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1.1 物質的變化一、物質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沒有 變化比較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概念 變化過程中 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過程中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現象 物質的 、 等發生變化 常伴隨 、 、、 、等微觀角度區別 構成物質的分子 改變 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 ,形成了 分子根本區別(判斷依據) 是否產生________聯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____ 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的過程中 ______化學變化狀態形狀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沒有重新組合新的新物質一定不發生二、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等,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2.物質變化的證據主要有狀態變化、顏色變化、形狀改變、 、 、 、發光放熱、pH變化等。3.檢驗三價鐵離子用 溶液。沉淀生成氣體產生溫度變化硫氰化鉀1.下列資源的利用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劑B.工業上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C.風力發電D.用乙醇汽油作汽車燃料D2.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 )①有顏色變化 ②有狀態變化 ③發光 ④放熱 ⑤有其他物質生成 ⑥生成沉淀 ⑦有氣體放出A.①③⑤⑦ B.②④⑥C.⑤⑥⑦ D.⑤D3.下列有關物質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不需要加熱就能發生的變化,一定是物理變化B.需要加熱就能發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C.變化中有發光、放熱現象,就可以判斷它是化學變化D.物質的組成或結構發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D4.下列用微觀圖示表示的物質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A5.判斷鎂帶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 )A.發出耀眼的強光B.有發光現象C.有大量熱放出D.有白色固體生成D6.科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作化學變化”,下面有關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A.“新物質”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B.“新物質”與變化前的物質的顏色、狀態一定不同C.“新物質”與變化前的物質的元素組成一定不同D.“新物質”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組成或結構上不同D7.將“A.物理性質,B.化學性質,C.物理變化,D.化學變化”的字母代號填入下面的空格中。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 ,酒精易揮發 。酒精易燃燒 ,可以作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當點燃酒精燈時,酒精在燈芯上汽化 ,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AABCD8.下列描述:①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②銅綠是一種綠色粉末;③加熱銅綠生成氧化銅、二氧化碳和水;④氧化銅為黑色;⑤加熱時產生的水蒸氣在試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⑦不可燃;⑧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⑤③⑧②④⑥①⑦9.描述物質變化的成語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復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燒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澆油;⑦百煉成鋼;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D10.化學變化中不能實現的變化是( )A.一種分子變成另一種分子B.一種離子變成另一種離子C.一種原子變成另一種原子D.一種單質變成另一種單質C11.兩種無色液體混合后,無任何明顯現象,這說明兩種液體( )A.沒有發生任何變化B.只發生物理變化C.只發生化學變化D.可能發生化學變化D12.杭州市的自來水由于增設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兩道處理程序,水質處于全國同類城市優秀水平。根據以上報道,人們得出的下列結論中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A.杭州市的自來水不含任何雜質B.杭州市自來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就是水的物理、化學性質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來凈化水體D.以上水處理過程中,水分子的化學性質不變D物理13.(1)二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之一。通常狀況下,它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紅棕色氣體。這里描述的是二氧化氮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2)新聞報道《小雨引“燃”一車電石》很好地說明了水可“引火”。該報道稱:某月某日傍晚,一輛儲運電石的汽車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駛過程中天降小雨,引發車廂著火……已知:電石(CaC2)不可燃,與水接觸劇烈反應產生乙炔(C2H2)。①根據上述信息,請從物質組成和化學性質的角度,說說你對乙炔氣體的認識(各一條)。組成: ;化學性質: 。②根據上述信息,你認為應該如何保存電石?。乙炔是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乙炔可以燃燒防水、密封保存14.“神舟十一號”火箭升空如右圖。(1)“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會摩擦產生高溫,其外表材料在高溫時會發生下列變化帶走熱量,從而降低飛船溫度。這些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填標號)a.汽化 b.蒸發 c.升華 d.分解d(2)宇航員艙外服實際上是個獨立的狹小空間,廢氣處理系統保障著宇航員的生命安全。第一步讓呼吸產生的廢氣進入一個裝有活性炭的濾網除去臭氣,這一過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屬于 性質。吸附物理15.把一小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投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可以看到鈉塊浮在水面上,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反應放出的熱量使鈉熔化成小球,甚至會使鈉和生成的氫氣都發生燃燒。如果在上述盛蒸餾水的燒杯中先注入一層煤油,再投入金屬鈉,可以看到金屬鈉懸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圖所示),同樣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但是不發生燃燒。(1)在第二種情況下,鈉也能和水反應,但不發生燃燒,這是因為 。煤油隔絕了空氣(或氧氣)(2)本實驗能說明鈉有哪些性質?(兩類性質至少各寫兩點)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有銀白色光澤、常溫下呈固態、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等能與水反應、有可燃性、不能與煤油反應16.許多物質燃燒都伴隨發光放熱的現象。王剛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王剛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與假設】一、都是化學變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收集證據】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出現 ;b.手摸燒杯壁有 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2)將燒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 。水霧發燙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分析:蠟燭燃燒產生的新物質是 ,蠟燭燃燒為 變化。