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 ☆ 2014中考化學必考“題眼”歸類☆1、必考固體(化學式)紅色固體: 、 藍色沉淀: 紅褐色沉淀: 黑色粉末: 、 、 、 、 白色沉淀: 、 、 、 、 、 白色固體: 、 、 、 、 、 2、有色溶液:① 淺綠色、 黃色、 藍色。②紫色石蕊、無色酚酞3、①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只有 、 。②常見的可溶于稀硝酸也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 、 、 。③在某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會有三種情況: 沉淀全部溶解,說明此沉淀中一定不含 和 。沉淀不溶解,說明此沉淀中至少含 和 中的 種。沉淀部分溶解,說明此沉淀中至少含BaSO4和AgCl中的 種,另外還含有其他的沉淀。④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可能含有 ,也可能含有 。⑤其他情況:在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含有 。在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含有 。)在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沉淀,加入BaCl2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一定含有 -。①在某物質中加入酸溶液,產生了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說明此物質中一定含有 離子。 (CO32-檢驗試劑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以上內容一定要會 灰常重要! ②在某物質中加入堿溶液,產生了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或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或其水溶液可以做氮肥的氣體),此氣體是氨氣 ,說明此物質中一定含有 。(NH4+檢驗試劑是堿溶液和紅色石蕊試紙)5、在復分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常見的有 和NH3。(某物質與其他物質反應若既有可能產生CO2,又有可能產生NH3,那么這種是NH4HCO3。)6、* 一種氣體與某溶液的反應,一般是非金屬氧化物與堿溶液的反應,而最常見的是 與Ca(OH)2溶液或NaOH溶液的反應。SO2與NaON反應等。7、①改良酸性土壤或處理酸量超標的工業廢水用 石灰;②中和胃酸過多的一般用Mg(OH)2、Al(OH)3 、NaHCO3, 絕不能用 或Ca(OH)2(因為它們都有強烈的腐蝕性)。 一些國家正在試用碳酸水澆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促進植物的 合作用;在植物上方形成 室;調節土壤的 pH,改良 性土壤;提高農作物產量8、①溶液呈藍色,說明溶液中含有 (硫酸銅CuSO4、氯化銅CuCl2、硝酸銅); ②溶液呈黃色,說明溶液中含有 (硫酸鐵Fe2(SO4)3、氯化鐵FeCl3、硝酸鐵); ③溶液呈淺綠色色,說明溶液中含有 (硫酸亞鐵FeSO4、氯化亞鐵FeCl2、硝酸亞鐵); ④其他離子的溶液一般為無色。 說明 微溶不是沉淀 ,但量多了就沉淀 。 微溶時,溶解的是溶質,未溶解的是沉淀, 常見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一般難溶才打↓,一般不看做沉淀 9、單質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的反應(置換反應),都生成 鐵鹽(即含Fe2+的鹽)。10、①無水硫酸銅為白色粉末,遇水(或水蒸氣)變 色,常用于檢驗水分。 ②澄清石灰水[Ca(OH)2]常用于檢驗 ,氫氧化鈉NaOH溶液常用于吸收(或除去) 。 ③常用作干燥劑的有 硫酸(液體)、固體 化鈉NaOH、固體 化鈣(生石灰CaO);既要檢驗水又要檢驗其他氣體,應把檢驗 的裝置放在檢驗其他氣體裝置的前面;既要吸收(除去)水,又要吸收(除去)其他氣體雜質,應把除水裝置放在除去其他氣體裝置的 面。即氣體的凈化順序:先除 ,后干燥。 氣體的驗證順序:先驗 ,后驗氣。11、①淡藍色火焰: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②藍色火焰: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氣中燃燒;③白光: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乙炔(C2H2)、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12、常見氣體的檢驗:①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是 氣;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 化碳;③溶于水呈堿性,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是 氣的特性;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且燃燒產物僅為水的是 氣;⑤無色無味,能使人煤氣中毒的是 氧化碳;⑥具有刺激性氣味的大氣污染物是 氧化硫。