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課本實驗再現一、實驗目的1.嘗試細菌、真菌的采樣(接種)和一般培養方法。2.認識細菌和真菌的菌落。二、實驗用具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已經高溫滅菌)、無菌棉棒、透明膠帶、標簽紙、放大鏡。三、實驗步驟1. 配制培養基。取三套培養皿,貼上標簽,寫上日期,編上序號,注明日期。2. 高溫滅菌。3. 接種。打開培養皿,先用無菌棉棒在臟手心處擦取,然后,在1號培養基.上輕輕涂抹幾下,蓋好;用另一支無菌棉棒在洗凈的手心擦取,然后在2號培養基上涂抹幾下,蓋好;3號培養基不做處理。可選用以下方法:將培養皿蓋從一側掀開一條縫隙,用未洗過的手指在培養基上按10秒;將培養皿蓋從一側掀開一條縫隙,用肥皂洗過的手指(不用毛巾擦)在培養基上按10秒;打開培養皿蓋,放在實驗室或走廊、操場10分鐘;打開培養皿蓋,放在廁所里10分鐘。將另一套高溫滅菌后、沒有打開的培養皿不做處理,作為對照。恒溫培養。把三套培養皿一起放到恒溫箱或者室內溫暖處培養1~2天。培養的溫度是_____________。1天至2天后,用放大鏡觀察出現的菌落。菌落記錄表四、實驗現象看到培養皿中有細菌、真菌的菌落生成,細菌的菌落特點有真菌的菌落特點有五、實驗結論1.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2. 細菌和真菌分布廣泛。拓展訓練1.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有:①接種②配制培養基③恒溫培養④高溫滅菌冷卻,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2.在細菌和真菌培養過程中,“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封好。”此過程相當于以下哪個步驟( )A.制作培養基 B.消毒 C.恒溫培養 D.接種3.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實驗中,分別用無菌棉棒擦取手心、牙齒、桌面等處,在培養皿上輕輕涂抹,這相當于培養細菌和真菌方法中的( )A.高溫滅菌 B.接種 C.配制培養基 D.恒溫培養4.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實驗中,把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打開,暴露在空氣中10分鐘,再蓋上,封好。上述操作相當于培養細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A.配制培養基 B. 高溫滅菌 C.接種 D.恒溫培養5.某同學為“監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做了以下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配制好培養基時,加入牛肉汁為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營養物質B.配制好的培養基,在接種前進行了高溫滅菌處理C.對接種后的培養基再次進行了高溫滅菌處理D.新冠病毒的結構簡單,一旦離開活細胞,就會死亡6.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中,有關培養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培養基中應含有細菌和真菌生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B.培養基最好采用固體培養基,這樣有利于觀察C.培養基在接種前應進行高溫滅菌處理D.接種后的培養基應再次進行滅菌處理7.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探究實驗作了如下設計:第一步;將4個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已高溫滅菌)貼上標簽紙后分為A、B兩組,A組編碼1號和2號,用于檢測教室內空氣;B組編碼3號和4號,用于檢測筆帽。第二步:將4個培養皿做如下處理。組號 培養皿號 操作A組 1號 置于教室講桌上,打開蓋10分鐘后蓋蓋,置培養箱培養2號 置于教室室講桌上,不做處理,同1號一起置培養箱培養B組 3號 打開蓋,將筆帽在培養基上輕壓一下,蓋蓋,置培養箱培養4號 打開蓋,不做其他處理,與3號同時蓋蓋,置培養箱培養第三步:每天觀察一次,并做好記錄。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B組實驗的對照組應該是________號。A組、B組實驗的變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1號培養皿,置于教師講桌上,打開蓋10分鐘后蓋蓋,這是培養細菌和真菌方法中的______過程。(3)實驗用的4個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需高溫滅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4)下圖是三天后觀察到的AB兩組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5)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同學們發現培養基上的菌落都較小且表面光滑粘稠,可判斷是________增殖的結果。后續培養中,同學們又發現1號培養基上長出了一個“獨特”的菌落,該菌落體積大、形狀不規則,有毛絨絨的絲狀物,這個菌落可能是________菌落。(6)實驗中給細菌、真菌生長和繁殖提供營養的是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瓊脂熬制;然后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為防止高溫殺死細菌、真菌,要等冷卻后,在進行接種,接種后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恒溫培養。注意:定期觀察并詳細記錄實驗現象。故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②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高溫滅菌;①接種;③恒溫箱中培養。故選C。2.答案:D解析:按無菌操作技術要求將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養基質中的過程叫做接種。空氣中有微生物,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封好,此過程中空氣中的微生物落入培養皿中,故相當于接種。故選D。3.答案:B解析:接種是將少量的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4.答案:C解析: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實驗中,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10分鐘,再蓋上,封好,空氣中的細菌和真菌會落在培養基上,因此這種活動相當于上述步驟中的接種。故選:C。5.答案:C解析:A、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培養基中加入牛肉汁是為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營養物質,A正確。B、培養基在接種前應進行高溫滅菌處理,以殺滅雜菌,避免影響實驗效果,B正確。C、接種后的培養基,應提供適宜的溫度進行培養,而不能再次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如果再進行高溫滅菌,就會把已經接種的細菌、真菌殺死,C錯誤。D、新冠病毒屬于動物病毒,無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就會死亡。D正確。故選:C。6.答案:D解析:A、細菌和真菌要想大量繁殖,必須具備供給細菌和真菌生活的充足的營養物質,培養基內含有細菌和真菌生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故不符合題意。B、制備適合細菌和真菌生活的培養基,一般采用瓊脂(固體物質)與牛肉汁混合在一起,這樣的培養基不流動,易于觀察。故不符合題意。C、將制備好的培養基先進行高溫滅菌,再將少量的細菌和真菌放在培養基上,使其繁殖。故不符合題意。D、將制備好的培養基先進行高溫滅菌,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然后再將少量的細菌和真菌放在培養基上進行接種。故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1)4;教室內的空氣;筆帽(2)接種(3)消滅雜菌,避免干擾(4)不同環境中有細菌和真菌(5)細菌;真菌(6)牛肉汁解析:(1)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1號和2號,用于檢測教室的空氣,變量是教室空氣;3號和4號,用于檢測筆帽,變量是筆帽,其中2和4號起對照作用。可見A組、B組實驗的變量分別是教室空氣、筆帽。(2)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驟是:制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將1號培養皿,置于教師講桌上,打開蓋10分鐘后蓋蓋這是培養細菌和真菌方法中的接種過程。(3)在科學實驗中,往往只選擇一個變量,為研究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需要設計對照實驗,這樣可以增強實驗結論的說服力。在對照實驗中,除了已選擇的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應完全相同。在上述實驗中,3號培養皿打開蓋,因此設計4號培養皿做“打開蓋”這一步是保證變量唯一,作對照作用。(4)實驗用的4個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需高溫滅菌,其目的是:高溫滅菌,減少其他雜菌的干擾,保持單一變量。(5)三天后觀察到的AB兩組實驗現象,1和3號有大量真菌,2和4號幾乎沒有。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實驗結論是: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和菌落不同。(6)細菌的菌落特點為: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較大,絨毛狀或絮狀,呈現紅、黃、黑、褐等顏色。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同學們發現培養基上的菌落都較小且表面光滑粘稠,可判斷是細菌增殖的結果。后續培養中,同學們又發現1號培養基上長出了一個“獨特”的菌落,該菌落體積大形狀不規則,有毛絨絨的絲狀物,這個菌落可能是真菌菌落。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