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校園植物調查【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認識了解校園植物,嘗試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2.知道這些植物在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中的作用和意義。3.嘗試校園綠化設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力目標:1.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與合作能、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實踐能力。情感目標:通過這次調查和設計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點】1初步學會調查的方法,了解校園常見植物。2.設計能力的嘗試與培養。【教學難點】調查活動的組織,使活動能有目的的進行。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一、課題的引入:從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入手:我們每天都穿行于校園之中,那么你了解你的校園嗎(學生肯定答知道的),接著再問:那么你知道我們的校園都有那些植物嗎,他們對校園的綠化又各有什么意義呢?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引出課題(校園植物調查)二、調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及意義:通過觀看錄像或展示一些資料(如人口普查或科學調查等)使學生明確調查是研究事物的一種常用方法。三、校園植物調查的目的、方法、步驟:1.觀看教師準備的調查范例,大致了解調查的方法、步驟等。由于初一學生第一次接觸實踐調查這樣的課題,沒有任何實踐基礎,所以這一環節是很重要的。2.學生分組,討論制定調查計劃,教師參與并做好指導工作。注:本課的前一天對小組長作好培訓和指導,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任務,并對小組成員分好工)(1)參與指導完善調查計劃的制訂(2)倡議為使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校園植物,為確定的植物制作“身份證—掛牌”。并與學生共同探討用什么樣的材料制作的標牌才能經歷風雨的洗禮,且都應該注名那些內容等等。(3)參與指導調查表的設計和指導(盡量將調查的項目都設計到調查表中)3.以組為單位表達交流設計報告,互補再次完善計劃。4.教師評價,補充強調調查注意事項(1)調查的科學性:強調如實做好調查記錄及調查報告的統計。(2)調查的過程中保護好校園環境(如不要折樹、摘花等)(3)強調小組的合作意識的重要性。(4)校園綠化方案的設計要注意其合理性。(5)在方案設計這一塊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到政府、鋼鐵廠、農場局等鎮內機關、廠礦調查借鑒。四、實施調查計劃:1給學生一周的充足時間完成調查計劃和對綠化校園環境的設計。2自己抽出時間對學校及周緣的植物也做一次細致的調查,做到心中有數。3.每天下班前做一次巡回檢查,看看每個小組的進展和身份證掛牌情況,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個別的知道和幫助。總結、交流、匯報、展示設計方案的過程。1.將調查報告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交流匯報。2.組與組之間互補,比比看看那一個組調查的種類數量最多,調查報告最完善。3.展示綠化校園設計方案,(以圖示的形式)看看那一組的方案新穎,經濟,合理,實用。4.最后評選出一個最佳調查組和最佳方案設計組。5.大家集思廣益對校園的綠化提出合理化建議,整理好后提交學校。【教學反思】開發利用學校環境教育資源,結合調查活動課與實踐設計課開展和實施,充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開展研究性學習,真正做到寓能力培養于具體實踐之中,融科學性、趣味性、挑戰性、合作性于一體,"知"、"能"并進,全員參與、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力,激發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通過對綠化校園方案的設計培養了學生關愛學校熱愛家鄉的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