(3)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泡通電發光、放熱屬于 變化。【獲得結論】猜想 (填“一”或“二”)正確。水和二氧化碳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 _______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化學發燙物理二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1節 物質的變化知識點1 自然界中物質變化的分類 變化比較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概念 變化過程中__沒有__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過程中產生__新物質_的變化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狀等發生變化 常伴隨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舉例 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木材制成桌椅 鋼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植物光合作用微觀角度區別 構成物質的__分子__沒有改變 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__新的分子__根據區別(判斷依據) 是否產生__新物質__聯系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往往同時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發生化學變化說明 物質發生變化時常伴隨著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某一變化發生了,但不能作為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有發光、放熱現象的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如電燈泡照明時既有發光現象又有熱量放出,但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判斷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變化時有沒有新物質生成。知識點2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1.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等,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2.物質變化的證據主要有顏色變化、沉淀生成、氣體產生、溫度變化、形狀改變、發光、放熱、狀態變化、pH變化等。知識點3 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通過物質變化的探究,認識物質的變化規律,進而推測物質的性質和用途,進一步利用物質的變化規律造福人類。如:(1)往氯化鐵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鉀溶液,會生成血紅色物質,因此可用硫氰化鉀溶液檢驗三價鐵離子的存在。(2)白色硫酸銅粉末遇水會變成藍色,因此可把它用作某種物質是否含有水分的檢測劑或吸收少量水分的干燥劑。說明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而“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描述。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而物質的用途是物質性質的外在體現。易錯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例 下列情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C ) 【易錯說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看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A.加熱碘單質,碘升華為碘蒸氣,是物理變化;B.充稀有氣體的燈發光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霓虹燈應用此原理制成;D.紅糖融化在水里,是物理變化。1.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C )A.氫氣燃燒 B.菜刀生銹C.酒精揮發 D.電解水2.下列轉化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C )A.冰雪消融 B.棉衣縮水C.煤礦自燃 D.干冰升華3.在探究物質變化的活動中,可作為發生化學變化最可靠的證據的是( C )A.有氣體產生 B.有沉淀生成C.有新物質生成 D.顏色改變4.為了檢驗汽油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可往汽油中加入少量的( B )A.膽礬 B.無水CuSO4C.無水CaCl2 D.CaCO35.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B )A.牛奶變酸、水力發電B.礦石粉碎、鋼鐵生銹C.菠蘿榨汁、蠟燭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燒6.“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分”是中考經常考查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以下有關區分二者的依據的說法中,你認可的是( C )①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②是否有明顯的現象 ③構成物質的分子是否發生改變 ④是否放出熱量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7.下列關于化學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不一定發生物理變化B.物質有發光和放熱的現象產生就一定是化學變化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一定有新物質產生D.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放熱、發光、變色8.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C )A.汽油——洗滌衣服上的油漬B.活性炭——吸附劑C.氧氣——煉鋼和金屬焊接D.稀有氣體——制造電光源9.下列四個實驗中,有一個實驗涉及的變化與其他三個有本質的不同,它是( B )10.小剛同學在幫媽媽做飯時觀察到液化氣燃燒的現象,他認為液化氣燃燒應屬于化學變化。小剛在媽媽的幫助下對此展開了探究。請你參與他的探究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提出問題】液化氣燃燒是化學變化嗎?【查閱資料】液化氣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猜想與假設】(1)對于液化氣燃燒是否為化學變化,你做出的假設是__液化氣燃燒是化學變化__。【收集證據】小剛設計了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2)打開液化氣,并將其調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觀察到:①玻璃杯內壁出現__水滴__;②手摸玻璃杯壁有__發燙__感覺。③將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__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__。(3)分析:液化氣燃燒產生的新物質是__二氧化碳和水__。【獲得結論】(4)液化氣燃燒為__化學__變化。11.閱讀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909年哈伯在實驗室將氮氣和氫氣在600 ℃、2.02×104千帕和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和氧氣可以在鉑催化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業合成氨的原料來自空氣、煤和水,這是一種經濟的固氮方法。這一成果生產的化肥給農業帶來了豐收,也獲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產炸藥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由于德國壟斷了合成氨技術﹐能快速生產氨和硝酸,使糧食和炸藥的供應有了保障,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開戰的決心,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1)氨的物理性質:__常溫下,氨氣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__;(2)氨的化學性質:__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和一定溫度下反應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__;(3)氨的用途:__制取化肥、炸藥__。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九年級科學上冊第1章物質及其變化1.1物質的變化作業課件新版浙教版.pptx 2022九年級科學上冊第1章物質及其變化1.1物質的變化提優手冊新版浙教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