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探索生命第2節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課時)一、導學目標記住實驗法的基本步驟;學會分析簡單的實驗現象及控制實驗變量;并且得出結論。二、導學診斷1.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有 、調查法、 、 、文獻法等。其中 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2.實驗法的基本步驟① ;②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③ ;④ ;⑤實施實驗并記錄;⑥ ;⑦ 。三、導疑案例3.課本P28頁實驗1和實驗2唯一區別是 。4.在探究“響尾蛇是如何追蹤它放走的獵物的”實驗中,設計一只沒有被響尾蛇襲擊過的死老鼠的目的是 。5.分析實驗1和實驗2得出結論,響尾蛇是根據 標記去追尋中毒的獵物的。四、導練達標6.觀察中發現問題,經查閱資料和思考后會對問題作出嘗試性的解釋,就是 。7.用實驗法研究生物學問題時,確定課題后,進行實驗設計的主要依據是研究者( )A.發現的問題 B.提出的假設 C.觀察的結果 D.得出的結論8.如果在做實驗時,得到的結果與假設不一樣,你應該做的是()A.修改假設讓它與實驗相一致 B.檢查過程是否有問題,重新把實驗做一次C.修改實驗數據,讓它與假設相同 D.檢查過程都沒有問題,相信結論是正確的9.為了探究影響霉菌生活的因素,小林同學把一個饅頭切成兩半,一半放在電烤箱中烤干水分,另一半不作處理,然后分別用塑料袋裝好,結扎袋口,放在桌子上,觀察它們長霉的情況。(1)小林探究的是 對霉菌生活的影響。(2)小林所做的探究實驗中的兩片饅頭的裝置構成了一 組。五、導練點睛10.在科學探究中,設計對照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是( )。A.所有變量都相同 B.所有變量都不同C.實驗變量相同 D.除實驗變量外,其他變量都相同11.關于探究實驗的基本思路,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A.問題→假設→實驗→結論 B.問題→實驗→假設→結論C.實驗→問題→假設→結論 D.假設→問題→結論→實驗第2節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課時)一、導學目標學會并運用實驗法來探究影響生物(如: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二、導學診斷1.在實驗方案中一般只設 個變量因素,每個變量因素應該設置 ,如光照與 ,潮濕與 ,有其他生物干擾與 等。三、導疑案例2.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時,想知道鼠婦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還是干燥的環境:(1)你們實驗小組提出的問題是 。(2)你們小組做出的假設是 。(3)實驗中人為控制的條件是 ,即實驗變量是 。(4)實驗實施后,應如何對實驗數據建立表格(完成下列表格)時間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干土濕土(5)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6)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避免 。統計10次,可以減少 。四、導練達標3.小明對“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很感興趣,請幫他完善設計方案。(1)提出問題:鼠婦怕光嗎? 作出假設: 。(2)設計方案中,變量是 ,應設置 和 兩種環境。五、導練點睛4.酸雨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影響嗎?設計一個方案,對酸雨是否影響稻秧的生長進行探究。(1)實驗材料:足夠的清水和食醋,兩盆生長狀況相同的稻秧苗,兩個灑水壺,PH試紙。(2)該探究實驗提出的問題:(略)作出的假設: 。(3)每天定時,等量向甲盆中澆清水,乙盆中澆模擬酸雨。該實驗設計中,變量是 。(4)將甲乙裝置,放在相同的適宜的溫度環境下培養,幾天后觀察秧苗的生長情況。(5)請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相應的結論:①若甲盆比乙盆長勢好,則說明酸雨 。②若甲盆與乙盆秧苗的生長狀況一樣,則說明酸雨 。③若甲盆比乙盆長勢差,則說明酸雨 。參考答案第2章 第2節(第1課時)1.觀察法 分類法 實驗法 實驗法2.①發現并提出問題 ③作出假設 ④設計實驗方案 ⑥分析實驗現象 ⑦得出結論3.死老鼠是否被響尾蛇襲擊過4.設置對照5. 自己毒液的氣味6.作出假設7.B8.B9.(1)水分 (2)對照10. D11.A第2章 第2節(第2課時)1. 1 對照 黑暗 干燥 無其他生物干擾2.(1)鼠婦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嗎? (2)鼠婦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3)土壤的干濕度 水分 (4)(略) (5)(根據實際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6)偶然因素 誤差3.(1)鼠婦怕光 (2)光 光照 黑暗4.(2)酸雨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影響。 (3)酸雨 (5)①會危害農作物的生長。 ②對農作物的生長沒有影響。 ③會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