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課本實驗再現※了解幾種常見的動物,選擇其中一種,通過實驗探究非生物因素的影響。鼠婦:鼠婦如果你翻動花園或庭院中的花盆、磚塊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動,這就是鼠婦,俗稱潮蟲。這些小動物似乎總是在陰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條件是否影響鼠婦的分布呢?黃粉蟲:黃粉蟲黃粉蟲又叫面包蟲,幼蟲體表是黃色的,常常成群聚集在糧倉里的糧食堆中。黃粉蟲幼蟲的營養價值很高,也容易飼養,因此常用來作為魚類的餌料。你也可以探究光照條件對黃粉蟲分布的影響。金魚:金魚是大家熟悉的小動物。飼養金魚時,控制好水溫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過觀察它在不同溫度下的呼吸頻率(每分鐘內鰓蓋張合的次數),來探究溫度對它生活的影響。※下面以鼠婦為例說明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如果你選擇其他生物作為探究的對象,同樣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設計并完成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注:作出假設的依據:在比較陰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婦,而在明亮的地方沒有看到。三、制訂計劃實驗思路:設計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兩種環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婦若干只,過一段時間后,看哪邊的鼠婦多。如果暗環境中的鼠婦多,則說明假設可能是正確的。材料用具:10只鼠婦,濕土,鐵盤(或塑料盤、紙盒),紙板,玻璃板。實驗裝置:在鐵盤內鋪上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兩側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實驗裝置圖方法步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在兩側中央各放入5只鼠婦。靜置2分鐘。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將統計的結果填寫在下表中。時間(分鐘) 環境 2 3 4 5 6 7 8 9 10 11明亮陰暗實施計劃:按照上述實驗方案做實驗。實驗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四、得出結論現象:光照處鼠婦數量少,陰暗處鼠婦數量多。原因: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結論: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五、表達和交流向全班同學匯報你們小組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計算出全班各組第10次數據的平均值。對全班平均值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與你們小組的結論一致嗎?如果不一致,請分析原因。※注意事項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除了光、溫度以外,還有土壤的濕度、紙板的面積等。 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應該計算出全班各組第10次數據的平均值。實驗中用10只鼠婦,不用1只鼠婦,主要是避免偶然性,減小誤差。做完實驗后,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拓展訓練1.小明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1只鼠婦即可,太多影響觀察 B.紙盒上蓋玻璃板C.紙盒一側鋪濕土,另一鋪干土 D.紙盒兩側溫度相同2.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實驗中,實驗變量是( )A.溫度 B.光 C.鼠婦的數量 D.土壤的濕度3.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選取鼠婦的數量比較科學的是( )A.1只 B.2只 C.3只 D.10只以上4.當你搬開花盆看到鼠婦時,鼠婦很快就爬走了。據此情景提出的下列問題中,不夠具體、明確的是( )A.鼠婦為什么會爬走呢?B.鼠婦爬走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C.鼠婦爬走是因為花盆移動對它產生了刺激嗎?D.鼠婦爬走是因為搬動花盆的聲音對它產生了刺激嗎?5.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實驗中,在陰暗和明亮環境中各放10只鼠婦,下面能準確表示陰暗環境中鼠婦數量變化的曲線是( )A. B.C. D.6.某班同學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實驗中,甲、乙、丙、丁四個小組同學所使用的鼠婦數量分別是1只、2只、3只、10只,使用的鼠婦數量比較科學的小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果果同學為了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設計了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步驟1: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中央放入10只鼠婦,靜置10分鐘后,分別統計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量。步驟2:再按步驟1的方法重復實驗4次。步驟3:實驗結果如圖所示。(1)該小組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2)A裝置與B裝置形成_______實驗,其中實驗組 ______(填A或B)區。(3)有同學在設計實驗時,在黑紙板下面放一些濕土,玻璃板下面放一些干土,這種做法正確嗎?______,為什么?_______。(4)該小組同學應取5次重復實驗結果的______值作為最終實驗結果,以減少實驗誤差。(5)實驗中用10只鼠婦而不用1只是為了_______。(6)由圖2結果得出實驗結論是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在設計探究實驗時,要設置對照組,對照組中要探究的條件必須是唯一的變量才行,而該生物小組探究的是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所以變量應該是光。因此在設計對照組時必須遵照光是唯一的變量這一原則來進行設計,否則實驗設計就會不科學合理。A.一只鼠婦數量太少了,有偶然性。應該多用幾只鼠婦來避免偶然性,提高準確性,錯誤。B.實驗變量是光照。所以紙盒一側蓋上玻璃板,另一側蓋上紙板。形成有光和無光的對照,錯誤。C.因為實驗的變量是光照,所以其他條件均相同。紙盒的底部應該全部鋪為濕土,錯誤。D.為了控制單一變量,紙盒兩側的溫度應該相同,正確。故選D。2.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實驗變量的確定。“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中,研究的是光這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因此實驗變量為光。3.答案:D解析:實驗探究過程中試驗數量不能過少容易產生偶然性誤差,不宜過多,會增加實驗難度。4.答案:A解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當你搬開花盆看到鼠婦時,鼠婦很快就爬走了,說明環境的變化會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探究鼠婦爬走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搬動花盆時的聲音等是否對鼠婦的影響,即可探究鼠婦爬走是因為花盆移動對它產生了刺激嗎?鼠婦爬走是因為搬動花盆的聲音對它產生了刺激嗎?但是鼠婦為什么會爬走呢?不夠具體,描述不夠準確,是何種原因沒有提出。故選A。5.答案:D解析: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所以推測較暗環境中鼠婦數量先增多,后趨于穩定。6.答案:D解析: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不行,所用鼠婦的數量要多,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如果采集的鼠婦生病或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響、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都會導致實驗結論出錯,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此類偏差,實驗中多選用鼠婦的數量,盡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但數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會增加實驗操作難度,因此在實驗中用10只鼠婦而不用1只鼠婦,所以使用鼠婦數量比較科學的小組是丁。故選D。7.答案:(1)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2)①. 對照 ; ②. A(3)①. 不正確 ; ②. 變量不唯一(4)平均(5)避免偶然誤差(6)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解析:(1)從圖1中可見,B一側蓋上不透明黑色紙板,A一側蓋上透明玻璃板,這樣在紙盒里就形成了黑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因此,實驗的變量是光(光照),該小組探究的問題是: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2)實驗裝置:在紙盒里放上一層濕潤的土壤,以橫軸中線為界,A側蓋上玻璃板,B側蓋上不透明黑色紙板。控制這個實驗的變量是光。因此A裝置與B裝置組成對照實驗,在盒里就形成了黑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其中實驗組是A變量改變的玻璃板一側;對照組是B變量沒有改變的紙板一側。(3)該小組中有同學設計實驗裝置時,在黑紙板下面放一些濕土,玻璃板下面放一些干土,這種做法不正確,因為有兩個變量光和水分,實驗中變量不唯一。(4)在科學實驗中,為了減少獲取實驗數據的誤差,常常設重復組,科學實驗的數據,應當取各重復組的計算平均值,否則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而適量選取一定數量的材料,常要計算平均值這是為了避免偶然因素、平衡數據,減少誤差。實驗結果5次重復實驗結果的平均值,以減小實驗誤差。(5)實驗中用10只鼠婦而不用1只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實驗結果更具科學性。(6)由圖2結果可知,實驗結果是是鼠婦在陰暗處的數量比在明亮處多,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鼠婦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對鼠婦生活有影響。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