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章 質量與密度單元計劃單元教材地位 本章主要是通過對質量和密度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質量的概念及其測量,天平的使用方法,什么是密度,怎樣測固體、液體的密度,密度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密度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際知識,培養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通過實驗和探究的進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設計實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應用密度知識解釋簡單現象的能力。單元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質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知道質量的單位,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質量。2、會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理解密度的概念,會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義。3、會用量筒測液體和固體的體積,從而測量物體的密度,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練、量筒的使用4、通過實驗探究風的形成,了解密度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會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現象。5、了解現代技術中與密度有關的知識的應用。重點:學會科學探究,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測量固體、液體的密度,密度公式的應用,密度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難點:學會科學探究,會設計實驗,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為什么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密度的物理意義,應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做好科學探究的實驗步驟的分析、引導學法建議 通過生活經驗引導、分析,科學實驗探究全過程的實踐,使學生明確科學探究的意義單元教學計劃 節次 教學時數 主要知識點 探究活動第1節 1 質量及其測量 怎樣實用天平第2節 2 密度 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第3節 2 測量物質的密度 量筒的使用方法第4節 1 密度與社會生活 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復習、測試 4課題 第一節 質 量●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了解天平的構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過程與方法體驗一些物體的質量,對一些常見物體的質量有估測的能力.通過用天平測量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的物理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通過對物質質量的測量,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來測質量.難點: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教學方法:演示法教學用具:課件,器材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問:自行車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答:鋼、鐵、橡膠等材料制成的,教師接著說明:一般我們把自行車稱為物體,鋼、鐵、橡膠等稱為物質。這樣我們可以說:自行車這個物體是由鋼、鐵、橡膠等物質構成的,其它物體如:鐵釘、鐵錘、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新課教學1. 質量(1)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鐵釘和鐵錘含有鐵這種物質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這種物質我多少不同,物理學里為了表示這性質就引入的質量這個物理量。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用符號:“m”表示。(2)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在地球和月球上稱量同一物體的質量不變)1. 質量的單位(1) 國際單位:千克(kg)(1) 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1) 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9表中一些物體的質量。3.質量的測量——天平(1) 介紹常用測質量的器具:案稱;桿稱;臺稱;電子稱;天平(1) 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1) 天平的使用(放平、調平、稱平、計算)。天平的調節: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天平的稱量: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天平的讀數: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教師強調:1、調節平衡螺累母按:指針左偏就向右調;右偏向左調。2、天平調節平衡后,左右盤不能對調,平衡螺母不能再動。3、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4、往盤里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量,再從大到小加砝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太重了,則應改用移游碼。5、游碼的讀數是讀游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1) 天平使用注意事項:A.不能超過稱量(天平的稱量=所配砝碼總質量+游砝最大讀數)。B.取砝碼要用鑷子,并輕拿輕放。C.保持天平干燥、清潔。小 結:作 業:教材P112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板書設計:1、 質量1.什么叫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2.單位:國際單位:千克(kg)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進率:1000進二、質量測量1.實驗室測量質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1)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1) 調節橫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1) 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并調節游碼,直到橫梁恢復平衡。(1) 物體質量=砝碼總質量+游碼讀數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項:P109:1;2,3補 充:教學后記:課題 實驗——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調節天平,會測出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會正確地記錄測量值. 2.會用量筒測液體的體積,會正確地觀察和讀數.