13、化學之最14、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檢驗方法實驗現象吸收方法氧氣使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通過 熱的銅 二氧化碳 用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堿溶液吸收,通常是濃 化鈉溶液水蒸氣 用白色的 硫酸銅粉末白色硫酸銅粉末變藍色①酸性氣體中的水蒸氣應該用酸性干燥劑來除去,如濃硫酸、無水硫酸銅粉末或氯化鈣;②堿性氣體中的水蒸氣應該用堿性干燥劑來除去,如固體氫氧化鈉、生石灰或堿石灰氫氣一般是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或氧化鐵后,檢驗生成物黑色粉末變紅色;白色粉末變 色一氧化碳一般是通過 熱的氧化銅或氧化鐵后,檢驗生成物黑色粉末變紅色;石灰水變渾濁①為了防止過量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氣,應該將其點燃,使其轉變成無毒的 ;②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或氧化鐵后轉變成無毒的二氧化碳氯化氫通過 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①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應該用飽和的碳酸 鈉溶液或硝酸銀溶液來除去;②氫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應該用濃堿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來除去氨氣有刺激性氣味,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 色用 或酸溶液吸收15、常見離子的檢驗常見陽離子的檢驗:(1)、Mg2+:加入Na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g( )2〕。該沉淀能溶于鹽酸(2)、Al3+:加入Na 溶液,生成白色絮狀沉淀,該沉淀能溶于鹽酸。(3)、Ba2+:加入稀 酸或可溶性 酸鹽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該沉淀不溶于稀 酸。(4)、Ag+:加入稀 酸或可溶性 酸鹽,生成白色沉淀(AgCl),該沉淀不溶于稀 酸。(5)、Fe3+:加入Na 溶液,生成紅 色沉淀。該沉淀能溶于 酸(6)、Cu2+:①加入Na 溶液,生成藍色沉淀〔Cu( )2〕。 ②插入 片或鋅片,有紅色的銅析出。(7)、NH4+:加入濃Na 溶液,加熱,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NH3),該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 。(8)、H+:①加入鋅或Na2 溶液,產生無色氣體;②能使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變紅。常見陰離子的檢驗(1)、OH-:能使無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劑分別變為紅色、藍色;能使紅色石蕊試紙、pH試紙變藍。(2)、SO42-:加入Ba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該沉淀不溶于稀 酸。(3)、CO32-:①加入 Cl2或 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將沉淀溶于強酸,產生無色、無味的 氣體(CO2),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 ②加入 酸,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4)、Cl-:加入 溶液和稀 酸(Ag+起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 酸16、離子的共存問題離子的共存問題是中考化學的基礎性考題,該類考題涉及到酸、堿、鹽間相互反應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涉及面廣、考查范圍大,學生不易把握解題要點,常常感到思路模糊,不知從何處入手、分析和解答,現將有關知識結合和例題解釋如下: 1、離子間不能共存的條件:兩種離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氣體或沉淀等物質生成,則這兩種離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初中化學階段常見不共存離子如下:(1)H+ + →H2O (2)H++ →CO2↑ (3)NH4++ →NH3↑(4)Ba2++ →BaSO4 ↓ (5)Ag++ →AgCl ↓ (6)Ca2+ + →CaCO3 ↓(7)Ba2++ →BaCO3 ↓ (8)Mg2++ →Mg(OH)2↓ (9)Cu2++ →Cu(OH)2↓ (10)Fe3++ →Fe(OH)3↓2、不共存離子間相互反應所得產物的特征: * 判斷依據 ,解題思路(1)CO2通常情況下為使澄清的石灰水變 的無色氣體;(2)NH3通常情況下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 的氣體;(3)AgCl、BaSO4二者均為 色沉淀,且不溶于稀 酸;(4)CaCO3、BaCO3二者均為 色沉淀,且與鹽酸(或稀硝酸)反應產生 氣體;(5)Mg(OH)2為 色沉淀,Fe(OH)3為紅 色沉淀,Cu(OH)2為 色沉淀,三者均溶于 酸(或稀硝酸)。17、常見物質的俗稱與化學式學名俗名化學式學名俗名化學式氧化鈣 石灰 石墨C氫氧化鈉 堿 堿、 性鈉Na 固體二氧化碳 CO2碳酸鈉 堿、 打Na2 氫氧化鈣 石灰 石灰Ca( )2五水合硫酸銅膽礬、藍礬CuSO4·5H2O碳酸氫鈉 蘇打酸式碳酸鈉 甲 烷 氣 乙 酸 酸 乙 醇 精 銅 綠堿式碳酸銅Cu2(OH)2CO318、常見混合物中主要成分及其化學式混合物主要成分名稱及化學式混合物主要成分名稱及化學式食 鹽氯化鈉 鐵 銹氧化鐵 大理石、石灰石、雞蛋殼、貝殼、珍珠碳酸鈣 天然氣、沼 氣甲烷 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鈣 溶液石灰乳、石灰漿 生鐵、鋼 赤鐵礦石 波爾多液CuSO4和Ca(OH)2氯化氫水溶液 酸、氫氯酸 爆鳴氣氫氣和 氣工業用鹽亞硝酸鈉 了解內容微溶不是沉淀 ,但量多了就沉淀 。 微溶時,溶解的是溶質,未溶解的是沉淀,常見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一般難溶才打↓,一般微溶不看做沉淀 。 參考答案 2013中考化學必考“題眼”歸類1、必考固體紅色固體:Cu(亮紅或紫紅色)、Fe2O3(棕紅色)……紅色粉末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黑色粉末:木炭粉C、CuO、MnO2、Fe3O4、鐵粉(鐵片鐵絲為銀白色)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白色固體:MgO、P2O5、CaO、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銀白色液體)。