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走進課標 解讀考向】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必備知識 重點突破】1.民法的作用和調整對象2.民事法律關系的含義和要素3.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德治和法治相結合。4.民法的基本原則的必要性、調整范圍和具體內容5.人身權利有哪些,最基礎的權利是什么,為什么?6.姓名權的含義、作用和權利7.肖像權的主體、含義和權利8.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內容和要求9.隱私權的含義和保護隱私的意義10.維護個人信息的原因、如何使用及意義【知識整合 網絡構建】★人身權的比較法律允許 法律禁止生命健康權 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權 根據民法典的規(guī)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姓名權 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肖像權 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名譽權 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的名譽權隱私權 法律保護自然人的隱私,保障私人生活安寧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易錯剖析 盲點清零】1.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就是發(fā)揮法治的作用。2.民事法律關系包含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原則。3.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是相互對立的。4.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知識產權。5.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利用他人肖像做廣告、商標和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是侵犯肖像權的行為。6.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收集、使用、加工、傳輸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研究真題 探究規(guī)律】1.在北京上大學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遞公司給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張某寄高考復習資料,轉交相關物品后,李某填寫了快遞單,付清了快遞費。運輸過程中,郵件丟失,李某訴至法院。在這起民事法律關系中( )A.對李某來講,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自己,客體是快遞公司B.對張某來講,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自己,客體是快遞物品C.李某和快遞公司是這起民事法律關系義務人,張某是權利人D.李某和快遞公司都是這起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是快遞物品2.(2022·北京·高考真題)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是對這一問題的積極回應。下面是該法的部分條文:第69條第1款:“處理個人信息侵害個人信怠權益造成損害,個人信息處理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第70條:“個人信息處理者違反本法規(guī)定處理個人信息,侵害眾多個人的權益的,人民檢察院、法律規(guī)定的消費者組織和由國家網信部門確定的組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上述條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個人信息處理者侵權的,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B.個人信息處理者侵權的,在民事上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C.個人信息處理者侵權的,均可適用第70條的規(guī)定D.發(fā)生第70條規(guī)定情形的,該條規(guī)定的機構和組織有提起訴訟的職責3.14周歲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某平臺先后七次從被告經營的網店“X游戲”購買374個游戲賬號,共計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戲賬號內的裝備都是皮膚、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發(fā)現(xiàn)后,及時與被告經營網店的客服人員聯(lián)系,表示對原告購買游戲賬號及付款行為不予追認并要求被告退款。該案中( )①家長因疏于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而造成的損失,只能自己承擔②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游戲賬號的行為無效③網店可以“購買游戲賬號的行為與李某某年齡、智力相適應”為由拒絕退貨④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游戲賬號行為必須經過家長追認才有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解題步驟:第一步:審設問;第二步:析材料;第三步:組答案)材料一 X銀行到李某家發(fā)送緊急催賬單,說他所持信用卡透支數額較大,經多次催收仍未還款,涉嫌詐騙。李某否認在該銀行辦理過信用卡。后經查詢,由于李某的身份證丟失,張某撿到后并辦理了信用卡。由于銀行工作失誤,此事在李某的朋友及周圍群眾中引起了不良反應。材料二 為了增加網站的點擊量和收益,某網站刊出一篇未經作者授權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文章,并配有相關照片。網頁第一張照片為李某的正面清晰全身照,并配有“一名誤入歧途的女孩”等文字,披露了李某違法犯罪的有關信息。之后,該照片和文章被大量點擊和轉載。李某及家人深受困擾。(1)結合材料一,分析李某哪些人身權利被侵犯,并加以分析。(6分)(2)民事法律關系的包括哪些要素?結合材料二,分析這些要素在案例中的體現(xiàn)。(6分)【針對訓練 對接高考】1.夏某和趙某登記結婚一年后生育一子,因夏某祖父姓耿,故給兒子取名耿某。后夏某到甲市派出所給兒子申請出生戶籍登記時,該派出所認為夏某的兒子既不姓夏,也不姓趙,未給登記。甲市派出所的做法( )A.錯誤,侵犯了自然人的姓名權 B.錯誤,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權C.正確,子女只能隨父姓或隨母姓 D.正確,夏某侵犯了他兒子的姓名權2.國慶期間,A縣B村的李某雇用村民周某宰羊。在操作過程中,掙扎的羊蹬到了周某的左眼,后經醫(yī)院診斷為左眼球破裂傷,并做了左眼玻璃體切除手術。后因相關賠償問題,二人產生糾紛。有關本案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周某的身體權和健康權均受到侵害②受雇的周某不需承但任何民事責任③周某的人格利益是本案法律關系的客體④屠宰的工具和診斷證明都是重要的物證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12周歲的李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某平臺在一天內先后七次從張某經營的網店“X游戲”購買374個游戲賬號,共計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戲賬號內的裝備都是皮膚、面具、小花裙子等。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李某與張某之間的游戲賬號買賣合同已經成立并履行完畢,因而是不可撤銷的②李某的父母沒有履行好監(jiān)護責任,不得要求張某返還李某支付的游戲賬號價款③在未得到李某家長或其他法定代理人追認的情況下,李某的購買支付行為無效④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jiān)護人,李某的父母應當加強對李某的教育、引導和監(jiān)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民法規(guī)定一系列基本原則,旨在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財產訴訟中,當事人向非本人家庭成員轉移財產的行為,如果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即使是真實的意思表示,行為仍應被法院認定為無效B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C 張三以次充好,將殘次品冒充正品賣給李四。李四得知真實情況后,認為張三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張三退款D “飼養(yǎng)動物應當遵守法律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礙他人生活”,這一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了平等原則A.A B.B C.C D.D5.工信部持續(xù)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針對APP超范圍、高頻次索取權限,非服務場景所必需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下載等違規(guī)行為進行檢查。工信部上述做法基于( )①民事主體的姓名權、名譽權應受到法律保護②個人信息與隱私權密切相關,受到法律保護③經營者要切實滿足消費者所提出的一切訴求④經營者要誠信經營,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研究真題 探究規(guī)律】1.D 2.D 3.D4.(1)①X銀行侵犯了李某的名譽權。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已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本案中由于銀行的失職導致在李某的朋友及周圍群眾中引起了不良反響,影響他人對李某的評價,侵犯了李某的名譽權。②張某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權。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張某撿到李某身份證并盜用其姓名辦理了信用卡,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權。(2)民事法律關系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三要素。本案是網站侵害李某人身權益的民事侵權案例。從主體上看,該網站與李某是該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從客體上看,李某享有的肖像、隱私等人格利益是該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從內容上看,李某享有肖像隱私等不受侵害及受侵害獲得賠償、道歉等權利,該網站負有不侵害李某肖像、隱私等人格利益,以及實施侵害后進行賠償、道歉等義務。1.A 2.A 3.D 4.D 5.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