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天平的構造、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和最小稱量,觀察砝碼(每個砝碼的質量以及盒內砝碼組成) 對比觀察量筒和量杯的區別,觀察量筒和量杯上標有的單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 它的每小格表示的體積是多少 2.培養實驗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范的良好習慣. 通過天平的使用,使提高對平衡美、對稱美的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1.什么叫物體的質量 它的單位是什么 2.實驗室里測量質量的儀器是什么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最后落實到實驗課主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使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方案二:教師將一些郵票、絲線、大頭針、食用油實物展示給學生(也可展示圖片),提問“如何稱出一張郵票的質量 一卷絲線的質量 一個大頭針的質量 一勺食用油的質量是多少 ”激發學習愛好,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練的調節 (教師可將幻燈片投影到屏幕上,或使用視頻,演示天平的調節.)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向指明 :放天平時,要合理安排實驗中各種儀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儀器的擺放位置應便于操作,實驗過程中不能再移動天平,否則需要重新調節. 指導觀察游碼、標尺,熟悉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碼撥到零刻線的位置. 把游碼撥到零刻度線,觀察一下指針偏向哪邊,確定螺母的調節方向,再調節. 練習調節天平,教師巡視指導. 調節天平的操作結束后,在教師指導下,由歸納出“在調節天平過程中,若指針偏向標尺右側,就需要將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動,若指針偏向標尺左側,則需將平衡螺母向右側旋動. 明確:所謂天平的平衡,就是調節橫梁螺母觀察天平指針的擺動是否相對分度盤中間位置靜止或等幅擺動. 2.實驗:練習使用天平測量固體的質量 提問: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時,被測物體應放在哪個盤里 砝碼應放在哪個盤里 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碼 明確: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是一個通過調節天平先讓天平平衡,而當在左盤里放入被測物體時又破壞了這個平衡,再通過加減右盤中的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數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注重:放入被測物體后,使天平再次達到平衡的過程中只答應加減砝碼和移動游碼,決不答應再旋動平衡螺母. 引導設計測固體質量的記錄表格 長方木塊(g) 長方鋁塊(g) 長方鐵塊(g) 測量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實驗時,要愛護儀器,小心謹慎地操作,認真進行測量,細心真實地記錄測量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實驗:用天平稱液體的質量 用天平稱液體的質量時往往需要稱一定體積的液體的質量.這時就需要我們測出液體的體積,測液體體積的儀器是量筒或者量杯,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量筒和量杯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師利用實物介紹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然后讓觀察它們的構造,并指出其相 同點和不同點. 請同學說一下量筒和量杯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它們上邊都有刻度,每隔一定數量的小刻度就有一個大刻度,上邊標著數值,最上邊標有字母ml.講解“ml表示毫升,1毫升是1立方厘米”. 由歸納量筒和量杯的不同點. 這時教師用投影儀打出量筒和量杯的畫面讓觀察(投影片應做成復合片,可以復合不同的液面,復合人觀察時的視線),以強生對量筒(杯)的熟悉.并請說出投影幕布上所顯示的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值. 請同學們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觀察液面外形,使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應注重: ①液面的外形是凹形的. ②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 要以凹形水面底部為準,視線要與凹形水面底部相平. ③要把量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假如量筒中裝入水銀,則液面是凸起的,觀察時應以凸形液面頂部為準. 教師打開投影儀,用復合片顯示幾個不同位置的液面,讓練習讀數(包括凸形) (2)測量液體的質量 在教師指導下啟發熟悉用減液法測一定體積的液體質量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①在燒杯內倒入一定量的液體(體積數應大于要求測的液體體積),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設它為 ②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體的體積達到要求的體積值,比如100ml. ③用天平稱出燒杯和燒杯內剩下的液體的質量,設它為 ④100ml液體的質量就等于 減 (3)引導設計用天平測液體質量的記錄表格 空燒杯的質量(g) 燒杯和水的質量(g) 水的質量(g) 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后,要求把桌子上的所有實驗器材整理好,并擺放整潔. (三)、擴展 請同學們回答“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指出我們無法直接用天平稱出一張郵票的質量,但我們可以稱出若干張相同郵票的總質量,用質量數除以張數就是一張郵票的質量. 介紹“累積法”. 學習長度測量時,測一張紙的厚度使用的方法和測一張郵票的質量的方法是相同的.雖然一個是測物體質量,一個是測長度,但思路一樣,都是用累積的方法. 提問“今天的實驗中稱的木塊、鐵塊、鋁塊,體積大小是相同的,但它們的質量是否相同 水、酒精的體積都是100ml,但它們的質量是否相同 從測量值可以看出不相同,這是為什么 請同學們回去考慮.”為下一節課“密度”的教學打下伏筆.補 充:教學后記:課題 第二節 密度●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質量的單位;天平的使用.難點:認識質量是物體的屬性.●教學課時:1時●教學過程:引入新課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我們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分、鑒別不同的物質。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這節課我們來學生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新課教學1. 建立密度的概念(1)實驗:用天平測出木塊和石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測出木塊和石塊的體積。數據如下:質量(克) 體積(厘米3) 質量/體積 (克/厘米3)木塊1 5 10 0.5木塊2 10 20 0.5石塊1 10 4 2.5石塊2 20 8 2.5(2)分析數據A. 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A. 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A. 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比值不等于石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3)建立概念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題:一鐵塊質量是1.97噸,體積是0.25米3,鐵塊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義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3.