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5 病毒1、 知識與技能(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病毒與人類的關系(2)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鍛煉學生表達和交流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學習,增強學生熱愛生命、關愛幫助他人的情感及衛生保健的意識。(2)認同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重點:(1)通過創設情境和自主探究方式認識病毒的主要特征。(2)通過師生互動探究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難點:通過直觀演示理解病毒的結構特征與繁殖特點。【教學策略】在生物學課程標準中,關于病毒的內容要求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屬于了解層次。本章教學中,除了知識目標達成以外,更應該結合病毒發現的科學史、生物技術發展、病毒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技術對于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教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活動貫穿教學始終。【情境創設,導入新課】大屏幕播放一組有關艾滋病的圖片,這是一組艾滋病人的照片。艾滋病被稱為當代瘟疫和超級癌癥,目前為止還是一種死亡率高達100%的極為嚴重的傳染病。同學們知道艾滋病的“元兇”是誰嗎?艾滋病對學生并不陌生,很快就回答:“是病毒”。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五單元第五章病毒的學習。【精心設計,新知學習】一、自主學習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預習。1、病毒是誰最先發現的?是怎么發現的?2、病毒具有哪些特征呢?3、病毒與人類有怎樣的關系?二、展示交流1、了解病毒的發現史【問題導航】最先發現病毒的科學家是誰?病毒被發現的過程是怎樣的?【小組展示】根據師生點評結果,記錄員及時對個人和小組做評價記錄。【拓展提升】 引導學生以“假如我是科學家”的情境為線索,重溫科學家探索病毒的過程。(1)探究問題: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嗎?(2)引導分析:①實驗變量?②實驗方法?③實驗原則?(3)提供材料:a.患花葉病的煙草汁液b.健康的煙草植株 c.幾支滴管d.能夠過濾掉細菌的過濾器組別 所選材料 處理方法第一組第二組(4)引導學生選擇材料完成探究并分析方案。(5)分析伊萬諾夫斯基的實驗過程。①實驗結果說明什么?②演示過濾器過濾的動態過程,解釋原因。過渡:20世紀初,科學家首次用 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是一種桿狀顆粒。2、描述病毒的特征【問題導航】病毒具有哪些特征呢?【小組展示】各小組展示交流【點撥提升】①病毒的大小和形態展示電子顯微鏡下煙草花葉病毒、腺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的圖片,引導學生總結病毒的大小和形態。②病毒的結構和繁殖觀察集中形態的病毒,總結病毒的結構。比較病毒與其他細胞結構圖,分析病毒是否有細胞結構。觀看“病毒的結構和繁殖視屏”,讓學生仔細觀看,進一步明確病毒的結構,并引導學生分析:病毒必須生活在哪里? 病毒在繁殖時,他利用的遺傳信息來源于誰?合成新病毒所需要的原料來源于誰?學生觀看,發表看法,師生互動共同補充、修正和完善,分析歸納出它的繁殖方式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離開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當外界環境條件適宜時,病毒侵入活細胞。 ③病毒的生活方式和分類 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又根據病毒寄生的細胞不同,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毒又叫噬菌體。【點撥提升】總結病毒的特性:結構特殊;寄生性;專一性。3、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問題導航】病毒是不是只有害?病毒與人類有怎樣的關系?【小組展示】各小組交流自學結構,辯證認識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點撥提升】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在研究病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應辯證地看待病毒。三、反饋測評1、建構模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總結完善本節的概念圖。2、智能闖關3、課外延展(1)課外搜集了解有關艾滋病的資料?(2)自學本節課后93頁“科學*技術*社會”有關狂犬病和狂犬病病毒的資料。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