8次、50次,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三種動物的學習能力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4.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蟻巢的,進行了以下實驗:我們選擇兩只正要回蟻巢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兩側觸角,另一只螞蟻不做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此實驗的假設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蟻巢的路的B.實驗時應把剪掉觸角的螞蟻放在離蟻巢較近的地方C.若發(fā)現(xiàn)兩只螞蟻都回蟻巢了,則這個結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D.本實驗存在缺陷是螞蟻數(shù)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5.蜘蛛結網(wǎng)是下列哪種行為( )A.學習行為 B.先天性行為 C.社會行為 D.遷徙行為6.下列關于動物的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A.飛蛾撲火是后天學習行為B.后天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C.后天學習行為與遺傳因素無關D.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必不可少的7.某興趣小組開展“訓練小白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探究活動:選取三只一天未進食的小白鼠(A、B、C)分別走同一個迷宮(如圖甲),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測得如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請分析: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1)根據(jù)本實驗,你認為該興趣小組提出的問題可能是:______________?(2)從行為獲得途徑上看,小白鼠通過訓練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屬于___________行為。(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說明此類行為的獲得是建立在_________因素的基礎上的。(4)根據(jù)圖乙曲線,發(fā)現(xiàn)三只小白鼠獲取食物的三次時間有共同規(guī)律,即_______________,可見此類行為可以通過訓練得到_________(選填“強化”或“弱化”)。(5)在上述實驗中,若把小白鼠換成蟑螂,蟑螂難以經(jīng)過短時間訓練獲取食物,說明動物越_________,學習能力越強。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項,小鼠屬于哺乳動物,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小鼠比蚯蚓高等,學習能力比蚯蚓強,走迷宮時“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遠少于蚯蚓,故B項正確。A項,小鼠走出迷宮是通過后天的不斷嘗試與探索完成的,屬于學習行為,因此這屬于探究小鼠的學習行為,故A項錯誤。C項,不同小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結構以及發(fā)育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其熟悉迷宮的能力是不一樣,故C項錯誤。D項,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成長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若長期不使用則會忘記,故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2.答案:D解析:與蚯蚓相比,小鼠走迷宮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明顯較少,說明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小鼠比蚯蚓高等,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明顯較少,說明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強。3.答案:B解析:“嘗試”與“錯誤”是常見的學習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經(jīng)過的“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就越少。動物甲、乙、丙完成繞道取食前的嘗試次數(shù)分別是180次、8次、50次。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因此這三種動物的學習能力從高到低的順序是乙→丙→甲。故選B。4.答案:B解析:在一組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其余條件均應相同且適宜。根據(jù)試題描述可知,該實驗的變量是螞蟻觸角,因而除觸角不同外,其余條件都應保持一致,B的敘述是錯誤的。5.答案:B解析:蜘蛛結網(wǎng)屬于遺傳基因決定的先天性行為。故選B。6.答案:D解析:A、飛蛾撲火是一種生來就有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A錯誤。BC、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當刺激該行為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因素去除后,該行為會消失,BC錯誤。D、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動物出生時必不可少的行為,D正確。7.答案:(1)不同小白鼠經(jīng)過訓練學會走迷宮獲取食物的時間一樣嗎(2)學習(3)不同;遺傳(4)三只小白鼠獲取食物所用的時間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都在減少;強化(5)高等解析:(1)根據(jù)試題的描述可知,該興趣小組提出的問題可能是:不同小白鼠經(jīng)過訓練學會走迷宮獲取食物的時間一樣嗎?(2)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nèi)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積累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從行為獲得途徑上看,小白鼠通過訓練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3)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不同,是因為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4)通過曲線可知,三只小白鼠獲取食物所用的時間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都在減少,說明通過訓練可以強化學習行為。(5)若把小白鼠換成蟑螂,蟑螂難以經(jīng)過短時間訓練獲取食物,說明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更能夠適應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