2、有色溶液:①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②紫色石蕊、無色酚酞3、①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只有BaSO4、AgCl。②常見的可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也能溶于稀鹽酸。③在某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會有三種情況: 沉淀全部溶解,說明此沉淀中一定不含BaSO4和AgCl。沉淀不溶解,說明此沉淀中至少含BaSO4和AgCl中的一種。沉淀部分溶解,說明此沉淀中至少含BaSO4和AgCl中的一種,另外還含有其他的沉淀。④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Ag+。⑤其他情況:在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含有Cl-。在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含有SO42-。)在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沉淀,加入BaCl2溶液產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此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①在某物質中加入酸溶液,產生了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說明此物質中一定含有CO32-。 (CO32-檢驗試劑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②在某物質中加入堿溶液,產生了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或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或其水溶液可以做氮肥的氣體),此氣體是氨氣NH3,說明此物質中一定含有NH4+。(NH4+檢驗試劑是堿溶液和紅色石蕊試紙)5、在復分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常見的有CO2和NH3。(某物質與其他物質反應若既有可能產生CO2,又有可能產生NH3,那么這種是NH4HCO3。)6、一種氣體與某溶液的反應,一般是非金屬氧化物與堿溶液的反應,而最常見的是CO2與Ca(OH)2溶液或NaOH溶液的反應。7、①改良酸性土壤或處理酸量超標的工業廢水用熟石灰;②中和胃酸過多的一般用Mg(OH)2、Al(OH)3 、NaHCO3, 絕不能用NaOH或Ca(OH)2(因為它們都有強烈的腐蝕性)。8、①溶液呈藍色,說明溶液中含有Cu2+(硫酸銅CuSO4、氯化銅CuCl2、硝酸銅); ②溶液呈黃色,說明溶液中含有Fe3+(硫酸鐵Fe2(SO4)3、氯化鐵FeCl3、硝酸鐵); ③溶液呈淺綠色色,說明溶液中含有Fe2+(硫酸亞鐵FeSO4、氯化亞鐵FeCl2、硝酸亞鐵); ④其他離子的溶液一般為無色。 了解內容 微溶不是沉淀 ,但量多了就沉淀 。 微溶時,溶解的是溶質,未溶解的是沉淀, 常見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一般難溶才打↓,一般不看做沉淀 9、單質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的反應(置換反應),都生成亞鐵鹽(即含Fe2+的鹽)。10、①無水硫酸銅為白色粉末,遇水(或水蒸氣)變藍色,常用于檢驗水分。②澄清石灰水[Ca(OH)2]常用于檢驗CO2,氫氧化鈉NaOH溶液常用于吸收(或除去)CO2。③常用作干燥劑的有濃硫酸(液體)、固體氫氧化鈉NaOH、固體氧化鈣(生石灰CaO);既要檢驗水又要檢驗其他氣體,應把檢驗水的裝置放在檢驗其他氣體裝置的前面;既要吸收(除去)水,又要吸收(除去)其他氣體雜質,應把除水裝置放在除去其他氣體裝置的后面。即氣體的凈化順序:先除雜,后干燥。 氣體的驗證順序:先驗水,后驗氣。11、①淡藍色火焰: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②藍色火焰: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氣中燃燒;③白光: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乙炔(C2H2)、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12、常見氣體的檢驗:①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③溶于水呈堿性,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氨氣的特性;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且燃燒產物僅為水石氫氣;⑤無色無味,能使人煤氣中毒的是一氧化碳;⑥具有刺激性氣味的大氣污染物是二氧化硫。13、化學之最14、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檢驗方法實驗現象吸收方法氧氣使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通過灼熱的銅網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堿溶液吸收,通常是濃氫氧化鈉溶液水蒸氣用白色的硫酸銅粉末白色硫酸銅粉末變藍色①酸性氣體中的水蒸氣應該用酸性干燥劑來除去,如濃硫酸、無水硫酸銅粉末或氯化鈣;②堿性氣體中的水蒸氣應該用堿性干燥劑來除去,如固體氫氧化鈉、生石灰或堿石灰氫氣一般是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或氧化鐵后,檢驗生成物黑色粉末變紅色;白色粉末變藍色一氧化碳一般是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或氧化鐵后,檢驗生成物黑色粉末變紅色;石灰水變渾濁①為了防止過量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氣,應該將其點燃,使其轉變成無毒的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或氧化鐵后轉變成無毒的二氧化碳氯化氫通過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①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應該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或硝酸銀溶液來除去;②氫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應該用濃堿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來除去氨氣有刺激性氣味,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用水或酸溶液吸收15、常見離子的檢驗常見陽離子的檢驗:(1)、Mg2+: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g(OH)2〕。