思考與討論(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系。(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3)公式的物理意義。4.鞏固練習:見附件5、閱讀小資料:教材P114-115課后作業:教材P116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附件練習題小 結:板書設計:第二節 密度1. 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1. 密度公式:1. 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1. 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補 充:教學后記:課題 第三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進一步熟悉天平構造及其使用;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對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這種科學方法有感性認識.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使學生對測量性探究方法,從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選取和使用、實驗步驟的設計、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到得出結果,分析實驗誤差有初步認識和感受.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數據記錄、處理的體驗,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體驗,使學生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教學重點與難點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使學生通過實驗能對密度的物理意義加深理解。教學課時:1時教學過程:引入新課1.復習:什么是物質的密度?計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質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塊和1杯鹽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稱出石塊與鹽水的質量,但刻度尺卻無法測出它的體積。本實驗我們學習用量筒.新課教學1.引導學生看課本實驗的“目的”,對照實驗的器材將桌面上的用具對照檢查。2.講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介紹量筒和量杯,mL是體積單位“毫升”的符號,1mL=1cm3。學生觀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學生觀察教材P117圖6.3-1量筒或量杯使用時怎樣放?怎樣讀出液體和體積?教材P118圖6.3-2看怎樣用量筒測固體的體積?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1)測量時量筒或量杯使用時應放平穩(2)讀數時,視線要與筒內或杯內液體液面相平,(如:測水的體積,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跟凹面相平;如測水銀的體積,由于水銀面是凸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凸面平。)(3)測固體體積的方法:①在量筒內倒適量的水(以浸沒待測固體為準)讀出體積V1;②用細線栓好固體慢慢放入到量筒內,讀出此時水和待測固體的總體積V2③用V2-V1,得到侍測固體的體積。1. 演示實驗:測石塊的密度器材:量筒、水、天平、細線步驟:1、在量筒內注水,記下水的體積V1,2、用天平測量小石塊質量m;3、把用細線拴住小石塊放進水中,記錄此時體積V2,4、計算:石塊的密度=m/(v2-v1)。教師強調:為了減小實驗誤差,應該先用天平稱出石塊的質量。1. 演示實驗:測鹽水的密度一、常規法1. 主要器材:天平、量筒2. 測量步驟:(1)在燒杯中裝適量的未知液體放在調節好的天平上稱出其質量m1;(2)將燒杯中的未知液體倒一些在量筒中測出其體積V;(3)將盛有剩下未知液體的燒杯放在天平上,測出它們的質量m23. 計算結果:根據得二、密度瓶法1. 主要器材:天平、未知液體、玻璃瓶、水2. 測量步驟:(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空瓶的質量m0(2)在空瓶中裝滿水,測出它們的總質量m1(3)把水倒出,再將空瓶中裝滿未知液體,測出它們的質量m23. 計算結果:液體的質量: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教師指出:(1)本實驗測鹽水的質量的方法與第二節測液體質量的方法不一樣,這是為了減小誤差。(2)為了計算方法,鹽水的體積應盡量取整數。把兩組學生的實驗數據填入黑板的表格內。分析數據是否合理。課堂練習題:小明要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石塊的密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A.向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測出水的體積 B.用天平稱山石塊的質量 C.把石塊輕輕放入量筒中測出石塊和水的總體積 D.計算石塊的密度 E.算出石塊的體積(1)請將正確的測量步驟按先后順序排列: 。(2)測量情況如下圖,則石塊的質量是 g,體積是 cm3,密度是 kg/m3小 結:作業設計:教材P119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后附件板書設計:第四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2.原理:據密度公式:3.器材:天平和砝碼,量筒,燒杯(2個)石塊,細線,水,鹽水。4.步驟:參書本補 充:教學后記:課題 第四節 密度與社會生活●教學目的 1.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2.知道物質的密度還與溫度有關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 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和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用具 4千克的鉛球、水桶、體重計、紙風車、酒精燈、細線、圓底燒瓶、水槽.●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已知鐵的密度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2.鉛的密度為11.3×103千克/米3,與鐵的密度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二)引入新課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有重要的價值。在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時,密度知識是如何應用的.1.密度與溫度自然現象中風的形成也是因為密度與溫度有關形成的做風形成的實驗:教材P120空氣因受熱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后,溫度低的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從而形成了風。根據氣體的密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現象,試分析房間里的暖氣一般都安裝在窗戶下面的道理。暖氣周圍的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靠近窗戶的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到暖氣周圍,又受熱上升,利用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可以使整個屋子暖和起來。