該沉淀能溶于鹽酸(2)、Al3+: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狀沉淀,該沉淀能溶于鹽酸。(3)、Ba2+:加入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鹽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g+:加入稀鹽酸或可溶性鹽酸鹽,生成白色沉淀(AgCl),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5)、Fe3+: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該沉淀能溶于鹽酸(6)、Cu2+:①加入NaOH溶液,生成藍色沉淀〔Cu(OH)2〕。②插入鐵片或鋅片,有紅色的銅析出。(7)、NH4+: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NH3),該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8)、H+:①加入鋅或Na2CO3溶液,產生無色氣體;②能使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變紅。常見陰離子的檢驗(1)、OH-:能使無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劑分別變為紅色、藍色;能使紅色石蕊試紙、pH試紙變藍。(2)、SO42-: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CO32-:①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將沉淀溶于強酸,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CO2),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②加入鹽酸,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4)、Cl-: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Ag+起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16、離子的共存問題離子的共存問題是中考化學的基礎性考題,該類考題涉及到酸、堿、鹽間相互反應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涉及面廣、考查范圍大,學生不易把握解題要點,常常感到思路模糊,不知從何處入手、分析和解答,現將有關知識結合和例題解釋如下: 1、離子間不能共存的條件:兩種離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氣體或沉淀等物質生成,則這兩種離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初中化學階段常見不共存離子如下:(1)H++OH-→H2O (2)H++CO32-→CO2↑ (3)NH4++OH-→NH3↑(4)Ba2++SO42-→BaSO4 ↓ (5)Ag++Cl-→AgCl ↓ (6)Ca2++CO32-→CaCO3 ↓(7)Ba2++CO32-→BaCO3 ↓ (8)Mg2++OH-→Mg(OH)2↓ (9)Cu2++OH-→Cu(OH)2↓ (10)Fe3++OH-→Fe(OH)3↓2、不共存離子間相互反應所得產物的特征:(1)CO2通常情況下為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的無色氣體;(2)NH3通常情況下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3)AgCl、BaSO4二者均為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4)CaCO3、BaCO3二者均為白色沉淀,且與鹽酸(或稀硝酸)反應產生CO2氣體;(5)Mg(OH)2為白色沉淀,Fe(OH)3為紅褐色沉淀,Cu(OH)2為藍色沉淀,三者均溶于鹽酸(或稀硝酸)。17、常見物質的俗稱與化學式學名俗名化學式學名俗名化學式氧化鈣生石灰CaO石墨C氫氧化鈉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固體二氧化碳干冰CO2碳酸鈉純堿、蘇打Na2CO3氫氧化鈣熟石灰、消石灰Ca(OH)2五水合硫酸銅膽礬、藍礬CuSO4·5H2O碳酸氫鈉小蘇打酸式碳酸鈉NaHCO3甲烷沼氣CH4乙酸醋酸CH3COOH乙醇酒精C2H5OH銅綠堿式碳酸銅Cu2(OH)2CO318、常見混合物中主要成分及其化學式混合物主要成分名稱及化學式混合物主要成分名稱及化學式食鹽氯化鈉NaCl鐵銹氧化鐵Fe2O3大理石、石灰石、雞蛋殼、貝殼、珍珠碳酸鈣)CaCO3天然氣、沼氣甲烷CH4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鈣Ca(OH)2溶液石灰乳、石灰漿Ca(OH)2生鐵、鋼Fe赤鐵礦石Fe2O3波爾多液CuSO4和Ca(OH)2氯化氫水溶液鹽酸、氫氯酸 HCl爆鳴氣氫氣和氧氣工業用鹽亞硝酸鈉NaNO2了解內容微溶不是沉淀 ,但量多了就沉淀 。 微溶時,溶解的是溶質,未溶解的是沉淀,常見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一般難溶才打↓,一般不看做沉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