人們很早就利用風力了,例如:利用風力來取水,灌溉、磨面,推動帆船、滑翔機等,近代大規模應用風力,主要在發電上。溫度可以改變物質的密度。固體、液體的熱脹冷縮不像氣體那樣明顯,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設問:難道所有的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嗎?水的凝固點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氣溫在0℃以下,湖面結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還有魚存活嗎?300多年前,人類就已知道水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這一現象。在冰湖中作的測試表明,表面凍結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體中密度從上至下遞增(這是當然的事了,重在下,輕在上),溫度也是由上至下遞增,從表層水體的0℃至底層水體的4℃。正是因為這個特性,湖里的魚類能夠在嚴寒的冬天躲在底層水體中,不至于被凍成冰塊。水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在4℃以上是熱脹冷縮。水的反膨脹現象,給人們帶來了好處,江河湖面的水結冰時,因為冰的體積膨脹,密度比水小,總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總是沉在下面。這樣,冰塊就成了一層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凍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水的反常膨脹,給人類生活也帶來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戶外的自來水管將凍裂。所以對自來水管的保護顯得尤其重要。2.密度與物質鑒別討論的問題如下:教師出示學生體育課上用的4kg的鉛球,問學生:你如何判斷,這種鉛球是否用鉛制成的?請說出你的辦法來.學生分組討論:學生作答:先分別測量出鉛球的質量和體積,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斷它是否是鉛組成的。又提問: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測出測量出鉛球的質量和體積呢?用體重計測出鉛球的質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測出鉛球排開水的質量,即可算出鉛球的體積。例1:某倉庫有一捆鐵絲,其質量為7.9 kg,測得直徑為1 mm.問這捆鐵絲有多長 分析:鐵絲的長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鐵絲,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間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已知:m=7.9 kg,ρ鐵=7.9×103kg/m3,r=0.5 mm=0.5×10-3m求:L解:根據ρ=得V===10-3m3又因為鐵絲可視為圓柱體,可由公式V=πr2L得:L=V/πr2=1274m.答:這捆鐵絲長1274 m.例2:鐵的密度為ρ鐵 =7.9×103kg/m3 ,一個鐵球的體積為1.5dm3 ,質量為7.9 kg ,試通過計算說明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多大?教師板書:(略)總結:用密度鑒別物質問題,如果我們計算出某一物體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質密度相同,我們只能說可能是這種物質,如果前邊例題中你不知道是銅球,這樣用計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會錯誤地認為是鐵球.而且從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崗石的密度在之間,如果一塊花崗石密度恰好是,我們能說它是鋁嗎?顯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進行物質鑒別時往往還要配合利用物質的其他特性,比如顏色、硬度等等.更科學的鑒別物質的方法,應采用化學分析或光譜分析,鑒別組成它的化學元素成分.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變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質量是原來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變。小結:作業設計:教材P123動手動腦學物理1、2、3;見后面附件板書設計:1.密度與溫度溫度可以改變物質的密度。固體、液體的熱脹冷縮不像氣體那樣明顯,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水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在4℃以上是熱脹冷縮。2.密度與物質鑒別例1:某倉庫有一捆鐵絲,其質量為7.9 kg,測得直徑為1 mm.問這捆鐵絲有多長 例2:鐵的密度為ρ鐵 =7.9×103kg/m3 ,一個鐵球的體積為1.5dm3 ,質量為7.9 kg ,試通過計算說明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多大?補 充:教學后記:課題 復習課 質量與密度復習一、質量1.質量定義:物體所今物質的多少叫做這種物質的質量。單位:kg,g,mg,t2.質量的測量工具:天平,秤(磅秤,臺秤等)方法:(用天平的測量質量的方法)3.質量的特性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發生變化而變化。二、密度1.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具有正比例關系。2.密度①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質量------千克(kg)V------體積------立方米(m3)②密度的單位:千克每立方米,符號是kg/m3。像這種單位叫做組合單位 。有時密度的單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號是g/m3。1g/cm3=1×103kg/m33.一些物質的密度值(常溫常壓下)①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密度也不相同。如水在不同的狀態下,密度不同。②物質密度與溫度、壓強有關;③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種物質,如冰、蠟、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還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④金屬固體的密度較大。⑤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體積1立方米的水,質量是1.0×103kg。讀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4.密度的應用密度的應用:利用公式ρ=m/V變形可得到m=ρV和V=m/ρ,即在知道物質的密度和體積時,可以計算出物質的質量;在知道物質的質量和密度時,可以計算出物質的體積。三、測量物質的密度1.測量原理:ρ=m/V2.量筒的使用①認識量筒:單位,量程,分度值。②讀數方法: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面垂直,與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與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與凸面相平。③液體的體積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測量。④用量筒測量固體的體積:等量占據空間替代法。a. “溢杯法”測量固體的體積。b.先測出量筒中適量水的體積,再測出量筒內水和完全浸沒于水中的固體的總體積V2,兩者相減,就得到固體的體積V= V2 - V1。3.測量固體的密度(石塊):[注意]要先測石塊的質量,再測石塊的體積。4.測量液體的密度(鹽水):用剩余法測體積5.測量不規則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懸垂法和針壓法測體積。作業:后附件補 充:教學后記: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